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三百三十四 救援汪陶城

  眼見王奎的一番操作,曹操深深感受到一心會真是個臥虎藏龍之地。

  區區一個普通成員都能把一座城池的城防工作給處理得井井有條、上下誠服,可見其人的能耐與一心會的牛逼。

  這名軍侯的能力即使當一個校尉也是綽綽有余。

  跟隨袁樹真是他做出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而王奎的這一系列準備也沒有白費,或者說包括汪陶縣在內的諸多縣城內的天雄軍軍官們都沒有白費力氣,因為鮮卑騎兵很快就越過長城進入雁門郡腹地,然后發瘋一樣的到處找軟柿子捏。

  他們兵分數路搜尋漢人聚居地,搜尋來搜尋去,全都搜尋到了縣城,眼看著城上旌旗飄揚、城下拒馬陷坑,鮮卑人從上到下都麻了。

  呼蘭吉很快得知漢人們全都像老鼠一樣快速敏捷的躲在了城墻后面,而每一座縣城的城池都有漢軍把守,旌旗飛揚,城頭上全是漢軍士兵,城下都是拒馬和看不見位置的陷坑。

  這些防御設施明顯沒有強陰縣那么逆天,但是看著這個陣勢,這群在強陰縣城下折戟沉沙的家伙們就忍不住的犯了PTSD,人人畏懼不敢向前,不想攻城。

  城池不敢攻,沒有城池的村莊聚落又空無一人,連他娘的耗子都因為找不到糧食吃舉家逃難去了,這下可如何是好?

  十二月初六日,呼蘭吉綜合各部得到的消息,大體上確定整個雁門郡的漢人應該都已經躲在了城池里,且有些城池里的漢軍士兵明顯數量特別多,比如陰館縣和馬邑縣,其余地方漢軍士兵數量少,但是也有堅守城池的跡象。

  呼蘭吉的部下們十分擔心每一座城池都有強陰縣那樣的強度,這會讓他們損兵折將血本無歸,紛紛打起了退堂鼓,想要退兵返回。

  但是呼蘭吉不愿接受,南下一次什么都帶不回去,反而還有很多人為此而死,這讓他如何服眾呢?

  要是就這么回去了,他以后還怎么做這個號令群雄的大人?

  說什么也要帶點東西回去!說什么也要攻破一座城池!

  于是他各種搜尋,最后把目標定在了汪陶縣。

  曹操和王奎也是倒霉,汪陶縣的縣城規模比較小,城池比較破,看起來最好欺負、防御力最低,于是就成為了呼蘭吉發泄怒火的對象,被鮮卑大軍團團圍住,準備攻城。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有漢軍來援、妨礙自己的行動,呼蘭吉派遣數支騎兵小隊帶著大量旗幟虛張聲勢,出沒于其余縣城周邊以為威懾,用這種方式使得各城漢軍只圖自保,不會出城相救。

  他認為這樣一來,就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攻破汪陶縣城,就能給自己的失敗找補一些,不至于一回去就丟了地位。

  于是從十二月初八日開始,呼蘭吉開始揮師進攻汪陶縣城,為了激勵士氣,向士兵們宣布攻破城池后不封刀,想怎么殺戮就怎么殺戮,城里的財物想怎么搶奪就怎么搶奪,他根本不會去管。

  只要你們能搶,全都是你們的!

