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大學士蔡攸出境去了,劉光世打馬回頭,面色著實難看。
身旁也有人來問:“總管,何以東京的相公是這般?”
自也真是這軍漢沒見過世面,劉光世自是見過世面,只道:“讀書的相公,自不是咱們這些人可比的……”
身旁之人,不免陷入了某種疑惑與思索,當然也是這西北之地,軍漢的社會地位其實還算不錯,特別是邊境州府的軍漢……
又比如種家麾下的那些軍漢,其實社會地位都不差,種家自己就是相公,全大宋大概也就西北如此了。
其實,也是在場這些劉家的軍漢,從未見過自家總管有過如此尷尬而又無奈的時刻……
即便是在那樞相面前,亦或者是在蘇帥當面,自家總管,從來有臉面,何曾這般沒有尊嚴?
這般事,也無法說,就好似那史書里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給首輔張居正寫信,卻也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不是人家不要尊嚴,是世道世事本就如此,已成規矩規則。
這些小小軍漢卻還并不懂得,劉光世是明白的,無奈有多,憤怒得忍,乃至最好學會一個逆來順受,如此,許內心里自我還能平和一些,不至于真的憋出病來。
有一句話蔡攸說對了一半,其實劉光世在鄜延,在父親的庇護之下,從小到大,是沒怎么受過委屈的……
所以,他內心里,其實更難以平和,若一路護送來的是劉延慶,劉延慶必然不會心中如此糾結難受……
劉光世表情上難以好看了,只管一路打馬回去,也不遠去,就去平戎寨里等著,還得等著蔡攸歸來。
蔡攸出使,使團百十人,護衛百十人,一路北去,路上自也不會真受到什么屈辱,拿起符節,西夏也并非真是蠻夷,該有的禮節還是有的,畢竟這種事也是相互的,西夏的使節也常去宋遼。
西夏國里,有八部黨項,也有諸多漢人,也是漢人自古就在此地,從秦漢開始,漢在此設四郡,西涼本也是重鎮,西涼董卓那也不是玩笑。
到唐來,這里也是大唐腹地,大唐隴右道,也是大名鼎鼎。
所以這里怎么可能沒有漢人?西夏的高門大族里,也有漢人門第,隨意一說,比如梁氏,出皇后太后的人家。
此時西夏皇帝李乾順,只比大宋皇帝趙佶小一歲,虛歲也有四十了。
但他與趙佶不同,他還真算是一個明君,有手段有膽氣,內部政治斗爭上很是狠辣,國家治理上,也算不錯,外交上也是個能人。乃至此人也擅長詩詞歌賦,漢語的詩詞歌賦,這一點與趙佶還是有點相似的。
在太后專政的時候,西夏與宋連番大戰,到得他奪了權柄,便真開始與宋談和,甚至宋也恢復了歲賜,“歲賜”這個東西,怎么說呢,就是大宋每年給西夏的和平賞賜。
后來,兩邊又翻臉,西夏攻宋,又打平夏城,又打鎮戎軍,一時間又打得不可開交。
再后來,又議和,又干。
宋將劉法,一度還真深入到了西夏腹地去,卻被黨項人一把擊敗,宋軍反勝為敗,黨項又開始打到宋境內,開始圍城,又議和。
這都是發生在徽宗朝的事,也就是近二十年內的事。
反正就是這么反反復復打了又和,和了又打,真說宋與夏,誰得了便宜?其實都沒得什么便宜,宋人也是損失慘重,西夏也死傷不少,國土上,又沒啥大的變化。
乃至就在三年前,樞密院里童貫還命令西北老將劉法率軍出擊,也是個悲劇,宋大敗不說,劉法還因為撤退的時候失足落了懸崖,直接死了,人頭都被黨項人割了去。
近三年來,沒有大戰,都是摩擦小戰,一來是宋人事多,二來,劉法一場大敗,西北軍著實損失不小。
這算是黨項與西夏最后一場大戰了。
打敗劉法的人,名叫察哥,說他姓李,他就是李察哥,說他姓嵬名,他就是嵬名察哥。
