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邊,蒲壽庚望望刺桐港里的船只:那里往日里可是帆檣林立,舳艫相接,千帆競發,大小船只過萬的。今日大軍出征,那些海商的船只都去哪了呢?
再看看港口上的大軍:那里按之前大家的承諾,怎么也得有五六萬大軍吧?結果,就這么稀拉拉的兩千來人。那些領軍人物,更是各大豪商家的旁系子弟,平日里不怎么受重視的。
這算怎么回事?
良久,蒲開宗的次子蒲壽庚才吐出了一句話:“所以,整個福建路,我們蒲家才是最大的忠臣?”
“恐怕就是如此了。”
蒲開宗苦笑道:“福建的士大夫沒有多少田地,又多有流放之人,對這大宋朝廷能有多少忠心?至于這些商人,都盼著趙朔大王取了大宋,大興海貿,賺個金山銀海呢!”
他的長子蒲壽成點頭道:“如果我是大宋海商,恐怕也是如此。趙朔的國度何止萬里,又有多處飛地,唯有靠海洋連接起來。宋國把這些海商當做生蛋的雞,但趙朔恐怕會把這些海商當做血管里面的鮮血。這些海商到底跟誰,那還用問?”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該怎么辦?就這點子兵力,能救得了宋國?我們不是臨安去送死嗎?”蒲壽庚著急道。
蒲開宗卻微微搖頭,道:“福建路土地貧瘠,有力之人大都跟海貿相關,當然和大宋朝廷不是一條心。但是,大宋其他州府,那些士大夫占著廣闊的田地,怎么肯白白送給趙朔?”
蒲壽成贊同道:“對,漢人有句話,叫奪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他們必定和趙朔周旋到底!”
“所以,我們還是要去救臨安?”
“去!怎么不去?”
蒲壽庚道:“趙朔和我們真神教仇深似海,怎能讓他輕松取了大宋?”
頓了頓,他壓低了聲音道:“當然了,我們也要做好最壞的準備。你們把手里的船和兵都看好了,讓我們在泉州的家眷也做好準備。如果這大宋實在保不住了……”
“怎樣?”
“我們就狠狠在臨安城里,搶上一把。有機會的話,再南下泉州,連泉州都洗劫一次。然后,揚帆出海,往扶桑去、往南洋去,往歐羅巴去,往天竺去,甚至往阿尤布王朝南邊的黑大陸去。哼哼,天下那么大,我就不信了,趙朔能全占了去?”
蒲壽庚想著臨安和泉州的潑天財富,眼中露出了貪婪的光芒,道:“好!漢人有句話,叫富貴險中求。我們就去臨安!只要有兵有錢,哪里沒有我們的立身之地?”
蒲壽成也躍躍欲試,道:“如果有機會洗劫泉州,我們就把泉州那上萬大宋宗室,全殺了!趙朔不是號稱有大宋太祖血脈嗎?他殺我們的同教兄弟,我們就狠殺他的宗族!”
“就這么辦了!”
父子三人雖然心中隱隱覺得,此去救臨安恐怕救不了大宋,但也做好了最后的準備——趁著大宋滅亡,狠狠的撈上一把!
“起錨吧!”
與此同時,吳淵也無可奈何地下達了命令。
要不然呢?
