源初祭壇。
祁勝的視線在不同玩家群體間跳轉。
惡霸聯盟的成立,間接加快了玩家軍團的發展速度,讓玩家挑戰惡霸的熱情高漲。
最近有三個聯合戰團進入他的視野。
他們為了挑戰惡霸聯盟招募了大批新人加入,期間還合并了幾個有潛力的小公會,已有在新手村站穩腳跟的趨勢。
除了傳統的戰爭模式,也有許多從未登場過的奇思妙想在對抗惡霸聯盟的戰爭中登場。
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潮汐輪換戰術”。
攻防一體,拉低上限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下限。
玩家正在通過實戰應用,讓許多構想中的概念變成現實。
在此期間,論壇的一則帖子吸引祁勝關注,也引發了玩家熱議。
起因是最近大火的戰術討論中,有考究黨玩家提出了一個疑問。
身為考究黨玩家,總是喜歡摳細節,最近看了很多戰術討論帖,有一個問題讓我感到十分疑惑。
發帖人:我就愛逼逼。
內容:
我對怪物世界這款游戲的細節設定非常滿意,但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所以發帖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為什么怪物世界的各族文明,普遍都是以肉體成長作為戰力建設的核心方向,而不是像許多科幻中那般通過先進的武器毀滅對手,例如二向箔這類降維打擊武器,而是還在進行最原始的兩軍對壘沖殺?
所以,為什么在這個高度發達的多元文明世界中,文明間的沖突依然以肉體對抗為核心,而缺乏更先進的超遠距離大殺傷性武器呢?
我在深入研究怪物世界的背景資料后,發現游戲中的許多種族其實都擁有星際旅行能力或是跨空間技術,這表明它們的技術水平理論上應該能夠發展出類似科幻故事中“二向箔”這樣的超級武器,或者至少是超級能量武器和自動化戰斗系統。
然而實際場景中,我們除了機械軍團這個勢力,絕大部分種族都是依靠肉體強化和近戰武器進行戰斗,包括最強大的黑潮軍團體系,這種設定似乎與它們展現出來的戰力水平不相匹配。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為什么各族之間的戰斗仍然停留在肉搏層面。
從合理性的角度看待,這類設定是否符合現實邏輯?
這個問題,在論壇迅速發酵。
熱度很快沖上了論壇熱度榜單的第一。
評論區的回帖量短時間內飆升。
評論區:
開什么玩笑:因為這是游戲啊,上界生靈現實中就能使用各種殺傷力巨大的能量武器,所以在游戲里換點新東西很合理是吧,你玩個游戲這么摳細節沒必要了吧,兩軍對壘沖殺的模式看似原始,但很帶勁有沒有。
何不乘風直上九重天:其實這背后還真有非常合理的解釋,首先你要明白一件事,怪物世界戰力體系設定中,最強的力量不是某族掌握的某種技術,而是規則力量,規則力量的本質是能讓火焰在深海中燃燒,令江河向天際倒流的改寫現實能力,而許多技術的發展都依賴現實邏輯,規則這種反邏輯的力量會讓你的技術徹底失效。
舉個例子,你的武器是一把火焰槍,它釋放火焰燃燒需要氧氣、熱量傳導這些基本物理法則。
但對手掌握了“此方天地禁止燃燒”,或是沒有氧氣的規則力量,你的火焰槍直接就變成了一塊廢鐵。
所以我們玩家體系的命魂特性最強的優勢就在于,任憑你什么環境,命魂特性的力量都能釋放出去,無法被任何規則影響或是修改。
所以技術的發展除非能鑄造成“規則”,不然注定沒有意義。
福建人不好吃:也沒有吧,當年機械軍團不就是超遠程一發能量光束,把帝冢山脈大地都給轟穿了,這種力量怪物世界還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我們接觸的少了,附近的幾個勢力又都是肉體進化加點的勢力,所以就覺得大家都在加點肉體,而沒有研發超級武器。