李察哥,乃西夏晉王之尊,都統軍之官職,西夏的朝廷沒有宋遼那么復雜,這個都統軍,就類似于全國兵馬都總管。
乃至西夏此時,連宰相之位都可空缺,換句話說,其實就是西夏其實地盤雖然不小,但州府并不多,城池也并不很多,連帶人口也并不很多,要不了那么臃腫的朝廷機構與人員來管理。
全國上下,加在一起,其實也不過二三百萬人口,分到各個城池里,乃至游牧地區,那就更少,大量人口聚居在興慶府(銀川市)附近,從事農耕生產,其他城池里,耕與戰多為一體。
要說兵力,西夏整個國家加在一起,許就在十萬之內,乃至可能就在七八萬左右。
西夏很多官員,其實也不分文武,甚至很大一部分官員,就是皇族李氏,或者他們自稱嵬名氏。
興慶府真論距離,也并不遙遠,若是從環慶而出,從邊境到興慶府,不過四百多里路。
若是從鄜延而出,從邊境到興慶府,也不過六百里路。
但宋邊境到興慶府,其難不在距離,而是在地形地貌的阻隔。
若不是打仗,真就趕路,蔡攸從黃土高原而出,路上雖然顯得有些荒涼,但其實平坦,五百里去路,也并不需要多少時間。
宋使到得很快,大夏的皇帝李乾順,自也就坐在殿堂之上召見與他。
都統軍晉王李察哥,大將李良輔,自也都在場,其實他們與皇帝李乾順都是一家人。
也說西夏梁氏,如今沒落了,權力爭奪失敗的緣故。
還有一些西夏漢官,姓張的不少,姓李的也有,姓崔的,姓董的,姓馬的,姓任的……
然后,還有契丹在西夏做官的,比如蕭合達,李乾順求娶了遼國封為公主的宗氏女,蕭合達算是嫁妝,隨著遼國成安公主一起嫁來的親信護衛頭子。
近些年,遼夏關系又恢復得極好,極為熱絡,蕭合達自也就受到了西夏的重用,乃是夏州的統軍。
也還說西夏的稱謂,宋封過西夏國主,遼也封過西夏國主為夏國王。
在國際外交上,西夏的國主,其實不能稱之為皇帝或者天子,而是王。
但內部里,不免也有陛下之稱,也以天子禮儀。
也說西夏,李元昊自立國號為“夏”,夏這個字,其實又敏感,華夏華夏,所以,宋遼稱之為西夏,一定要加一個“西”,把這個夏與歷史上的夏區隔開來。
但西夏內部,自稱又不一樣,人家是“大夏國”。
國使蔡攸,來自天朝上國,只管是拱手一禮拜見就是,禮畢,那得站得直直,昂首挺胸,還要眼神了出得幾分睥睨姿態,是為天朝上國之尊嚴。
只聽蔡攸開口來說:“我大宋皇帝陛下遣使而來,是以天下一統為己任,重復漢唐之榮光,自古,河西四郡,大唐隴右,皆是漢土,爾黨項昔日,也是大唐之民,后來本也是我大宋子民,卻私自割據反叛,以往,天下分二,我大宋與遼對峙,精銳之兵多在河北河東,而今,遼已歸附,遼天子也入東京在住,是以,天下歸一,爾國亦當再納入宋土,以此,可百姓安居樂業,商貿來往繁榮,兵士再無死傷,此天下之大善也!”
這番話,自也極好,想來在東京的時候,諸多相公有過商議,臺詞極為嚴謹,禮節也周到。
卻是高臺之上,大夏天子李乾順,眉頭就皺。
夏州都統軍蕭合達立馬開口:“胡說八道,大遼之天子怎么會在你宋之東京?大遼天子還在大同西京領兵作戰,大夏豈是你宋人那般背信棄義之徒?夏遼盟約無數,結好經年,正欲起兵去西京援助大遼天子,大遼復國在即,大遼乃是天下正統!”
蔡攸聞言一愣,左右去看,這話是假嗎?
看起來不像,難道西夏當真要為契丹出兵?
這個消息,著實有些讓人驚駭。
也是臺詞變了,有些不對,按理說,現在應該爭吵的是歸與不歸的問題,怎么論到這里來了?
蔡攸一語:“地廣萬里之遼,而今不過堪堪一個城池還在,那金國女真,白山黑水而起,虎狼之輩也,乃我大宋之盟友,遼國披甲百萬之軍,如今只剩零星,爾夏有幾個人馬?妄圖敗女真?真是笑話!若是如此,我大宋與女真有盟,豈不也當出兵擊爾夏之國?”
這話,倒也有理有據,就是威脅了,在東京定下的政策就是如此,好話先說,好話不行,那就兵鋒來迫!
