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天皇大帝,四郡共聚真君宴

  收徒結束。

  新弟子會有一月假期。

  距離近者,可以返家。

  距離遠者,留在山上。

  這一個月既是用來跟家中長輩作別,又是用來適應山上生活。

  一山之隔,便是兩個世界。

  無論在山外是何身份,在山內只是求真觀弟子,沒有奴仆小廝,不能呼奴喚婢,凡事都得親力親為,砍柴擔水、灑掃除塵、撞鐘念經、洗衣燒火等皆包括在內。

  若受得住,可以繼續留在求真觀;若受不住,就得離開,只有經受了磨練,成功筑基,才有資格成為內門弟子,修行高深道法與玄妙神通。

  趁有閑暇,李自在跟其他出身浮云縣的五代弟子一起下山返家。

  藏道峰,問道院。

  玄明閉關,參悟八卦爐內法則。

  半個月后,李自在回山。

  兩個月后,烈日炎炎,暑氣蒸騰,枝繁葉茂的靈松樹遮擋日光,垂下陰涼,出關后的玄明躺在竹制搖椅上輕輕搖晃,思緒發散。

  這次閉關他道行略有精進,到了練神境每次進步都不容易,難度是練氣時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由此玄明對練器之道有了更深體悟。

  怪不得法寶至少要練神大修才能煉制,也怪不得《旭日練神心得》上說煉器煉丹有益參悟寰宇真理,洞悉宇宙本真。

  原來法寶煉制到最后一步,用元神溝通太虛,共鳴天地大道時,大天地與小天地會相互補益,產生微妙變化,演化出種種新奇道理,凝聚成法寶法則。

  看來他沒事時,得多煉幾件法寶,煉丹也得拿起來,藝多不壓身,練神大修壽過千載,他以后有大量時間研究修仙百藝,在修行遭遇瓶頸時轉換思路與角度,觸類旁通。

  何況,玄明沒忘記,自己那便宜徒弟煉丹天賦頗為不錯,念及于此,玄明神念出庭院,落到藏道峰一條羊腸小道上。

  身材圓滾滾的李自在背著一捆柴,手持斧頭,慢慢趕路,偶爾在沿途山石上歇一下腳,很快就動身,繼續登山。

  跟兩個月前相比,這小子一身肥肉更瓷實,整個人更精神,小短腿倒騰地更有利。

  掐指推算,了解了李自在入山一個半月的表現后,玄明頗為欣慰。

  由于是自己記名弟子之故,李自在砍柴燒火等活計都有人搶著干,想要討好他,賣個人情,這小子面上笑嘻嘻,實際上頭腦清醒,很有原則。

  平日里跟眾人處得極好,可該他干的活從不甩給別人,真要有人幫忙了,合力抬水等小忙還好,獨自把柴砍好的大忙,他就會冷臉,用其話說:

  “自己的事自己做。”

  “宗門既然安排我們干這些事,必有深意。”

  “出門前,我老爹也叮囑了,人小拳頭小,那就老實做人,不能觸犯宗門規矩,飄得越高,摔得越狠。”

  “我既然被師傅看重,就得更腳踏實地,讓他滿意,不能給他老人家丟臉。”

  “作為師叔,我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不能帶頭無視宗門規矩。”

  類似的話,李自在經常叨叨。

  為了耳根子清靜,其他人逐漸不再幫忙,他這才住嘴。

  “還算不錯。”

  搖椅上,玄明呢喃道。

  小小年紀沒被花言巧語腐蝕,態度端正,任勞任怨,自己沒錯看他。

  烏飛兔走,轉瞬半月。

  晴天時,玄明經常躺在搖椅上納涼,要么觀察一下哼哧干活的弟子,要么品茶觀經,汲取智慧,要么運轉周天,積攢法力,凝聚星神。

  雷雨天時,他盤坐在山巔上聽雷觀雨,雷霆轟鳴,大雨滂沱,玄明一面將桃木劍、靈葫與拂塵送進雷云深處,經受雷霆淬煉,一面張口吞雷或引雷淬體,錘煉肉身與深耕掌控五雷大神通。

  浮云山晉升后,藏道峰更高,離天更近,感受到的雷音威力與雷霆也更高。

  勾陳大帝法身也在雷海中遨游,自去年晉升后,這尊神靈經常遨游雷海,凝練自己第二種法身,即雷霆主宰法身或天皇大帝法身:

