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騎士飛奔而來,自就被城門之處的人攔在當場,只聽得樞密院相公在城樓上,腳步飛快就上。
一邊上一邊朝著城內去喊:“大捷,蘇帥前線大捷,燕京大捷!”
卻看那童貫已然走到了臺階之處,瞪眼就問:“你說哪里大捷?”
那騎士正在上臺階,抬頭一看竟是樞相在上,連忙拱手:“稟樞相,燕京城大捷!”
“哪里?”譚稹探頭也來問。
“燕京城,燕京城大捷!”騎士也是激動不已,拱手之后,三步并作兩步往上去。
就看童貫,只感覺一股子熱血往腦袋頂上涌去,涌得童貫是頭暈腦脹,抬手一扶那城垛,口中嘟囔一語:“哪里就到了燕京城了?”
譚稹連忙也來扶童貫:“樞相,好似真是燕京城啊!”
那騎士已然把系在胸前的竹筒取了下來只管打開蓋子,拿出報捷文書:“樞相快看!”
譚稹下意識也伸手去接,倒是手伸到一半,童貫的手伸出來了,他連忙把手又收了回去。
童貫接過文書,只管看了火漆印鑒,再把火漆一去,打開信封,取出信件,一套動作,行云流水,卻是雙手之間,又微微在顫……
看,快看,什么頓首拜見,什么樞相安好……
不看不看,趕緊往下看……
大軍入燕京……
“哎呀……”童貫一口氣舒出去,微微閉眼一下,再睜眼,再看……
“真入燕京了……哦,在燕京城外大勝遼騎,困住遼軍……哎呀,好好好,蘇子卿當真好將帥,好得緊,他領兵在前,著實教人放心,真讓人放心得緊,大勝大勝,燕云光復……”
童貫一手撐著城垛,一手拿著信紙,時不時拿起來又看一眼,好似生怕紙張上的字會變,更又往天空看了看,低頭再看了看。
又激動而言:“子卿教我去燕京,哈哈……子卿教我去燕京,走走走,備車備車……”
便看童貫腳步就往臺階而下,譚稹扶著左邊來,那騎士連忙往右邊去扶,好似架著童貫就往下走。
童貫還要說:“快快快,快些快些……”
那騎士豈能不快?當真就使勁去架著童貫下臺階,童貫口中哪里還能不說話:“史書留名啊,一百八十余年之燕云,史書萬代,子孫萬代,青史來載,哎呦,快快快,車來車來……”
車自是就在城門之旁,只是這遠行之事,那準備可不少,護衛軍漢,來去游騎斥候,乃至糧草輔兵……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童貫如果動身,還要去信各方,把自己的行蹤與日程要與各方說得清清楚楚,便是讓各方都能及時找得到他這個指揮中樞。
若是指揮中樞“失蹤”了,那還了得,真論起來,后果不堪設想。
不過,此時此刻,童貫都不管了,只管往自己車架里鉆:“走走走,往北去,去燕京!”
一旁是誰?自就是蘇武的大舅哥程浩,程浩急了:“樞相,還待……”
“待什么待?走走走,只管讓他們快來追,公文之事,車內來寫,走走走!”童貫連連揮手。
程浩愣了愣,那就吩咐吧,開口去喊:“走走走,快快快,往北去,去燕京!”
這邊車架當真就動,程浩還往后面喊:“快去知會……索超將軍與張清將軍,著他們帶麾下騎兵速速趕來護衛,再讓他們的步卒跟在身后,輔兵輜重一并跟來,莫要拖沓!”
身后自有親衛去奔。
此時,倒是有點搞笑之事,那車架當真在走,身后有一人來喊,正是譚稹,他剛才是愣了一下沒上車,此時不免就喊:“樞相,我還沒上車呢……”
程浩立馬來言:“等一等,好教譚相公上車來。”
只待譚稹上車了,童貫還在車上笑:“你自坐你的車就是啊……”
譚稹也來笑:“如此時刻,一人坐車,有何趣味?樞相此番,真是天大的功勞了!”
