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09章 全面整編,點兵圓滿

  有了耿煊本人親自押送回來的三十五艘船只的加入,物資和人員的轉運效率,再一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特別是這次被他帶回來的七艘巨大車船,全都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當時間來到初九中午前后,所有“淤積”在玄青海岸邊的人員和物資,全都轉移到了十幾里外的小島之上。

  耿煊本人卻沒有參與這些。

  利用這段時間,他做了兩件事。

  首先是,是對隨鐵狼、付云峰等人從幽州過來,歷次戰斗中重傷、身殘之人進行救治。

  ——受了陶彬,曹鰲兩人的啟發,在離開紅沙島之后,他一邊對周圍水域進行更徹底的“搜刮”。

  那些在他甄別中沒能成為“自己人”的異心者,他也沒有當場殺掉。

  只是打散了他們周身勁力,暫時廢掉了他們的修為,集中安置在幾艘船上,隨身帶著。

  對這些人來說,這種方式固然有些不人道,但考慮到兩支黑風團即將會師,他這個團長,不能表現得厚此薄彼。

  若是玄州這邊的傷殘者全都得到了妥善的治療,來自幽州的兩千多名傷殘者卻拖著遲遲不予解決,沒有矛盾也要生生造出矛盾來。

  而且,讓這些人遲遲得不到妥善的治療,對當下每一分戰力都異常珍貴的黑風團來說,這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考慮到這些,耿煊也就決定“委屈”一下這些以水匪為主的“活體材料”。

  何況,真要從唯物的角度來說,這一切都是他們死后的遭遇。

  他們本人在死前,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沒有感受到額外的、多余的痛苦。

  反倒是多活了一晚上了的時間,并不算虧。

  再就是對當下的黑風團,進行全面整編。

  整編的主體,自然是由宋明燭等人領導,來自玄州的兩萬令七百余人,以及由鐵狼等人領導,從幽州趕來匯合的近一萬六千人。

  另外,還有耿煊這兩天,從這玄青海內攢出來的1436名新人。

  這些人,有過半都是水匪,或者如郁秋荷,龐修德這類,與水匪密切相關的“從業者”。

  另一小半,則是如出身于“梅村島”的范濤這類,半漁半匪的島民修煉者。

  除掉那些家眷、親屬、以及僥幸從一個個沙匪聚集地活下來的普通人,只修煉者的數量,就有3萬8070人之多。

  其中,一境圓滿,就有宋明燭,鐵狼這兩位。

  煉髓巔峰25位,后期110名,中期294名。

  煉髓初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401名。

  這一次整編,耿煊不僅將原來的隊伍徹底打散,重新編組。

  也不再是將戰力相對均勻的分散到每一個小隊、中隊、以及大隊之中。

  在征求了宋明燭、鐵狼、曹鰲等人的意見之后,加上耿煊心中的一些設想。

  這一次整編,幾乎是將原來的體系完全捏碎,重新塑造。

  首先,重新整編的之后黑風團,不再使用“小隊”,“中隊”,“大隊”這看起來過于隨意,完全不符合眾人期盼的名稱。

  不只是名稱的改變,骨架也因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最核心的骨架,設“卒”、“曲”、“部”三級。

  一卒百人,統領為“卒長”。

  一卒之內,又分伍、什,分設“伍長”、“什長”,他們輔佐“卒長”,統轄這一卒之兵。

  一曲五百人左右,統領為“曲將”,轄五卒兵馬。

  一部兩千人左右,統領為“都尉”,轄四曲兵馬。

  在耿煊看來,這“卒”、“曲”、“部”,和小隊,中隊,大隊,其實沒什么區別,不就是個名目嗎?

  但他卻看得出來,宋明燭、鐵狼、曹鰲等人,對此都異常重視。

  仿佛這個“名”的改變,是黑風團從草臺班子走向正規化的標識。

  那些曾經的中隊長,大隊長們,在搖身一變,成為“曲將”、“都尉”之后,耿煊更是可以直觀的看到,所有人精神士氣上的變化。

  連身姿都一下子變得挺拔了許多。

  原本,可以很隨意的與其他人玩笑取樂的他們,說話都變得矜持文雅了許多。

  雖然演繹成分過重,偶像包袱太濃,但隨著數萬人都開始有意識的對自身進行這種約束時,變化是肉眼可見的。

  那濃郁的匪氣,一下子就消散了一大半!

