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09章 狂熱的漢軍們愿為駙馬效死

  漢軍八旗的軍官們,也非常滿意。

  那些十戶、百戶,之前大都是普通農民,現在收入是能解決基本溫飽的農民的六倍和十五倍。

  這是什么概念?

  是他們之前收入的十倍到三十倍!

  相當于現代人之前還月入一千,每天回家要面對父母的長吁短嘆和妻子的白眼。結果,換了家公司,直接月入兩萬了,成為高收入人士了。那是什么滋味?在家人面前,又是什么感覺?真是想想都激動!

  到了千戶、萬戶這個階層,就有些差異了。

  比如張柔、嚴實這種的,憑威信成為鄉間大豪的人,以前也就是過得比中等農民好過一點。

  難道他們就不想讓妻子穿金戴銀?

  難道他們就不想父母頤養天年?

  難道他們就不想孩子頓頓有肉吃?

  不是不想,更不是不愛錢,或者沒有弄錢的手段。只是這些人心中的底線比尋常百姓還高,才沒什么家產。

  現在一下子成了大地主,而且這家財是官府賞賜的,是官府根據自己的職位發放的,光明正大之極。他們現在的心情,真是無比舒暢。

  郭寶玉、史天倪等人,又與嚴實和張柔等人不同。

  郭寶玉,世襲汾陽郡公,家族百十年的經營,家產早就在三十萬畝地以上了。如今投了蒙古,金國恢復失地后,這些土地肯定會被沒收。在老家修的園林,豪華宅院,也全都沒了。

  史天倪家是永清大豪,能隨隨便便拿出八萬石糧食救災,還養著八百私兵,家產沒有二十萬畝也差不了多少。

  其他千戶們,也有很多是鄉間擁有私兵的土豪,或者干脆就是當地的縣令、縣尉。

  其實趙朔分給他們分的土地,遠不及他們的損失。要知道,河北平原的地,糧食產量至少要比撫、昌、桓三州的地高一倍,甚至兩三倍三四倍都有可能。

  不過,這才哪到哪啊?

  他們自然選擇了投蒙古,自然是目光長遠之人。

  這還沒一年呢,趙朔就給他們彌補了這么大的損失,已經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期。

  另外,還有攻破中都后的巨額分紅呢!

  這幾個千戶、萬戶分的財物、女子,如果都換算成銀子,是三百六十萬兩銀子。

  史天倪一個人的分紅,就超過了二十萬兩。

  這又是一大筆的收入。

  雖然依舊不能彌補史家的損失,但也差不了太多。

  而如果不投蒙古呢?蒙古軍遲早會戰勝金國,他們的的土地能保得住?

  怎么算怎么是賺的。

  而且,以后這仗還有的打呢!

  何愁沒有加官進爵發大財的機會?

  當然了,如果打不好仗,那就全完了。

  對于千戶以上的八旗軍官,趙朔定下了五等賞罰制度。每戰之后,由趙朔、八旗萬戶、蒙古千戶、以及軍法官抹赤別都溫共同評定。

  一場損兵折將的大敗仗打下來,別說什么加官進爵發大財了,就是直接斬首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所賜的土地也會全部收回,只會保留他們的宅院和浮財。

  什么?太嚴苛了?