小小怪下士:有沒有一種可能,黑潮體系的邪祟兵種本質上就是武器,掌握超遠程的術法轟炸、空間跳躍、吞噬進化,你提到的技術黑潮體系都有,只不過將武器半生命化了,所以才讓你覺得,大家都像是古代戰爭一樣進行著兩軍對壘互毆,等地念惡霸實力變強了,生成的高等邪祟就能擁有類似一個邪祟毀滅一個地球的力量。
在帖子里的回復討論中,有一個回答的點贊數量飛速激增。
祁勝查看后,也覺得提到的觀點很有意思。
不知道取啥名:
同為考究黨玩家,日夜在圖書館翻看背景資料的我可以詳細回答你這個問題。
前面老鄉提到的規則力量就是很合理的解釋之一,這方面我就不深入細說了。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
其實各族文明普遍選擇強化肉身而不是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二向箔、能量武器等)作為戰力建設的核心,這個設定并非漏洞,而是基于資源有效使用的合理進化路徑。
接下來我會從多個角度分析,為何肉身強化在怪物世界是更優的發展方向。
第一個原因:個體進化比武器研發更經濟。
在大多數科幻設定中,高殺傷性武器(如殲星炮、降維打擊)需要消耗巨量資源。
就像是子彈射出去后,又得裝填一顆子彈。
甚至有些大殺傷性的武器本身就是一次性消耗品,用完后必須重新制造,這就形成了一個永無止境的資源黑洞。
相比之下,肉身強度達到某個境界,就能實現近乎永續的戰斗能力。
比如古神族的冠軍斗士,你就可以將他視為一件可以無限續航的武器,只需要通過進食就能補充能量,甚至是通過呼吸快速恢復戰力,資源的利用效率要高于大殺傷性武器。
假設武器文明和肉體文明,各投入相同的資源去創造戰力。
武器文明制造了3發殲星炮,每一發都能摧毀1顆星球。
肉身文明費這些資源,培養1名強者,他需要多拳才能打碎一顆星球。
長期戰爭中,肉身文明將處于絕對的優勢。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超大殺傷性武器的制作研發投入,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鏈支持。
這就意味著當你進行跨界作戰時,只能從后方持續獲取武器補給,如果出現意外導致在外的戰爭軍團與后方失去聯系,正在作戰的軍團將在武器消耗殆盡后徹底失去作戰能力。
假設,這個文明能在戰爭時將工業鏈帶上,隨時制作,也存在與敵對勢力的交手中被摧毀的風險,這將成為一個弱點。
在怪物世界,體系過于復雜是致命的風險。
而肉身本身就是最完美的武器,肉身強大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存,不存在無法發揮出戰斗力的可能性。
一個強大到極致的戰士(例如冠軍斗士),其發揮出來的戰力不弱于任何殲星武器。
哪怕體內能量耗盡,一記平a都能打出毀天滅地的威能。
包括從維護保養成本來看,肉體進化也是資源效率利用率最優的選擇。
第三個原因,武器研發路線的容錯率較低。
走極致的大范圍殺傷性武器路線的同時,如果肉體成長跟不上,很容易被自己制造的武器殺死。
就像是普通人在現實中使用槍械,這類武器就能輕易殺死制造者。
我舉幾個武器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例如,弓箭射偏,誤傷友軍,這個階段還有救。
后面武器升級,槍械走火,誤傷友軍,這個階段或許還有救,只是殺傷力大了些。
