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鬣狗 在盛世園里仔細檢查了一圈,確定沒什么安全隱患后,倆人便指著對面的房間:
“我們的值班地就在對面,路研,鄭隊給你的那串鑰匙扣要隨時帶著,出現任何問題,第一時間按響,我們就會過來。”
“好的。”
路遙表示明白后,倆人詢問了一下他今天有什么安排,得知沒什么事情做后,便直接來到了對面的房屋。路遙好奇的跟過去看了一眼……他家對面一直沒人住,不過交付的時候是精裝修,所以硬裝倒也齊全。
而軟裝……其實不需要。
倆人的鋪蓋卷之類的已經提前弄好了,來到對面的房間后,曾銘正在拆防盜門的貓眼。
把貓眼變成了一個正對路遙家大門的監控。
但表面看上去平平無奇那種。
路遙跟著進屋看了一下,發現里面有兩塊顯示屏,以及行李,和倆人人手一個的那種黑色的皮箱。
他好奇的指著皮箱問了一嘴這里面是什么,陳曉群沒多說,只是解釋說是平常工作要用的一些設備之類的。
路遙估摸著里面搞不好有槍……
愈發好奇,但確實沒再多問。
確定沒什么事情了之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
無所事事,但又有種奇奇怪怪的既視感。
腦子里全是李聯杰那部電影里的劇情……
而到了晚上的時候,路遙喊著倆人去吃飯。畢竟是第一次見面,剛認識,總是要吃頓飯聯絡下感情。
結果卻沒喊動曾銘。
來的人只有陳曉群。
曾銘已經睡覺了。
按照陳曉群的說法,曾銘是“夜班”,他是白班。倆人已經進入了工作模式,對休息和工作時間有著嚴格的規定,曾銘不是不能來,事實上只需要他喊一聲,曾銘肯定就能起床了。而哪怕熬夜不睡覺都沒關系……但工作就是工作,規定就是規定。
見狀,路遙也只能作罷,打算在吃完飯后給他打包一份宵夜回來。
而倆人也沒走遠,就在這附近隨便找了個飯店簡單吃了口。
喝的還是果汁。
路遙雖然不知道這種狀況會持續多久,但自己這條狗命,算是委托到這倆人身上了,態度自然客氣。
而陳曉群作為老大哥自然也是吃過見過,并且他對人對事的態度其實也很和氣。還主動告知了路遙他有一個七歲的女兒,現在上小學了……想問問路遙有沒有什么學習訣竅。
估計那孩子成績不咋地。
倆人撿著這些話題來聊,還挺愉快的。
并且路遙還承諾他等任務結束了,到時候閑下來可以幫他閨女補補課。
小事情。
但陳曉群卻挺開心的。
路遙這么大一個學霸光環擺在那,人家肯教肯補課,那真是閨女的福分了。
而吃完了飯,時間大概8點出頭的樣子,倆人回去后,剛上樓,陳曉群敲響了房門后,曾銘很快開門。
他已經醒了。
而面對路遙打包回來的宵夜,他笑著表示感謝,接著就讓路遙放心休息,晚上的事情交給他。
那叫一個專業。
于是,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吃早餐的依舊是陳曉群,跟路遙一起吃完了早餐后,他開著車帶著路遙直奔學校。
而到校后,路遙看了下時間,估摸著導師還沒來,他就帶陳曉群一起去了科研室。
等輪到刷卡的時候,陳曉群直接掏出了工作證,以及學校簽發的臨時卡。工作證給安保人員看,臨時卡則是刷卡機進門的。
安保人員估計也見過這陣仗,并不好奇,點點頭后,讓陳曉群在一份文件上簽過了名字,接著就放行了。
倆人一路來到了科研室后,他四處檢查了一下,接著從隨身帶的箱子里掏出來了幾個小玩意。
“陳哥,這是……?”
“防竊聽裝置。”
陳曉群笑著解釋了一句,接著開始拿插線板,給這幾個小裝置連接電源,隨后扯著線放到了窗戶前。
這個裝置造型還挺奇怪的,乍一看有點像是塑料玩具的那種紅衣大炮,巴掌大小,炮口直接對準了窗戶。
放置完成后,他又從箱子里拿出來了一個對講機一樣的東西,打開后,對準窗戶,立刻就有刺耳的嗡鳴聲響起。
接著,他關上了機器,一轉頭就看到了路遙好奇的目光。
“這是……什么運作原理?”