譚稹如今,這心態真是大變,昔日里在江南,那真是意氣風發,只以為自己當真就要一步登天了。
而今里,自完全不同,再看童貫,著實只能仰望了,說羨慕不是假,羨慕童貫太多……
羨慕童貫麾下真的有這么一班驍勇軍將效死,羨慕童貫此時此刻,只管穩坐雄州城,前方燕京就下,載入史冊的功勞已然就到手……
羨慕童貫早早提拔重用了那蘇武,那蘇武當真如此盡心盡力,搏命廝殺……
嫉妒與羨慕,一線之隔,卻是天差地別,譚稹許也知道,自己再也沒有了嫉妒的資格,唯有羨慕了……
程浩便也鉆進了車駕里,伺候童貫公文之事,先要與東京再去報捷,還要取信前后各處軍將,自己哪一日什么時辰從雄州出發的,走的哪條路,去哪里,來的書信往哪里送……
這個時代,就是這么麻煩……
自也是程浩執筆來寫,一邊寫,也一邊激動不已:“樞相,這般不世之功,此番……”
程浩話說一半,便是而今也有幾分城府在心,不能是那年輕人一般隨口亂說,便又把話收回來……
童貫哈哈笑來:“無妨,此般不世之功,自當是如何封賞也不為過,你程家而今吶,東京高門也,那自是風光一時無兩!”
程浩嘿嘿一笑:“許都是僥幸所得……”
童貫擺手來:“怎能是僥幸?人與人之間,自是情義相通,你待人好,人待你好,不論什么時候,不論是哪般的世道,此理皆同,這不是僥幸,這也是你程家該得的……”
程浩點頭,心中覺得很認可,只看童貫一眼,又去想那妹夫,想得幾番來,心中莫名有一種甜美舒爽之感,便是車駕稍稍顛簸,他提筆寫字來,也是下筆如有神。
也聽童貫再道:“你小子啊,此番回去了,不,不等回去了,正經樞密院承旨,說升就升!”
程浩坐著,也連忙躬身一禮:“拜謝樞相抬舉之恩!”
“此番該你的功勞,前后之事,你忙碌得從無差錯,乃至后勤輜重之事,你也多有參與其中,日日稟報,盡心盡力,著實堪用之人也,往后這樞密院啊,外有蘇武,內有你程浩,我大宋之軍事,無憂也!”
童貫說得認真,不論哪個組織,都有一個干部梯隊,這樞密院里的干部梯隊,那還用選?
但這話,童貫不是說給程浩聽的,而是說給譚稹聽的,童貫其實有預感,童貫畢竟年老,未來,十有八九就是譚稹接任樞密院,這事不全看功勞。
真論功勞,此番譚稹為副使,紙面上的功勞也不會少。
其實還是說的大宋而今的制度,閹人監軍,在外,但凡作戰,必有監軍,昔日童貫就是這個差事到處跑,而今譚稹也是這個差事到處跑,天子之心,也就不難猜了。
譚稹也不曾真犯過什么錯,雖然南征北戰的,功勞并不是主要,但他只要不犯錯,這事就差不了。
至于蘇武,這天大功勞如何封賞,必然不可能直接往樞密院使去,最多最多,簽書樞密院事,當然,也大概就是副使了。
往后的戰事,童貫預料不了,童貫也覺得自己沒那么多時間看到未來了,也就看不到蘇武將來到底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前程前景。
但這一步走到了,蘇武與程家,也就算是在朝廷里站住腳了,往后不必什么人照拂,也當有他們的一份立足之地。
只在童貫看來,一切,也都完美了,完美的開始,完美的過程,完美的落幕。
譚稹自也聽得懂童貫的話語之意,他得表個態度:“嗯,樞相說得在理,往后啊,樞密院里,內有程承旨,外有蘇學士,兵事無憂啊!”
這也是譚稹的投名狀,他給童貫的承諾,如此,看似漫不經心,其實也是達成了某種交易。
童貫之意,你按照我說的來,來日我也不給你下絆子,甚至也幫幫你。你若不按照我的意思來,至少我童貫活著的時候,你譚稹的日子必然好過不了,樞密院的事,也還待在天子面前去兩說。
此時譚稹如此來言,童貫自也點頭笑道:“譚相公啊,樞密院里很多事,路上容我慢慢與你來說……”
童貫為何忽然交代這些事?