再往后,核武器誕生后出現的核泄漏,問題就很嚴重了,會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
將這個視角放大到更強大的武器文明,一旦出錯,問題會更嚴重。
例如在使用武器的復雜環節中出現小差錯,最終導致武器發射前突然爆炸,連帶著己方軍團也受到波及。
亦或是結果出現機械戰士反叛,比如星網背叛月蝕族,就能輕易摧毀月蝕族文明。
這套成長模式,注定了武器越強,容錯率越低。
一發殲星級別的輸出,打錯了方向,可能毀滅的是自家的小世界。
低等文明的戰士拿激光槍,自己也會被激光槍輕易殺死。
高等文明的戰艦能炸恒星,但指揮官的肉身卻連余波都扛不住。
所以各族選擇肉身進化不是偶然,而是生存博弈下的最優解。
唯有讓生命本身成為武器,才能避免被武器終結。
當然,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并非極致武器研發路線不可行,理論上所有路徑都有發展潛力。
怪物世界也有不少走這條成長路線的種族勢力,但絕大部分種族的選擇已經證明這條路徑很難走通。
你之所以會將肉搏戰視為原始戰爭體系,本質上也是受到了現實中科幻作品,以及現實認知的影響,因為現實中的戰爭邏輯建立在物理法則穩定、能量傳遞效率有限的基礎上。
翻看人類發展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原始人類沒有尖牙利爪,無法像野獸那樣靠肉身搏殺,所以必須依賴工具武器來彌補先天不足。
這種生存策略就像是在進化樹上點下了第一個技能點,就此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都沿著工具依賴這條路徑不斷延伸。
農業革命時期,需要鐮刀和犁鏵來開墾土地。
青銅時代,需要鑄造兵器來建立王朝。
工業革命,需要蒸汽機來驅動文明。
信息時代,需要芯片來連接世界。
這就像一棵科技樹,當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時代選擇使用外部工具作為第一個加點后,后續所有的文明升級都在沿著這條主線繼續發展,然后再擴散分支。
從石器到金屬,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化學能到核能。
我們不斷強化外在工具,卻忽視了內在潛能。
就像是許多玩家的星脈搭配選擇,鎖定一個流派后,后續的鑲嵌都在沿著強化這個流派強化方向開發。
正因為我們通過工具的升級走到了今天,所以我們默認了一個思維定式,更強的武器等于更先進的文明。
現在我們發散一下思維。
假設在原始時代,人類沒有將第一個技能點加在“工具使用”上,而是選擇了精神成長或肉體強化路線,整個文明的發展軌跡可能會變得截然不同。
當然,這個假設本質上是不成立的。
畢竟文明的加點首先得適配環境,地球靈氣稀薄的環境根本不允許人類走其他體系的成長路徑。
我想要表達的是,思維慣性讓我們覺得高大上的科技武器就應該更強,一炮殲星比肉體搏殺的戰斗方式強多了。
認為肉體搏殺就是低端原始。
遠程武器就是強,近戰就是弱。
事實上就連人類的武器發展史,也有過從肉搏到遠程再到近戰的發展轉變。
原始時代的人類用石斧、木矛、拳頭作戰,在投石索和弓箭問世后殺傷力大幅度提升,切換為遠程武器作戰。
后來近戰復興,出現重裝步兵,擁有厚甲和盾牌,遠程武器的殺傷力受到嚴重削弱,近戰又成了致勝關鍵。
直到火槍、火炮的登場,遠程武器徹底壓制近戰肉搏,冷兵器退出歷史舞臺。
后續基因戰士的出現,超級人類能夠憑借肉身硬抗當時的槍械武器,近戰又一次登上歷史舞臺。
這是一個反復切換的過程,未來或許還會出現多次來回拉扯的發展過程。
這是攻防博弈下的動態平衡,當遠程武器太強,防御手段就會進化,迫使戰斗方式調整。