大宋現在危在旦夕,他哪里還有時間對付那些商人?再說了,那些商人只是出船出人比預計中少上很多而已,想對付他們,也沒太正當的理由。
就更不用說,這些海商團結一處,吳淵憑著手中的實力,未必奈何得了他們了。
就這樣,大宋福建路出兵萬人,從刺桐港出發,往臨安而來。
三日后,襄陽城。
到了現在,趙朔已經取了襄陽兩個多月了。但是,趙朔本人一直在襄陽,他麾下的大軍也沒有主動離開京湖地區,向大宋進攻。
趙朔在襄陽,主動做兩件事。
其一,整編宋國的京湖大軍。孟珙麾下的大宋正規軍現在不但還有五萬有余,而且戰力相當可觀。
趙朔就算去蕪存菁,依舊整編了三個八旗萬戶。
孟珙、高達各領一個萬戶,另外一個萬戶由一個漢軍八旗的千戶長提拔而來。
此人名叫劉二祖,當初與楊安兒、李全并列,為山東紅襖軍三大領袖之一。
如今別說楊安兒和李全了,就劉二祖的老部下彭義斌都當上漢軍萬戶快十年了,這次南征終于受封萬戶,劉二祖別提多高興了。
其實,劉二祖的才干,不能說不行,但也只能算是還可以。
趙朔真正中意的人選,是原來金國的“南渡以來最稱名將”的郭仲元。
但是,郭仲元才跟隨趙朔多久?立的功勞也不算多。
劉二祖年紀大了,已經對趙朔說過,這次滅宋之后,就想退役了。
他立的功勞雖然不算多,但小功勞積攢起來也相當不少。
趙朔的目的,就是給劉二祖一個安慰獎。滅宋之后,劉二祖退役,就可以讓郭仲元頂上來了。
其二,孟珙手下沒選上的正規軍,以及手下的廂軍,就地轉為府兵。
然后,和趙朔的大軍一起,在京湖推廣均田制和府兵制,并且進行大宋交子的兌換。
然后,趙朔就是等待那道《告江南軍民百姓書》慢慢發酵了。
“王上的一道《告江南軍民百姓書》,真是可當百萬雄兵啊!”
這話當初楊惟中對趙朔說過一次,不過今天對趙朔說這話的,乃是黑冰臺統領辛褎。
他親手將幾份情報送了過來,道:“亂了!全亂了!只要王上破了臨安,恐怕整個大宋傳檄而定!”
趙朔沒看那幾份情報,直接問道:“又出什么事了?平江府,我派郭仲元去了。以他的才干,掌握那些義軍應該不是問題。”
“江南西路(江西)的陳韡,本來正在圍剿陳三槍,張魔王義軍。看了王上您的《告江南軍民百姓書》后,認為大宋氣數已盡,與陳三槍和張魔王講和。雙方各派使者前來,向王上投誠!只要大王允準,他們馬上易幟!”
“好!”
趙朔本來以為,又是宋國哪里出了亂子呢。沒想到,陳韡愿意舉江西而降,真是又驚又喜。
陳韡其人,堪稱文武雙全,是南宋數得著的人才之一。
他不僅是宋寧宗開禧元年的進士,還精通軍事。
歷史上,陳韡應邀任淮東制置使賈涉的幕僚,抵御金軍,并獻策處置山東忠義軍事。其后,成了南宋的救火隊長,哪里有叛亂就調向哪里。
他轉戰于福建、江西、廣東三路,平定無數場叛亂,在歷史上還在江淮一帶屢抗蒙古入侵。
非但如此,此人還精通財政,簡直是一個六邊形戰士。
和孟珙一樣,這樣的華夏英杰死在內戰中太過可惜。
他主動來投,就是趙朔未來的宰相人選之一了。
趙朔道:“還有什么好消息沒有?”
“還有,宋國朝堂上傳來的消息。廣南東路(廣東)、廣南西路(廣西),拒絕勤王。廣南東路認為,此地兵弱,又路途遙遠,此去勤王,意義不大,請朝廷遷都廣州。若是實在敵不過我軍,可以揚帆出海。”
“廣南西路的理由是什么?”
“他們說,安南蠢蠢欲動,自保尚且艱難,何況勤王?建議朝廷遷都廣南西路,行北失南補之計,攻打安南。”
趙朔搖頭道:“來不及了。以如今的形勢,宋國皇帝在臨安,還是宋國的共主。他們若是敢長途遷都,恐怕還沒到廣東或者廣西,就禁軍兵變,或者被當地勢力攔截了。對了,荊湖南路(湖南)的情況怎么樣?”
“荊湖南路準備勤王,但有一個叫王文的統制官趁機造反。雖然沒有像平江府那樣成功,但也不算失敗,率領殘部逃了出去。現在,荊湖南路正忙著清繳王文之亂,也抽不出手來勤王了。”
頓了頓,辛褎補充道:“其實,現在情報有限,我們黑冰臺也搞不清楚,荊湖南路是真抽不出人手來,還是假的抽不出人手來。不過,很顯然,宋國是別指望荊湖南路的援兵了。”
趙朔站起來,看著墻上掛著的地圖,計算道:“嗯,平江府、四川、兩淮、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看來,這大宋氣數已盡,用不了多久,就能落入我的手中。還有其他的情報沒有?”
