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趙朔又視察了張勇的雜交馬場。
當初鐵木真擊敗王罕,成為東部草原之主,將呼倫貝爾大草原封給了趙朔。趙朔就在此地建立了專門的育馬場,培育優良的戰馬品種。
如今,一晃三十年過去了,趙朔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
沒辦法,培育優良馬種這種事快不了。
一匹馬十一月懷胎,養到三歲才能配種,連續培育四五代,才能稱得上遺傳性狀穩定,形成一個獨立的優良馬種。再加上戰馬擴群的時間,就算一切順利,都得二十年了。
更何況,趙朔讓擅長育馬的張勇主管這個雜交育馬場,還只有二十六年的時間。
阿拉伯馬參與配種,也才二十二年。
不過,成果是非常喜人的。
去年,趙朔的軍中挽馬就已經定型,起名“負山”。
“負山”馬是蒙古的百岔鐵蹄馬、遼東青馬、羅斯森林馬,欽察馬、匈牙利馬雜交而成,平均身高四尺七,平均體重卻達到了一千四百斤。
雖然比起后世的頂級挽馬夏爾馬,身高六尺以上,體重兩千斤,還差了相當不少。
但是,在這個時代來說,端地稱得上驚世駭俗。
就拿之前蒙古最好的戰馬之一的百岔鐵蹄馬來說,身高四尺一,體重七百斤。
比負山馬足足輕了一倍!
百匹鐵蹄馬在負山馬面前,簡直就像是個小馬駒。
負山馬的拉力更是恐怖,在普通的土路上,能拉動總重量達到兩千四百斤的大車,日行軍一百里。
而且,負山馬繼承了百岔鐵蹄馬的部分基因,馬蹄堅硬耐磨損,有利于長途行軍。
這樣一匹挽馬的運輸能力,簡直能相當于以前三匹馬了。
趙朔已經下旨,加緊對‘負山’馬進行擴群,不但要滿足軍用,而且要開始向民間售賣。
據說在后世,英格蘭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夏爾馬超過了百萬匹。這一百多萬匹夏爾馬,成為了火車發明之前,日不落帝國陸地運輸的核心動力。
這負山馬的體型,還遠不如夏爾馬呢。怎么也得達到兩三百萬匹才夠用吧?
當然了,這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單憑趙朔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撫昌桓三州的馬場,也承載不起。
不過,沒關系,東起大興安嶺西至多瑙河下游,四萬里歐亞大草原,都將成為趙朔的養馬之地。
今天趙朔到來,軍中的主力戰馬也到了定型之時。
“王上您看,這是我們馬場培育的最優良的戰馬了,用蒙古馬、阿拉伯馬、西域汗血馬,波斯的塔克馬雜交而成。”
“它們平均身高達到了五尺二,平均體重在一千斤左右,無論身高和體重都遠超普通的阿拉伯馬。速度也不在普通阿拉伯戰馬之下,而且更耐粗飼和饑渴,應該可以作為軍中的主要馬種。”
張勇向趙朔仔細介紹著。
這時代的尺,比后世的尺略短。五尺二,大概就是一米六一了。
趙朔仔細端量著眼前的五百匹戰馬,估算道:“這些戰馬的高度,都超過五尺三了吧?是你精心挑出來的?”
“是,確實是臣精挑細選。但是,具體數據,臣不敢欺瞞王上半點。平均起來,確實是五尺二的樣子。”
“很好!”
趙朔高興道:“當初宋國的大將韓世忠,得到了一匹寶馬,有五尺一寸高。他見這馬太神駿了,說什么‘高五尺一寸,非人臣敢騎’,獻給了趙構。現在這些戰馬,個頂個都超過五尺三了。韓世忠如果能活到現在,見到這些馬,恐怕得驚掉了下巴。”
張勇道:“宋國再缺馬,韓世忠這種軍中大將,也不會是什么見識淺薄之輩。只能說,王上三十年苦心經營,終于開花結果,才有了如此神駿的軍中戰馬。”
趙朔擺了擺手,道:“無須拍馬。只要你給我把戰馬養好了,比什么都強。”
“昨日我在工坊,已經跟孫威說過了,給他掛個工部侍郎銜,光宗耀祖。你張勇也是一樣,這近三十年來辛苦了,也掛個工部侍郎銜吧。另外,我再賜給你黃金五千兩,美女四人。”
“你們馬場也報上兩個功臣來。一個掛五品銜,一個掛七品銜,都有黃金美人的賞賜、”
“謝王上,愿為王上效死!”
張勇大禮參拜。
當初,他為一名普通西夏軍,被趙朔俘虜之時,哪里曾想過現在的風光?
