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八方風雨會肅州,大漢皇帝有仇必報!
皇城大明宮外,青石地磚上倒映著搖曳的宮燈。
八名蓄氣境太監垂首立于殿外,腰間懸著內務府的玄鐵令牌,等待著宮內的詔令。
他們皆是新朝選拔的武宦,專司帝王修行所需,隨侍一旁。
為首者,乃是一名蓄氣巔峰的掌印太監。
在他們一旁,還有一名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年紀的女官,但修為當真是不俗,竟也有蓄氣修為,在那女官左右,也是有七位宮女,同樣侍奉在左右。
這女官面容姣好,一看就是神京城某個大戶人家的小姐,為了攀龍附鳳,所以才將女兒送進了宮中當了個女官,就等大漢天子什么時候偶然見到寵幸一番,誕下龍嗣,這樣也能讓闔家升遷。
當年神武皇帝寵幸的宮女也不在少數。
如今換了個皇帝,想必問題也不大。
忽而殿門微啟,一縷青金色真元自門縫溢出,化作游絲纏繞在那掌印太監的腕間,掌印太監渾身一顫,當即跪伏高呼:“恭請圣諭!”
“取五種靈藥來。”
門內傳來了鄭均低沉且平靜的聲音,真元震蕩間在他們這八名太監的耳畔環繞,同時竟在空中凝成了幾個文字來。
千年血參、玄冰靈芝、地火金蓮、九葉龍紋草、通竅玉髓。
字跡如刀刻斧鑿,太監們只看一眼便覺雙目刺痛,為首的掌印太監強忍這種不適之感,恭敬叩首道:“皇爺,奴婢這就去內庫調取,皇爺,地火金蓮內庫暫無,還請皇爺寬恕,奴婢這就叫御藥監的殺才們去肅州取用……”
“嗯。”
門內再度傳來一道低沉且平淡的聲音,然后又道:“陣法靈氣不足了,去補充一番靈氣。”
而那太監見狀,也是呼出一口氣來,趕忙恭敬撤退,疾走而去。
而女官聽到了天子的話語之后,也是趕忙俯首,道了一聲‘諾’后,同樣恭敬離去,前去補充聚靈陣了。
沿途侍衛見這隊太監疾行如風,紛紛避讓,他們也自然是知曉這隊太監是做什么的。
御藥監的朱漆大門被夜風吹得吱呀作響,檐角銅鈴在風中發出細碎的碰撞聲。
掌印太監領著這七名太監疾步穿過庭院,直接進了御藥監,然后喝道道:“都麻利些!陛下等著用藥!若是耽擱了陛下修煉,爾等統統杖斃!”
御藥監值房內只點著兩盞油燈,照得滿墻藥柜陰影幢幢,當值太監正趴在案上打盹,聽見腳步聲嚇得一激靈,待看清來人后又松了口氣,道:“我這就去取用。”
說罷,這當值太監便主動激發陣法,去地下藏室取用這幾種珍貴靈藥,而在掌印太監和這當值太監一起下樓之后,剩下的幾個太監也湊在一起,沉默不語。
御藥監內,似乎有個新來的小太監,見眾人沉默,忍不住壓低聲音道:“這大半年來,皇爺修煉耗用的靈藥實在驚人。光是上等的靈藥就用去七株,而那些尋常珍惜物件兒更是三日一取,如今內庫所剩不足三成了。”
“御藥監原本可是有三十多號爺們,如今為了補充資材,皆是去各郡縣搜集靈藥去了,這御藥監也就只剩下我和侯公公、賴公公了。”
說罷,他偷瞄著樓梯方向,又不由得嘆息道:“加上于閣老、陳閣老上月突破通竅境時調用的九葉龍紋草,盧閣老前日又……”
話音未落,為首的掌印太監已如鬼魅般閃至他面前。
青白面皮在油燈下泛著冷光,腰間玄鐵令牌‘咔’地撞在藥柜上:“作死的奴才!”