“聲波。”
他指著機器說道:
“這個機器能發出人耳聽不到的次聲波,發出干擾。去年,美國那邊上了一種新型設備,遠程紅外聲波竊聽裝置,他們可以通過玻璃的震動,通過一種射線打到玻璃上面,解析成聲音,進行竊聽。我們拿到了那臺設備的數據后搞出來的這東西,這東西對著窗戶,那種機器就算竊聽,聽到的也全是雜音。”
“噢”
路遙恍然大悟。
心說難怪呢,前世自己的科研所有個硬性規定,那就是開會的時候必須要求全部拉上窗簾……雖然沒見過這機器,但想來拉窗簾的原理應該和它差不多?
只不過科研所的安保工作沒自己這間科研室這么高?
他琢磨著,陳曉群已經仔細的完成了所有布置。
接著說道:
“那路研工作吧,我就在一樓的值班室。下樓就能看到我。”
“好的。”
在單位,路遙對自己的人身安全自然是不擔心的。
接著,陳曉群就離開了。
而路遙坐在電腦前摸了會兒魚后,就收到了導師的消息:
“我到學校了,過來吧。”
“好的。”
路遙回復了一句,直接出了科研室。
一路下樓后,陳曉群也看到了他,自然而然的跟著一起出了門。
“我去找導師是確定科研項目名單。”
雖然項目還沒徹底落地開始實施科研,但這件事是板上釘釘的。并且,按照林志忠的說法,這項目,北斗那邊催的很緊。要求是今年內至少拿出迭代i型測試實裝。
所以學校這邊也不敢耽擱。
各個單位都在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而作為原型機模型的迭代,射頻芯片方面已經是學校今年的重點項目,速度越快越好。
一路帶著陳曉群來到了光華樓,看著他刷卡通行暢通無阻的模樣,路遙心里就有了數。
倆人坐著電梯一路上樓,來到了導師的辦公室,一起走了進去。
孫立強一愣。
心說路遙怎么帶個生面孔走進來了。
不過聽到陳曉群的自我介紹后,心里就有了數。
倆人客氣了一番后,陳曉群就離開了辦公室,把空間留給了師徒倆。
“身邊跟著個人,別扭不?”
孫立強笑著問道。
路遙搖頭:
“還挺有安全感的。”
“嗯,安全無小事。和人家好好相處。”
“知道的。”
隨著路遙的答應,孫立強直接拿過來了一份文件:
“給,你看下吧。電子通訊、半導體設計、實驗物理……都分好類了,包括之前給你研究濾波器的史明在內,都在名單里了。”
史明是路遙特別要求加上去的。
在項目最開始的時候,他的那款濾波器為路遙提供了相當穩定的數據,而這時候自然要回報人家一下。
他開始翻閱。
整個項目的大把控方自然是學校,其中還配備了監察之類的。但研究核心里,路遙是絕對的主c位。
這一點,哪怕孫立強也在這項目里,也不會去搶弟子的功勞。
說白了,在面對這個項目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哄”著路遙。因為只有他開心了,才能帶來更好的東西。
而在學術界,雖然鴉占鵲巢的事情并不少見,可當你拿出來了一份跨時代的研究時,任何黑暗都不敢在這團光輝下出現。
光所照之地,黑暗亦無從遁形。
這也是為什么路遙會說光靠這一個研究,只要他想,他就能在功勞簿上混吃等死到白頭的原因。
這項目,離了誰都行。
唯獨離了他不行。
而當項目可以離開他的時候,那就證明這款射頻芯片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地步。而如果是“世人皆知”的程度,那么表明至少北斗已經全部迭代完畢。他的名字,將會和這顆東方人類閃耀之星一同,刻錄進光輝的歷史中。
不過……
他把資料翻完后,有些無語:
“咋感覺這么多鬣狗呢?”
所謂的鬣狗是形容詞,意思是那群喜歡分功勞的人。
履歷一個比一個好,但實際上都是掛名。比如手里的這份名單……
“一,倆,仨……四個三作,三個研究團隊,一作的論文就兩篇……這些人也要選?”
