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06章 金國版靖康之恥, 天下震動

  “還能怎么辦?”

  完顏永濟狠狠地瞪了這個忠直的老臣一眼,道:“和蒙古人達成協議之時,仆散端還是我大金的右相,代表了大金國。難道,我大金還能言而無信不成?”

  梁堂著急道:“可是,仆散端簽訂的協議,太過喪權辱國。恐怕對我大金的顏面,和陛下的令名,都太有妨礙啊!”

  完顏永濟對他更厭惡了,道:“朕意已決,和蒙古的和議,必須完成。梁堂,你不是負責中都治安嗎?就由你籌措子女金帛,滿足蒙古人的要求吧。”

  “不可!萬萬不可!陛下還請三思啊!”

  梁堂跪倒在地,連連叩頭,眨眼間額頭上就現出了殷紅的血痕,誓死勸諫。

  “梁堂!”

  陡然間,徒單鎰發出了一聲怒喝,道:“在蒙古入侵大金之前,我就上書朝廷,說野狐嶺五百里防線,處處分兵,處處不可守。不如將兵馬集于大城,以待蒙古。結果,你是怎么說的?”

  “我……我說,放棄野狐嶺防線,蒙古軍就可能從小路兵進中原,威脅中都,太過行險。”

  “那現在看來,是你錯了,還是我錯了?”

  梁堂羞得滿面通紅,期期艾艾地道:“是我……是我錯了。”

  徒單鎰又道:“我的第一次上書,朝廷不納,又馬上第二次上書。我說,昌、橫、撫三州,士民殷富,人皆勇健。三州牧監,更有戰馬近百萬,絕不容有失。必須將這三州的人口和戰馬,全部內徙,免得為蒙古人所用。結果,你又是怎么說的?”

  梁堂更加羞赧,道:“當時我說,這是自損國土,絕不可行。”

  “現在看來,是你錯了,還是我錯了?”

  “是……是我錯了。”

  徒單鎰繼續道:“還有,當初我不但派兩萬大軍,來援中都。而且上書朝廷,東北地區的兵馬絕不能再調一兵一卒了。留下這一萬軍,再給我調動東北州郡兵的全權,我能力保東京和上京不失。當時,你又是怎么說的?”

  梁堂道:“我說,東北留五千兵和一萬兵,沒多大區別。而且,東北苦寒。蒙古人貪戀中原的花花世界,未必去打東北。”

  “現在看來,是你錯了?還是我錯了?”

  “我錯了!”

  中都的護城河都快四十里長了。

  當初鐵木真率五萬大軍看住中都守軍,是不可能圍個針扎不透水泄不通的,只能防住城內大股敵軍的出動。所以,這一年多來,中都城的消息一直和外界保持通暢,直到“百萬大軍圍中都”。

  梁堂當然知道,上京和東京已經被哲別毀了的事。

  梁堂是什么壞人,更不是什么奸佞之輩。恰恰相反,他一直對大金忠心耿耿。只是能力確實不能和徒單鎰這種當世人杰相比,以至于每次都做了看似正確的抉擇,最后卻被證明為餿主意。

  到了現在,梁堂已經是羞的滿面通紅,腦袋幾乎貼到了地上。

  徒單鎰緩和了一下語氣,道:“梁參政,既然你三次對朝廷的建議都錯了,憑什么確認,這次阻攔和議,也是正確的呢?”

  “我……”

  “還有,你覺得,咱們還能堅持多久?”

  梁堂道:“中都城城防堅固,將士用命,糧食可支三年!”

  徒單鎰冷哼一聲,道:“三年?那些糧食,只能顧得上城中的十五萬大軍吃上三年,卻顧不得半點城中的百萬的百姓。三個月前,民間就有一些百姓家里斷糧了。昨日,整整十三家百姓闔門自盡!怎么?你要逼著全城百姓易子而食不成?”

  “我……”

  徒單鎰繼續道:“而人家大蒙古帝國呢?不知受了哪位高人的指點,不再是只知燒殺搶掠的草原野蠻國度,而是把分化拉攏的手段運用的極致的天下大國。

  我知道,你會說,草原人都出征在外近三年,想念家里的老婆孩子,又搶了無數子女金帛,歸心似箭,恐怕連鐵木真,都逆不了如此人心大勢。

  不過,你到底有多大的把握,鐵木真不能咬著牙,再堅持三年?”

