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八的朝陽升起,照射在“燕來峰”以南三十多里處,廣袤荒涼的沙原之上。
除了滿地的狼籍,以及濡濕了好大一片區域,正在逐漸凝固的,如血泊一般的血跡,再沒有別的。
哦,在這片狼藉血泊的旁邊,還有一個非常潦草敷衍的土堆。
只需將其扒開,就能看見,這就像是個人體雜貨鋪,但凡是源出人體的各種“零件”,從殘缺的斷肢,只剩半截的身體,身首分離的腦袋,一截腸子,半顆心臟……都能在這里找到。
若是費點心,很容易就將它們完整的拼裝成一具又一具的人體。
而除了這些殘缺的“零件”,更多的還是品相基本完好的尸體。
在這么緊急的時刻,在收拾戰場時還將這些尸體集中掩埋,卻是黑風團逐漸形成的優良習慣。
數千具尸體,不做任何處理,任其橫陳荒野,是不合適的。
這荒野看似荒涼,卻并非真的毫無生機。
若是不做任何處理,蒼蠅禿鷲,野狼鬣狗,都會靠著神奇的感應能力向此處匯聚。
那種場面,想想都不會太好看。
更重要的是,這很容易成為疫病滋生的溫床。
是以,哪怕情況緊急,在耿煊的要求之下,黑風團都不會對如此大量的尸體視而不見,棄之不顧。
按理說,集中焚燒是最方便省事的。
可這造成的動靜太大,還是挖坑掩埋更合適一點。
這對有著上萬修煉者的黑風團來說,也費不了什么工夫。
除了一片狼藉,逐漸凝固的血泊,以及一個被倉促掩埋,規模巨大的尸堆。
現場再沒有別的東西剩下。
就連在交戰中斷裂成兩截,甚至是被崩散成十幾塊的兵器碎片,死掉的玄幽馬的尸體,在現場都沒有任何遺留。
而就在這片戰場以北近十里處,正有一支規模過萬,一個個渾身染血,煞氣未消,還都散發著一股昂揚之氣的隊伍在用最快的速度,往“燕來峰”趕去。
相比于前不久這支隊伍急匆匆南下之時,這支隊伍的規模小了不少。
可前后對比,此刻,卻反倒給人一種撥云見日的明朗之感。
恰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氛圍契合。
黑風團南下時,周遭一片漆黑。
眾人根本看不清前路,只是隨大流往前沖,耿煊帶隊沖殺在前。
而此刻,朝陽升起,陽光普照。
再不需要耿煊在前“引路”,他們自己就能試著看清前路。
這是耿煊樂見的一種變化,有感于此,他主動退避在側,將“舞臺”一點點讓渡給其他人。
擔心被奪權?
耿煊完全沒有這個顧慮。
他反倒希望,黑風團能從現在這種被他強行驅趕著往前沖的模式,轉變成所有成員都甘之如飴,即便沒有任何外力的驅使,也會奮不顧身的事業。
若真如此,他第一時間就會選擇當一個甩手掌柜。
雖然人數少了許多,還有許多重傷、身殘之人。
另還有一些玄幽馬尸體,糧草物資之類的繳獲。
但因為新增了千余匹玄幽馬充作運力,北返的速度卻比南下之時還要快了許多。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燕來峰”這邊的黑風團,無論是整體規模,還是精銳數量,都比“野狼峽”那邊差許多。
可相較于抵臨“野狼峽”那里的玄幽鐵騎,這一支趕來“燕來峰”的玄幽鐵騎,其整體抵抗之心,卻差了許多。
且從上到下,在做出決策之時,都更顯遲鈍。
耿煊猜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散入這支隊伍中的三十五點黑運產生的余韻。
雖然,在他們于“燕來峰”以南的駐地聚集修整之時,那層出不窮的,卻對他們北上速度造成了不小影響的“小意外”已經停止。
但此事在每個人親歷者心中造成的震蕩,卻不僅沒有消停,反而隨著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碰撞討論,在人心中造成了更大的激蕩。
再加上有耿煊親自率隊沖營。
是以,哪怕他們在意識到遭遇夜襲,都按照操典規定,迅速做出了當時局面下最合理的應對。
但在這種一絲不茍,執行操典軍規的背后,卻可以看見一個個茫然慌亂,還處在愣神之中的心智。
若是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或許能調整過來。
只可惜,現實也沒有給他們完成調整的時間。
因為這些原因,這一支出動規模比“野狼峽”那邊少了一萬人的黑風團,整場戰斗持續的時間,卻比“野狼峽”那邊更加短暫。
投降的玄幽騎手數量,也更多。
在快速將戰場處理完畢,整支隊伍迅速北上之時,鐵狼等人也在爭分奪秒,對投降的玄幽騎手進行更進一步的“說服”工作。
現在,即便是最一線的黑風團成員,也都知道,他們需要的不是投降的俘虜,而是愿意加入黑風團的新成員。
只是投降?