而今大宋之兵鋒,那是何等威勢?相公們早已胸有成竹。
卻是不想,都統軍李察哥開了口:“三年不到,你宋之老將劉法人頭還在我國,當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又敢言戰?”
李察哥,有這個資格,有這個能力,便也是他,領兵多次大勝宋軍,連劉法的人頭,都是李察哥取的,他內心里,怎么會懼怕宋軍?
蔡攸一時心虛,便是一語來:“怎么?你們當真要面對我大宋精銳之兵?豈不知,昔日里,爾夏能立國,也不過是仗了遼人的勢,而今遼國已亡,我大宋披甲百萬,已無后顧之憂,皆可往西北而來,爾夏小國寡民,當得多少精銳來打?”
李察哥面色一獰,更是來說:“哼哼……且不說遼還未亡,還有西京城,也還有草原上不少部落相隨,就算遼真亡了,你也說那虎狼之輩,那虎狼之輩來日不知要得歲幣多少,城池多少,你還在此撒威,豈不聞唇亡齒寒……我大夏都知要去救遼,爾等還助紂為虐,只看,你們的好日子,也沒有幾日!”
這李察哥,當真人杰也!
劇本不對,蔡攸一時也懵,舉目左右去看,連忙腦海思索,開口:“看來爾等,真是不知天恩,自是想領教天威!”
李察哥更是一語來:“哼,大夏這些年來,著實不易,周旋于遼宋之間,何以還存于此地?自也是滿身利爪尖牙,護得住自己。你道遼亡了當真是好,不外乎走了豺狼來了虎豹,若是真到那一日,我等自與虎豹為伍,爾宋,哼哼……”
激情互噴,也不是一日兩日了。
李察哥之謀,一來是小國生存之道,二來,也不可謂不高明,他們與宋,有一個最大的區別。
那就是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永遠在合適的時候低得下頭顱!歷史也是如此,女真與宋開戰之后,西夏與女真立馬就達成了盟約,西夏立馬配合女真起兵攻宋,北宋西北一部分國土,都被西夏占了去。
宋不一樣,宋永遠是先要埃頓暴打,再低頭。
宋還不一樣,宋是大國,低頭了也沒用,人家休息一下,還得接著打你。
大國在國際局勢上,其實是沒有退路的,低頭也無用。
西夏有退路,反正世界上是大國紛爭,只要他們跟對了大哥,總有肉吃,以往大哥是遼國,往后大哥也可以是金國。
至于爾宋,爾宋才是利益所在,又有錢糧,又不太能打。
歷史,就是如此!千年不變。
蔡攸興匆匆來,想的是一言能當百萬兵,而今幾番,那西夏國主一句話都沒說,他就好似有些捉襟見肘了,便是來的時候,把一切都想得太好。
此時蔡攸豈能不動腦?他動腦了,開口來:“爾夏,當真不知所謂,豈不聞我大宋之兵威?我大宋披甲百萬,良將千員,近來更出戰陣無當之帥!”
“你說的是誰人?”李察哥自也昂首挺胸,眼神一撇,他能信什么戰陣無當之帥?他自己的人生經歷里,他豈不就是戰陣無當之帥?
這份自信,是慢慢建立起來的,一次一次與宋大戰而勝,一直到砍下大宋領兵之帥劉法的頭顱,已然就無以復加了。
他甚至當面夸過劉法了得非常,劉法自也真不是水貨,如此不免更顯得他李察哥更為了得非常。
蔡攸真說:“豈不聞蘇武蘇子卿乎?”
這就是無奈之語,要嚇住人,不就得這么來了?
李察哥不免一語來:“什么蘇武蘇子卿,爾宋得燕云,不外乎是趁火打劫,還真當成什么了不得的開疆拓土之功績?笑煞人也!”
只看那天子李乾順,越發老神在在,甚至臉上似笑非笑,滿意非常。
蔡攸已然更是心慌,抬手去指:“爾等今日之語,我自帶回東京天子面前,自古有云,天子一怒,伏尸百萬,天威之下,髫齔不留!”
“好!那就來戰,只待我大軍打入宋境,那自也是髫齔不留!若不是看你是個酸里酸氣的文人,只管先把你殺了祭旗!”
李察哥當真面色猙獰帶狠厲!