  梁堂被徒單鎰說的啞口無言,只得將頭上的官帽取下,道:“梁某愚鈍,誤國多年,實在是不配做這個參知政事。我這就辭官不做。而且,我以后對于朝廷大政,絕不會再置喙一言。”

  徒單鎰卻微微搖頭,道:“梁參政,你誤國多年,難道就想這么一走了之?”

  “那……那你說我該怎么辦?”

  “再幫朝廷做最后一件事,把蒙古人把需要的子女財帛湊齊了。”徒單鎰將梁堂攙起,溫言道:“老夫知道,梁參政是個忠厚君子,只是才力不足,才做了一些錯事。

  如今,蒙古人要的子女金帛,肯定是要湊齊的。你來做這件事,總比別人做這件事,對中都的傷害要小的多吧?”

  梁堂深吸了一口氣,艱難道:“好……好吧,我做。”

  “如此甚好。”

  完顏永濟大喜,道:“傳朕的旨意,參知政事梁堂,公忠體國,從即日起,為我大金左丞相,全權負責和蒙古人的交涉。”

  左丞相完顏綱和右丞相仆散端都死了。

  現在梁堂這個左丞相,就成了大金事實上的首相,有權力調動一切力量,滿足蒙古人所需要的子女金帛。

  接下來的半個月內,中都城內一陣雞飛狗跳,軍民百姓怨聲載道。

  沒辦法,為了滿足蒙古人要求的數字,梁堂必須極力搜刮,只是盡可能地保證公平而已。

  首先,城中無論貧富貴賤,包括完顏永濟在內,所有金子、銀子、銅錢,布帛,乃是于金銀銅器皿,女人的首飾,珍寶玉石,一樣不留,全給城外的蒙古人送去。

  所有牲畜,無論是馬騾驢,還是豬牛羊,甚至是城里的狗都沒剩下一條,也都送到了蒙古的軍營。

  至于女真女子?

  除了四位公主之外,梁堂再公正,也沒那么大的膽子,去動皇室女子,或者朝廷重臣、軍中將校的女眷。不過,普通宗室女子,普通貴人女子,乃至女真平民女子,就完全沒有任何顧忌了。

  大金的國庫和完顏永濟的內庫,更是完全不能幸免。

  要不是怕蒙古人得了財物后翻臉繼續攻城,梁堂連城內的糧食和軍械都想賣給蒙古人,以盡可能的減少輸送女真女子。

  不過,盡管梁堂如此賣力和公正,還是遭了一身罵名。

  中都城內的軍民百姓,白天提起梁堂來,簡直恨得牙根都癢癢,恨不得生食其肉,寢枕其皮。

  晚上到了家里,那就顧不上罵梁堂了,改罵完顏永濟,罵大金朝廷!

  搞什么搞啊?

  誰不知道,仆散端是你完顏永濟的黑手套?

  現在,只不過是你完顏永濟,扔了一雙叫仆散端黑手套,換了另外一雙叫梁堂的而已而已。

  梁堂就是個干臟活的,你完顏永濟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原來的金章宗完顏璟,已經很像是宋徽宗了。

  現在可好,又來了個宋欽宗!

  在中都城,直接搞了個靖康恥出來!

  以后,是不是還要和宋國一樣,來個國都失守,朝廷南渡啊?

  可惜,長江以南,是人家宋國的。

  這大金朝廷啊,要完!

  完顏永濟,遲早要被蒙古人亂馬踏死!

  值得一提的是,漢人、契丹人、奚族人、渤海人的罵聲最小。

  畢竟,蒙古人沒有要他們的女子不是?有了和女真人的對比,心里就舒坦多了。而且,看著往昔高高在上的女真人,和自己一起變得一文不名,連女眷都保不住,心中充滿了快意!

  工匠們罵金國朝廷的就極少了。

  因為城中大多數工匠屬于“匠戶”,被編入了“匠籍”,不但必須在官辦的工坊里面勞作,而且發多少薪水,都是官府一句話的事。就這,還必須承擔“徭役”,也就是完全無償為官府干活。

  隨著金國財政的惡化,這些工匠的待遇一降再降。

  近一年多來,蒙古大軍圍中都,工匠們的待遇,更是下降到了極點。

  金國朝廷強征城內包括“匠戶”在內的所有工匠,不分晝夜地趕制兵器、修建防御措施,修補城墻。就連工匠的家屬那些婦女、老人和兒童們,也全部征發,或者參與后勤,或者拆屋取木制作守城器械。

  至于待遇?