說罷,這掌印太監五指如鉤扣住小太監咽喉,生生將人提離地面三寸:“皇爺用多少靈藥,也是你這賤胚能妄議的?”
小太監雙腿在空中亂蹬,整張臉漲得紫紅。
其余太監齊刷刷跪倒,額頭抵著青磚不敢出聲。
“聽著。”
掌印太監甩手將人摜在地上,冷冷道:“御藥監就算只剩最后半株草,皇爺要什么,咱們這些做奴才的也得去給皇爺尋來,再讓咱家聽見半句閑話,肅州的礦坑正缺人手!”
聽到這句話,那小太監臉色煞白成了一片,抖如篩糠,不敢多言。
而就在此時,那隨侍女官踏進門檻,手中聚靈陣盤還泛著未散的真元青光,她掃過滿地狼藉,忽然輕笑一聲:“諸位公公好大威風。”
不過女官并沒有過于言語,而是張口道:“陛下方才又傳來圣諭,明日要丹霞司開爐煉制通玄丹,御藥監備好材料,公公切勿忘了傳詔。”
“諾!”
幾名太監連忙奉旨。
而女官宣讀完旨意之后,便轉身離去,準備去鳳藻宮傳遞旨意。
而那幾名太監起身之后,也趕緊置辦好了靈藥,匆匆而去,朝著天子所居的大明宮去。
靈藥取用過來后,掌印太監恭敬地捧著玉匣,在殿門外俯首低聲道:“皇爺,靈藥已備齊,請皇爺過目。”
殿內青金色真元如漣漪般蕩開,玉匣被無形之力托起,緩緩飛入殿中。
鄭均雙目未睜,只是指尖微抬,匣蓋自行掀開,五株靈藥懸浮而起,藥香瞬間充盈整座大殿。
千年血參赤紅如焰,玄冰靈芝泛著幽藍寒光,九葉龍紋草葉脈如龍紋游動,通竅玉髓則瑩潤如玉。
“嗯。”
鄭均淡淡應了一聲,袖袍輕拂,靈藥便被真元包裹,化作流光沒入丹田之中。
殿門無聲閉合,太監們屏息靜立,不敢有絲毫異動,繼續隨侍左右。
殿內真元翻涌,鄭均周身氣息愈發深邃,仿佛與天地共鳴。
直至天邊破曉,鄭均才緩緩睜開了眼,心中舒暢至極。
這做了皇帝之后,修行果然是舒爽萬分。
無論是多么珍惜的資材靈藥,只需要一道旨意下達,眨眼間便會出現在自己面前。
就算是府庫里沒有,過上幾日,也會從治下疆域各地選取,實在是選不到,也會有專人自天下各地行商采買。
這種以數百萬人之力,供一人得道的感覺,尤為舒爽。
如果自己是那個‘數百萬人’,肯定不爽。
但自己是那個‘一人’,則自然是舒爽至極了。
不過無論如何,這一年的修行,輔以各種靈藥,總算將這四枚元丹境妖王妖丹,給吸收了個干凈。
不過如此,也就將將元丹中期罷了,距離元丹巔峰,還是有些任重而道遠。
“若是能夠繼續如此修行,再來個十二三枚元丹境的妖丹,再迭加上百株靈藥,突破元丹后期乃至巔峰,應該不成問題。”
鄭均在心中暗忖。
只不過可惜的是,十二三枚元丹妖丹有些太過于稀有了,整個中土都不一定有這么多的元丹妖王,真想殺,就要效仿先賢去北海、東海等荒蕪之地,獵殺那里的大妖。
不過若是這妖丹都是龍族妖丹的話,只需要半數六七枚就夠了。
沒辦法,誰讓龍族得天獨厚,就連妖丹就更有效果呢?