許就是六十七八歲的心氣在這一刻,陡然就沒了,最后一點心氣也沒了,也是這回之功,回去之后,童貫之榮,自也是無以復加,乃至什么郡王之位,也不是不能想。
心氣一散,再想什么呢?那就是光榮退休,不用干了,不用操心這些事了,人生高光到了頂,別無他求。
自就要開始安排“后事”,譚稹就在當面,豈能不先安排譚稹?
譚稹只管點頭:“后進末學,若是能得樞相指點一二,那真是再好不過,大恩大德,銘記于心!”
譚稹現在也明白了,什么這相公那相公,要想在樞密院搞點事,別的誰來都沒用,誰的話都是大餅子,唯有當面童相公才是正主。
把正主拜好了,伺候好了,后面的事才好說。
童貫笑著點頭,卻忽然又一語來:“也不知官家得到捷報,該是何等的高興!”
譚稹只管來說:“那自是咱官家這份文治武功,自也是千古一帝之名也!咱官家之喜,當比咱們還要多得多……”
“哈哈……”童貫笑著,渾身上下,說不清的暢快非常,童貫轉頭又看了看正在奮筆疾書的程浩,說道:“要不……這般,承旨還是小了,都副承旨吧,上個從五品,穿個紅袍!”
“嗯?”程浩抬頭來看,臉上驚喜自不用說。
官場之上,紅袍,就是個分水嶺,許多官員一輩子的分水嶺,換句話說,上了五品,就可稱為高官了,出去當個知州知府,回京那也是一個衙署里中堅力量,也就有了再往上走的渠道。
往上走,從四品、四品,出去就是轉運副使或者轉運使之類,入京那也是一個部門里的實權人物,見天子那是家常便飯,再升,那就是三品,一方大佬不在話下。
童貫之想,就是趁著天子高興,超晉之事,當是不難,與其等著,不如趁此機會,一步到位。
童貫也怕自己時日無多,還怕往后這般的機會不多了。
程浩自就又要來拜,卻是童貫抬手:“不必,你只管辦差,速速辦差!”
“是!”程浩按捺住心中無以復加的狂喜,只管趕緊干活,活干好比什么都強。
譚稹一旁笑著說:“好事好事,如此不世之功,超晉當也不難!”
便是都知道天子是個什么性格。
譚稹又來說:“軍將之賞,樞相以為如何?”
這事,是他們立馬要考慮的事,這事也繁瑣得緊。
童貫只管大手一揮:“且看子卿如何來報就是,只要子卿報的,一應都允,譚相公啊,這也是樞密院里人心之道也,你來日啊,但凡如此,麾下軍將自對你無不用心!”
譚稹連連點頭:“記下了,銘記于心。”
卻是忽然譚稹面色上又尷尬一二,便是反應過來了,又道:“樞相,我不是那般意思……”
童貫來笑:“無妨,此番我算是功成名就了,回京之后,許就不怎么理事,這官名興許還留,但這樞密院里的事啊,該是你了……”
這話當真口中說出來了,只看譚稹臉上,那激動溢于言表,本還是坐姿,立馬爬了爬,雙膝就跪,躬身大禮來:“樞相,樞相啊……晚輩……晚輩拜謝樞相大恩大德!”
激動狂喜只是其一,還有一事,只期望童樞相可萬萬不要改變主意。
童貫只是擺擺手:“不必如此,這樞密院若是真到你手,萬萬不要弄出差子來!”
“萬萬不敢亂來,樞相放心,晚輩再拜恩相!”譚稹換了說辭,恩相在口。
讀書人興許做不來這些跪拜謝恩之事,但太監卻做來再尋常不過。
“好了好了,你啊,也不要記子卿昔日那些小小過節,當與他好生相處才是,他這個人,最是感恩,只要你待他好,他待你,自也不會差,軍中哪個不說他義薄云天,昔日小小捉弄與你,不免也是情義所致,他是為我鳴不平,你當時知曉這些的……”
童貫語重心長。
譚稹此時,只管點頭來應:“豈能不知?哪個不說蘇帥義薄云天?昔日是我失禮,豈能怪他?如今拜了恩相,我自與他,是自家兄弟,親近還來不及!”
