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山中長亭里,呂巖舞得一手劍術,待是將招式悉數用盡,方才停歇,行至長亭里,拜見真人。
呂巖跪伏在地,說道:“呂巖拜謝真人傳道之恩。”
姜緣搖頭說道:“無須拜禮,我所傳乃些許微末伎倆罷,乃你有才情,方能修行至此,不消與我拜禮。”
呂巖說道:“于真人而言,不過微末伎倆,然則于我而言,乃傳道之恩也,此恩情我自銘記在心,今有不情之請,望請真人恩準。”
姜緣笑道:“你且說與我聽。”
呂巖叩首道:“望請真人能收我入門下,如此我可常隨真人左右,這般能使我報答真人恩情。”
姜緣聞聽,搖了搖頭,婉拒呂巖。
呂巖道:“真人,可是因我天資不足,又是年邁,但真人不肯收我為徒?若是這等,望請真人允我個機會,我定以勤補拙,以勤換光陰。”
姜緣說道:“非是因你天資,因你年邁。你之天資極佳,乃世上難尋之天資,再者你雖年邁,但你真陽未失,修心不改,你年邁非是你弱項,乃是你優處。”
呂巖問道:“既如此,真人為何不愿收我入門下。”
姜緣說道:“呂巖,既你如此言說,我不瞞你,我乃受人所托,相助于你,你之緣法,非在我處,乃在他處,待是來日,定有人收你為弟子。”
呂巖搖頭說道:“真人,我不知乃何人所請,我緣法又在何處,但我知今時乃真人助我,我感激于真人,故我只愿拜得真人為師。”
姜緣搖頭說道:“緣法果真不在我處。”
呂巖拜道:“真人不愿收我為弟子,但真人傳道之恩,卻是為真,若真人不愿,然請真人準許,能許我稱你一聲‘老師’。”
姜緣聞聽,見呂巖執著于此,他只得應答下來。
呂巖見真人答應,感激涕零,叩首不計其數,稱是‘老師’。
姜緣笑著應答,又傳與呂巖三篇靜心法咒,使其記熟。
呂巖不曾多問,為何真人會傳他如此多的靜心法咒,但真人所傳,他即是聽著,記著,日日念誦,不敢有忘。
姜緣見呂巖這般模樣,深感此子天資之奇。心性之佳,皆為修行者必備,若依照這般下去,呂巖他日必可修行而功成。
姜緣在傳得呂巖法咒后,使呂巖在長亭之中熟記,他喚來孫悟空等眾而來,說道:“悟空,卻等且在此處歇息一日,再是往前而行。”
孫悟空等人皆是應聲。
一眾正是要去摘取一些時果,拾取一些柴火,忽見天色大變,黑云密布。
豬八戒見之,嚷嚷道:“此處怎個天時這般古怪?方才烈日炎炎,乃是個夏令,老豬能理解他一二,但如今是怎個言說,這說變就變。哥啊,定是有那神仙亂行天時,你且去尋,找著了,不由分說,打他三棒。”
孫悟空朝天上張望許久,說道:“此處未有天神,非是那雷公電母在此處行云布雨,乃有走獸使雨。”
豬八戒說道:“乃是甚走獸在此行云?”
孫悟空搖頭說道:“不知,不知。”
豬八戒正要說些甚,忽見那遠邊有團狂風而來,他看出那狂風不對勁,掄起九齒釘耙,怒罵道:“真人法駕前,何方妖邪,膽敢造次!吃老豬一耙!”
說罷。
豬八戒掄起九齒釘耙,便朝著那狂風筑去。
但見豬八戒九齒釘耙剛剛掄起,那狂風便是停歇,顯化一身形來,乃是一土地老兒。
土地老兒見著豬八戒威氣十足模樣,戰戰兢兢,慌了道:“凈壇使者菩薩,手下留情!我乃留陽山土地是也。今有一危及生人之事,特來稟報真人,請真人做主,望請凈壇使者菩薩,準許我見真人!”