鄭均自打成了大漢皇帝之后,閱覽典籍無數,也能從這些古籍之中,尋到上古時代的一些風采。
這龍族在上古時代,曾主宰一方,統治了此方天地數以萬載,因此龍族妖丹之中,天然多了一分龍氣、一分天子氣。
故后來妖魔亂龍,人族平定妖魔成就新的天地霸主之后,統治者也是以‘龍’為自身的符號,歷朝歷代的皇帝也多次對龍族進行征伐,也是為了防止龍族死灰復燃和殺龍取丹煉藥。
“龍族……”
鄭均呼出一口氣來,雙眸如炬,想到了江州龍族。
江州龍庭。
整個中土的龍族,盡數集中于此,乃是赫赫有名的龍庭。
這江州龍庭有三頭元丹大龍。
一頭為彭州鐘江龍王,乃鐘江水系的大龍,元丹境界,說來此龍還和鄭均有些瓜葛,當年鄭均還未發跡時,在外罡境蹉跎,這鐘江龍王的一個龍子龍孫在康樂郡作孽,被鄭均斬殺。
一頭為江州龍庭龍王,乃是江州主干龍王,實力雄厚,乃是三龍之首,占據江州水系源頭,據說是東海龍族出身,與南海龍族也有糾葛。
最后一頭,則是嘉州赤璋川龍王,此龍蟄伏于嘉州赤璋川中,不同于鐘江龍王和龍庭龍王,這頭赤璋川龍王是一頭老龍,據說大魏時代就已經活躍在中土了,也是因為年老體衰,實力最差,為龍低調。
“北妖庭兩尊元丹妖王、南妖庭有五尊元丹妖王,再加上這龍庭的三尊,據說蜀中有一頭、靈州有一頭,目前已知一共十二頭元丹大妖。”
鄭均深吸一口氣,不由感慨萬千,頗為遺憾:“都好遠啊……北妖庭的倒是不遠,但有尊覆海大圣,也是只能望而生嘆,除非是讓那兩頭妖王下山來尋朕。”
鄭均在心中想著,不過無論如何,都還是蠻遺憾的。
旋即,鄭均便站起身來,面前鎏金小字一閃,大道武書的金色紙頁登時出現在了鄭均的眼前。
諸法無相。
階段:大成。
當前受箓大成神通:四字真言:45000/100000;氣吞山河:45000/100000;兇相百骸:45000/100000;颯沓流星:60000/100000;流影浮生:60000/100000;淵渟岳峙:60000/100000;天目破障:92500/100000;淥水斬蛟:92500/100000;熠日流光:89500/100000。
太虛凝玉篇圓滿:103918/200000。
青帝長生功大成:38203/100000。
帝經大成:79381/100000。
望著面前的種種數據,鄭均已經不喜不悲了。
坐擁四分之一的天下,神通對鄭均而言已經不是什么稀罕物,只要鄭均愿意,一紙令下,能有超過數十萬本武功秘籍、數十本神通的修行方式呈遞到了自己面前,這都不是什么問題。
這閉關的一年以來,自己也鉆研了這大周遺留下來的兩種術法,將其預支。
一者乃‘青帝長生功’,是為當初趙王修行的功法。
另一者,則是‘帝經’,名字頗為簡樸,但卻是自大夏王朝傳承下來的唯一帝王心經。
據說乃是夏朝的太祖皇帝奪取天下之后,為了凝聚‘天下主’法相,特地搞出來的一本凝聚天子氣的功法。
而后代代相傳,夏武帝、夏昭帝、夏世祖、魏高祖、魏文帝、虞太祖、周神武、周永昌等,皆是修行的這門心經。
最初可能有諸多漏洞,但伴隨著這一位位最低元丹武圣,最強五尊法相的改進,現在也差不多是漏洞相抵消了。
倒不是說前代驚才絕艷之輩沒有能力再創一本出來,而是沒有必要。
這代代皇帝加以改進,總比自己琢磨的要省事多了,畢竟自己再創一本類似的功法,浪費時間且不提,功效也是大差不差,何必多此一舉呢?