  蓬頭黑面,人首蛇身,口吐黑炁,盤繞昆侖,總持萬化,節制雷霆,高居九天之上,統領三十六禽,掌握日月星辰,統御五岳城隍,威靈顯赫。

  倘若成功,勾陳大帝法身實力會有大幅度提高,玄明在斬妖除魔時也會如虎添翼。

  期間,他親手寫下幾張請帖,交給被玄虛派來的長春子。

  如今四郡穩定,玄明打算煉制了鎮運法寶與護身法寶后動身下山,繼續游歷天下,修行不能閉門造車,尤其是練神大修,更不能宅居山中。

  修行階段不同,求道需求不同:

  練精境,他以觀經悟道為主。

  練氣境,他觀經與行道并行。

  練神境,他當以行道為主,觀經為輔。

  或許可以理解為,他將觀天地這本曠古絕倫的經書。

  正因如此,求真觀打算給玄明舉辦一場真君宴,會推到今年,既因前兩年諸事紛雜,要么求真觀集體有事,要么玄明不得空,又因四郡各方修行勢力也要重建宗門,休養生息。

  時至今日,才從太平之亂中走出來,局面總體穩定。

  玄明不喜麻煩,本想拒絕,卻被玄虛說服:“師兄,四郡初定,正需要一場盛會來振奮士氣,沖淡太平之亂留在人心中的郁氣與傷痛。真君宴是個極好的理由,規模與影響力很合適。

  另外,蒼龍山崩塌,我浮云山取而代之,從今往后,四郡之間便無群妖攔路,聯系會愈發頻繁,以師兄威望與功績,若舉辦真君宴,四郡練神定會給個顏面,紛紛出席。

  再有部分練氣修者參與,倘若一同論道,既有助于修行,又能創造四郡往來的開端,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于求真觀與四郡皆有利,何樂而不為?”

  思考過后,玄明答應下來。

  正如玄虛所言,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與另外幾位練神大修論道,不僅可以體會儒釋法三家精妙,裨益練神境修行,還能讓太極天更玄妙。

  這么多年,他不斷鉆研太極天,時常翻閱《黃庭外景玉經》,對如何演化此天已有心得,太極為萬法之宗、萬道之本,演化太極天要走三生萬物的路子,化簡為繁,道化萬物,集萬道于一天。

  如此,就更要與其他道人經常論道,開闊眼界,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去蕪存菁,強大太極天。

  時光倥傯,夏末秋初。

  浮云山披上零星紅黃衣裳。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宜歡宴聚友。

  天光剛破曉,求真觀鐘聲便響了三十六下。

  大盛神朝雖崩,但有些規矩傳了下來:

  小宗掌教上任,鐘響九下,合一九之數。

  舉辦真人宴,鐘響十八下,合二九之數。

  大宗掌教上任,鐘響二十七下,合三九之數。

  舉辦真君宴,鐘響三十六下,合四九之數。

  頂尖法脈掌教上任,鐘響四十五下,合五九之數。

  雄渾鐘聲提神醒腦,無形音波回蕩山林,驚動眾多飛禽走獸,百鳥鳴叫,走獸吼叫,山下村鎮中雄雞晨啼,眾多百姓起身,燒火做飯,炊煙裊裊,為一天生計忙碌。

  山腳下的百姓總會在出門時,習慣性地眺望遠處掩映在云海中的巍峨浮云山,在他們意識里只要這座山不倒,只要山中有道人,天就不會塌,心里就會十分安穩。

  只是今日不同往常,山上一株樹在發光,云海都被染成赤紅色,再與驕陽映襯,更鑲上一層金邊,生出萬道霞光。

  “俺張老漢連生五個兒子才得到一個老閨女,眼下她年齡大了,跟隔壁老王家小兒子看對了眼,俺覺得這婚事挺好,離家近不容易受欺負,可老婆子死活不愿意,求仙人保佑老婆子盡快松口,兩個孩子婚事順利。”

  “為了娶金蓮,俺把俺爹準備娶后娘的錢都偷出來了,望仙人保佑俺與金蓮婚事順利,日子和和美美,三年抱倆,若是能成,俺一定經常上山,供奉香火,送上一斤炊餅。”

  百姓激動,盡管不清楚發生何事,可遠望山中異象,他們忍不住跪地叩拜,或祈求平安,或尋求姻緣,或求財求名。

  浮云山,求真觀,山門大開。

  已經從師父玄通真人手上接過部分事務的長虹真人率眾而出,守在門口,等待賓客到來,皆因今日將舉辦玄明師伯的真君宴。

  事關求真觀顏面與名聲,他們必須要面面俱到,禮數周全,展示師門氣度與風采。

  一炷香后,一道霞光自天邊而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