“呃……”
辛褎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地道:“還有一件事,我們黑冰臺也搞不清楚,算不算情報。”
趙朔道:“盡管講來!”、
“是這樣的,張柔萬戶,最近和各位萬戶閑聊時,總是拿出一副畫讓眾人欣賞。那是一副《墨竹圖》,是他的女兒畫的。”
“然后呢?”
“那幅畫畫的相當不錯,張柔的女兒今年又年方十四歲,有如此才學殊為難得。所以,他口口聲聲說,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文采,日后定為北方第一才女。眾人也不好駁他的面子,隨口答應。”
趙朔道:“張柔的女兒的名字叫什么?”
“張萬戶女兒的閨名,我們黑冰臺也不好打聽。”
“那你們黑冰臺怎么看待此事?”
辛褎道:“恐怕張柔萬戶,是打上了世子的主意。此事到底是好是壞,就看王上如何去想了。”
“應該就是如此。”
趙朔對張柔的小心思,也不感覺有什么不妥的。
本來嘛,趙赫都二十六歲了,雖然絕不可能缺女人,但確實需要娶個正妻了。
但是,誰配得上趙赫呢?
普天之下,似乎只有黃金家族的女子配得上。但趙朔既然這么多年都沒有考慮黃金家族,那就是不準備讓趙赫跟黃金家族聯姻了。
那么,除了黃金家族之外,還有誰呢?
趙朔麾下的文武大將唄。
那些漢軍八旗的萬戶們,對此事最為上心。
這不僅僅關系著他們的榮華富貴,還關系著這個前所未有的偉大帝國的國祚!
很簡單的道理,太祖血脈傳了趙赫這里,已經非常稀薄了。更準確地說,漢人血統已經非常稀薄了。
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趙赫,娶一個異族女子為正妻吧?
所以,諸將家中有適齡的女兒,誰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做世子妃呢?
趙朔估計,張柔之女的“北方第一才女”的宣稱,恐怕不僅僅是諸將抹不開面子,而且是有意推波助瀾。
辛褎也未必那么干凈,完全沒有參與其中。
趙朔繼續道:“其實,對赫兒的婚事,我也很是為難。辛褎,根據你們黑冰臺的情報,除了張柔的女兒之外,還有什么合適的人選?也不必拘泥于我手下諸將。都說江南多美人,江南如今有什么出挑的人物沒有?”
“江南美人?”
辛褎想了一下,道:“有!據說史嵩之的長女。秀外慧中,在汴梁頗為出名。皇帝幾次想將其納入后宮,史嵩之都不肯松口。如今史嵩之告病在家,就更不可能與皇帝聯姻了。”
“那女子叫什么名字?”
“史柔卿。史柔卿還有個妹妹,名叫史慧卿,兩姊妹相差僅一歲,據說都很不錯。”辛褎仔細介紹道。
對于八旗萬戶,黑冰臺當然不敢監視地太過分,沒道理去探究人家女眷的名字。
但是,對于史嵩之這位大宋的當朝宰相,就沒有那么多顧忌了。黑冰臺早就將史嵩之的家庭情況,調查了個底兒掉。
“這樣啊……”
雖然史嵩之名聲在大宋不怎么好,但趙朔不這么看。
孟珙、余玠還不是史嵩之一手提拔的?襄陽的屯糧,還不大都是史嵩之積攢的?
除了貪戀權力外,史嵩之沒什么缺點,也算當世了不得的人物了。
如果他的女兒果然不錯,未必不能考慮。
趙朔仔細想了一下,道:“史嵩之的兩個女兒,張柔的女兒……先備著吧。赫兒的婚事,一半要看我的意思,另外一半也要看他本人的想法。前幾天,他不是才來信,說歐羅巴諸國送了幾個西洋美人嗎?反正他也不缺女人,更不缺子嗣。”
其實,現在趙朔最擔心的,不是趙赫的婚事,而是趙赫在埃及的進展。
埃及沙漠眾多,與平原作戰完全不同。
趙赫僅僅率領三萬五千大軍,征伐埃及,能成功嗎?
畢竟,趙朔清楚的記得,在歷史記載中,天才如拿破侖率三萬五千大軍攻打埃及,最后卻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