而鄭均也懶得在這方面動手腳,反正有大道武書可以預支未來,那就預支了了事。
平日里修行吐納天地靈氣,也是在償還,如此一來,自己早晚能夠償還完畢。
“天子神通,倒是有些想法了,不過現在還是出關吧,資材都被朕消耗完了,也是時候該出關了。”
一念至此,鄭均伸了個懶腰,朝著寢宮外踏了出去,同時在心中思忖了起來。
出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封爵。
這事兒,怕是滿朝文武都惦記許久的事兒了。
鄭均閉關前,刻意沒有冊封勛爵,也是為了調動一下大家的情緒,多白嫖一年的活兒干。
不然一年前冊封勛爵之后,自己出關發現他們北伐順利,又立了肅州之功,不賞豈不是有點小氣了?
鄭均現在方才知曉歷代天子的良苦用心了。
資源不多,能省點就省點吧,大漢這個公司還沒開始盈利呢,況且大漢皇帝鄭均這個董事長又是個吸金獸,對于手下的員工,現在也就只能畫餅給點期權了。
深吸一口氣后,鄭均踏出一步。
“轟!”
殿門轟然洞開,青金色真元如潮水般傾瀉而出,驚得階下侍立的太監宮女們齊齊伏地。
而恰好此刻,晨光穿透云層灑在鄭均玄色龍袍上,十二章紋竟隱隱泛起龍吟之聲。
“皇爺出關了!”
掌印太監最先反應過來,膝行三步重重叩首,額頭抵著冰冷的青磚高呼:“奴婢恭賀皇爺神功大成!”
這掌印太監身后的八名蓄氣境太監以頭搶地,紛紛恭賀鄭均。
一旁的女官也是如此,正屈膝行禮。
而見此情況,鄭均當即揚聲道:“擬詔。”
鄭均的聲音裹挾著元丹威壓掃過庭院,所有跪伏的身影頓時又矮了三分:“朕膺天命,統御萬方,賴文武協心,將士用命,方得四海升平,兆民樂業。昔趙逆猖獗,擾亂關中,幸有忠勇之士,奮不顧身,戮力同心,終克頑兇,蕩平叛逆。朕念功勛卓著,宜加殊賞,以彰其德,以勵將來。”
“徐世茂,智勇兼備,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攻伐關中、肅州,圍困鎬都,功冠三軍,封新驛郡公,食邑五千戶,世襲罔替,賜丹書鐵券,永保殊榮。”
“于慎,智勇兼備,運籌帷幄,滅趙之戰居功甚偉,封嚴廷郡公,食邑五千戶,世襲罔替,賜丹書鐵券,永保殊榮。”
“許厚/單雄義,驍勇善戰,沖鋒陷陣,斬將搴旗,勇冠三軍,屢建奇功,封臨淵縣侯/云嵐縣侯,食邑三千戶,世襲三代。”
“陳敬仲/盧承弼,謀略深遠,調度有方,決勝帷幄,獻策決勝,封臨漳縣侯/清河縣侯,食邑二千戶,世襲三代。”
“周桐,開城有功,助大軍速克敵城,封赤霞縣侯,食邑千戶,世襲三代。”
“尤俊彥/程志學/殷嘉,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封青霄縣侯/滄瀾縣侯/長垣縣侯,食邑千戶,世襲三代。”
“魏權,奮戰當先,封扶風伯;獨孤愿,勇猛無匹,封武功伯;獨孤景,戰功赫赫,封岐山伯。”
“隨朕戰于飲馬河其余戰歿諸將,皆功臣也,功不可沒,皆封方伯,食邑八百戶,世襲兩代,以彰其勞!”