  與此同時,黑風團也不再是“黑風團”,而是“黑風軍”,眾人稱他,也不再是“團長”,而是“軍主”。

  重新整編后的“黑風軍”,總共編成380卒,76曲,19部。

  此外,因為實際需求的不同,在“卒”、“曲”、“部”之外,還新設了“營”,稱“營司馬”。

  有時候,“營司馬”與“都尉”也是重迭的。

  人數不固定,根據需求來定。

  在耿煊的理解中,“卒”、“曲”、“部”,以及更低層的“伍”、“什”,基本都是軍銜與職銜的二合一。

  而“營”更側重于實職實務。

  比如,有一個戰時歸于各部,參與戰斗,戰后受陶彬轄制的、規模兩千人的“急救營”。

  ——戰斗時,所有急救營的成員,都需要參與戰斗,不會令其袖手等在后方。

  只不過,其急救部分,也會額外記功。

  此外,還有主要由低修為者組成的,規模五千的“輜重營”,由付云峰統領。

  以后,“黑風軍”的物資運輸及保存,主要就由“輜重營”負責。

  而現在,“輜重營”還有個任務,就是對有著太多破損的鐵騎甲胄進行修復。

  還有由三千名精銳組成的“鐵騎營”。

  ——“黑風軍”現有玄幽馬3335匹,考慮到折損、傷病等情況,最終只組建了一個規模三千騎的“鐵騎營”。

  由鐵狼、張愷、向錦秀等人統領。

  另外,還分別組建了簡單樸實的“一營”、“二營”、“三營”。

  有宋明燭、張愷、郭楠、曹鰲等人統領,每營人數,都有驚人的一萬人。

  ——原本,耿煊還想以曹鰲為首,組建一個“督戰營”,再以阮銳澤為首,組建一個“船營”,但在仔細考慮一番之后,他又放棄了這個想法。

  前者是當下這個時機還不合適,后者是因為船只數量太少。

  而在對這三營進行編組之時,耿煊有意對這三營的戰力做了梯次化的分配。

  雖然,每營之中,都不乏煉髓以上,乃至煉髓巔峰層次的戰力。

  但整體來說,“一營”的戰力最強,最為精銳。

  其次是“二營”,最后是“三營”。

  那些被分到“一營”的,自然非常高興。

  可那些被編組到“二營”,以及“三營”的,情緒就不怎么美麗了。

  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出,隨著這次整編完成,“黑風軍”向著正規化、專業化邁出一大步,內部分工也會逐漸明晰。

  以后,戰斗時大家伙全部一哄而上的局面,會越來越少。

  那些戰力低下,表現平庸的成員,將逐漸從一線序列退出。

  屬于他們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若從安全性來說,這固然是一大利好。

  可這也意味著,他們得到“賜福”的機會也會越來越渺茫,甚至是徹底無緣。

  為此,耿煊在整編完成之后,還特意對眾人訓話。

  特意點出,這次整編只是暫時性的,每個成員所屬位置,也并不固定,會一直處于流動之中。

  具體如何變化,則視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的表現而定。

  在戰斗中的卓越表現,固然是“賜福”的重要考量,卻也并不是唯一考量。

  只要是“黑風軍”的人,只要努力表現,每個人都有機會。

  這次大整編,幾乎是將黑風團徹底捏碎重塑,變成了全新的“黑風軍”。

  隨著這次整編結束,在宗師層次停留多時的“點兵術”,也終于完成了最后的消化吸收,晉入圓滿之境。

  而在更早之前,就在耿煊對那兩千多名傷殘之人做完必要的施術之后,“采生術”與“折割術”也從宗師晉入圓滿層次。

  而從昨天帶著阮銳澤進入玄青海,到今日“押送”三十五艘船歸來,大半時間都在水里度過。

  原本進步緩慢的“水行術”,直接連跳兩級。

  從小成晉入大成,又從大成晉入大師。

  現在,若是全力施為,他在水中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左右。

  即便帶一個人,也能讓速度保持在每小時八十公里以上。

  接連三項秘術圓滿,原本看上去還顯得頗為繁雜的技能信息,再次變得“清爽”起來。

  紅運:134萬1336

  黑運:5萬8867

  功法:天地樁(小成)

  技能:淬玉擎天指(宗師),飛鷹術(宗師),水行術(大師),育雞術(入門),斗雞術(入門),房中術(入門),繞指術(入門)

