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黃落,群雁辭歸。
蕭蕭雨落,寂寂山晦。
秋風凄切,秋雨寒涼,秋氣肅殺。
萬里萬物蕭索氣與濃郁肅殺氣如百川歸海涌入一座礦山,深入礦脈深處。
白發飛揚,衣袍鼓蕩。
玄明盤坐其中,殺心已經平息,殺氣殺意殺機盡數融入身后虛影中。
秋之法則與金之法則交融,承載完殺戮后,法相逐漸清晰。
頭戴白玉冠,衣白羽飛衣,腳踏白龍,手持寶劍,正是白帝法相。
為五方五老之一。
即西方皓靈皇老天君。
玄明身子微抖,收起法相,轉瞬起身,遁出地下,跨越空間通道,重歸浮云山。
藏道峰,問道院。
怒而苦修一月,他再次躺平。
金秋時節,滿山紅黃,只有零星綠意點綴,景色絢爛。
搖椅晃動,白發老道躺在一片綠蔭下,神情愜意,一邊張嘴接受靈松投喂,一邊心思沉入體內。
五臟已各具五方五老之氣,初步建立起一座五行橋,五行相生,五氣相克,循環交織,周而復始,顯露五行道理。
有些舊東西,是玄明輸入的法則;有些新東西,是五行初成后演化的真諦。
他用心體會。
五行法則造詣攀升。
哪怕他不知不覺間睡著,打起呼嚕,對五行法則的理解依舊在加深。
這便是五方五行的玄妙。
玄明睡醒時,已月上柳梢頭。
離開躺椅,他伸個懶腰,扭一扭脖子,姿態動作跟凡間老叟毫無區別。
感受到五臟變化,玄明錯愕卻不吃驚,五方五老是五行主宰,如今五方五老初成,有些進步理所當然。
只是沒想到睡著了還能進步,倒是意外之喜,他思維發散,想到了大能修行。
練虛大能,摶煉五氣,若自己成就大能,這五方五老是否能助他一臂之力?
改日定要尋中央黃極黃角大仙討論一番,若是可行,即便將來自己身上真有大秘,也能以更快速度成長起來,從容應對。
這般想著,玄明想到玄虛等師弟,他們探尋地仙道已久,各自已經有些心得。
上次講道后,玄虛等被重點關照,潛修一番后修為已至先天圓滿,如今求真觀晉升頂尖道脈,又得天地賜福,資源、氣運暴增,他們凝結金丹,是遲早之事。
若自己真世世代代遭遇厄運,那么求真觀眾道必須要盡快成長起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幫到他。
念及于此,玄明揮袖,發出傳音符,讓玄虛這些三代真人與部分四代真人出山游歷,尋找機緣,同時帶點東西回來。
時限五載,走遍大玄。
同時將自身所學整理成冊,交給第四代掌教真人長春子,令其合理安排。
隨后就撒手不管。
該交代的都交代了。
余下就看他們自己爭不爭氣。
指間流沙,匆匆一月。
秋末冬初,求真觀冷清不少。
眾多真人陸續下山,如蒲公英般飄向大玄四方,他們去尋道、行道、求道。
當今冬第一場風雪落滿浮云,蒼山白頭,玄明一步步走在雪中。
他打算閉關,可能會很久。
至少會是他閉關最久的一次。
所以,他提前挖出玄陽師弟藏的好酒,又翻出玄空師弟炸的花生,坐在雪地里,看雪吹風,一口小酒喝著,一粒花生吃著。
吃完了花生。
喝完了靈酒。
風雪也停了。
玄明起身,拍一拍身上積雪,哼著小曲:“君今洗耳聽吾言,道有先天與后天,后天渣質為無用,先天一點號真鉛……”
登上藏道峰。
緊閉問道院大門。
他大睡三日后起身打坐,心無旁騖,專心閉關,黃庭氣環繞,混元意伴身,頭頂三十六星辰虛實相映,腳下七十二地泉真假互鳴。
玄明抱元守一,物我兩忘。
不出房門,不理外事,不見外客。
素華流年,五年光陰荏苒。
問道院一直大門緊閉。
盡管玄明不再露面,可大小道士底氣十足,他們知道求真觀支柱就在那里。
偶爾抬頭,看向藏道峰肅然起敬。
五年光景,浮云山道門頂尖道脈氣象更濃,龍氣蒸騰,靈澤漸盛,草木向榮,祥云終年繚繞,霞光四季不竭。
最重要的是山中生靈。
異類少了幾分戾氣,多了幾分清靈,各自釋放天性又行事有底線,百族共存,繁衍生息,良性競爭。
求真觀道士越發靈秀出眾,道心堅定,朝誦經文暮修道,偶爾行道浮云山或與山中生靈交流,坐觀云卷云舒,靜看花開花落,甚少再理紅塵事,哪怕是浮云縣,也只有掌教真人能者多勞。
整個求真觀實力也蒸蒸日上。
四代中又誕生數位真人。
五代弟子里佼佼者也追了上來,成就練氣真人。
六代道人也開始入門,收了好幾位心性、毅力、悟性、資質皆不錯的小童。
長安子于三年前游歷歸來,求真觀四代真人中第三位金丹真人。
第一位是長逸子(李自在)。
第二位是長寧真人。
她入了太平教小天地,見了眾多半妖,認了生父,解開心結,又有在太平教當護法的姑姑護持,修為突飛猛進。
山中道人不理世事,可山外紅塵滾滾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故事輪番上演。
大玄、大晉與大乾三座神朝一面內憂不斷,一面瘋狂擴軍,江湖與廟堂始終沒平靜過。
三大神朝之外,短短十幾載,豐國抓住機會,開疆拓土,異軍突起,橫掃諸國,實力倍增,漸成氣候,有成為第四座神朝之勢。
待三座神朝解決內憂,騰出手來時,豐國氣候已成。
各地陰地、死地誕生眾多兇魂惡鬼,一個個鬼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聚嘯山林,培植勢力,又抱團取暖,同進同退,宛如刺猬一樣扎手。
佛門、道門、儒、墨、法等勢力與世家大族要么大肆開山收徒,要么招攬人才或繁衍子嗣,連神朝皇室都計劃派出子弟拜入各方勢力。
深山老林內妖王數量也日漸攀升,他們點化小妖,開山立洞,稱雄一方。
只是不管外界如何風云變幻,浮云山中道人始終安之若素,不緊不慢,比如,維持三年選徒,不曾更改期限。
第五年冬,期限將至。
散落四方的求真觀道人如百鳥朝鳳,不約而同地往回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