本次開國第一批爵位分封,都是自己人。
徐世茂、于慎在平定趙、晉二王之戰中,乃首功,封郡公。
許厚、單雄義次之,為三千戶縣侯。
陳敬仲、盧承弼,乃自己最初的功勛臣子,為兩千戶侯。
周桐,雖然啥事兒沒干,但打開了神京城門,給自己省了功夫,所以也同樣為兩千戶侯。
尤俊彥、程志學、殷嘉,為當初外罡騎兵沖陣之時,功勞最大的三人,也就是千戶侯。
魏權、獨孤愿兩將,雖然鄭均很是喜歡,但確實功勞不大,封個伯爵也不錯。
而獨孤景,也沒什么太大的功勞,但掌握訓練騎兵的方式,也封了個伯爵。
當然,這只是第一批,還有第二批封爵。
但第二批封爵,大部分都會是伯爵為主了。
譬如次一等功勛的那幾位,如江無涯、張文等通竅武者,不過第二批封爵中,也是有一位縣侯的。
那就是自己的姐夫,當年的黑山縣捕役周浦。
自己能有今日,也多得益于姐夫的幫襯,因此鄭均也沒有絲毫猶豫,要將這位姐夫冊為千戶侯,等來日逐步一統,慢慢升到郡公去。
更高的國公、乃至諸王,就算了。
大漢的爵位,鄭均定了一條鐵律。
非功者不得封國公。
至于自己的姐姐鄭萍以及失蹤的兄長鄭行,鄭均也早已決定好。
姐姐封為康國公主,食邑五千戶。
兄長鄭行暫時沒有消息,鄭均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若是死了,便只能追封為王;若是還在人世,那便要尋出來封王。
“諾!”
雖然鄭均的口吻飛快,但能夠在皇帝面前侍奉的太監、宮女,又豈是不仔細之人?當即立馬心里默念,同時準備好為皇帝擬旨。
而后,鄭均又道:“詔內閣大學士入殿對奏。”
殿外太監聞言,當即躬身領命,疾步退下傳詔。
而鄭均則是淡定前往紫宸殿,等待大臣們入殿。
而不多時,殿前廣場上便傳來整齊的腳步聲。
六位內閣大學士陳敬仲、盧承弼、于慎、蔡茂、盧辰良、趙思遠身著紫袍魚貫而入,身后跟著身著戎裝的周桐與魏權。
眾人行至階前,齊齊跪拜高呼:“臣等恭賀陛下出關!”
鄭均負手立于丹陛之上,青金色真元在袍角流轉。
他目光掃過眾人,發現于慎、陳敬仲與盧承弼已突破至通竅境,周身氣息凝實,不由點了點頭。
而蔡茂等三位世家子弟氣息飽滿,亦是通竅修為,眉宇間也多了幾分沉穩。
“平身。”
鄭均抬手間真元托起眾人,張口道:“朕閉關期間,諸卿將朝政打理得如何?”
陳敬仲上前半步,從袖中取出奏本:“陛下,各地賦稅已收,此乃各地郡縣上報的折子,肅州戰事僵持,新驛郡公已按陛下旨意,將歸降的殘部編為‘朔方軍’另有膠東郡密報,永昌偽帝半月前連破青州五城,齊、魏、韓、越四王已調集二十萬大軍合圍,大戰。”
“據悉,東海波濤洶涌,疑有龍族相助。”
鄭均聞言,不由輕笑一聲,張口道:“不必理會,其他方向如何?”
“陛下。”
蔡茂風度翩翩,少年意氣,當即對鄭均拱手道:“楚王遣使而來,意欲歸順;梁、吳兩國,也是各自遣使交好,肅州方面,那趙王部將慕容朗逃脫后,自立為帝,自稱是‘大燕皇帝’,正在肅州,與新驛郡公交戰。”
鄭均聞言,當即點頭頷首,表示自己清楚。
接著,鄭均又問道:“那慕容朗帶著殘兵敗將,竟能抵抗如此之久?怕是不對吧?那肅州,不是還有武黎揚嗎?武黎揚什么都沒干?”
武黎揚雖然也是被自己冊封過王爵的,但他顯然和自己不是一條心。
趙王既然被自己抓住機會斬殺了,那面對偌大的一個肅州,武黎揚難道一點想法都沒有嗎?