  僅有一點不足以果腹的口糧,其他的就完全沒有了。

  很多匠人和他們的家屬,因為饑餓或過勞而死。

  如此待遇,簡直連奴隸都不如。

  現在大金朝廷讓他們去蒙古那邊,那就去唄。

  給誰當奴隸,不是當啊?

  他們的待遇已經降無可降了,去給蒙古人干活,日子過得更好都說不定!

  所以,工匠和他們的家屬們,都是樂呵呵的走入了蒙古軍的大營。

  這么多?

  當梁堂將大多數工匠賣給蒙古人之后,就連趙朔都有些傻眼。

  近兩萬三千名工匠!

  制作宮廷器物和奢侈品的能工巧匠,兩千零四十七人。

  制造鎧甲、刀槍、弓箭、拋石車、神臂弓等軍械的工匠,三千四百五十六人、

  專門紡織布料、制造衣物的工匠,七千一百三十七人。

  制造農具的工匠,三千五百四十二人。

  制造米、醋、酒、漆、陶瓷、紙的工匠兩千六百四十一人!

  印刷、建筑、車船建造、殯葬器物建造三千六百四十二人。

  連同這些人的家屬在內,總共是十二萬人。

  不過,仔細想想也不奇怪,中都城內百萬軍民百姓,難道還能有農民不成?

  除去那些達官顯貴和駐軍,可不就剩下他們的家眷,一些服務業人員和工匠了嗎?而且,皇帝出于安全考慮,勢必會將全國大部分工坊,放在國都。

  好吧,那就算賬吧。

  總共二百四十三名工匠,被趙朔認定為高級工匠,每個人一千兩銀子,總共抵了二十四萬三千兩白銀。

  剩下的工匠,抵了兩百二十四萬兩白銀。

  他們的家屬,抵了差不多兩百萬兩白銀。

  這就是四百五十萬兩白銀了,光銀子就還差兩千五百多萬兩呢!

  金國繼續送!

  黃金送了一百六十八萬兩。

  白銀送了四百六十七萬兩。

  銅錢送了一千四百五十六萬貫。

  絹、緞、錦、綾、羅各百萬匹,馬、駝、驢、騾各兩萬頭,金國已經湊齊了。

  其他的布帛和牲畜,就可以用來抵錢。

  另外,中都城內,還有無數奇珍異寶。

  算來算去,還差黃金八十六萬兩,白銀五百四十二萬兩。

  那沒辦法,只能用女真女子抵數。

  一個女真貴女算五百兩黃金,一個平民女子算兩百兩白銀。

  總共一千三百二十六名女真貴女,以及兩萬五千六百三十七名女真平民女子被送進了蒙古軍營。

  這還差近二十萬兩的黃金,還有三十萬兩的白銀呢。

  梁堂著急的都要哭了。

  他向鐵木真表示,中都已經被他搜羅一空。如果繼續送女,就必須動軍中將校和國家重臣的女眷了,非得嘩變不可。

  鐵木真得了這么大筆的財富,早已心滿意足。

  他非常大方地宣布,這些欠款就用四位金國公主抵了,梁堂千恩萬謝的離去。

  四位公主,鐵木真當然不能全都要。

  這次蒙古出征金國,功勞最大的人,當然是成吉思汗鐵木真。

  鐵木真以下,就是駙馬趙朔、木華黎和術赤。

  干脆就這樣分了吧。

  鐵木真有句名言:“憑生最大之樂,即在勝敵、逐敵、奪其所有,見其最親之人以淚洗面,乘其馬,納其妻女也。”

  金人不想送出嫁的公主,鐵木真偏要納金人已經出嫁的公主為妾。

  當即,鐵木真將完顏永濟的長女鄭國公主,納入了后宮。

木華黎在三名功臣中年紀大,鐵木真將完顏永濟的二女兒德寧公主賜給了他  術赤受賜完顏永濟的三女兒嘉安公主。

  趙朔年紀最小,受賜完顏永濟的四女兒歧國公主。

  另外,必須說明的是,在歷史記載中,這位歧國公主是嫁給了鐵木真的。

  當時,蒙古人兵力不多,絕對破不了中都,鐵木真也只能要沒出嫁的公主了。

  最終,他選擇了歧國公主。

  這位歧國公主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溫婉,善解人意。鵝湖逸士在《老狐談歷代麗人記》記載道:“金衛王之女岐國公主,儀容婀娜,豐韻嫣然,妍秀而共見為麗。”