  這已經是對高級軍官優待過后的結果。

  對于千戶以下的軍官,則更加嚴苛。

  百戶如果沒有上級命令無故撤退,直接斬百戶長,家產全部沒收,妻子貶為奴隸。

  百戶長戰死,麾下士兵搶回尸體,則全部編入入敢死營,沒收全部財產。

  敢死營在全軍地位最低,下次沖鋒或者攻城的序列,比巴魯營還靠前。他們唯有立下戰功之后,才能重新加入漢軍八旗,酌情返還財產。

  如果沒有搶回百戶長的尸體,則全部斬殺,沒收全部財產。

  如果普通士兵在戰場上貪生怕死,則不但將其處斬、家產全部沒收,而且妻子貶為奴隸。

  如果普通士兵奮勇作戰,戰死沙場,則妻子土地都會為他們留著。

  如果家中沒有兒子,這些土地會回收一半,剩余的一半會一直保留到他們的妻子去世。如果妻子去世過早,會保留至女兒十八歲。

  如果有一個兒子,則必須在成丁后的五年內,通過官府組織的考試,才能繼續擁有這些土地,否則這些土地會被收回去。如果有多個兒子,長子未能在成丁五年后通過官府的測試,土地也會被收回去。那些年紀小的兒子,可以在成丁三年內,向官府提出申請,加入八旗,重新獲得土地。

  因為戰爭中的傷殘而退役者,待遇為在職時的一半,直至其去世。如果去世過早,會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歲。

  因為自身的疾病,或者年老體衰而退役者,待遇降低至三分之一,直至其去世。如果去世過早,會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歲。

  這是什么?

  傷殘戰死的撫恤,和養老的待遇啊!

  對普通士兵的這般待遇,就算往前數一千年一萬年,臭丘八們也沒享受過!

  甚至于,別說普通士兵了,就算金國的縣令,也只有少數人能擔任“祠祿官”,年老之后只拿錢不干活。

  普通士兵眼中,家鄉的縣太爺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想想自己在退休后的待遇,比家鄉的縣太爺還高,士兵們豈能不激動異常?

  規定傳達之日,撫、桓、昌三州內,不斷響起“愿為駙馬效死”的歡呼聲。

  趙朔無論走到哪里,士兵們都是大禮參拜,聲音洪亮,目光狂熱,充滿了愛戴和效忠。

  這也正是趙朔的目的。

  他之所以如此大方,絕不是為了保障人權,而是最大程度強化漢軍八旗的戰斗力。

  良家子為什么戰斗力強?

  就是因為有妻有子,成為了他們的軟肋。

  趙朔給漢軍八旗這么豐厚的待遇,就是為了讓他們有錢有地有妻有子,渾身上下都是軟肋,徹底綁在趙朔的戰車上。

  如此以來,形勢不利時,這些八旗兵當場戰死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了,對于千戶以下的官兵,趙朔在戰時的賞賜也是很重的。

  除了戰時分戰利品之外,還有完善的晉升通道。

  清朝的八旗,是從最底層的阿哈(奴隸),到努爾哈赤本人,分成了二十四個等級,也叫二十四個前程。根據所立的軍功,可以提升等級。

  后世的電影電視劇中,“賞半個前程”,說的就是這個。

  趙朔干脆,將從普通官兵到千戶,設立了士兵、副十戶,十戶、副百戶、百戶、副千戶、千戶,共六個前程。只要積攢夠了前程數量,就能夠升官。

  什么人立下什么功勞能獲得多少前程,都有明確的規定。

  比如普通士兵,一戰斬首三級,就是半個前程。斬首六級,就可以直接升副十戶了。

  比如攻城先登,對于普通士兵和十戶來說,是兩個前程。

  一個普通士兵攻城先登,不僅能分很多戰利品,還能直接升十戶。十戶同樣,直接升百戶。

  不過,百戶再想升千戶,就得先登三次,才能獲得一個前程,升為千戶。千戶以上,則是趙朔主持的軍功憑議,是另外一套計算方法。

  比如困守孤城超過一個月。千戶以下,不管有沒有參與作戰,統一加半個前程。然后,再根據所立的功勞大小,進行各種提拔賞賜。

  當然了,如果作戰不利,則會拿前程來抵,甚至腦袋和家產都保不住。

  總而言之,趙朔對漢軍八旗的管理,既有重賞又有重罰,務必將漢軍八旗建成一支聞戰則喜的虎狼之師。

  待三個月后,八旗全部安置好,對各種軍功賞罰制度也進行了充分的宣講,趙朔也徹底收買了所有八旗漢軍的心。

  然后,趙朔來到了桓州牧監。

  牧監的那四千戶兩萬來人,其實叫“牧民”并不準確,準確地應該叫“牧戶”或者“牧奴”。

  他們和金中都那些“匠戶”一樣,沒有人身自由,專門為金國朝廷放牧。日常需要的衣料、糧食,都是官府供應。牧場,以及牧場里的牲畜自然也不是他們的私產,而是金國官府所有。