所以,徐世茂縱使發揮失常,率領二十萬大軍和這慕容燕死磕不佳,那武黎揚怎么沒有出手呢?
難道武黎揚雖然姓武,但其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
“陛下明鑒,其中確有緣故。”
盧承弼也在一旁點頭,如今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他已經通過太監得知,自己被封為縣侯,也是新朝為數不多的侯爺之一,整個盧氏在朝中身份最高者。
就算是他們盧家的嫡公子盧辰良,如今在新朝的地位,都不如自己!
當初家族的選擇絕對是錯的,那什么狗屁張本功能成什么事兒?還得是本君侯的眼光啊。
心中快活了一番之后,盧承弼也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只是繼續拱手道:“那慕容朗為求茍活,竟不惜認賊作父。數個月前,他遣使秘密前往西狄王庭,向大單于獻上降表,自稱‘兒皇帝’,愿將肅州三郡割讓為西狄牧場。西狄大單于當即派遣五萬鐵騎南進,與慕容朗合兵一處。”
“至于武黎揚屯兵雁門,對西狄南下并無任何反應,反而對我軍虎視眈眈,新驛郡公戰報據傳,多有元丹氣息在軍營外徘徊,多虧宣州的安王爺于肅州邊境立旗,這才讓那元丹氣息退去。”
聽到了這句話,鄭均眉頭一皺。
看來,武黎揚也是想要與自己作對,甚至不惜和西狄形成了一種默契合作嗎?
鄭均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趙思遠:“趙卿,涼州方向可有異動?”
趙家久居隴州,這趙思遠便是趙煒在朝廷的代言人。
隴州與涼州接壤,若是涼州有異,趙家應該是有消息的。
這位趙家年輕才俊聞言,也是早有腹稿,當即拱手道:“涼李諢梁月前突然陳兵十萬于邊陲,表面說是防范西狄繞路西域而來,實則卻是靠近隴州境地。”
“好一個八方風雨會肅州。”
鄭均忽然冷笑一聲,玄色龍袍無風自動,揚聲道:“慕容朗的兒皇帝,武黎揚對西狄南下充耳不聞,而李諢也子啊趁火打劫……這種種,倒是讓朕看清了這些人的嘴臉。”
說罷,鄭均霍然起身,真元在殿柱間激蕩如龍吟:“傳旨!”
“命徐世茂屯兵酒泉郡,著獨孤景率五萬神策軍先行北上,與徐世茂匯合,朕將親率滄刀、驍果、龍武三郡北上,至于涼州……令慶王布防吧,朕還是有容人之量的,若是慶王守住隴州,朕也不介意助慶王成就法相!”
鄭均深吸一口氣,眼眸冰冷至極,接著冷笑道:“新仇舊賬,一起算吧!”
鄭均自然是忘不了,自己通竅四境之時在肅州的窘迫局面。
那西狄大祭司一路追擊,追得自己狼狽不已。
而自己如今已經是元丹武圣,那西狄大祭司的實力在元丹境內屬于倒數,自己如今斬殺他不成問題。
這一次,鄭均就要讓西狄人知道知道,當初冒犯自己的后果如何!
大漢皇帝,有仇必報!
“是!”
群臣領命退下,而均獨自立于鎏金輿圖前,指尖劃過肅州蜿蜒的山川,在標著‘燕’字處重重一點。
這地圖上有兩個燕,另一個燕處于云州。
“兒皇帝?”
鄭均忽然嗤笑一聲,腰間龍淵刀發出清越鳴響,他對這個名號可謂是厭惡至極,冷冷道:“朕會讓你知道,什么叫天子一怒,伏尸百萬!”
出關后的第一戰。
滅慕容朗、平武黎揚,殺到西狄龍城,將西狄王庭內攣鞮氏的祖廟挫骨揚灰!
要將他們趕到北海之地,不得翻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