當近戰武器太強,遠程武器又會跟著升級。
這里舉例的只是武器工具層面的遠近切換。
事實上,人類文明在獲得月蝕族提供的基因優化技術后,才真正開啟肉身成長的科技樹加點。
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所以你的觀點局限性太大,核心原因真沒你想的那么復雜。
肉身進化,不代表弱。
武器進化,不代表強。
強弱的對比只有一個途徑能得出答案,那就是戰爭。
而怪物世界便是文明加點的戰爭試驗場,當你看到絕大部分種族選擇肉身強化路徑時,這不一定是最優的路徑選擇,但一定是適應性最高的選擇。
最后提出我的觀點。
我認為無論是武器強化路徑還是肉身強化路徑,都是正確的選擇。
所以,最好的文明成長路徑應該是兩種成長體系同時加點(有條件的情況下)。
參考現實,當年月蝕族就是基因進化科技武器同步加點,只是后續基因進化模式因為發展問題被取締,選擇了武器強化這一條專精路徑。
這名考究黨玩家的回答,屬實腦洞大開。
讓論壇玩家換了一種角度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期間點贊數量暴漲,甚至超過了發帖玩家的點贊數。
也引發了論壇玩家關于武器強化,與肉體強化的優劣討論。
這則帖子的討論熱度,在6小時內達到了論壇歷史榜單的前三位。
吸引更多的吃瓜群眾加入爭辯。
祁勝全程觀看了玩家的討論,也由此詢問了指引,到底哪種模式更強。
指引的回答很簡單,低階文明哪種加點都行。
而高階文明的形態趨同,無論是武器強化還是肉體強化,都是對能量的使用開發,可以隨時切換。
得到答案的祁勝,沒有再繼續翻看玩家對這個話題的深度探討,視線緊跟著切換至極樂大殿。
極樂大殿,主殿。
宮殿空間建造于一片虛無之中,被星石環繞,宏偉宮殿是虛無空間里唯一的光源。
無數空間系帶從宮殿延伸出去,末端對接怪物世界,生成大量分支空間節點。
每一處分支,都連接著一座極樂分殿。
生靈在歡愉中燃燒產出的極樂之力,正是通過空間系帶注入極樂大殿。
大殿內部,是一座巨大的祭壇,一尊偉岸身影盤膝坐于祭壇之上。
它的體態修長,體內經絡在紫色皮膚下若隱若現,腦袋沒有固定造型,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變化。
任何生靈見到它都會看到不同的容貌。
在它的胸膛上,布滿能量條紋,每一種條紋都代表著一種極樂知識。
背后是一對寬大紫色雙翼,跟隨呼吸緩慢舒展、收縮。
這道身影,正是極樂族的領袖:極樂之主。
此時極樂之主身旁,邪語正在匯報近期的情況,以及軍團建設上的支出。
伴隨邪語的講述,極樂之主側耳傾聽。
收益方面,最近新開辟了兩個極樂分殿,產出的收益正在逐步增長。
支出方面,凜冬雪原的極樂蟲潮和極樂紫潮,都在持續消耗極樂之力。
但這兩支軍團的建設最近又有了新的突破。
極樂戰士對蟲潮和紫潮的操控方式,已經突破至第三代操控模式。
第一代操控模式采用的是單向操控,一心多用,面對數量龐大的戰力單位就會顯得異常吃力。
總是讓負責操控的極樂戰士身心俱疲,全是硬操作,沒有任何技巧。
第二代的操控模式,采用的是并聯操控方式。
通過建立一座信號塔,發布一個信號所有極樂邪祟同步動作,但在戰場上根本沒法正常使用,整齊劃一的行動堪稱破綻百出。
第三代操控模式,改為建立一套“指令信息庫”進行操控。
現在,指令信息庫里已經存儲了五萬個指令。
每一個指令都能讓極樂紫潮和極樂蟲潮迅速快速調整,展開對應行動。
其次,指令也包括了局部區域的兵種鎖定。
用精神意識在感知地圖上編織出一個邊框,將邊框內的兵種鎖定后下達指令,進行攻擊、防御、聚合,等快速行動,一個指令還可以讓邊框里的戰斗單位進行不同的戰斗行動。