“蠻夷也,蠻夷也!”蔡攸抬手去指,便也去罵。
事情不成了,出發的時候吹的牛逼,一句都實現不了,回去不好交代不說,臉面也沒地方放,更是一番功勞也沒了。
蔡攸許也是個惱羞成怒!
就聽李察哥之言:“來人,將這個不知所謂的宋人打將出去!”
只看大殿之外,真來甲士。
如狼似虎而來,好似真要打人。
蔡攸心中大驚,面色煞白,渾身一縮,就是一語:“哪里有毆打國使之事!”
李察哥更是兇惡來說:“殺國使倒是不好,打國使,有何不可?”
蔡攸聞言,腳步就動,只是腳步一動,左右一看,這是西夏的皇城宮殿之中,這往哪能跑,進宮面見國主,也容不得蔡攸帶那些鐵甲護衛入殿。
只看那甲士如狼似虎而來,蔡攸連連大喊:“不可打,不可打也!”
李察哥大聲一呼:“打,往死里打!”
蔡攸立馬轉頭而去,躬身就下,面容煞白之間,口中出得哭腔一般:“國主,不可毆打使節啊,不可啊,也聽得國主乃讀書之人,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蔡攸躬身下去了,就聽得頭前李察哥之聲:“哈哈哈哈……哈哈……笑煞人也,笑煞人也!陛下,你看這宋人,國使,只道是那書里說的,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還想見識見識……可惜可惜!咱見識不到啊……”
蔡攸抬頭來,面色一沉,哪里還不知自己被人捉弄了?
再看左右,一個個嘲弄的臉,一聲聲嘲笑之語。
“宋人多如此,那劉法倒是個漢子,可惜,劉法死在晉王之手!”
“宋人之兵威,那著實是個笑話,與遼戰一敗涂地,與我大夏戰,損兵折將,也就做點偷雞摸狗趁火打劫之事罷了……”
“此人一個懦弱之輩,卻還有膽來我大夏大言不慚,笑煞人,笑煞人!”
“色厲內荏,言強氣弱!”
連那國主李乾順也在輕笑,那些來的甲士,自也被李察哥擺手揮去。
只留得那蔡攸還在當場,面色之上,如喪考妣。
李乾順開口來:“走吧,莫不成,當真還要著甲士來把你打將出去?”
蔡攸滿心是亂,當真轉身就走,腳步著實不滿。
卻是蔡攸一走,那朝堂之上,國主李乾順面色就沉,李察哥面色也沉。
李乾順開口來:“怕是宋人真要起兵再來。”
李察哥點點頭:“陛下勿憂,這些年,有事也好,無事也罷,宋人之兵,不也都要來嗎?來得多少次都算不清了。”
國主李乾順點著頭:“是啊,得罪也好,不得罪也罷,宋兵總是要來的。只是此番,還要去發兵去救那遼之西京,諸位議一議去……”
晉王李察哥只管來說:“那西京本是堅城,想來城防堅實,可先派李良輔將軍帶五千兵前去支援,以為牽制,且看戰況走向如何!”
李乾順點了點頭:“如此也可!”
李良輔上前躬身:“臣得令就去!”
卻是蕭合達也來開口:“陛下,晉王殿下,末將本是契丹,愿領兵同去!”
國主與晉王對視一眼,晉王來說:“你就先不去了,你守夏州,此時也當回夏州去,萬一宋兵真來,你夏州乃是前線重鎮,一定要守住才是!”
不讓蕭合達去,國主與晉王心中所想,也不簡單,事情復雜,局勢還待兩說,所以進退要自如一些,怕就怕蕭合達這個契丹人去了,會影響李良輔的決策,難以進退自如。
蕭合達略顯失望,卻也躬身點頭:“遵命!”
本是朝會,事也議完,散朝而去,李良輔自也被留了下來,自家陛下與晉王,還要面授機宜,自就是那進退自如之事,小國生存之道。
蔡攸出了皇城,第一時間回到駐地,只管一通呼和來去,行李上車,轉頭就走,趕緊走,這蠻夷之地,真不是文明人該待的地方。
只管是百萬披甲來打,這些人畏威而不懷德,只管打得滿地找牙,自就跪地求饒了。
快走快走,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上車走,出興州城,只看得左右百十披甲騎兵,蔡攸心中才稍稍有安,但也不多,不免就問:“你家小劉總管可就在平戎寨等候接應?”
那窗外其實點著頭:“回大學士,正是!”
