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道峰,問道院。
眾道落座,玄明取出一物,正是那位好酒大能送予的如意囊。
“師兄,這是?”
玄虛問道,眾道豎耳傾聽。
玄明師兄拿出的東西必然不凡,這已經是眾道共識。
沒賣關子,玄明直接道:
“這是太平教贈予的百萬道藏,勞煩師弟妥善安置,部分古老典籍與大能親手撰寫的經書,我已經取出,單獨存放,適當時候再放入藏經閣。”
“多……多少?”
玄虛聲音哆嗦,結巴道。
玄空等真人也咽了口唾沫。
李自在瞠目結舌。
不是他們沒見識,而是消息太嚇人,百萬卷道藏,太平教就這么送了?
問道院內一時沉默,數息后,眾道人回神,臉上皆憂心忡忡。
禮下于人,必有所求。
太平教這么下血本。
講道、祭神、送道藏,恐怕將來師兄出手相護的風險不小。
“師兄,這……”
玄虛話沒說完,被玄明揮斷。
“你等擔憂,貧道心知肚明,放心,我不會自不量力。
若那一日到來,貧道未曾成就大能,不會輕易冒險,只會暗中出手,護住部分生靈;若貧道成就大能,風險會大幅度減小。”
“何況!”頓了頓,玄明道:
“太平教贈予百萬道藏,甚至送出鎮教《太平經》,不僅是為了讓貧道出手護住那片天地生靈,還是為了傳承。
人間萬事非無有,世事悠悠未易知。強如太平道主也不能事事如意,萬一到時候遭遇意外,只要求真觀存在,太平教傳承便能繼續延續,無非是換個名號。
倘若我求真觀再良心點,或許還會為太平教尋一個真正傳人。”
此話一出,眾道人頷首,盡管依舊憂慮,可沒剛才那般焦急。
收起如意囊。
眾道人未曾離去。
玄虛開口道:“我等本就有事要找師兄商議,沒想到師兄先召集我等,既如此,索性將事情一并說了,免得麻煩。”
玄明:“師弟但講無妨。”
玄虛:“共有兩件事,
其一是我求真觀底蘊漸豐,這些年一直在準備,如今仙山有了,師兄三花聚頂,門中也有二十余位練氣真人,五代弟子也逐漸長成,又有靈根與法寶鎮壓氣運,更有三尊大神坐鎮。
我求真觀該晉升頂尖道脈了。
其二是我等年事已高,弟子們經過多年歷練,已經能獨當一面,我等都想放下擔子,退位讓賢,跟師兄一下專心求道,自在逍遙,打算在晉升大典上傳位。
不知師兄意下如何?”
甩了甩手上拂塵,玄明漫不經心道:“我已不管俗事,你等決定便好,到時老道只管講道,其他隨意安排。”
看著行事越發隨心的師兄,眾真人滿是羨慕,好在他們也快解脫了。
既然師兄對此毫無異議,玄虛等很快告辭,玄明指點一番李自在修行后,將其打發走,自己愜意地躺在搖椅上曬太陽。
喝酒、品茶、翻經、賞景、修行、練劍、習術……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他沒刻意地追求太易,強求無用,一切順其自然,有感悟了就參悟,沒感悟就日常修行與逍遙暢游。
要么調教徒弟,要么畫符布陣,要么鉆研丹經,要么種植靈藥,要么仰望星空觀星,要么暢游星河入眠。
隨性隨心隨意,想到什么做什么,他將自己真正活成一個山人。
這是心境的升華,是由內而外的轉變,不像以前那般刻意追求,一切由心而動。
至于門中事,他一點兒都沒摻合,偶爾研究一下玄關中的《黃庭內景玉經》。
可惜,這本書始終無動于衷。
不過玄明不急,心有成算。
外景,以道經為主,相當于有形天地。
中景,道經與行道并重,由有形天地轉向無形宇宙,是過渡,是過程。
內景,當以感悟為主,觀天察地,應該是真正的無形。
當然,道經依舊要看。
有形承載無形,無形孕育有形,虛實相合,才是真理,是至道。
無形難以捉摸。
以其自尋煩惱,不如順其自然。
這也是一種無形。
晉升大典安排在明年三月初三。
這是玄虛他們聯手推算的黃道吉日,為此他們還特意請示了三神。
玄明知道了,道了聲哦,然后就沒有然后,他曬著太陽睡著了。
在梧桐樹下!
是的,山中火脈上種了一棵梧桐樹,是梧桐母樹的分支,是玄燕居所。
玄明與梧桐樹神聯手特意在梧桐樹上布下了傳送陣,他們一個天上地下絕無僅有的的三花聚頂境大真君,一個半步大能,聯手下傳送陣自然成功。
從此,浮云山與鳳棲山多了一條通道,玄明也多了一個睡覺的地方,聽著玄燕鳳鳴聲入眠,睡得格外香甜。
閑暇之余,玄明還將千年雷擊桃木融入桃木劍,這柄佩劍距離法寶僅差一絲底蘊,如今補足短板,迅速晉升為法寶,甚至生出幾分生機,由玄轉青,多出一抹綠意。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玄明自在了一整年,心境上善若水,領悟出了幾分不爭為爭之意,法力竟一日千里。
半只腳跨入太易門檻兒:
過去憂慮,當下自在,未來無懼。
他一年舉動入了坐忘真諦,心態愈發平和,認清了過去虛偽的自己,懂得了當下真實的自我,明白了未來從容的自己。
老道不裝了,就是要躺平。
該修行時修行,該享受時享受,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覺,想看書就看書。
這才是生活。
道藏于微,源于生活。
太易無形,無處不在。
努力無用,不懂就是不懂。
躺平給力,悟了就是悟了。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次年開春,整座浮云山熱鬧起來。
大量修行者如約而至,有散修,也有出身宗門世家的修者;有江湖客,也有廟堂之人;佛道儒齊聚,墨法農皆來。
四郡叫得上名號的修者與勢力都收要邀請,水月觀、旭日宗、金剛寺、百川書院與崇法樓五大頂尖勢力的練神大修紛至沓來。
海奉明也帶兩弟子不遠萬里而來,安魂司建成并鋪設四郡,海奉明功勛卓著,撰寫出《陰法》,使四郡陰陽有序,他突破至練神,新帝登基后將他調到神都。
問道院,躺在搖椅上的玄明瞥了眼繼續閉目養神,這是他真君宴時的賓客,有些隕落,有些新來,有些修為高了,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