論文的重要性,其實就是從高到低的排序。1作自然是功勞最大的,然后往下排。而通常情況下,在沒有特別說明時,整個研究的功勞從三作、四作之后,就被歸納為團隊的一員了。
而這種三作或者團隊比較多的,要么……是關系比較硬,雖然沒啥能力,但還是能在團隊這一項里有個名字分杯功勞。要么就是純粹的沒啥能力,天資有限。
反正走到哪都算不上尖端人才。
所以路遙才有些納悶,導師怎么會選這些人……
而聽到弟子的話,孫立強指著上面的別針說道:
“我正想和你說,用別針卡著的這份資料,基本都是關系戶。有人找到了我,而有人則干脆是讓認識的人找到了我。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在學校或者在其他地方有些關系,研究雖然沒走漏風聲,但一些暗示性的消息,他們還是知道了。所以要不要加,看你。加了呢,你以后走到哪,他們都欠你個人情。但團隊的臃腫是不可避免,但他們也不會找什么麻煩,畢竟這是學校的重點項目。但如果不加……心存芥蒂倒談不上,但你沒了好處也是實話。”
“哈。”
路遙樂了。
他需要好處么?
自然需要。
功勞、資歷、學術成就……這些都是他需要的。
但唯獨不需要這些學術鬣狗。
或者說難聽點,叫學術野狗。
他搞過研究,知道關系戶有多難搞。
別的不提,路遙經歷過最現實的例子,就是他在研究生時期,跟著的師兄課題組接手了一個28nm芯片功耗優化設計的研究。
能在研究生時期接到這種活,他真挺興奮的,一個勁的夸師兄牛逼。
結果呢……項目立項后,團隊里莫名其妙的多了仨人。
以前完全沒聽說過的三個人。
一開始他還沒多琢磨,以為是師兄自己擴招的人才。但后來發現不是那么一回事……
這仨人里,有倆是澳洲的水碩。
干啥啥不會,吃啥啥不行,但摸魚偷懶絕對是第一名。
路遙一開始還傻乎乎的和人家聊技術,聊思路,搞實驗……結果慢慢的發現不對勁。
這仨人的專業水平不僅一塌糊涂,甚至連最基本的東西都不算特別懂。而在團隊里……幾乎可以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他問了問才知道,這仨人都是關系戶,有背景那種人,跟自己這種苦哈哈的牛馬研究生壓根就不是一路人。
而等研究課題成功后,上報時,這仨人的名字,分別排在第四第五第六……你瞅瞅,竟然沒被歸納為團隊,而是特別提及的人。而路遙這種干實事兒的人呢,則老老實實的成為了“團隊”的一員。
你就琢磨有多離譜吧。
但那會兒他才剛研究生。
后來一步一步碩士、博士、博士后的往前走,到了研究所后,憑借高情商也能力得到了導師的賞識與推薦,在研究所里成了骨干人才后,他忽然才發現……那幾個關系戶混的竟然也不差。
這就挺離譜了……
但那會兒思想也成熟了,你干你的,我忙我的,大家互不干涉。
得過且過就是了。
誰讓他只是一個研究員呢。
論背景,他家最大的官就是老爸那邊在縣里當勞保局副局長的叔叔。
但那也僅僅是縣城而已。
可現在卻不同了。
他是需要很多東西,但唯獨討厭這種啥事不干混吃等死的鬣狗。
于是,在孫立強的注視下,他直接搖了搖頭:
“我不需要什么好處,也不需要這種人。這種人他們加入進來能干啥?混吃等死?”
“唔,從某些方面而言,他們確實能力比較一般,或者說更直白一些,對研究沒有絲毫用處……但我想的是為了你的長遠考慮,有時候一個人情能頂你好多努力。”
他沒去琢磨這里面的“人情”會不會有孫立強。
而聽這意思……應該是有的。
但問題是,他對團隊的要求,其實真不低。
至少在三年之內,所有人的研究,都是要等他這邊的團隊對模型進行技術上、物理上的優化升級迭代,之后才能各自部門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深入研發。
他這邊團隊一旦慢了,那么真就是一步慢,步步慢。
所以,他想要的是高精尖的人才,而不是臃腫的結構和混吃等死的人。
于是,雖然明知道可能這里面有導師的人,但他還是搖搖頭:
“還是別了,人少,不怕。但就怕身邊跟著一群豬隊友,那才叫真正的難受。”
說完,他想了想,又補充道:
“我能理解老師的意思,但至少在研究前期,我不需要這么臃腫的人員。所以,如果可以,讓他們先在后面排隊吧。這兩年,咱們優中選優,而到了后面……再開個口子,您覺得呢?”
他沒給說死,等同于給了面子。
給了導師面子。
至于其他名單的人員,履歷看上去還可以,到時候一點點的優勝劣汰就是了。
而聽到這話,孫立強也點點頭:
“行。”
這個折中的辦法他琢磨了一下,應該是大家都能接受。
也只能接受。
畢竟……誰讓這項目唯一的主導,只有自己這天才弟子一個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