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40章 強烈對比大宋坑孟珙,趙朔收王堅

  與此同時,魏了翁的官衙中。

  “大膽!好大膽的曹世雄!好大膽的孟珙!好大膽的京湖軍!他們眼中還有沒有朝廷,有沒有官家?”

  魏了翁得到親信的稟報之后,不但沒有絲毫后悔,而且勃然大怒。

  他有什么不對的?

  兩三年來,宋國無數錢糧物資涌入了京湖防線。接下來,京湖守軍和趙朔一戰的大戰,牽涉到的錢糧更是金山銀海。

  他身為當朝宰相來襄陽,難道不該查賬,把漏洞堵住?把貪瀆之風剎住?

  誰能說他做的不對?

  曹世雄頂撞了他,他沒殺了曹世雄,只是重責了幾十軍棍,已經足夠仁慈了好不好?換成百年前那些大宋名臣,早就斬了曹世雄以正軍法了。

  這同樣也沒錯啊!

  但是,曹世雄怎么就死了呢?怎么京湖大軍,就人心惶惶呢?

  不用問,是曹世雄不好,是京湖大軍搞得鬼,甚至主謀很可能就是孟珙!

  他們不愿意魏了翁查他們的帳,就讓曹世雄去死,讓這帳查不下去。

  一定是這樣的!

  要不然,曹世雄為什么死?

  岳武穆說,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可得天下太平。他可沒說,讓武將也不要貪財啊!

  別說魏了翁沒抓住曹世雄貪污的實證了,就算抓住了,曹世雄戴罪立功不就行了?

  為什么要自盡?

  不得不說,魏了翁著實低估了曹世雄的氣節和對大宋的忠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的確,如果單為自己的話,即便受了點委屈,像曹世雄這等當世人杰也是不會自盡的。

  在歷史記載中,蒙哥去世后,忽必烈要與阿里不哥爭位,領兵北去,賈似道趁機解了鄂州之圍。

  然后,賈似道認為短時間內再無戰事,以“打算法”清查軍中賬目,趁機抓權,劉整、王堅、杜庶、曹世雄、向士壁等功勛卓著的大將都受到了牽扯。

  曹世雄、向士壁這兩位名將,甚至因此下獄。

  即便如此,曹世雄都沒有自盡,只是被賈似道殺了而已。

  不過,現在不是趙朔率三十萬大軍壓境,宋國的形勢非常危急,宋國的河南之地盡皆不戰而降嗎?

  曹世雄認為,這賬目實在是不能再查下去了。

  魏了翁打的如意算盤,是使功不如使過,讓諸將戴罪立功。但是,能當上大將的,哪個是省油的燈?人家憑什么受這個氣?

  別說沒貪污了,就是真的貪污了,那也是貪污了南方趙官家的錢,關北方趙官家什么事?

  直接領軍投了趙朔,豈不是更加痛快?

  曹世雄思前想后,才決定以身殉國,阻止魏了翁繼續查賬。如果朝廷震怒,將魏了翁調回去,換史嵩之來督軍,就再好不過了。

  至于說,因為他的自盡,使得京湖大軍軍心動蕩?只能說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不管怎么說吧,魏了翁現在完全誤會了曹世雄和京湖大軍,勃然大怒,認為京湖大軍大有尾大不掉之趨勢,必須將這場大患消滅于萌芽之中。

  也正在這時,有人來報,京湖置制大使孟珙求見。

  “怎么?曹世雄死了,孟將軍是來向本相興師問罪的嗎?”魏了翁一見孟珙就語氣不善。

  孟珙現在真是膩歪透了。

  其一,曹世雄自盡,他痛失手下一員大將。

  其二,曹世雄一死,京湖大軍的士氣更為低落,他不知花多少力氣,才能恢復京湖大軍的士氣。

  其三,也是最關鍵,曹世雄的心思,孟珙能猜到一些,但深深不以為然。

  大宋文官對武將的戒備,簡直是本能的和應激的。

  曹世雄一死,魏了翁就不查賬了?那怎么可能?為了證明自己沒錯,魏了翁恐怕會變本加厲!

  至于說,朝廷因此會調史嵩之代替魏了翁,就更是癡人說夢了。因為一個統制官的死,影響到當朝宰相?那還是大宋嗎?

  此時的孟珙,也只能打落了牙齒和血吞,安撫魏了翁道:“哪里,曹世雄畏罪自盡,那是他罪有應得,干魏相公何事?您放心,末將已經下令,嚴禁軍中議論此事。又命人給曹世雄的家人送了一些錢去。免得他們愚蒙無知,吵嚷起來,影響魏相的令名。”

  魏了翁這才緩和了一下語氣,道:“那孟將軍來見我,到底所為何事呢?”

  “其實,有件事縈繞在末將心頭許久了。末將以為,趙朔三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死守襄陽實非上計。”

  “那你準備怎么辦?”