“可說會出多少里來接?”蔡攸又問。
“出二十里!”
蔡攸皺眉來:“怎得就出二十里?這廝,著實憊懶得緊!”
“呃……大學士,出了二十里,就是邊境了,不好隨意越境……”騎士又答。
蔡攸一語來:“哪里有什么邊境?宋夏就要起大戰也,還在乎什么邊境?只管派快騎先回,著他出……一百里來接!”
“一百里?”其實人都是愣的。
一百里,那都過了黨項洪州城了,孤軍深入來接?先不說如何回得去?怎么過那洪州城?
“快去!”蔡攸語帶呵斥。
其實無奈,只管招來快騎,多帶馬匹,趕緊先奔!
車隊之后,自也還有一隊騾子與一些快馬相隨,幾個漢子牽著馬匹與騾子慢慢在走,不得片刻,其中一個漢子也帶快馬去奔。
蔡攸也不斷催促車隊快些走,著實是心慌不已,蠻夷之輩,不可講禮,也怕蠻夷之輩,真要打要殺……
半日行去,落夜了,倒也不見身后有人追來,蔡攸才稍稍放心不少,不免心中也想,這些蠻夷之輩,那是不見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得打,得狠狠的打!
童貫來打,種師道來打,劉延慶來打……那個蘇武也來打!
小國寡民,不知天高地厚,還敢捉弄天使,當往死里打!打得他們亡國滅種!
如此想得一想,再去想那李乾順與李察哥跪地痛哭流涕求饒不止的模樣,蔡攸心里不免也就舒服多了,今夜許還能好眠。
又想,到時候,一定要下令諸軍,不要打殺了那李乾順與李察哥,要捉到東京去,到時候定要請這兩人在東京吃頓好酒宴!
舒坦了,睡覺,卻還有夢,好似當真夢到了在東京城里請這二人吃那好酒宴。
第二日,上車再走,蔡攸不免也還催促加快!
有那快馬先回,三日就到平戎寨,見得劉光世一通稟報。
劉光世當場就罵:“腌臜傻屌,出一百里,早說啊,我帶大軍萬余,直接打洪州城就是!”
那騎士也道:“若是不出,怕是那什么大學士要記恨總管啊……”
“這般事,奏到樞密院,奏到天子面前,我也有理,就出二十里,如何真能數百騎過境?那黨項游騎都是瞎子?黨項洪州城里的鐵鷂子豈能沒有應對?豈能大軍不來?那我是打啊?還是不打啊?我拿什么打啊?我麾下軍漢的命不是命?我的命不是命?”
劉光世著實血涌上頭,真要腦溢血發作了。
“總管,那……那如何回復去?”騎士也有差事在身。
“回復什么?幾日路程?不回復,就等著……”劉光世大手一揮,頭前蔡攸都說了,這回他父親也護不住他這個作威作福之輩。
既然如此,那就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總是這一遭,信都寫給哥哥去了,只管讓哥哥與樞相去說項,樞密院還是樞相做主吧?
來日之事,來日再說,泥人也有幾分火氣,不免也想,只待這一番哥哥大計成了,兩國開戰,隨著哥哥建功立業,只待哥哥也功勛卓著,哥哥入了東京城,也怕不得什么去!
平戎寨外,三十里,黃土高原特有的溝壑之內,二三十個人,一百多匹馬。
那姚平仲苦等的消息也到了,那使團走的是右路東路,原路而回。
姚平仲大喜,一語笑來:“天助我也!”
本也陰差陽錯,蔡攸不得不選鄜延而回,姚平仲看來,一切自都是老天在幫,但即便蔡攸走的是環慶,此事也當要成,只是鄜延這邊,安全上方便許多。
姚平仲出言吩咐:“再探再探,輪番時時來報,萬萬不能出得差錯!”
那人拱手就去,快馬飛奔。
姚平仲更來定計:“我等還可往北去一些,再去十里,如此,多一些遠走的時間,事成而走,先往北走,再往東去,再南走,往塞門寨放心回,但不去賽門寨,只管繞路去平戎寨,小劉總管就在平戎寨,出得大事,定也不會馬上就回,如此,直接去尋他!”
眾人聞言,也都點頭,道路什么的,熟悉非常,不必多言。
姚平仲面色一正:“一件事,此乃我與蘇帥之大事,更是朝廷與社稷之大事,不論發生什么,都當百死,不可有活!包括我自己,一旦真入末路,便我先死,不論你們誰在我身邊,只管刀槍加身,將我面容毀去!”