不需要。
我們需要的是新鮮血液。
愿意加入黑風團這個大集體,愿意與大家一起戰斗,一起生,一起死。
這難度,顯然比讓人扔下武器投降還要更大。
即便黑風團掌握了非常有效的“說服辦法”,還有近在咫尺的死亡作為威脅。
也并不是所有投降者都會選擇走上黑風團這艘“賊船”。
那些沙匪都是如此。
這些常年沐浴在董觀的“光輝”之下,對于他的力量有著更切實感受的玄幽鐵騎,在這個選擇面前,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就更大了。
因為這樣的原因,在隊伍返回“燕來峰”后,緊接著就舉行的,專門針對這多達568名玄幽騎手的納新儀式,最終只有245人成功過關。
有326人,都沒改變自己的陣營,成為“自己人”。
現在這個時候,耿煊自不可能在他們身上耗費更多時間。
既然他們不愿上黑風團這艘“賊船”,與董觀為敵,那就只能送他們去死了。
隨著這326人斃命,這一戰的得失也終于分明。
這一戰,敵方整體上有兩千騎的玄幽鐵騎,更確切的數據,是有2057騎。
其中,面對黑風團的悍然進攻,在戰斗中身亡者,便有1389人,另有568人選擇棄械投降。
可在此后的納新儀式中,又有326人,自己放棄了活命的條件。
是以,這一支總數有2057騎的玄幽鐵騎,最終只有245人活著加入黑風團,另外1812人全都喪命。
這些玄幽鐵騎的人均紅名,濃度比以劫掠殺戮為生的沙匪還要高出一大截。
全都是玄幽二州的“精華”。
他們總共給耿煊帶來了7萬7010點紅運,以及5436點黑運。
——人均貢獻的黑運,也遠超那些隨著殺戮數量增加,人均黑運卻越來越少的沙匪。
人數更多,規模更大,也是最終獲勝方的黑風團,為了啃下這兩千多個“鐵罐頭”,哪怕有耿煊出手,親自解決了許多硬茬。
單論死傷,黑風團付出的代價,卻比這支投降的玄幽鐵騎還要更大。
只是死亡人數,便有2350人之多。
這次南下的,總人數將近一萬四千人的黑風團,只活著回來了11552人。
其中,還有許多重傷、身殘者混在其中。
便是算上新納的245人,總人數也僅11797人。
第一次,黑風團在經歷了一場嚴酷的戰斗之后,規模不僅沒有擴大,反而縮水了一成五左右。
好在,“自己人”如此大規模的損失,也給耿煊帶來了7萬5200點的紅運。
彌補了他那有些受傷的心。
從人數的變化來看,這無疑是一次虧本的買賣。
虧到姥姥家了。
煉髓以上的戰力,損失也很大。
煉髓初期68名,煉髓中期15名,這也就罷了。
另還有煉髓后期三名,煉髓巔峰一名,這就很讓人心驚了。
要是照這種模式走下去,要不了幾戰,黑風團就得“蒸發”殆盡。
為了保持住團隊內高昂的士氣人心,讓大家伙的心氣都往上看,往遠看。
耿煊直接用豐厚的“紅運賜福”予以激勵。
這一次,他總共消耗了3萬4094點紅運。
單從紅運的消耗上看,去與以往似乎也沒有明顯的提高。
可若觀察得更仔細一點,就能看出明顯的不同。
此前,一旦黑風團初步成勢,攻擊任何一處沙匪聚集之地,都是“大欺小,強凌弱”的局面。
在那種局面下,對“風向”非常敏銳的沙匪,一個個都能拿出悍不畏死的姿態。
即便耿煊能夠看到每個人的情緒變化,以及更細致的“波紋”變化。
在這方面,在他的視野中,也看不出太多的不同。
是以,他賜予紅運的標準首重“忠誠”,也就是對命令的執行力。
其次是不同修為之人,在整個行動中起到的貢獻大小,擊殺的敵人數量等具體的方面。
也就是“做事”的能力。
而這一次,面對赫赫有名的玄幽鐵騎。
哪些是真的敢拼死,哪些是嘴上喊著盡忠效死,行動上卻滑溜無比,以保命為要,甚至全程劃水……百態人性,逐漸顯露出來。
所謂“潮水褪去,方知誰在裸泳”。
是以,耿煊在賜予紅運時,對那些敢于“真泳”之人,予以了更大程度的傾斜。
而那些“假泳”者,表現得太過分的,基本都包含在了死掉的兩千多人之中。
許多死掉的煉髓精銳,也都是因為這個原因丟的命。
——對于這些人,耿煊并沒有直接出手。
可在看到他們的真顏色之后,他也沒有干看著,而是暗中施了一些手段,讓他們一下子沒有了劃水的空間,不得不與敵鏖戰到底。
用自己的生命做籌碼,創造出更有利于黑風團的局面。
那名死掉的煉髓巔峰,便是其中最典型的榜樣。
是以,那些得紅運最多之人,都是那些既“忠誠”,又會“做事”,還敢于“真泳”之人。
這一次“紅運賜福”之后,修為實力突飛猛進的,也全都是這些人。