  如今全成了趙朔的了。

  現在桓州牧監,只剩下七萬四千多匹馬,六萬頭牛,以及十七萬只羊。

  這還是多得呢。

  撫州、昌州不是趙朔攻打下來的,那些牲畜已經成了其他貴人的戰利品,全部被拉走。

  趙朔這才發現,自己之前估計的有些樂觀了,恐怕兩三年內,撫昌桓三州的牧監,都需要他的貼補。尤其是第一年,估計三州農業稅的三成,得貼補到這三州的牧監里。

  不過沒關系,來日方長嘛。

  當初金海陵王南征宋國失敗之后,全國牧監內只剩下了一千匹左右的戰馬,還有九十匹駱駝。但僅僅過了二十六年,就達到了馬四十七萬匹,牛十三萬頭,羊四十七萬只。

  現在趙朔的起點,比那時候的金國強多了。

  趙朔估計,如果好好經營,三州牧監用不了五年,就能恢復舊觀。

  金國在三州牧監內能養這么多匹馬,說明他們為牧監定的各種規矩是非常科學的,趙朔并不準備進行大的改動。

  他只是調了兩百多人,去呼倫貝爾趙朔所建繁育優良戰馬的牧場,和那邊交流經驗,然后再看看這兩邊的牧場有什么規矩是需要變動的。

  另外,趙朔安撫了一下桓州牧監的人心,讓他們把一半的牲畜,送到撫州、昌州去。并且承諾,這些官員、牧戶的待遇,金國朝廷怎么給他就怎么給,不會打半點折扣。

  如果干的好了,還會給予獎勵。

  非但如此,趙朔還給桓州的那些“牧戶”們,畫了一個大餅。

  那些“牧戶”,不但只能在牧監內干活,沒有什么人身自由,而且他們的孩子們也是如此。可謂一時為奴,終身為奴,子子孫孫不能翻身。

  趙朔宣布,只要這些“牧戶”兢兢業業為他服務二十年,就可以算作牧場工人了,來去自由。非但如此,這二十年內,他們的兒子,也是可以做別的職業的。

  如果他們服役不到二十年就去世了,那讓兒子把剩余的服役年限補足后,依舊還他們自由身。

  “多謝駙馬的大恩大德!”

  “愿為駙馬效死!”

  “俺別的不會,就會養牲口。駙馬你你放心吧,俺明年養那些牲口,保證不但得個個膘肥體壯,還得多下崽!”

  “我要在家里立下長生牌位,子子孫孫記都記得駙馬的大恩大德!”

  趙朔話音剛落,那些牧戶們齊齊跪倒在地,頭磕得幫幫直響,感謝趙朔的大恩大德。

  沒辦法,東亞人最注重的就是子孫后代了。

  雖然從桓州牧監的養馬效率來看,這些“牧戶”的待遇,應該還算可以。但是,誰不愿意孩子過得比自己好,青出于藍啊?

  他們也想自己的孩子經商,家財萬貫。

  更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做大官,光宗耀祖,封妻蔭子。

  實在不行,給駙馬當兵也是好的嘛!

  看看那些八旗兵,現在是什么待遇?

  一年前,他們的日子,還遠遠不如這些牧奴呢!

  現在,卻是有房子有地又有錢,除了訓練非常辛苦之外,小日子過得不知有多美!