  成吉思汗得到此女之后非常高興,在洹水西邊的草原專門為她修筑了巨大的斡兒朵行宮,舉行了長達七日的大型宴會。從那以后,金國少了一個“歧國公主”,草原上多了一個“公主皇后”。

  后來,這位“公主皇后”在蒙古的頗有地位,曾經接待過長春真人丘處機。

  蒙古將要覆滅金國時,歧國公主曾經勸過當時的蒙古大汗窩闊臺念兩國親近之好,允許金國納貢稱臣。盡管窩闊臺沒聽,但是能和窩闊臺說得上話,這位公主的地位可見一斑。

  不管怎么說吧,這位岐國公主,現在成了趙朔的女人。

  趙朔見了“岐國公主”之后,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完顏寧迦。

  果然溫婉嬌艷,皮膚潔白如羊脂,雙頰帶著輕微紅暈,顯得氣血盈足,令人垂愛。

  在歷史記載中,這位岐國公主享壽頗高。當阿里不哥在和林自行即位的時候,都尚在人世。

  壽命高,說明基因好啊!

  歷史上鐵木真得到公主的時候都年過五旬,而且女人太多,不能讓公主生育并不奇怪。

  趙朔讓她為自己生下優秀的后代,則不成問題。

  只是蒙古人是提前三年攻金,岐國公主現在年紀還小,還未長成,趙朔決定先養一養再說。

  分完了公主,就該分其他戰利品了。

  按照之前的約定,鐵木真分三成,趙朔分一成。剩下的六成,才是所有蒙古將士,按照功勞來分,這里面也包括趙朔的。

  這次圍攻中都,大家的功勞都差不多。

  那就以人數為基礎來分吧。

  巴魯營只能按照正常戰士的三成分戰利品。

  那些新降人的戰斗力不強,肯定不能和草原戰士比,經過仔細討論后,他們算正常戰士的六成。

  綜合算下來,趙朔能分的的戰利品是中都總戰利品的三成一,這可以說非常多了。要知道鐵木真也就才分了三成八。

  豪華的戰利品,讓趙朔都感到倒吸口氣的程度,這些戰利品分別是:

  黃金五十二萬兩!

  白銀一百四十五萬兩!

  銅錢四百六十五萬貫!

  綾羅綢緞等各種布帛共計三百四十二萬匹!

  各種牲畜三萬兩千頭。

  女真貴女四百一十一人。

  女真平民女子七千九百四十七人。

  各種珠寶玉石七百六十八箱。

  工匠七千人。

  當然了,這些戰利品是總戰利品,屬于趙朔個人的,只是其中的三成。

  剩下的七成,趙朔還會分給麾下的將士們。

  普通戰士大概拿其中的五成戰利品,還有兩成戰利品是趙朔手下的貴人們分。

而趙朔麾下的戰士,又分成兩種,一種是草原戰士,另一種是新加入的漢軍八旗將士  由于漢軍八旗將士是新加入的,所以只能拿草原戰士的六成。

  不過沒有一個漢軍八旗戰士抱怨的。

  因為戰利品實在太多了,僅僅草原戰士的六成也相當不少了啊!

  每人黃金四兩,白銀十兩,三匹布帛,和一些珠寶,綜合算下來,每個人相當于拿了一百兩銀子。

  一百兩銀子啊!

  足夠買孫威這樣的能工巧匠一條命了。

  而這些漢軍軍士們,一年前還是普通農民,把他賣了都不值五十兩銀子。甚至很多人,全家的財產都加起來,連三十兩銀子都沒有!

  現在真是讓他們發了一筆眼暈的橫財。

  更何況,還有女人發下。

  雖然女人肯定是不夠一個人一個的。但是,四萬五千將士,很多是成了家的。

  想要女人,完全可以拿錢買嘛!

  剛得了這么多賞錢,不買女人享受享,留著干啥?

  再說了,大家也不黑心,不多要你的,五十兩銀子總能拿的出來吧?

  還有最關鍵的,趙朔特意拿一些私人女奴來發賣。

  沒辦法,趙朔現在的女奴,實在是太多了。

  中都城內,趙朔分的是女真貴女一百二十三人,普通女真女子兩千三百八十四人。

  但是,這不是還有在河北,貶為奴隸的女人嗎?趙朔也能分三成。

  還有,術赤攻略山西,哲別攻略東北,木華黎攻略山東,獲得的女奴,也要給他一成的分成,而他完全不用往下面分。

  所以,現在趙朔光女奴就超過了九千。

  這么多女奴,趙朔有什么用?