豬八戒聞聽,方才止住九齒釘耙,說道:“你是土地,怎個不早些通報,縱著狂風來,我尚以為是甚妖祟在此。”
土地說道:“菩薩,事從權急,故無禮而來,望請菩薩恕罪。”
豬八戒還要說些甚。
孫悟空走上前來,一把扯住豬八戒蒲扇耳,罵道:“你這呆子,既其有急事,你怎個在此處拖延,且領他去見大師兄,莫要多言,但你若是要多言,待是事情與大師兄言說,你再是慢慢與之多言不遲。”
豬八戒慌了道:“哥啊,輕些,輕些!老豬知曉,定不再多言。”
孫悟空聽言,松開豬八戒。
豬八戒方才望向土地,說道:“土地,且隨老豬來。”
土地拜禮,緊隨豬八戒身后,與豬八戒同是走到了長亭之中。
山中長亭里,真人見著豬八戒領著土地前來,有些困惑。
豬八戒將事情與真人言說。
真人聞聽,即是問道:“土神,但有何事,危及生人,且速速與我說來。”
土地先是朝著真人,左良等拜禮,待是拜畢,方才說道:“真人,今二百里外江河之中有一惡蛟作祟多時,常常掀起洪災,以禍亂四方,淹沒許多農田,此罪惡積累已久,然一直以來,惡蛟仗著與海中龍宮有些關聯,再者其作祟多傷農田,鮮少害人命,故一直無人降伏。今此惡蛟欲要走水化龍,其惡膽橫生,竟欲要淹沒四方生人,以此為樂,再是化龍。”
豬八戒在旁聽言,問道:“此惡蛟怎個無端端走水要害人性命?”
土地搖頭說道:“菩薩,但老兒不知為何,之所以知其惡心,乃因其府中,有一水族,知得其言,心中有善,故而轉告于老兒,請老兒相助解此災殃。”
豬八戒嚷嚷道:“若是如你所言,其多半為二神亂心哩。但此間之事,你怎個來尋老爺?若是這等惡蛟有心禍亂之事,你當是上稟城隍那等,而非來尋老爺。”
土地拜道:“菩薩有所不知,但那惡蛟走水在即,老兒言微,若是上稟城隍,恐城隍領兵而至時,那惡蛟早已禍害不知多少生人,故老兒知得另辟蹊徑,在望見此處有祥瑞之氣后,便一番打聽,知得真人在此,故是來請真人降妖。”
真人聽得土地所言許久,笑道:“此事,我已知得,但你可安心,我既是知得此事,不會教惡蛟傷了生人性命。”
土地深深一拜,說道:“老兒替利江河生人,拜謝真人。”
姜緣說道:“往西二百里外利江河,那惡蛟便在其中,可是如此?”
土地應聲道:“正是如此。”
姜緣道:“我自會去料理,你且去罷。”
土地在得真人法旨后,即是縱著狂風離去。
姜緣望向身旁呂巖,指定西處,說道:“呂巖,那處有一惡蛟,將要禍害生人,走水化龍,你可愿前往將之斬滅,以救護生人?”
呂巖拜禮道:“老師,我愿前往,但請老師在此處少待,我這便前往,斬蛟而歸。”
說罷。
呂巖扶劍而起,朝西方走去,意在斬蛟。
姜緣上前說道:“呂巖,不消著急,且騎鹿而去,這般免去腳力。”
真人拂袖一招,白鹿行駛而來,匍匐在地,請呂巖上鹿。
呂巖在朝真人一拜后,遂是翻身上鹿,朝利江河而去。
真人望著呂巖離去身形,默不作聲。
豬八戒湊上前來,說道:“老爺,怎個這般便教他而去,那廝修行不過兩三個年頭,只學得一些靜心法咒,一些劍術,未有甚法力,那惡蛟縱是弱得,但憑那廝,卻降伏不得,相反會有性命之災。”
姜緣點頭說道:“這等我自是知得,但此乃其修行必行之道。”
豬八戒說道:“修行必行之道,但若是教惡蛟害了性命,卻是不必再修行。”
姜緣笑道:“八戒,你所言有理。既如此,但請你前往走上一遭,為其護法,你意下如何?”