  以前他們的子孫完全沒有這些機會,現在卻是全有了。

  不得不說,趙朔給這些“牧戶”的后代自由選擇職業的機會,真是讓他們感恩戴德。

  桓州百姓們,對趙朔更是感恩戴德。

  那些衣食無著的農民們,趙朔直接發下了大量的救災物資,只要秋后還上一成的利息就行。

  這年頭,別說一成的利息了,就是五成的利息,都是大善人了。一倍的利息,百姓都得交口稱贊。三倍的利息,才屬于正常。要不然,那些富戶們,憑什么巧取豪奪,發家致富啊?

  一成的利息?那跟沒要利息有啥兩樣?這些貧苦百姓,簡直視趙朔為重生的父母,再世的仙佛。

  家庭條件稍好一些的農民,也大受趙朔的恩惠。

  趙朔從軍中淘汰了大量的戰馬,或租或賣給這些百姓,進行耕種。反正是淘汰的戰馬嘛,無論是租還是賣都價格都極低。實在付不出錢的還可以暫時賒賬,秋后返還,利息一成。

  另外,撫、昌、桓三州本來就有四個鐵礦,趙朔招募大量不愿意繼續種地的農民或者三州的市民去開采、冶煉。趙朔手下的鐵匠更是有一千多個,鑄造了大量的鐵犁,以及其他的一些鐵制農具。

  農民們買不起也可以以非常公道的價格進行租賃。

  馬拉鐵犁是什么耕種效率?是牛拉鐵犁的三倍!牛拉木犁的六倍!

  只是馬匹價格高昂,而且容易生病、養育成本高,才沒在東方流行。

  這些農民短時期的精飼料還是供應的起的,眼看著秋天就是一個好收成。

  原來桓州的糧食產量很低,既有當地氣候和土地的因素,也有生產效率的因素。佃農們生活困難,自然無力置辦鐵制農具了。租地主的耕牛,租金極高,也只能簡單地粗耕一遍。

  現在,農民們估計,糧食產量今年至少能增加兩成。

  這樣一算下來,交給上面四成后,豈不是能剩下往年八成的收入?

  這真是以前做夢都沒想過的好日子!

  對了,還有租地。

  以前租地也不是那么好租的。

  “有閨女的種水澆地,有好媳婦的種好地,有爛媳婦的種爛地,沒有女人的開荒地”,雖然是后世地主的惡行。但是,世間的邪惡是相通的。

  為了租全家足以糊口的土地,貧苦農民不知要忍受多大的屈辱。

  現在,八旗官兵是以軍法治軍,而且士兵們的戰斗力,關系著那些高級軍官的性命和前程,是絕不允許這種腌臜事發生的。

  再說了,那些八旗官兵,以前大多數是農民,對農民的遭遇感同身受,至少短時間內,連那個心思都不會有。

  農民租地不受刁難,簡直覺得三州的天都比往年青了一些。

  對了,現在八旗官兵都在忙著建房子呢。

  他們本來就在中都發了一筆財,又帶著全部家當來到陌生之地,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安家。

  先暫時在軍營或者破滅的高門大戶里面住著。

  然后,雇傭農民,甚至訓練之余身體力行,全家齊上陣,建設新家。

  他們按照趙朔的吩咐,因地制宜,或者十戶,或者二三十戶四五十戶,聚在一起,一個個新莊園開始成型。

  如此,又給了農民打工的機會。

  來自中都的大量財富,開始涌向撫、桓、昌三州的民間,也算是某種程度的“均財富”了。

  農民們有了錢,自然要花錢。

  八旗官兵們有錢,更是要花錢。

  撫、桓、昌三州的經濟驟然間活躍起來。

  整個三州,人人有盼頭,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如此景象,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商人至此,或者購置產業,或者進行經營,三州的經濟越發活躍。

  當然了,如此一來,也吸引了金國、宋國、西夏、西遼的細作,打探蒙古趙朔駙馬領地的消息。

  這些細作可是來錯地方了。

  八旗兵就不用說了,趙朔說太陽是方的,他們都會說像紅漆的八仙桌,忠誠度直接爆表。

  那些農民也弱不了太多啊。

  趙朔一成利息借糧給特別貧困農民,不僅是那些貧困的農民感恩戴德,就是普通百姓都極為震撼。

  這時代,農業是靠天吃飯,真遇上了荒年,原本中等家庭,也會淪落到赤貧的地步。而趙朔駙馬,直接給了他們最基本的兜底!