  干脆,將顏色最好、年紀最輕的一千人留下,或者趙朔自己用,或者以后賞賜有功將士。

  剩下的八千多,全部發賣給漢軍將士。蒙古軍那邊不用管,經過連年征戰,草原上本來就是女多男少。連番征戰,他們又分了不少女人,基本上就沒有沒成家的。

  有了這六千女奴的加入,基本上所有漢軍就都有了妻子。

  有了妻子,就有了家眷。

  趙朔再分給他們田地,就堪稱“良家子”了。

  大漢良家子,有史以來,戰斗力最強的士兵!

  當然了,普通漢軍將士不會想那么多。

  他們只知道,跟了駙馬才一年,就有錢又有女人,眼睜睜地從難得溫飽的赤貧狀態,變成了如今這副人生贏家的模樣。

  人人臉上洋溢著歡悅的笑容,簡直比過年都開心。

  人人都心神激蕩,充滿了對趙朔的感激之情。

  “愿為駙馬效死!”

  不知誰喊了一聲,四萬五千漢軍將士紛紛應和起來,勢若排山倒海,聲傳九霄之外。

  第二天,趙朔被招至鐵木真的金帳,和諸將一起,商議退軍之事和退軍之后的善后事宜。

  忽難道:“其他的事情都好說,關鍵在于,咱們割了金國澮河堡以北的地區。野狐嶺防線就算了,五百里防線,既沒有必要守,咱們也沒有那么多兵。但是,撫、昌、恒三州,肯定得有人去守。畢竟,那里是咱們的地盤了。”

  鐵木真威嚴的目光,向諸將的面上掃了一圈,道:“所以,你們誰愿意守這三州之地呢?”

  諸將面面相覷,一陣無言。

  誰愿意守啊?

  草原戰士既是兵又是民,不但打仗的時候自備武器裝備。平日里,還要向草原貴人繳納賦稅。

  現在,讓他們戍守在外,既不能照顧家庭,又不能搶掠,肯定得給人家發軍餉吧?

  這一進一出,是多大的損失?

  至于說,可以用撫、昌、恒三州的賦稅,彌補草原貴人的收入?

  拉倒吧,別說現在了,就是歷史記載中大元帝國建立后,蒙古人都收不明白稅,還得靠著色目人當包稅人。收的那點稅,根本彌補不了草原戰士的損失。

  到了忽必烈時代,很多草原戰士因為兵役窮困潦倒,先賣了老婆孩子,最后連自己都被賣為了奴隸。

  當初,蒙古人割了西夏的斡羅孩城和克夷門之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守城。最后,還是定下了輪番戍守的規矩。

  這些蒙古貴人們經過實踐一算賬就明白,守城這差事太不劃算了,以后能躲就躲。

  趙朔知道蒙古人的內情,當初才會向張柔承諾,會給他們適合農耕的土地。

  最后,還是趙朔輕咳一聲,道:“父汗,這撫昌恒三州,就由我來守吧。”

  “還是阿朔,能為我分憂啊!”

  鐵木真暗松了一口氣,道:“此事就這么定了,澮河堡以北,烏沙堡長城以南,都是阿朔的封地。”

  如果連趙朔都不愿意守三城,那鐵木真沒辦法了,只能繼續讓諸將輪番戍守。

但是,這三州實在太大了,可不像是斡羅孩城和克夷門那兩座小城一般的小打小鬧,需要防守的兵力相當不少。每次輪到戍守這三州的貴人,都需要承擔強大的經濟壓力  即便以鐵木真的威望,也不愿意把所有貴人全部得罪一遍。

  趙朔這個表態,真是給他解了燃眉之急。

  從第二天開始,蒙古開始一批批的退軍。

  先是哲別率領兩萬軍為先鋒,木華黎偉率領兩萬軍后衛,中間是大量的工匠隊伍,退到了長城之外。

  然后是趙朔麾下的四萬八千漢軍,以及他們的家眷,暫時在撫、昌、桓三州安置。

  緊接著是術赤率領的兩萬大軍。

  鐵木真的中軍。

  最后,才是趙朔的本部兵馬和巴魯營。

  整個退兵過程有條不紊,不給金軍任何可乘之機。

  隨著蒙古人的撤軍,這次蒙古入侵金國的結果,乃至于和金人達成的《大安協議》(今年金國的年號是大安),迅速轟傳天下。

  天下震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