  最讓耿煊在意的,卻是紅運第一次突破百萬點數。

  實在是新年之后,從元州北上,重返玄幽二州這些天,“紅名”人頭被他收割得太快,太猛。

  只是沙匪聚集之地,玄州的“金葉崖”,“激流洞”,到幽州的“魚鱗塢”,“白馬崗”,“三埡口”,“燕來峰”,再加上其他一些零碎。

  即便將歷次“紅運賜福”全部扣掉,也給他帶來了超過三十五點的紅運收益,非常驚人。

  與玄幽鐵騎的碰撞,敵我雙方,俱都死傷慘重。

  這給耿煊帶來的紅運收益,同樣也非常夸張。

  只一夜時間,紅運收益就高達二十多萬點。

  因紅運,黑運,白運的變化,乍看上去,“燧珠”還是那顆“燧珠”,與以往相比,也并無本質不同。

  可若是仔細感悟,就能體會到,其內部,卻一直沒有停止過。

  紅運和黑運,最終都以某種奇特“沉淀物”,或者在耿煊的理解中,近似于實化的“數據流”的形式,存在于“燧珠”內部。

  而每次白運的收益,雖然很快就會被相應的黑運消解掉,不存分毫。

  可“燧珠”內部,卻在因其一點點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厚重。

  就像是在悄無聲息的進行“空間擴容”。

  “燧珠”的“存儲容量”,因之而持續提升。

  當耿煊對現在的“黑風軍”完成全面整編,最后一批物資也從岸上運走。

  時間,也到了初九的正午時分。

  此刻,十艘大型車船,一字排開,泊在小島旁臨時搭建的泊位處。

  其中,正有流水一般的人潮,登上其中九艘,隨著人員的快速增加,九艘車船的水線在緩緩下降。

  岸邊,耿煊收回觀望的目光,看向宋明燭、曹鰲等人,道:

  “這一次,我就帶‘鐵騎營’和‘一營’。

  ‘二營’,‘三營’,還有‘輜重營’,就交給你們。

  車船給你們留一艘,再加上其他船只四十七艘。”

  “不過,僅靠這點船只,是不可能將所有人員和物資全部運走的。

  若我所料不錯,暫退了一天的玄幽鐵騎,會在今晚,也可能是明天趕來此處。”

  “這十幾里的水域,雖然足以保證你們免遭玄幽鐵騎的沖擊。

  但這距離還是太近,一旦讓他們鎖定此處,你們的處境還是會更加被動。”

  “所以,這段時間你們要充分利用起來,去周邊收集更多的船只,帶著大家往海域更深處遷移。”

  聽著耿煊的安排,宋明燭等人輕輕點頭。

  雖然,作為“軍主”的耿煊,馬上就要開始又一次的遠行。

  但這一次,身處水域,隔絕了玄幽鐵騎的他們,心里卻是踏實得很,也篤定得很。

  對于即將到來的玄幽鐵騎,已經沒有了無謂的憂慮。

  對于耿煊給他們制定的計劃,他們也不認為這有任何難度。

  玄青海內,固然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局面復雜異常。

  若是抱著“理線”的心思去處理,即便用一年的時間,也不見得能將里面的門道全部摸清楚。

  可對他們來說,根本不需要這樣。

  玄青海固然遼闊巨大,可他們“黑風軍”近四萬人進入,就像是一塊萬鈞巨石砸入一個并不大的池塘之中。

  除了董觀,遍數玄幽二州,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能與他們抗衡的力量。

  現在,他們的“窘迫”,只因為船只太少。

  但他們相信,只要憑著這幾十艘船做“引子”,很快,一路往南席卷推進,他們手中的船只數量,就將增加到上百艘,幾百艘,甚至上千艘。

  他們這數萬規模的“黑風軍”,也將在這一過程中,迅速變身成玄青海的霸主。

  唯一能對他們的行動造成阻礙的,只有董觀的力量。

  而這也是“軍主”耿煊要甩開他們,先一步南下的原因。

  他這是要趕在他們南下之前,趕在董觀的策略調整深入玄青海之前,先一步將那硬骨頭啃下來。

  這是“御駕親征”。

  向宋明燭等人做了最后的交代之后,耿煊登上最前方一艘車船。

  很快,九艘車船,載著一萬三千名黑風軍的將士,緩緩從泊位上離開,向著水域更深處駛去。

  水手位上,一名名黑風軍成員,雙腳用力的踩動踏板。

  垂直于水面的、看上去宛如水車的巨型槳葉,一點點轉動起來。

  槳葉旋轉的速度,在緩慢加速。

  車船行進的速度,同樣在緩緩加速。

  只看加速的過程,比一匹蒼嵐馬的加速遲鈍、緩慢了太多。

  直到九艘車船已經駛離小島十幾里,它們的速度,依舊在緩慢提升。

  而現在,它們的速度,已經達到了蒼嵐馬奔跑的級別。

  可它們的加速依然沒有停止。

  直到車船又向前行駛了十幾里,它們的速度這才穩定下來。

  達到大約每小時四十公里左右。

  方向,南。

  目標,黃葦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