“好,這話不差!”童貫很滿意。
卻聽身后健馬轟鳴而來,程浩停了筆,探頭出窗去看:“是那索將軍與張將軍拍馬趕來了,倒是來得快,攏共七八百騎……”
索超與張清,本被蘇武推薦在大名府知府李綱麾下聽用,便也是押運糧草到得雄州,因為與蘇武的關系,自也就拜見了程浩,也引見到了童貫當面。
而今,恰好來用,便是旁人著實信不過,這一路去,許也還有一些什么亂兵亂民之事,還是要用自家人放心。
至于雄州那什么十幾萬大軍還要開拔,也不知還要拖沓幾日去,只管軍令送去,容得他們慢慢拖沓就是,許多事,連程浩都知道,強求不來。
索超與張清到得車駕旁來拜見,車窗里,童貫倒是笑臉看去,點頭來說:“路上就拜托二位來,要快走,早間早起一個時辰,晚間不到落夜不宿營,一路也不進城,快快到得燕京城去!”
“得令!”二人拱手,退到左右。
只管是二人對視一眼,臉上就笑,捷報是路上來的時候聽到的,此時又到樞相當面伺候。
當真是喜不自禁,喜的是蘇武之大功,喜的是這前程好似到處都是……
那雄州城頭,一個老漢正在爬階梯,爬上了城頭上,他正了正官帽,往北看去,看得幾眼,就是老淚縱橫。
口中連連有語:“好啊,好啊……”
老頭就是負責從京東兩路往雄州運糧運物的后勤主管宗澤,許多人此刻的激動與欣喜,多是在前程榮光之類的事情……
卻是老宗澤不同,他話語沒有多少,只是站在城頭遠眺北方,他激動并不多,而是心中感懷無數,一百八十年燕云在外,此刻歸來,他看到了,他當真活著看到了……
他淚流滿面去,是那一顆讀書人的忠義之心,是他讀了一輩子史書里無數悲劇時刻的撫慰,是這個民族篳路藍縷千百年來的一種欣慰……
他轉身去,再攀城樓,城樓實在不低,他要攀最高處去,哪怕上去的階梯越來越陡峭,最后是那簡易木梯在架,他也手腳并用來爬,爬得氣喘吁吁。
再從射孔北望,望得出神,好似一眼就能望遍燕云十六州,駐足良久,天黑還不下來。
捷報在傳,傳遍雄州城內外,再往東西南北去,如野風在舞。
更也隨著軍中送信的快馬,路過一個一個驛站,換馬再奔去,往那河間府去,往那真定府去,往大名府去,往齊州去。
有一首杜甫的詩: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薊北是何處?豈不就是燕云之地?也是昔日杜甫經歷的安史之亂中那安祿山作亂之起。
大名府里,得知消息的李綱,就在府衙里吟唱此詩,涕淚俱下自不用說,只管還喊:“取酒來!”
酒來也不用菜,說飲就飲。
那前事,太宗皇帝趙光義,昔日北伐也想去燕云,那時節,正是一掃天下之兵強馬壯,籌備數年,豈不是也是如此數十萬兵去?
最后,一敗涂地而回,天子倉惶而逃,甚至也說太宗皇帝趕著驢車而奔……
這大名府府衙里的差事,李綱做得很難,各處皆難,但他不論多難,也想盡辦法籌措糧草讓人往北送去……
此時捷報而來,李綱便是酩酊大醉也還要喝,只是身旁竟無一個知己好友能夠作陪,口中嘟囔不止:“蘇學士啊蘇學士!遙遙一盞,與你同飲!”
齊州城里,那張叔夜只聽得府衙之中陡然熱鬧吵雜,他正罵人:“何事吵雜,府衙之內,成何體統?”
班房門口趕來之人幾語就說。
張叔夜手中還握著筆,腳步就奔了出來,只問:“何處捷報?當不當得真?”
“當真當真!相公,報捷之人就在頭前飲水,是宗老相公麾下傳信的快騎!”
張叔夜奪路而去,過個門檻,鞋子一絆,踉蹌幾步站穩便接著跑,鞋子還落在門檻之處。
外衙那快騎尋到,只管來去幾問,張叔夜便是大笑不止,筆在手中來去揮舞,墨水滴落點點在臉,豈能不是手舞足蹈:“蘇學士好啊!勝得好!勝得極好!”