豬八戒下意識便要拒絕,但想了想后,還是答應下來,在與真人辭別后,豬八戒即是駕著云霧,跟隨上呂巖而去。
姜緣見著豬八戒離去,使孫悟空上前來,說道:“悟空,且勞你走上一遭。”
孫悟空拜禮道:“但請大師兄吩咐。”
姜緣說道:“你且去往天庭走上一遭,將此間之事,上報于天庭。”
孫悟空拜道:“大師兄,老孫這便前往,大師兄且在此處少待。”
姜緣笑著點頭,孫悟空遂將身一縱,駕著筋斗云,朝天宮而去。
左良見長亭冷清,方才走前來,說道:“師父,我等可是在此等待即可?”
姜緣說道:“正淵,我等便在此處即可,無須去往他處,在此處歇息一些時日,待是那事情完畢,我等再是上路而去。”
左良拜道:“是,師父。”
姜緣朝著左良招手,笑道:“正淵,你且近前來坐下。”
左良聞得真人之言,朝真人一拜,而后行駛至真人身前落座。
真人笑道:“正淵,如今得三分空閑之時,你修行又得精進,我當傳你多些門道,使你修行,你且靜心聽好,莫要分出二心。”
左良拜道:“師父,弟子不敢分心!”
長亭之中,青牛見著真人將要傳道與左良,即是問道:“真人,你既要傳道,可須我去外頭避嫌?”
姜緣搖頭說道:“兕大王可隨意行走。你在天宮多有聞道,我些許道行,于你眼中,乃微末也,你聽之無妨。”
青牛聞聽,便不再多言,只在長亭中靜坐。
真人當即于山中長亭講說法經。
左良沉下心來,聽得真人講說法經,入定修行。
青牛初時聞聽,百無聊賴,但聽至后邊,只覺真人道音玄妙,竟教不覺沉醉,靜心以聞道音。
話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處,沉香獨自在府外修習武藝,但他多載修習,不曾與他人相斗,心中逐漸升起能與二郎神爭斗之心。
一日,沉香站在府外,握著手中利斧,心中有些澎湃,暗道:“但我今在此處修行數十載,得了門道,武藝高強,是該出山,去打敗二郎神,救我父母,再者我山中修行數十載,父母恐受罪多時,今不得不前往,相救父母,不然我則有不孝之理。”
沉香朝府內張望,本要去與孫悟空道別,而后下山而去。
但他忽是想起,孫悟空已是離去府中,今不在其中,他卻尋不得。
沉香想到此處,卻有些無奈。
他要離去,但不得師父恩準,此教他如何能走得,不若留下書信一封,告知于師父所知,這般他也能離去。
再者,說不定他打敗二郎神,救出父母,用不著多少時間,等他歸來,說不準他師父尚未回府。
沉香這般想著,起身便要去府中留下書信,但不等他走入府中,忽見紅孩兒從府中而出,見著沉香,攔了下來。
紅孩兒問道:“師弟,你這是要去何處?”
沉香見了紅孩兒,說道:“師兄,我此乃要出山而去,但我師父不在山中,故我欲要去山中留下書信,再是離去。”
紅孩兒聞聽,即是問道:“師弟要下山,此去何為?”
沉香即將要下山去打敗二郎神的事情與紅孩兒言說。
紅孩兒聽得沉香要下山去對付二郎神,唬得一驚,說道:“師弟,怎能如此草率而去。那二郎神非比尋常,我父親尚敵不過,你怎個能與之匹敵。”
沉香說道:“但我武藝高超,如何不能與之匹敵?今既是見著師兄,卻不消教我留下書信,代請師兄替我轉達,若師父相問,便是說我去尋二郎神報仇去了。”
紅孩兒再三勸阻,說道:“師弟,我果真不曾有欺瞞,那二郎顯圣真君神通廣大,法力高深,莫說是你,便是我與正淵師兄,三人一起上去抵敵,亦難相斗一合。若師弟執意要報仇,亦要再修行些許時候,再是言說,切莫如今下山。”
沉香不依不饒,說道:“師兄但可安心,我今時本事大勝從前。”
紅孩兒還要再勸,留沉香在山中修行。
沉香卻不欲再聽,提起斧頭,起身便是要往山下走去。
紅孩兒勸不得,只得轉身回府,將此間之事與牛魔王分說,意在請得牛魔王來勸服沉香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