他武藝不算高,也稱不上什么長袖善舞之輩,唯一的特長,就是育馬。以前更是不可能想到,單憑育馬就能混個侍郎的官銜,屬于整個趙朔汗國的高級官員之一。
此時張勇真是心中激蕩異常、
“免禮。”
趙朔讓張勇站起來,又吩咐道:“現在你主要的任務,就是選一些馬種,送到撫昌桓三州的養馬場去。以后,我軍中的主力戰馬,就是這種馬了。”
“是。”
“對了,這種軍中主力馬,你們起名沒有?”
張勇道:“我們原本給這種戰馬定的名字,叫烈鬃。不知是否合適,請王上示下。”
“烈鬃嗎?因為這種這種戰馬的鬃毛特別長特別神駿?”
趙朔想了一下,道:“不太好。這種馬既然是我東方培育的最優良的戰馬,就起名叫東風吧。東風西漸,將我華夏文明傳到西方去。”
在歷史上的十三世紀至十九世紀,華夏文化通過絲綢之路等渠道傳入歐洲,涉及藝術、建筑、園林等多個領域,對歐洲貴族文化及藝術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其實和當時華夏強盛國力密切相關,反映了歐洲對東方文化的推崇。
這種現象,被后世的史學家稱為“東風西漸”。
不過,趙朔心中想的卻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教皇的三重冕跌落塵埃,
勃艮第葡萄酒混著萊茵河血水發酵,
條頓騎士團的誓言變成了一個笑話,
修道院的藏書化作熊熊烈火!
趙朔在一二一五年,就暢想著如此場景。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他的超級戰馬“東風”已經培育完成,只差繼續擴大數量了。
這副場景的出現,也為期不遠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趙朔有時候和華箏一起,出城打獵。有時候,在工坊里面,指導著郭珣的科研進展。有時候深入草原,看看他麾下草原普通牧民的生活情況。
足足在哈爾喀貴城盤桓了半個多月,趙朔才離開了哈爾喀貴城,向中都而來 趙朔到了中都之后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調整八旗軍的駐地。
很簡單的道理,原來宋國的屯兵重點,就是防著趙朔的。現在趙朔挑選宋軍精銳,組建了新的八旗軍,再這么布置兵力,也太不合理了。
在征伐宋國之前,趙朔有十四個漢軍八旗萬戶,一個海軍正紅旗萬戶。
孟珙投降趙朔,趙朔將他麾下的大軍,整編為三個萬戶。
兩淮地區趙范和趙葵的大軍,趙朔將其整編為兩個萬戶。
四川余玠的大軍,趙朔也整編為兩個萬戶。
另外,江西的陳韡的手下,湖南李埴的手下,臨安的禁軍體系,趙朔也各整編了一個八旗萬戶,這就又是三個八旗萬戶。
趙朔麾下的漢軍八旗,達到了二十四個萬戶。
原本海軍只有一個海軍正紅旗,取了襄陽水師和兩淮水師之后,趙朔增加了兩個海軍萬戶。
另外,參加襄陽之戰的內河水師,也正式授予番號,編了兩個內河水師萬戶。
總而言之,趙朔現在光漢軍的數量,就達到了二十九萬之眾。
水師好說,無非就是在各地的港口駐扎,關鍵是這二十四個漢軍八旗萬戶。
趙朔在南方的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各安置了一個萬戶。
浙江安置了兩個萬戶,監督宋廷對協議的執行。如果宋國敢出什么幺蛾子的話,這兩個萬戶隨時出兵福建。
在北方,中都是重中之重,安排了三個萬戶。
山東,河南,僅僅各安排了一個萬戶。
趙朔將漢中省裁撤,劃入陜西省,安排了兩個萬戶駐扎。山西省,也安排了兩個萬戶駐扎。
原來的西夏地區,設置甘肅行省,則安排三個萬戶。
簡而言之,在內陸省份,安排一個萬戶駐扎即可。在臨近草原的河北、山西、陜西,都屯駐兩個萬戶。
既可以防止草原的內亂,又便于戰馬的更換。
甘肅地區之所以屯了三個萬戶,是因為此地既西臨窩闊臺汗國,又南臨青海、吐蕃。
能攻入吐蕃的,還有一個四川。趙朔在這里,足足屯駐了五個漢軍萬戶。
這五個漢軍萬戶西可進攻青海、吐蕃,南可進攻大理。
換言之,吐蕃已經面臨趙朔八個漢軍萬戶的直接軍事威脅1
不僅僅是威脅,還有行動。
半年后,八旗軍駐地調動完成。
趙朔駐扎在甘肅的三個漢軍萬戶,在張柔的率領下忽然發動,向青海地區發動進攻。青海面積雖大,卻是土地貧瘠,地廣人稀之極,總共才二十多萬的人口。沒有統一的政權,只有一些吐蕃、黨項、回紇人的部落。
三個漢軍萬戶如同風卷殘云一般,掃蕩了青海地區。凡是不愿意歸降的吐蕃、回紇部落一概屠滅,只有年輕的女人和不高過車輪的孩子能夠存活。
至于那些黨項余孽,不管愿意不愿意歸降,都遭到了漢軍毀滅性的打擊。
這就是給吐蕃人打了個樣,殺雞儆猴了。
然后,趙朔的使者才從涼州出發,抵達了拉薩。
趙朔給吐蕃人提出的條件,也非常簡單。
吐蕃必須納入趙朔汗國的版圖,趙朔會派五千漢軍常駐高原。趙朔允許各大寺廟在高原上自由傳教,并且保證他們財產的安全。但是各級官吏,必須是朝廷派出的官員。各大宗教領袖的繼任,也必須得到朝廷的批準。均田制和府兵制,更是必須實行。
換言之,高原人精神上歸各大寺廟,世俗上完全接受趙朔的統制。
拉薩城,布達拉宮內。
七十多名吐蕃各大派系的尊貴人物濟濟一堂,牛油火把在墻壁上投下了搖曳不定的影子。
“不行!不能投降!趙朔的鐵騎再勇,到了高原上也得變成軟腳蝦!”