眾人面色也正,氣氛起了幾分悲壯,也是各自點頭。
姚平仲還要叮囑一語:“一定要毀我面容!剝皮割爛!”
眾人再點頭。
姚平仲左右看了一番,才放心不少,這件事到此,也就全無破綻了!
殺人!
等,等得一個黑夜,又等一個黑夜,再等一個黑夜。
夜晚,宿夜,篝火在起,篝火之旁,有那暴跳如雷之語:“已然過了洪州城了,何以還不見你家小劉總管領兵來接?”
在場之人,一個個噤若寒蟬,無一人敢來答話。
只管聽得那蔡攸再是暴怒:“此獠莫不以為我身死蠻夷之地?安敢如此懈怠公務!此番回去,定教他知曉厲害,豈有此理,當真豈有此理!難怪黨項蠻夷如此不懼天威,皆是這些無能之將敗壞國威,教人看輕至此,豬狗不如!”
罵,只管讓這位大學士罵就是,一路來,無事就要罵幾句,聽著就行……
大學士豈能不罵:“畏威而不懷德,蠻夷也!尸位素餐,無能也!朗朗乾坤,天朝上國,不把這些豬狗輩肅清,何以有那漢唐之榮光?”
卻聽得身后有馬蹄在奔,大學士轉眼就望去,便是心下也想,終于是來接應了。
卻是忽然發覺不對,左右軍漢皆是起身,一臉戒備。
大學士陡然也反應過來了,那邊是北,不是南,怎的北邊也有快馬來?
只看眾多護衛兵刃就拿,馬匹也上,左右戒備森嚴。
那快馬幾十,騎士十來人,轉眼也到,有人大喊:“可是宋使所在?”
“是也!”有人也答,回頭去問:“爾等何人?”
就聽得對面一通嘰里咕嚕的黨項語在說,然后才有人來喊:“我等乃西夏天子使節麾下,先頭前來追趕宋使,我等先來,后面還有晉王殿下千余騎在來,還請宋使停步稍等,我家天子與晉王有要事與宋使相商!”
篝火這邊,眾人目光,自也都去看宋使蔡攸。
蔡攸也在愣,這是唱的哪一出?只待明日一日,就回宋境了,怎么忽然又追來了?
蔡攸往前去幾步,也問:“何事相商?”
對面那騎士里,也打馬走出兩個人來,慢慢近前到十來步處。
一個說黨項話,嘰里咕嚕說,一個再來說漢話:“著實不好讓眾人知曉……天使等上一等,我家晉王殿下許一兩個時辰就來了……讓晉王來與天使商議就是……”
蔡攸皺眉去想,頭前還來捉弄人,此時卻又連夜來追,這什么事?
這莫不就是一路想來的前倨后恭?黨項人知道自己錯了?來求情來了?
又愿意歸附大宋了?
想到這里,蔡攸心頭一喜,著急還問:“到底什么事?”
對面兩人,又是嘰里咕嚕一番,才有漢語來:“我等著實不好多言,便是要說,也不能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來說,此國之大事也!”
蔡攸更是篤定,黨項人反悔了,知錯了,一言能當百萬兵的大功似真要成了。
激動之下,腳步往前再邁,出得人群,到得最頭前來,不免又是昂首挺胸頤指氣使:“只管說來!本使哪里有閑暇與你們多言來去?”
對面兩人似乎也怕,嘰里咕嚕兩語,來說:“那……那請天使移步往前,如此說得天使一人來聽!”
蔡攸卻又左右看看,猶豫一二,只看對面不過兩人近前,也不過十來步遠,周身也無披甲也無兵刃,再看身后百十披甲上馬,便當真往前行了兩步,卻又很慢,不免又起猶豫……
對面之人又來一語輕聲:“唉,先是西京大同城破了……”
蔡攸聞言一驚,腳步立馬連連上前去:“你說什么?大聲點,大同城破了?難怪,哈哈……難怪……還有呢?”
“還有就是……”
只看黑夜之中,寒光一閃,一個黑影電光火石之間往前一躍,寒光就沒!
蔡攸也愣了愣,他只在瞬間看到一團黑影一動,胸口好似麻了麻,下意識低頭看看自己……
(兄弟們,求張月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