  “我京湖地區總共有戰兵七萬,卻有四萬集中在襄陽附近,實在是太多。你我二人留守襄陽,更是毫無必要。末將以為,留張俊守襄陽、高達守樊城,總共給他們留下兩萬戰兵即可。他們二人盡皆對我大宋忠心耿耿,趙朔想攻下襄陽和樊城,必定損失不小。”

  “那你我二人去哪里?”

  “去江陵!讓江陵為京湖置制使司的新駐地!”

  所謂江陵,就是后世的湖北荊州了。

  說話間,孟珙向著掛在大廳中的地圖指去,道:“魏相您看,趙朔兵精將勇,難以力敵,我大宋最大的儀仗,其實就是這萬里長江。長江不僅是天險,更是運兵運糧的重要通道。”

  “我大宋若想破趙朔的三十萬大軍,光憑京湖地區的堅城和兵力,絕不可能。所以,我們要集中全國之精兵,在長江之畔與其伺機決戰。”

  “我們在襄陽留下兩萬大軍,消磨趙朔一部分兵力。再在長江沿線諸城,消滅趙朔一部分兵力。最后,依靠長江之力,集兩淮、四川以及京湖地區之精兵,甚至臨安的禁軍,與之決戰。縱不能勝,也能讓他受到極大損失,至少十年內無南下之意!”

  這才是南宋名將孟珙的戰略眼光。

  人家孟珙在后世的稱號是“機動防御大師”,而不是什么“城防大師”。

  在歷史記載中,孟珙兩棄襄陽,兩奪襄陽,并不爭一城一地的得失。

  只是孟珙去世后,南宋再無孟珙這等超絕的軍事人才,改成派重兵死守襄陽,不斷被蒙古人圍城打援。

  最后,大宋精銳在襄陽附近被蒙古人消滅了個差不多,襄城破后,沒過多少年就亡國了。

  而遍觀歷史,華夏南北分裂之時,南朝丟了襄陽的時候多了,只要野戰主力還在,就還可以支撐。

  不過,話說回來,那時候的孟珙之所以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是因為當時史嵩之掌控了朝堂,和他密切配合。

  現在史嵩之還羽翼未豐,督師京湖地區的更是不知兵的魏了翁。

  “放棄襄陽,守長江防線?”魏了翁眉頭緊皺,道:“你有幾成把握?”

  孟珙正色道:“五成!”

  這當然不是孟珙的心里話。

  在歷史上,孟珙對付的是宗王口溫不花、大將張柔之類的蒙古偏師,當然是手拿把攥的。

  現在要對付的,卻是趙朔率領的三十萬大軍。

  在孟珙的心目中,即便守長江防線,也就是一兩成的把握,不能再多了。

  但是,這已經是孟珙能想出來,勝算最高的戰略了。死守襄陽,在襄陽搞與趙朔的國運之戰,孟珙真是連一成把握都沒有。

  為了讓魏了翁和大宋朝廷同意自己的戰略,孟珙也只能將把握往高里說。

  然而,魏了翁還是認為這個把握太低了。他甚至懷疑,孟珙是不愿意將麾下大軍陷于襄樊二城中,意欲保存主力部隊,擁兵自重。

  魏了翁搖頭道:“只在襄陽留兩萬大軍,實質上放棄襄陽,斷不可行。老夫就不明白了,襄陽既有堅城可以仗恃,又有漢水通行,城外還有高山可依。放眼天下,哪個城池能有襄陽堅固?我們為什么不死守襄陽,伺機集合全國兵力,和趙朔決戰呢?”

  “魏相公容稟,襄陽不是不難守,而是難救啊!”

  孟珙仔細解釋道:“我京湖地區以北,就是河南之地,一片平原,糧草充足。趙朔三十萬大軍前來,別說背后是山河四省了,恐怕就是河南的余糧都夠他們吃的。所以,趙朔并不著急,他有足夠的耐心圍我襄陽,借機消滅我大宋援軍、”

  “反觀我們呢?的確,有漢水和襄陽相連,趙朔很難阻斷外面的援軍。但是,漢水比起長江來,江面既窄得多也要淺得多。趙朔只是難以阻攔援軍而已,卻不是完全做不到。”

  “此消彼長,襄陽對我軍來說,絕非什么合適的決戰之地。”

  這是孟珙深思熟慮的結果。

  然而,別說魏了翁不知兵了,就是知兵之人,沒有達到孟珙的高度,也算不出來守襄陽和守長江防線,哪個更占便宜。

  就更別提,魏了翁一直在懷疑孟珙有私心了。

  魏了翁依舊搖頭,道:“襄陽乃是我大宋重鎮,京湖地區之首府,怎可輕棄?再說了,長江決戰,未必就比襄陽決戰強。孟將軍所言,我并不同意。如果你怕了趙朔的話,可以自己去江陵,老夫率軍死守襄陽。”

  “末將有保護魏相公之責,怎可拋下您不管?不過……”

  涉及到大宋存亡,孟珙也只能據以力爭,道:“我會將你我的分歧上書朝廷,請陛下和各位相公定奪。”

  魏了翁眼中的怒色一閃而逝,哼了一聲,道:“我也會上書朝廷的。”

  當日下午,二人的使者隊伍,幾乎同時離開了襄陽,八百里加急,往臨安而去。

  “希望朝廷能通過我的方略吧!要不然,我大宋真的就……氣數已盡了!”

