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接下來的日子,白日秦魚在鳳輦上陪著太后娘娘和公主殿下,夜間回本命空間,陪一眾嬌妻。
好在本命空間時間流速不一樣,倒也不需要擔心時間不夠用。
本來,秦魚是想帶著一眾嬌妻出來透透風的,本命空間雖也不小,但畢竟沒有外界這般遼闊。
可,考慮到安全因素,她們并未出來。
畢竟,誰能肯定那日出現的黑袍人,他身后的勢力不會再次出手呢?!
對付不了太后娘娘,難道還對付不了秦魚?
而且,比起太后娘娘,秦魚可能才是他們需要扼殺的目標。
雖是處在本命空間,其實也不悶,而且如洞天福地一樣,還有益于修煉。
就算是想要看看外界的風景,她們也可以透過入口毫無阻礙的欣賞。
時間過的飛快。
轉瞬,三個月過去,火種值提升的速度緩慢了許多,其他各方面,秦魚也沒有多少提升。
不過。
經過三月時間的相處,與太后娘娘和公主殿下的關系,卻得到顯著的提升。
最主要的是兩人幾乎都不將秦魚當做是外人了。
有時,太后娘娘就那么毫無形象躺在床榻上,然而,她卻忽略了大鳳凰的雄偉,有時也會撐開衣物,跑出來透透氣。
看得秦魚是心驚膽顫。
當然,秦魚對兩人的態度卻一直很恭敬,沒有任何的逾越之舉。
這日,他如往常一樣,來到鳳輦上,被公主殿下拉著手,繼續講起了話本。
“快到帝都了!”
太后娘娘的眸光忽然投向遠處。
秦魚隨著她的視線看去。
在那遼闊的地平線上,仿佛有一條巨龍靜靜蟄伏,其首隱于云霧之端,其尾則消失在視線盡頭,不可窺全貌。
那便是大炎的帝都!
城墻巍峨聳立,其上,隱約間可以見到一道道紋路浮現,散發著一股固若金湯的堅固質感。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帝都上空懸掛的那口古鐘。
它巨大無比,懸掛于高空之上,周身鐫刻著密密麻麻、玄妙莫測的銘文,每一筆一劃都透露著歲月沉淀的深邃與浩瀚。
這些銘文仿佛擁有生命,隨著某種未知的韻律緩緩流轉,釋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古老氣息,讓人心生敬畏。
漸漸地,這些流轉的道韻匯聚成流,猶如天際垂落的銀河,自高空傾瀉而下,涌向地面的帝都之中。
令人稱奇的是,盡管這股力量浩蕩非凡,帝都之內卻依舊人聲鼎沸,市井繁華未減分毫,仿佛,那從天而降的神跡與凡塵煙火之間存在著一道無形的屏障,讓兩者和諧共存,互不干擾。
那尊古樸的古鐘之上,其外,雕琢著山川江河,期內,蘊藏日月星辰,似乎在闡述著某種天地間的至理大道。
在日光之下,熠熠生輝。
“咚——”
即便鳳輦還隔著帝都很遠的距離,秦魚似乎聽到一道悠遠而古樸的鐘聲,穿越了茫茫空氣,遙遙傳來。
那一瞬間,他頓時渾身一顫,只覺得身心通透,頭腦一片清明。那種感覺,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那道聲音像是穿越了時空長河,跨越了空間距離,回蕩在秦魚耳邊,經久不息。
而鳳輦上的太后娘娘和公主殿下,似乎根本沒有聽到這道聲音。
“嗡——”
與此同時,原本沉寂于秦魚胸膛之中的火苗,宛如感應到什么一般,陡然一震,綻放出點點火星,與那道悠遠的鐘聲遙相呼應。
這一刻,火苗仿佛被觸動,光芒驟然間變得更為熾烈,其內,那些原先隱約難辨的符文,竟也在這一刻清晰了幾分。
對于這朵火苗,秦魚一直未能弄清其來歷。
而此刻,火苗還是首次出現了異動,這不由讓他有些動容。
難道,剛才那道悠遠而清越的鐘聲,與火苗之間有什么關聯不成?!
“咦?”
太后娘娘已整理好儀容,恢復了往日的端莊與威嚴,卻覺察到了什么,目光驚疑的落在了秦魚身上。
他身上那種獨特的炙熱氣息,似乎在瞬息間增長了些許。
可是,秦魚明明只是站在那里,什么也沒做。
是她的錯覺嗎?!
而一直與秦魚牽著手的小靈兒,卻清楚的感覺到,自他掌心傳遞而來的暖意愈發醇厚,仿佛春日暖陽,溫柔地包裹著她,令她周身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輕松與愜意。
“那就是古籍中記載的那尊神鐘嗎?”
秦魚目光灼灼的望向帝都上空,喃喃低語。
他在書籍中看到過關于大炎帝都上空這尊古鐘的記載。
據傳,這片天地間存在著九尊上古神物,分別坐落在九州大地的九大仙國帝都。
關于這些神物的起源,眾說紛紜。
有的說是上古人族先賢傾盡偉力所鑄,有的說是人族最后一位人皇所留,用于庇護人族。
然而,在所有紛繁復雜的記載之中,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那段最黑暗、動蕩的年代里,人族,就是在這九尊神物的庇佑之下,才得以幸存下來。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天地間還有比人族更強大的種族存在,但是,經過那場動亂,那些種族或就此消失不見,或選擇隱世不出。
反而是人族,在九尊神物的庇佑之下,得以繁衍生息,存活下來,如今已經遍布九州之地。
隨著距離的逐漸拉近,那懸掛于高空的神鐘愈發顯得清晰可辨,肉眼可見的條條道韻,猶如天河垂落,潺潺滋養著整個帝都。
臨近帝都,鳳輦沒有絲毫減速,上空的陣法似乎也沒有半點阻攔,任由其穿梭而過。
進入帝都后,整座鳳輦沐浴在垂落的道道韻意之中,秦魚置身于其中,只覺周身舒暢無比,一種難以言喻的奇妙感覺油然而生。
“這東西……竟能為人所吸收?!”
秦魚心中涌起陣陣驚濤駭浪,難以平息。
那自古老神鐘垂落下來的道韻,恍若天地間最為純凈的靈氣,悄無聲息地穿透他的肌膚,滲透進他的體內,流淌于經脈中,最后匯聚于丹田內。
但是,在秦魚看向一旁的太后娘娘和公主殿下的時候,卻發現她們雖然同處在這種磅礴的韻意中,但是卻無法吸收這種特殊的道韻。
垂落的韻意,就宛如河水一般,雖有庇護之效,卻絲毫不沾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