第三代操控模式的登場,讓極樂紫潮和極樂蟲潮的戰力有了飛躍式提升。
但問題還是存在。
戰場是動態的,而僵化的控制系統在戰場上注定會遇到各種無法預判的問題。
極樂之主在聽取匯報的同時,腦海中已經有了第四代控制系統的構想。
它覺得過度秩序等于脆弱,可控的混亂才是戰斗兵種的未來趨勢。
下一代的控制系統需要在三代指令信息庫的基礎上,再給兵種添加一些本能設定,賦予兵種自主性。
例如,讓兵種擁有嗜血本能。
即使極樂戰士暫時無法對這部分兵種進行操控,兵種也能在嗜血本能的驅使下繼續進行戰斗。
這套模式將放棄對兵種絕對控制的執念,接受一定程度的混亂,換取戰斗力的顯著提升。
其次,有考慮建造一個自動反饋的指令信息庫。
例如,兵種在戰斗中感知到敵對單位身上浮現強烈的元素波動時,自動下達躲閃的指令。
這么做既可以減輕指揮官的壓力,也能讓兵種在戰爭模式下更加靈活。
這段時間的測試,極樂之主明白了一個道理。
真正的操控,不是扯著提線木偶的每一根繩子,而是讓木偶自己學會跳舞。
而玩家族,會是接下來完善指令信息庫的重要練兵對象。
極樂紫潮和極樂蟲潮的建設支出,占據了收益的四成,有考慮繼續提高資源投入。
雖然過程艱辛,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另外六成的支出,主要消耗在了極樂玩家體系的建設上。
伴隨極樂玩家的擴招,精英化戰士的培養體系還處在嚴重的虧損狀態。
每一個精銳戰士的培養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扶持資源遠大于極樂玩家帶回來的資源收益。
相比較極樂紫潮和極樂蟲潮,他對極樂玩家軍團的要求更為嚴苛,迫切想要讓極樂玩家為自己創造資源收益,而不是無底洞般的吞噬扶持資源。
極樂空間里的極樂玩家死亡,最起碼能收回大部分極樂之力。
可如果是去往怪物世界后死亡,收不回一絲資源。
該如何讓極樂玩家為自己創造收益,是它最近著重思考的一個問題。
僅憑當年收集的情報,賺取的收益杯水車薪。
很多時候,過時的情報還容易導致極樂玩家因此喪命,造成更大的損失。
“我主,能否讓極樂玩家從隊伍模式提前改組成團隊模式,讓他們同時行動,通過掠奪其他族群的方式來賺取收益?”站在一旁的邪語知曉極樂之主心中的憂愁,沉默許久后忽然提議道。
極樂之主緩緩搖頭,模糊的面容中浮現一抹無奈:
“不可行,死亡空間培養出來的都是適合小規模作戰的精銳戰士,它們都還未接觸過真正的戰爭,包括所掌握的技能也都是適配小隊作戰模式,若強行組建成軍團,只會相互影響,一次失敗的掠奪會造成更嚴重的虧損。”
邪語聽聞,沒有再說話。
繼續思考還有什么方法,能讓極樂玩家創造更多的資源收益。
坐在祭壇上的極樂之主也在思考相同的問題。
對極樂玩家的培養投入還會繼續,但如何讓極樂玩家創造收益卻始終沒有頭緒。
這與極樂紫潮,乃至極樂蟲潮不同。
兩大軍團體系的建設,從一開始便是為了應對戰爭而設立,只要解決了戰爭模式下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就能直接對外開啟掠奪。
不存在沒法適應戰爭環境的問題。
而極樂玩家是小隊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精銳戰士,小規模作戰能力強,卻對戰爭的適應力較差,甚至可以說是不太兼容。
雖然有考慮未來讓極樂玩家小隊融合,建立數支精銳軍團。
但這類精銳軍團放在怪物世界,存在巨大風險。
高度集中的戰力一旦遭遇突發事件,極容易被整體殲滅。
怪物世界的環境詭譎多變,強族降臨、自然天災、群體寄生、怪物襲擊等,不可預測的威脅,對成建制的軍團尤為致命。