  再加上趙朔給他們價格很低的淘汰戰馬,允許他們留下收成的六成,還有那些鐵制農具……

  別的不說,就說對比在金國治下吧,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區別!

  不知多少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的好日子,都要感謝駙馬。長大以后,要勤練武藝,從軍報答駙馬。如果在戰場上貪生怕死,就是上對不起父母,下對不起子孫后代。

  這些百姓,對破壞駙馬大業的人警惕性實在太高了。

  不知多少秘諜,剛剛漏出點疑點,就被百姓們打個半死,然后交給八旗的百戶了。

  完全可以說,三州的民心軍心,盡為趙朔所得。

  已經如楚漢之爭時劉邦的關中地區一般,成為趙朔的根本之地。

  這時候,宋金交戰的消息,也開始傳入了趙朔的耳中。

  四川制置使安丙,得了趙擴的詔書后,調兵遣將一個月,湊出了一支五千騎兵九萬五千步卒的大軍,向秦州發動進攻。

  大軍圍城四十日,秦州已經隨時可能被攻破,岌岌可危。

  不過,正在這時,金國升任元帥右監軍的原秦州刺史術虎高琪,率領三千飐軍、兩千精騎共五千騎兵,突然殺到,夜襲宋軍大營。他們一邊奮勇沖殺,一邊大聲高呼金國十萬大軍來援,擾亂宋軍軍心。

  安丙還真被嚇住了,丟下大軍,倉皇逃竄。

  秦州城內的金軍趁機殺出,里應外合,十萬宋軍大潰,四散奔逃,死傷無數。

  宋軍大將安蕃、何九齡,死于亂軍之中。

  金國趁勢追擊,燒大散關,將大宋的利州東路、和利州西路完全占據。

  這利州東路和利州西路,其實就是歷史上曹操和劉備爭奪的漢中之地了。

  漢中位于秦嶺,大巴山之間,連接著關中平原與四川盆地。控制漢中,北上可以定關中,南下就可以直接侵襲四川盆地了。

  四川調出了十萬大軍,本來防守的兵力就不多。聽說術虎高琪連漢中之地都占了利州路,川中一日三驚,惶惶不可終日。

  但是,這時候,大宋朝廷已經顧不上四川了。

  金國出動的不僅僅是術虎高琪!

  金國大將仆散安貞,長期在山東和農民起義軍交戰,麾下有一支精銳隊伍名曰“花帽軍”。這次蒙古人攻打金國,仆散安貞率領花帽軍,在木華黎面前,力保三州不失,的確是立功非小。

  宋人攻打金國的秦州,金國不僅派術虎高琪回援秦州,而且命仆散安貞率領兩萬花帽軍南下。

  再加上河南的三萬正規軍,五萬簽軍,總共就是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都歸仆散安貞指揮。

  仆散安貞過淮河,連戰連捷,連破宋軍七城,擊敗宋軍三萬有余,俘虜宋國宗室男女七十余口,直接飲馬長江!

  而宋國的國都臨安,距離長江只有三百里,一時間宋國君臣大恐。

  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么強大的金軍,怎么會被蒙古人逼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大安協議》?

  難道說宋軍太弱了?

  也不對。

  同為漢人的趙朔,都成了蒙古人第一巴特爾,蒙古人里面僅次于鐵木真的權貴了!

  這問題,到底出在哪了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