耿煊并沒有明說“賜福”標準的改變,但他一點都不懷疑大家在這方面的聰明勁。
他相信,要不了多久,所有人就都能品出其中意味。
耿煊希望用這樣的方法,一點點“改良”黑風團的基因,讓其逐漸長成自己希望的形狀。
經過“紅運賜福”,黑風團經這一戰的損失,基本得到了彌補。
只說煉髓以上的戰力,損失了一名煉髓巔峰,卻新增了三名。
這一減一增,煉髓巔峰的數量,還多出了兩名。
類似的變化,在煉髓初期,煉髓中期,以及煉髓后期,就發生的更多。
而且,就是修為境界沒有突破,隨著技能,以及淬體功法的層次提升,同樣會給所有受了“紅運賜福”之人,實力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
是以,因兩千多名成員死亡造成的“戰力窟窿”,隨著耿煊三萬多點紅運砸下去,將這“窟窿”完全填平。
甚至,從結果上看,還隱隱體現出了一種“汰弱留強”、“去蕪存菁”的深度淬煉之效。
對黑風團而言,這并不是壞事。
這還只是團隊人數,以及修為實力這些方面帶來的變化。
若再將完整存活,并被黑風團接手的1685匹玄幽馬,以及數量更多的、勉強可用的甲胄也算上。
黑風團就不再是“沒有虧本”的問題,而是賺大了!
返回“燕來峰”,吸納新成員,“紅運賜福”,這一系列行動,并沒有耽誤多少時間。
很快,浩浩蕩蕩的隊伍就再度啟程。
一路向東而去。
因為整個“燕來峰”的有用物資都被一起帶走,不可避免的拖累了隊伍行進的速度。
為此,珍貴的玄幽馬,只有八百匹用作組建玄幽鐵騎。
另外885匹,則全都被安排用來作為馬車的動力。
這讓隊伍的速度,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而就在耿煊、鐵狼等人帶著規模龐大的隊伍離開“燕來峰”,一路向東而去之時。
在“燕來峰”正北方僅兩百里外,另有一支規模超過四千的輜重隊伍,同樣在一路向東。
若是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當這支隊伍,在經過“燕來峰”北向延長線之后,原本保持水平向東的方向,開始一點點向南偏移。
若是任其按照這個趨勢變化,那么,這支輜重隊伍,將在“燕來峰”以東的大約三百里的位置,與耿煊、鐵狼這一支從“燕來峰”離開東遷的隊伍完成匯合。
這支輜重隊,自然就是從昨日上午開始,便由付云峰帶領,從“三埡口”出發的隊伍。
經過持續一天的艱苦跋涉,終于跨越了“三埡口”與“燕來峰”之間八百里的距離。
只不過,因為要躲避從“三埡口”方向可能到來的玄幽鐵騎的追蹤,他們沒有選擇筆直向東的路線。
而是劃過一條向北拋出的弧線,繞過“燕來峰”,在更東邊匯合。
——一旦去往“三埡口”的玄幽鐵騎發現該處是一片空城,其在安排騎隊四散尋找線索的同時,也必然會安排騎手向左右兩側,也就“白馬崗”,以及“燕來峰”方向探察,并與其他同伴取得聯絡。
若是輜重隊伍出了“三埡口”直接往“燕來峰”過來,無論他們對自己的行跡做了多么出色的遮掩,都會暴露在這些玄幽騎手的視野中。
帶著大部隊,剛離開“燕來峰”不久,耿煊就對鐵狼道:
“你帶著隊伍繼續向東。”
鐵狼了然,問道:“您這是要回‘野狼峽’?”
耿煊點頭,卻又道:“不過,在此之前,我先幫你們解決一些小麻煩。”
“小麻煩?”鐵狼似乎有些疑惑的詢問。
在他說話之時,耿煊已經閃身從他身旁消失。
等鐵狼反應過來,猛地扭頭看去,便見耿煊的身影,正向“燕來峰”方向急掠而去。
怎么剛離開“燕來峰”,團長就又回去了?
鐵狼心中念頭轉動,很快,他想到了一個可能。
活躍的念頭為之一定。
不過,雖然有些擔憂顧念,但他還是按捺住性子,護送著隊伍一路向東急行。
這速度對耿煊來說或許不算什么,可有大量玄幽馬用作拉車的畜力,隊伍的速度并不比蒼嵐馬全速奔跑慢多少。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
鐵狼聽見身后傳來隱約的馬蹄聲。
且原本還模糊的聲音,正在迅速變得清晰起來。
他趕緊扭頭看去,便見身后“燕來峰”方向,數十匹玄幽馬正在向這邊奮力狂奔。
馬背上,空無一人。
嗯,其中跑在最前面的那匹玄幽馬背上,還是坐著一個人。
不是自家團長,還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