消息如風,滿城在傳,百姓聞之,上街來賀,官員聞之,就去取酒。
卻還有一處大宅就在趵突泉旁,大宅連綿,一個小廝從門口進去,邊走邊喊:“燕京大捷,蘇帥大捷!”
只待他一進院子一進院子去喊,喊了許久,才喊到李迒耳邊,便也就喊到了李清照耳邊。
姐弟二人同時奔出房來,只管去問,那小廝答來答去,只知道是蘇帥大捷,進了燕京,旁的細節他是一點都不知道。
便是李迒來氣:“你這……”
卻也氣不出來,只管說:“去領個十貫錢的賞!”
這賞賜可真多,那小廝高高興興跪地就拜,千恩萬謝。
李迒便就來說:“姐姐,我去府衙里,我去問個細致的來說與姐姐聽……”
“嗯,好,速去速去!”李姐只管擺手,卻是一只手又捂住自己的胸口,便是胸口里的心跳,加速得飛快,一直在等,就等這個消息了。
也怕,也怕有那不好的消息,兵敗之類,乃至……不敢多想的事。
終于是等來了!
等到了!
李迒飛奔出門去,那府衙里正在飲酒,按理說,府衙里是萬萬不能飲酒的,張叔夜何等剛正之人?
但張叔夜帶頭來飲!
只管李迒一來,張叔夜起身就招:“你也知道了,來來來,快來飲幾杯。”
李迒哪里抗拒得來左右官員都來拉拽?只管上前去,提杯就飲,這里倒也有菜,只是筷子在手,菜還沒吃一口,五六盞下了肚,也是李迒自己也激動不已,四處來問,左右來說,細節多了去了,說了就喝,喝了又聽……
張叔夜許是多飲了幾杯,話語失了一貫的嚴肅剛正:“我就知道,昔日里,我在濟州第一次見得蘇學士,就知道此人著人不凡,治軍嚴謹非常,打仗更是兇悍無當,這般人就該節節高升,就該重用,如今已然領大軍北伐燕云,一戰得勝,國之大幸!”
李迒便也來說:“那是那是,我早就知道,此番定是能大勝的,你們可知我也出了不少錢呢,也不知舍了多少臉面出去,我就知道,這些錢財臉面不白舍,哈哈……此番之功,多大?諸位,你們說,蘇學士多大的功勞?”
張叔夜帶著酒意,只管往天上一指:“天大的功勞,不世的功勞,說他多大都不為過!太宗陛下不成之事,沒想到,在咱們眼前做成了!”
“哈哈……吃,吃酒!”李迒滿上一盞四溢而出的酒,只管往喉嚨里倒,肚子在喝,脖子肩膀也在喝。
“再吃再吃!”張叔夜陪了一盞,只管又滿。
卻是李迒陡然一醒:“不好不好,諸位相公,我當去也!”
“什么?不能走!”左右來攔,個個滿臉通紅在笑。
“家姐,家姐還在等著消息呢,諸位相公,告罪告罪!”李迒連連拱手后退,快走快走。
山東豈有不知李易安?眾人笑著,便也不攔了……
家姐豈能不是等得心急火燎?后院待不住,中院去,中院也待不住了,前院去……
前院還待不住了,門房處坐著!
“姐姐,我回來了!”滿臉酒紅的李迒算是回來了。
氣得姐姐起身來,給了一個背影,就要往里走!
李迒一語:“姐姐,細致的我都知曉了,全都知曉了。”
李姐腳步一止,轉頭來,不走了,面色鐵青,只道:“只道李家就你一個人了,我怕是已經死了被你埋了!”
“啊?”
“埋完,你連燒香都不記得了……”
“姐姐,是這般,你聽我說啊,蘇學士到得雄州啊,立馬領了八萬軍過河,先去的是那歸義城,那城池可大,正是遼國最前線之重鎮,那城池高聳入云……”
李迒說著說著,李姐卻就在門房里坐下了。
故事在李迒嘴里來,那是起承轉合,那是跌宕起伏,那是險象環生,那更是英雄豪邁,智計百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那還是意氣風發,運籌帷幄,威勢直沖云霄九萬里……
李迒那說得是口沫橫飛……
李姐,那聽得是一時驚來捂胸憋氣,一時喜來胸中猛跳,一時暢快非常大氣去舒,一時擔驚受怕眉黛緊蹙……
只待李迒口干舌燥說完了,抬手去扶:“姐,往里回……”
李姐起身去走,也問:“還有嗎?”
