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文鰩魚,旭日宗之邀

  白光迅疾,直奔玄明懷中,被他屈指彈飛,白光倒飛出去百里,又猛然扎來。

  這次沒沖向玄明,而是奔向鯉龍,一把抱住它,跟只八爪魚似的,死都不放手。

  鯉龍嚇了一跳,拼力掙扎,卻難以脫身,玄明打眼一看,發現此魚模樣奇特,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

  “原來是此物。”

  他恍然大悟道。

  《奇獸志》記錄了三百六十種奇異靈獸,乃是求真觀晉升大典上海奉明給予的賀禮,其上便記載了文鰩魚這種奇特物種,而在前世《山海經》中也記載了這種神奇異獸:

  文鰩游西海,夕飛向吳洲。

  朱鱉生明月,淵潛未可求。

  由來有變化,何能計沉浮。

  此魚常行西海,游于東海,喜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以狂,見則天下大穰。

  這種魚頗受儒家與農家追捧,性情溫順,趨利避害,觀之則吉,也被百姓視為祥瑞。

  不等玄明細想,破空聲便響起,數道流光直奔此地而來,圍住鯉龍,橫行霸道。

  這是數只丈許大的螃蟹,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蟹,一個個持槍執戟,怒目圓瞪,兇神惡煞,每一只都彌漫練精第四境巔峰的氣勢。

  他們來得快,去得更快,皆因他們見到玄明,雖不清楚這老道究竟是何修為,但能以數丈玄龜為坐騎,必然不凡。

  盡管眼饞文鰩魚一身血肉與祥瑞之氣,可小命兒更重,他們蟹螯四雄這些年能活得這么滋潤,除了兄弟齊心外,審時度勢、能屈能伸、懂得取舍方是關鍵。

  盡管欣賞四怪魄力,可玄明沒打算放過他們,這四只螃蟹身上業力深厚,過往沒少禍害無辜生靈,打一個響指,天上落雷,四只蟹妖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打回原形,成了四只大閘蟹。

  鱗甲紅潤,散發肉香,雖沒品嘗,但色香已俱佳,時至今日,玄明對五雷法的掌控已經爐火純青,妙到毫巔。

  只是玄明沒食,直接揮袖,將四只大閘蟹扔到千里之外,同時設下法禁,與這四怪有恩怨的海中生靈會循著感覺趕來,分食大閘蟹,有仇報仇,有冤報冤。

  做完此事,玄明瞥了眼文鰩魚,后者識相,立即松開鯉龍,他再次揮袖,文鰩魚被扔進隨之而來的化形雷云中,他可不想被殃及池魚。

  文鰩魚如炮彈般被扔進云層,雷霆轟鳴,噼里啪啦,他被電得七葷八素,魚眼泛白,可依舊賣力揮動翅膀,出入青冥,搏擊雷電。

  “走吧!”

  玄明帶靈龜與鯉龍離去,既然已經解決麻煩,便無需多留,省得再生出事端。

  至于文鰩魚能否渡過化形劫,他不在意,兩者非親非故,自己已經幫了這瑞獸一把,若他成功渡劫,自然皆大歡喜,若不能,也是命該如此,送佛送到西的是和尚,不是道士。

  半個時辰后,一道白光搖搖晃晃地飛來,直奔鯉龍,后者想躲避,然而,面對已經渡過化形劫、晉升為練氣境大妖的文鰩魚,鯉龍避無可避,躲無可躲,再次被抱個滿懷。

  隨后,文鰩魚體型縮小,黏在鯉龍身上,無視鯉龍投來的求救眼神,玄明吩咐靈龜繼續上路。

  至于兩條魚,他算看清楚了,他們有緣,或者說,文鰩魚單方面地看上了鯉龍,加上瑞獸本能,才準備賴上他們。

  小輩之事,玄明懶得多管,能走到一處自然皆大歡喜,不能處就算,總之,順其自然,反正這文鰩魚身上無業力孽債,氣息純凈,投入求真觀,倒是一件好事,此魚強行結緣,難道他還能阻攔、不讓好事上門?

  一路向西,朝上逆行,玄明直奔浮云山,來時兩月,去時僅用數日,傍晚時分,他帶三獸回歸求真觀。

  興奮的鳥鳴聲響起,巡視山林的玄燕振翅而來,降落到已縮小至丈許的靈龜身上,對玄明親昵地叫了兩聲,便低頭啄龜背,探頭探腦,滿是好奇,尤其是背上靈蛇,更是讓玄燕歪腦注視,目光灼灼。

  呦呦鹿鳴回蕩浮云山,收到消息的眾靈獸宛如潮水般涌來,靈鹿長壽一馬當先,邁動四蹄,如風般狂奔而來,趕到玄明面前,叫聲中滿是控訴,埋怨老爺這次出行沒喚他,直到玄明屈指輕彈,給了靈鹿一個腦瓜崩兒,這憨貨兒才老實。

  靈蝶、靈蜂、靈鶴……

  眾多靈獸圍繞玄明,宛如眾星拱月,擁簇著玄明朝藏道峰走去,連浮云山都散發陣陣歡喜之意,直到行至問道院才散去。

  舟車勞頓,玄明在茅舍內休憩,大睡三天三夜,其他靈獸則圍繞文鰩魚而轉,有些是對他好奇,有些是喜歡他身上的氣息。

  第四日,旭日東升,晨光熹微,玄明愜意地伸個懶腰,用過早食,指點了一下長寧修行,便前往藏經閣觀經悟道。

  行道山水、揣摩神通、觀天察地、采集能量、參道天地……

  玄明生活恢復以往節奏,期間他將《陣道心得·下篇》給予長豐子,而今這位四代弟子的陣道造詣比三代道人只強不弱,可見其在這方面的天賦之強。

  時光悠悠,轉瞬半月,已至夏末秋初,浮云山眾多草木初染紅黃,經過一年醞釀,赤耀山火脈已與浮云山徹底融合,這座山脈靈氣愈發充裕,跟之前相比,底蘊更豐厚。

  在火脈與地脈融合剎那,玄明走出問道院,抬手祭出一棵參天大樹,高約五百丈,滿樹火紅,燃燒火焰,正是玄階靈根無盡木。

  轟隆!

  伴著無盡木落根火脈,整條火脈轟然一震,多了幾分靈機,浮云山亦水漲船高,靈機暴漲,山都拔高百丈,更生機勃發,氣運鼎盛。

  做完這些,無視玄虛與玄素震驚的目光,玄明簡單解釋幾句,便重歸問道院,直到半個月后,秋黃漸深,玄明返回浮云山一個月才重出山門,邁步下山,乘鹿而行,直奔山外。

  皆因不久前旭日宗邀請,他看了眼請帖,考慮片刻,答應下來,此番下山應邀而去。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