極樂紫潮和極樂蟲潮無需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兵種本就是模版生成,信息庫就掌握在它的手里,哪怕突發意外被殲滅也能隨時重新創造。
但極樂玩家的培養是通過一次次戰斗磨礪出來,難以通過復制的方式生成。
所以分散極樂玩家,本質上也是分散了風險。
不存在因為突發意外,導致整個極樂玩家軍團覆滅。
但小團體的作戰模式,在怪物世界又很難創造高價值的回報。
分散部署能避免全軍覆沒的災難性后果,卻也意味著極樂玩家無法像正規軍團那般發動大規模的掠奪戰爭。
而掠奪戰爭,恰恰是怪物世界中最暴利的資源獲取方式。
一個種族漫長歲月的積累,通過一次掠奪戰爭就能成為自己口袋里的資源,勝者能直接奪取對方的全部。
相比之下,小團隊只能進行游擊式的騷擾和偷襲,收益微薄,甚至連極樂之力的投入都難以彌補。
至于拿小規模團隊去對抗整個種族,這無疑是癡心妄想。
極樂玩家再精銳,也無法以1030人小隊正面擊潰一個擁有完整防御體系的異族文明,哪怕他們有能力刺殺敵方領袖,破壞關鍵設施。
真正的掠奪戰爭需要的是占領、毀滅,以及搜刮。
這些都需要成建制的軍團才能完成,小團體只能制造混亂,沒有能力吞下一個種族的財富。
這是一個兩難抉擇,要么冒險集結,要么接受低效。
精英化培養最大的問題便是損耗,死一個就少一個,想要擴增就得重新培養。
他們不是炮灰,而是耗費資源堆砌出的智慧兵器。
每一個極樂玩家的成長,都要經過意志力、智慧、戰斗技巧,等一系列磨礪,都是在生死邊緣反復徘徊,才得以從死亡空間畢業。
極樂紫潮和極樂蟲潮就完全不需要擔心這類問題,只要有極樂之力,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思緒翻涌間,極樂之主想到了一種可行性。
以極樂蟲潮和極樂紫潮作為消耗性炮灰,搭配少量極樂玩家擔任核心戰力,形成一套海量消耗精準制裁的戰爭體系。
蟲潮與紫潮的掩護下,極樂玩家無需陷入正面消耗戰,而是專注于斬首敵方指揮官。
也可以利用高機動性破壞敵方關鍵設施,或是對抗高階個體。
這個模式下,極樂玩家能最大化價值,避免無謂的損耗,只在最關鍵時候出手。
但選擇這套模式,意味著極樂玩家在極樂紫潮和極樂蟲潮體系完善前,仍是吃著最多的扶持資源,卻沒有任何產出。
正是發展的關鍵時期,中斷或是減少資源投入也不行。
這會影響到極樂玩家后期的戰力表現。
“我主,83號空間逮住了一條大魚。”
就在這時,邪語出聲打斷了極樂之主的思緒。
“容我瞧瞧。”極樂之主的感知朝著83號極樂分殿延伸。
只見一道扭曲的身影正在劇烈痙攣著,它身上漆黑色的骨甲早已支離破碎,露出內部不斷蠕動的暗紫色血肉,六只復眼中,有三只已經爆裂,剩下的也蒙上了一層霧靄。
“有趣。”極樂之主注視著這個正在墮落的生命體,感受著它墮落中產出的極樂之力。
這只生物的生命強度非常高,但受傷十分嚴重。
或許這也是對方進入極樂分殿后,快速迷失走向墮落的原因。
持續產出的澎湃極樂之力,掃清了極樂之主心底的不悅情緒。
注視中,極樂之主忽然面色一凝。
他想到了一個合理利用極樂玩家的方案。
為何不將極樂規則,與極樂玩家體系結合。
讓每個極樂玩家攜帶極樂之力,前往怪物世界各地蠱惑生靈,為自己創造極樂之力。
這套模式完美契合極樂玩家小規模行動的特色。
在心中斟酌后,他覺得確實可行。
與其將他們束縛在戰場上作為消耗品,不如賦予他們更崇高的使命。
化身極樂天魔,游走于怪物世界,播撒墮落種子。
在極樂分殿的固定坐標捕獲生靈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移動的墮落之源。
有了想法,他抬頭看向站在身旁的下屬:
“邪語,你覺得讓極樂玩家攜帶部分極樂規則的力量,在怪物世界化身墮落之源怎么樣?”