  于是之前被強陰縣城整出來的一點點PTSD很快就被貪念給壓制住,八千多鮮卑兵士開始朝著汪陶縣城發起猛攻。

  不得不說,這對于汪陶縣城來說還是壓力挺大的,他們的準備時間不夠,兵力也沒有強陰縣那么多,精銳數量也不足,防御能力自然遠不如強陰縣城。

  曹操和王奎手下一共就四百名天雄軍士兵,算上城內七百多武裝力量,加在一起也就一千一百多人,對于一座小城的防御來說,是充足的,但是外頭是八千多敵人,八倍的兵力差還是很要命的。

  曹操和王奎眼看著黑壓壓一片鮮卑人呼嘯而來,對著城外拒馬防線就是一頓操作,一邊下令放箭的同時,一邊也感到情況嚴峻。

  但是他們并不感到十分擔心,因為袁樹曾經答應過他們,只要他們被圍攻,袁樹一定會親自率領鐵騎前來援救,所以讓他們一定要堅守城池,奮勇戰斗,不要放棄。

  以袁樹的信譽,曹操和王奎并不會懷疑,于是他們拔刀上城參與防守,不斷的激勵士氣,期待著袁樹的來援。

  袁樹在陰館縣城駐守,從鮮卑人南下之后就一直在密切關注這支鮮卑軍隊的動向,到處行動的哨騎小隊也能很快將相關的消息傳回來,這使得他的訊息保證通暢。

  所以他很快得知了汪陶縣城正在遭到圍攻的消息,而與此同時,其他幾個縣則沒有相關消息傳來,只是有一些關于“大量鮮卑騎兵在城外出沒、偵查”的消息傳來。

  袁樹稍稍思考一下,便認為情況不對。

  鮮卑騎兵不可能有那么多,最初他得到的消息是“鮮卑騎兵約萬余人南下”,如果說來的人太多以至于他們可以兵分四五個縣城包圍攻擊的話,那明顯不符合常理。

  如今天氣寒冷,已入深冬,鮮卑人這個時候才來本身就有點不對勁,大規模出動也要承擔馬匹、人員被凍傷凍死的風險,這種風險明顯太大,鮮卑家底子薄,不該這樣做。

  真要出動三四萬人,那可是鮮卑正常情況下全部的機動兵力,這么多人一起來了雁門郡?

  袁樹召開了軍事會議,喊來了荀攸、張纮、鐘繇等人組成的軍事參謀團隊,大家一起頭腦風暴,最后一致認定這是鮮卑人在虛張聲勢,試圖用少量兵力哄騙漢軍,讓漢軍認為他們有很多人正在準備包圍攻打城池,于是按兵不動。

  但實際上,鮮卑人只會集中兵力攻擊一處,并不會隨意分兵。

  汪陶縣應該就是他們的目標。

  這些縣城只有四百多名正規軍士兵可以防守,兵力不足,要是被長期圍攻,就算鮮卑人武器不過關,也有被攻破的風險。

  袁樹認可參謀團隊的判斷,于是下定決心要主動出擊,便點起四千騎兵整裝待發,自己也頂盔貫甲,準備踏上出征的征途。

  鐘繇提出反對意見,勸說袁樹不要親自出擊。

  袁樹則堅持自己的看法。

  “我派遣軍隊出擊的時候,曾許諾,他們如果被鮮卑人包圍,我會親自率軍救援,如今正是我兌現諾言的時候,身居高位者如果不能遵守諾言、食言而肥,是正確的行為嗎?”

  袁樹以此反駁鐘繇的建議,鐘繇無話可說,只能認同,但是表示自己也要隨軍出擊,保護袁樹的安危。

  至今為止依然沒有加入一心會的鐘繇因為對袁樹本人的認可、對他個人魅力的向往,產生了認可他、保護他的想法,愿意與他同生共死,這讓袁樹非常高興。

  于是袁樹答應了鐘繇的請求,允許他加入軍隊之中。

  雖然漢軍騎兵只有四千,但是袁樹并不認為漢軍騎兵在戰斗力上不如鮮卑騎兵,鮮卑騎兵只是速度快,但大部分都是輕騎兵,缺少肉搏的重裝備,肉搏能力不如漢軍騎兵。

  此番趁著鮮卑騎兵包圍城池進攻的檔口,以漢騎主力奔襲破之,應該可以取得比較大的戰果。

  他精心訓練了那么久的精銳們,也是時候應該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派上用場了!