“還有……還有就是說那遼國天子,拜服而降,只說蘇帥兵威無當,天命歸宋……”李迒自己硬編了,想象之中,該是有這般事的。
“嗯……那還有嗎?”李姐還問。
“還有……說城外血戰,遼兵十數萬眾,說蘇帥一馬當先入陣去,那是一人殺得千百人頭在手,記功的虞候,那是數都數不過來……”
李迒繼續編,倒也不是李迒一個人編,但凡捷報到了的地方,到處是人在編,越是不知道詳細的,越是編得花里胡哨。
那茶樓里的說書人,越是編得花里胡哨,那就越是賺得盆滿缽滿,自古民間故事,無不如此!
“唉……何以這般身先士卒去……”
“姐姐不知,決戰之時,將士心驚心憂,便是常事,若是主帥當面身先士卒,將士上下,豈不效死?此戰鼎定之戰也,蘇學士想來也是怕有萬一,所以奮勇當先去!”
李姐其實也懂得,點點頭來:“昔日項王,想來也當是如此!”
“對,霸王入陣,正是如此,所以,所向披靡!蘇學士比霸王,還多有智謀超群,仁義無雙,霸王缺也缺在這些智謀與仁義上了。”李迒慢慢來說。
不免也是李清照自己嘟囔:“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姐……”李迒輕輕叫了一聲。
“嗯,著人備些酒菜來!”李清照說著。
“好!”
“今日喜事,家國之喜,知己之喜,當痛飲!”
“痛飲,弟弟自當作陪!”李迒真沒喝夠,還當再飲。
姐弟二人對坐庭院,一飲來,豈能無曲?家中養了姬妾,便也是樂班,只管排排坐好,以樂佐酒……
所謂鐘鳴鼎食之家,不外如是。
一曲來,一飲去,再著小廝奴仆,請來三五好友,乃至發小閨蜜,李易安帖子到了,哪個不來?
便是夫君帶妻子,夫君隨妻子,皆來做客,知府張叔夜自也是座上賓客。
只管喜事,只管宴飲,只管填詞作詩來,若是起興,大賦也能提筆就寫,往來之輩,個個高門名士。
便是連女子,提筆寫來,今日也顯出幾分好氣魄。
李易安吃酒,不吃個不省人事,自也不知什么是個時辰,只管吃酒,只管樂音,只管心中歡喜……
歡喜也歡喜,吃多了,憂愁也憂愁……
只看李易安抬頭去,看到東邊稍稍有點白,看天上依舊有繁星,提筆來: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筆娟秀,在此時帶了幾分狂放,寫罷擱筆,一語來:“唱去!”
眾人等著在聽!
姬妾撫琴開口……
只聽得那一語“九萬里風鵬正舉”,張叔夜抬眼來:“好!易安居士好詞句!當屬經年天下第一!”
李清照微微來笑,天下第一之名,而今這個時代,她已經好些年了。
就只有一人,明里暗里,陰搓搓的說不出幾句好話來……
卻聽李清照開口來問:“要是此曲去那蘇學士當面,蘇學士當如何說?”
“姐,蘇學士也當驚為天人!”李迒豈能不捧場?
“與他那‘句讀不葺’一比呢?”李清照還要問。
“啊?”李迒有點難受,左右看了看。
張叔夜來笑:“他會你也會,他不會來,你還會!”
還是張叔夜有水平,這句話,可真說到李姐心中去了,李姐便是一笑:“張相公,滿飲此杯!”
張叔夜抬杯來:“易安居士真如男兒啊……”
這話不都是夸,說的是好勝心。
李清照也不在意,只管吃酒,便也還要吃到那沉醉不知歸路,今日本就在家中,倒也不必去爭渡了。
也說此時童貫已然就入燕京,還要說那捷報不日就到汴京。
還有許多事,燕云州縣何其多,女真使節正也在路上……
(兄弟們,均訂要上八千了,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