邪語聽聞,先是一愣,面露思索數秒后詢問道:
“我主,你的意思是,讓極樂玩家去蠱惑怪物世界的各族生靈,讓他們在極樂分殿外的地區墮落,然后為我們產出極樂之力收益?”
極樂之主微微頷首:
“正是如此,讓極樂玩家成為行走的墮落種子,播撒極樂。”
邪語眼中浮現出明悟之色:
“這確實比單純依靠固定分殿捕獲獵物更有成長空間,只是……。”邪語略顯遲疑:
“若讓極樂玩家攜帶規則之力在外游走,會不會存在規則力量丟失的風險?”
“廢話,我怎么可能讓玩家攜帶極樂規則的本源,只賜予它們極樂規則的衍生能量烙印。”
說著,極樂之主的指尖凝聚出一縷紫色的能量絲線:
“每個極樂玩家都將成為極樂規則的載體,但他們攜帶的衍生烙印會與核心保持連接,就像風箏與線的關系,無論他們飛得多遠,終究逃不出掌控,我能隨時切斷規則力量的供應,讓極樂玩家手里的衍生規則烙印失效。”
“如此一來,既能擴大極樂之力的生產范圍,又能確保不會丟失規則力量。”
聽完極樂之主的講述,邪語恍然點頭。
極樂之主賜予它們的都是極樂規則的核心力量生成的烙印,它習慣性的認為賜予極樂玩家的也是相同的力量,卻忘記了可以用規則衍生能量制作與規則相連的烙印。
“我主,我認為這套天魔體系可行。”
“不僅如此。”極樂之主繼續補充:
“我們還可以設立貢獻機制,極樂玩家蠱惑的生靈越多,產出的極樂之力越多,反饋給他們的力量也就越強,這樣既能激勵他們主動出擊搜尋獵物,又能形成良性成長循環,減少扶持上的支出。”
邪語興奮地舔了舔嘴唇,露出分叉的粉紅色舌頭:
“我明白了,這就好比在怪物世界布下一張無形的移動網絡,讓極樂玩家成為類似極樂分殿的移動節點,將不同地區的獵物拽入墮落深淵,創造分殿產出之外的額外資源收益。”
明確了想法,極樂之主的情緒高漲。
如果這套天魔體系在實際應用中被證明可行。
往后產出的收益將隨著極樂玩家體系的建設,跟著成長。
或許未來某天,“極樂天魔”產出的收益,甚至會高于極樂分殿定點捕獲獵物產出的收益。
二者對比,極樂分殿是守株待兔模式,風險集中,不時要關閉分殿進行轉移。
例如,前段時間被玩家破壞的極樂分殿就曾暫停營業,進行地區轉移。
而極樂天魔是積極進取,主動對外搜尋獵物,并且移動節點難以被徹底瓦解清掃,也不需要通過轉移來避免風險。
它突然意識到,這套模式帶來的不是戰術調整,更是戰略層級的提升。
就像蜘蛛從結網守候,到主動游獵的進化。
更妙的是,這套模式完美適配怪物世界的殘酷生存法則。
此時,極樂之主的想法被祁勝盡數掌握。
當他得知極樂之主的娛樂城要從固定坐標接客,再升級出一套四處流竄的“快餐”模式時,差點笑出聲。
論壇玩家都說極樂之主是“樂子人”。
他還真沒覺得。
反而認為極樂之主是一個勇于創新,非常有能力的潛力股,未來大有可為。
只是它腦袋里奇奇怪怪的想法,確實很抽象。
總是靈光一閃,奇思妙想。
極樂紫潮、極樂蟲潮、極樂玩家,都是奇思妙想帶來的創新產物。
這次構想的“天魔體系”,或許真能有一番作為。
極樂規則最強的特點之一便是傳染性。
那些實力弱小的族群,被蠱惑一個,便能傳染一群。
說不定還真讓福利之主給搞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