  十二月十一日,袁樹親自率領四千騎兵出城向汪陶縣方向前進,當日寒風凜冽,袁樹下令士兵飽食、戰馬食精飼料,養精蓄銳,養足了力氣,于清晨時分頂著寒風迅猛出擊。

  而同一時刻,汪陶縣保衛戰已經進行到了第四天,漢軍設置在城外的封鎖防線已經被鮮卑軍隊全部摧毀,現在漢軍必須要依靠并不高大的城墻對鮮卑人進行阻擊。

  曹操和王奎輪番上陣,一人支撐六個時辰,換下一個人去休息,兩人輪流釘在第一線指揮軍隊抵抗,以此確保城防不會失守。

  不得不說,城池小也有城池小的好處,城樓上防御面比較狹窄,能夠同時容納的人員比較少,鮮卑人數量是多,但是能上來的就那么些人,這就使得兩軍若是正面交戰,防守的漢軍永遠比攻城的鮮卑兵要更多。

  鮮卑兵通過云梯上城,一個人平均要面對四五名漢軍士兵的防守,登上城樓之前還要面臨著箭矢、滾木礌石和金汁的攻擊,難度很大,損失也比較大。

  只是因為汪陶縣城的漢軍數量確實不多,所以鮮卑人的損失沒有在強陰縣的那么大,盡管如此,連著四天打下來,鮮卑軍隊也戰死了二百多人,受傷更多。

  而且更要命的是,前一波在強陰縣城下被金汁燙傷而沒有死掉的人現在開始陸續發病死掉,有時候一天就要死上好幾十人,規模實在是很大,以至于軍營中人心惶惶。

  本來直接戰死的人就已經八百多人,現在再加上每天死掉六七十名受傷的士兵,很快這個損失人數就要奔著一千去了。

  這可是一千青壯!

  一千青壯啊!

  對于任何一個草原部落來說都是特別珍貴的青壯!

  就那么死掉了,還沒有什么收獲,這樣搞下去,是真的要出事的!

  呼蘭吉越發急躁不安,越發的焦慮,于是更加瘋狂的投入更多士兵試圖進攻汪陶縣城。

  沒有足夠的云梯,那就砍樹來臨時制造、替代,竭盡全力送更多人上城樓,讓他們和城頭漢軍拼殺,想著就算是拼人數優勢也要把這座城池給拼下來。

  而他這樣做,也確實給汪陶縣守軍帶去了更大的壓力。

  漢軍士兵和汪陶縣的丁壯也開始有了更大的傷亡,王奎都被砍傷了一條手臂,曹操和一名鮮卑士兵搏殺的時候也不小心被劃傷了臉,臉上流了不少血。

  但是他們始終咬牙堅持,不曾退卻,堅持釘在城頭防御,給鮮卑人帶去了好幾倍的殺傷,多次將他們趕下城頭。

  而就在他們終于有些堅持不住的時候,十二月十三日一早,袁樹率領的援軍終于抵達了。

  四千漢軍鐵騎如狂風驟雨一般席卷而來,直接朝著包圍縣城的鮮卑軍隊沖了過去,很快就與之絞殺在了一起,給鮮卑軍隊帶去了極大的殺傷。

  但是該說不說,在漢軍鐵騎沖擊之前,呼蘭吉就已經從哨騎那邊得知了這一消息,并且十分緊張的要求士兵們趕快上馬準備迎敵,不要再管什么攻城任務了。

  但是他們的行動比較慢,效率很低,于是當漢軍鐵騎沖殺過來的時候,還有一多半鮮卑士兵沒來得及上馬,上馬的也沒有來得及拉開距離和漢軍玩經典騎射戰術,直接就被逼著展開了近距離的騎馬搏殺作戰。

  在這個層面,鮮卑軍遠遠不如漢軍,特別是袁樹麾下這支精銳騎兵。

  于是一邊倒的廝殺局面就那么順理成章的出現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