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山頂。
梧桐參天,枝葉似火。
雙方已經熟悉,相互見禮后,沒再客套,直入主題,談論其真火相融之事。
對此,玄明沒意見。
他也想看一看更多效果。
誰都沒多話。
玄明也沒提夜魔分神之事。
否則不好解釋《黃庭經》。
一人一妖一神各自盤膝而坐,抬手指尖生輝,南明離火、梧桐木氣與三昧真火交織,逐漸呈現出紅黃綠三色,后來又演化出特殊三才。
離火天、桐木地、真火人。
三位練神大修周圍逐漸浮現出越來越多的擬形生靈,鳳凰、靈鹿、樹木、騾子……
一個比一個靈性。
一個比一個真實。
法則交織,融合度逐漸走高,金色越來越深,威壓越來越高。
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體會越來越深,又在玄明引導下三才歸一。
砰砰砰!
起初總是失敗,次數多了,經驗足了,技巧高了,逐漸得心應手,擬態生靈重新增多。
只是顏色不再是純正金色,泛起淡淡灰色,其實在封印夜魔老祖時就已經有了跡象,只是那時候他們忙著提防這老怪物,精神高度緊繃,沒有多加留意。
玄明也是事后復盤才想起來。
隨著三才合一加深,在玄明引導下開始復歸混元,以金鳳為原形,在其體內構建太極模型。
當兩儀架構完成,陰陽循環,生生不息時,一聲清越鳳鳴聲響起,這只鳳凰周身已經變成淡灰色,威力強大,靈性更足,甚至用不著玄明他們再輸入法力,能自行吸納天地靈機,補充自身消耗,只是速度較慢。
見此結果,三練神皆精神一震。
他們再接再厲,不斷改良與研究,相繼進入一種玄妙狀態。
仿佛天地大道向其敞開懷抱。
大量法則被解析,眾多道理被消化,三練神底蘊越來越深。
尤其是玄明,三才歸元他獲益最大,不僅因為他后黃庭氣加持,本就出眾的悟性更上層樓,還因為他混元之道更加廣博。
鳳曦走萬火歸元之路,只能領悟出部分火之混元;梧桐樹神走木火相生之道,演化周天萬物,靠著半步大能道行逆推,收獲才勉強與鳳曦并駕齊驅。
正因如此,三位練神都沒出關打算,到了他們的境界,每前進一步都難如登天,好不容易找到一條提升之路,自然要趁熱打鐵,緊緊抓住,免得事后抓不住靈感,與機緣失之交臂。
太極已成。
玄明引導三才朝更深處演化。
由太極復返太素。
打算借此驗證自身所悟,看究竟能走到哪一步,有哪些新變化。
鳳曦與梧桐樹神也各有打算,全力配合。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玄明忙著閉關時,李自在整了一出幺蛾子,他在山上已經耍了半年。
該玩的都晚了,該逛的都逛了。
東西也吃了,架也打了,還收了一幫鳳崽小弟,便逐漸無聊起來。
玄明閉關后,仗著無人管束,少年心性的他徹底放開,猴子稱大王,很快玩野了。
膽子越來越大。
生出了出山的想法。
靈鹿長壽又唯恐天下不亂,
他們商議一番,出了鳳棲山,開始在朝鳳城內晃悠。
后來不滿足于朝鳳城,竟躲在糞車里,躲過鳳族探視,偷偷溜出城。
與此同時,浮云山同樣生變。
歷時多年,這座仙山終于消化完半具真龍體魄與剩余龍脈精粹,迎來晉升。
轟鳴聲不絕于耳。
靈機噴薄,造化蓬勃。
整座山震顫,橫向擴張,縱向拔升,草木瘋長,靈藥生香,靈湖氤氳成霧。
靈獸奔騰,珍禽振翅。
玄明、玄虛等紛紛出手,分工協作,或祭出法寶,護持百姓,或游走山中,梳理地脈。
他們不及玄明游歷時間長,最多兩年便回返,已經陸續回到求真觀。
每個人都有所收獲。
尤其是玄虛,如凡人般步履大地,行道十萬里,已經領悟出一絲地仙真諦,坐臥如山,身上沉穩厚重氣息越來越濃。
玄空則在食之道上一日千里,吃遍大玄北境美食,加上掌握的灶火,凝聚出了玄明以前給他提過的灶神法相,甚至獨創一門食為天的神通。
玄陰悟出了枯榮雙劍神通,一手生機,一手枯敗,殺伐驚人,斬妖除魔兩載,數次經歷生死,以戰養道,在三代真人中戰力最強,闖出了七殺真人的名號。
玄陽肉身更強橫,一手煉器術在大玄北境都小有名氣,被視為練神之下最強煉器真人之一。
玄玉、玄通、玄素也進步斐然,留守求真觀的長安子與長寧相繼成就先天真人,以其底蘊,無懼金丹,成為求真觀新一代頂梁柱。
求真觀眾真人攜手,輔助浮云山晉升,只是這次晉升非同小可,浮云山還融合了蒼龍山最后遺澤,一旦晉升便綿延數萬里,成為風陽郡首屈一指的仙山。
眾真人不敢大意,請出了中央黃極黃角大仙坐鎮,神道長城大戰結束后,此神率領麾下屬神,梳理、修補大玄北境山川地脈,得地道青睞,與大地法則融合度越來越深。
時至今日,距離大神只差一線。
浮云山便是其破境契機。
只要此山順利晉升,他便能摘取大神道果,正因如此,中央黃極黃角大仙現身,親自出手,梳理地脈。
他與求真觀眾真人相互配合,浮云山晉升穩穩當當,沒有出現波折,百姓無恙。
浮云山晉升了整整三個月。
在此期間,太乙救苦天尊神道法身同樣出手,歷時數年,以風陽郡為中心,安魂司輻射周遭四郡,可需要一個中心,一個節點。
如此,安魂司才會穩固。
將來才有機會開辟冥界通道。
浮云山最符合條件,一旦晉升,也只有此山能有資格承載安魂司。
其他山脈終究差了一層。
太乙救苦天尊率領諸神在浮云山地脈深處開辟冥司,一旦成功,他也會迎來晉升,摘取大神道果,在這片天地真正擁有立身之本。
鳳棲山。
正專心引導三昧真火的玄明心中一動,感受到了浮云山之變。
也感受到中央黃極黃角大仙與太乙救苦天尊正處于晉升的關鍵。
對此,玄明欣喜不已,一旦他們晉升,自己將如虎添翼。
修行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盡管對兩神有信心,也相信浮云山能順利晉升,可穩妥起見,玄明還是溝通勾陳大帝,令其顯圣,坐鎮浮云山,震懾宵小。
這才收斂心思,專心演道。
三個月后,浮云山晉升完畢。
一座綿延三萬里的巍峨山脈聳立在天地之間,靈機濃郁成霧,云遮霧繞,瀑布飛泉,靈鶴穿空,蒼猿攀巖,龍棲深潭。
眾真人各有所悟,中央黃極黃角大仙與太乙救苦天尊迎來晉升,大神氣息彌漫開來,令這座仙山再添祥瑞,更加神異。
也讓四郡修行者震動,練氣肅然起敬,練神神情復雜,三尊大神了。
加上玄明真君,求真觀已有四尊練神,放眼北地,都名列前茅。
大量神道感悟同樣涌入玄明腦海,他一心二用,一邊消化,一邊演道。
一個月后,瞧著已經演化到極致的灰蒙鳳凰,玄明心中一動,抬指勾畫出一道玄妙符文,天地交感,法則共鳴。
符文落入鳳凰體內,他沉聲立喝道:
“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