  孟珙站在襄陽城樓上,望著使者遠去的背影,暗暗想著。

  半個月后,河南行省,鄧州城。

  此地已經成為了趙朔的中軍所在,陜西、山西、山東、河北以及河南,無數糧秣物資在這里匯聚,并且陸續發往前線。

  “好!宋國決定死守襄陽了!”

  趙朔看了辛褎送來的情報之后,心中真是高興。

  這情報是一個主動向黑冰臺靠攏的大宋重要宦官提供的,絕對可靠。別看趙朔已經得知了宋國的戰略,恐怕直到現在,孟珙還沒得到大宋朝廷的旨意。

  孟珙被稱為機動防御大師,可不僅僅是打了那些勝仗,而且是極具戰略眼光,提出了“藩籬三層”之策,把大宋的戰略規劃都劃到貴州了,屬于超越整個時代的軍事家。

  如果宋國真的放任孟珙施為,趙朔想全取宋朝,恐怕得用十年的時光,死傷無數的軍民百姓。

  但是,宋國君臣發揮了傳統藝能,如同之前無數次那樣,拖了自己忠臣良將的后腿,把孟珙死死定在了襄陽。

  如今的孟珙,在趙朔看來,已經成在甕中之鱉,

  整個南宋,也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趙朔心情甚好,道:“來人啊!”

  “在!”

  “給我將王堅帶來!”

  “是。”

  王堅就是歷史記載中,死守釣魚城,打死蒙古大汗蒙哥的民族英雄。在歷史上,他是在孟珙麾下屢立戰功,才于十五年后率軍救援四川,逐漸成為四川的中流砥柱的。

  如今王堅還不到四十歲,卻僅僅是劉整的手下,手下有一百騎兵。

  這次劉整戰敗于張進之手,王堅也成了趙朔的俘虜。

  對于王堅這等人物,趙朔當然是想收服的。只是越是想收服,越不能著急。

  慷慨送死易,從容就義難嘛。

  如今都涼了王堅快一個月了,也該見見了。

  “罪將王堅,參見大王!”

  被五花大榜的王堅,跪倒在趙朔的面前。

  趙朔道:“王堅,你兵敗被俘都一個月了,對于日后有何打算?”

  “罪將既然落在大王手中,當然任憑大王處置。大王若是殺我,那是罪將武藝不高麾下士卒不勇之過,罪將毫無怨言。大王若是不殺我,罪將想請王上開恩,放我解甲歸田。”

  “怎么?你不愿意繼續從軍,為本王效力?”

  “大宋朝廷畢竟罪將故主,某實在是不愿意與之為敵。”

  話雖如此,王堅的語氣也沒那么堅決。

  說穿了,王堅如果真對大宋那么忠誠,就不是力戰被俘,而是當場戰死了。

  歷史上,因為蒙古是異族,對華夏百姓燒殺搶掠,王堅當然要堅決抵抗。

  但如今南北官家都姓趙,王堅就不愿意豁出這條命去,為大宋盡忠了。

  他遠比趙朔想象中身段柔軟。

  趙朔微微一笑,道:“當初,我為了讓耶律楚材向我效忠,饒過了中都幾十萬百姓。如今,你王堅若是愿意向我效忠,攻打大宋,我也可以給你個恩典。”

  “那被俘的六百多忠順軍,按我發布的《滅宋令》,是要十中抽二而殺的。你如果愿意為我效力,我便不抽殺他們了,如何?”

  噗通!

  王堅的頭馬上就重重磕在地上,道:“堅何德何能,當王上如此看重?敢不為王上效死?”

  這是他的心里話。

  他如今在大宋,不過管著一百騎兵而已,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了?趙朔親自見他,已經大大出乎他的預料之外了。

  現在,還親口給他如此重要的恩典,再不答應,那可就不是什么大宋的忠臣孝子,而是給臉不要臉的跳梁小丑了。

  “免禮!”

  趙朔微微示意,自然有甲士為王堅揭開了綁縛。

  然后,他高升道:“來人啊!”

  “在!”

  “傳令各部,加速前進,給我圍了襄陽!并且,給我向襄陽城頭喊話:若孟珙肯降,我就依王堅例,饒了被俘所有軍士!”

  英雄所見略同,趙朔此戰也不是以攻克襄陽為目的,而是圍城打援,殲滅宋國的有生力量。

  他現在不著急攻打襄陽,先讓襄陽守軍軍心浮動再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