“當初華夏強盛的唐國怎么樣?還不是奈何不得我吐蕃?趙朔不派兵攻我吐蕃,還則罷了。如果他真的敢派兵來,就讓他們見識見識吐蕃勇士的威風!”
“唐古拉山,是我們最好的屏障!”
“得了吧!我們能有當初的吐蕃帝國強大?當初的吐蕃,能拉出來三十萬大軍,我們呢?”
“趙朔攻掠萬國,高原氣候未必奈何得了他。我們如果不投降,青海地區那些部落的下場,就是我們的未來啊!”
“其實,趙朔的條件也還算可以。我們只要能在高原上廣傳佛法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自從唐末以來,吐蕃諸部就分裂為大大小小十幾股勢力。這些勢力大都政教合一,由當地的教派所控制。
趙朔的使者帶來了趙朔的條件,吐蕃各大派系的重要人物,齊齊前往布達拉宮,商議和戰之事。
人們議論紛紛,說什么的都有。
當然了,這并不是說,主戰和主和的就是勢均力敵了。
因為,吐蕃最大的兩個派系,是控制高原中部以及后藏地區的薩迦派,以及控制高原南部和東部的噶舉派。這兩個派系的首領,一直沒有發聲。
“止貢堅贊,要不,你說幾句?”
薩迦派的領袖薩迦班智達,向著噶舉派的領袖止貢堅贊看來。
“不,薩迦班智達,你年紀比我大得多,還是你說吧!我年紀小,見識不夠,在這么大事情上,恭聽您的教導。”
為了爭取吐蕃霸主的地位,近百年來,薩迦派和噶舉派多有沖突,乃至于兵戎相見。
但到了如今決定吐蕃命運的關鍵時刻,這兩大派系的首領竟然出奇地和氣起來,止貢堅贊甚至直接以晚輩自居。
“好吧,那我就說兩句。”
薩迦班智達站起來,高聲道:“剛才你們的爭論,我已經仔細聽了。其實,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應該有任何爭論。主張和趙朔一戰之人,簡直比高原上的牦牛還要愚蠢。事實上,我們除了投降之外,沒有任何其他選擇。”
“這怎么可能?我們難道和趙朔一拼之力都沒有?”寧瑪派的領袖滿臉的不可置信之色。
要是往常,打死他都不敢這么和薩迦班智達如此講話。
薩迦班智達不僅是高原上實力最強大的兩大領袖之一,而且佛法精深遠超同儕,是高原上最受尊敬的智者。
但是,想到即將失去的種種特權,想到要解散的農奴,想到自己子弟日后的命運,寧瑪派領袖簡直心頭都在滴血。
薩迦班智達卻不慌不忙地道:“沒錯,我們就是和趙朔連一拼之力都沒有。什么高原氣候可以仗恃?趙朔的領土之一波斯地區,也是高原氣候,我們的藏紅花,就是從波斯傳過來的。”
“至于唐古拉山?天下之大,有險要地形的地方多了。又有哪里,擋住趙朔的大軍了?”
“還有很多人,拿唐朝和趙朔汗國進行類比。那是一回事嗎?當初的吐蕃,能調動幾十萬大軍。我們現在呢?整個吐蕃,男女老幼加起來,有沒有五十萬都不好說。”
“另外……夏爾巴!”
“在!”薩迦班智達的底子夏爾巴高聲答應。
薩迦班智達道:“把那兩副地圖掛上,讓大家看看。”
“是。”
功夫不大,兩幅地圖,掛在了墻上。
這兩幅地圖,一個是唐朝時期的地圖,一個是如今的地圖 “趙朔汗國,竟然有這么大!”
“十個……十五個吐蕃,恐怕也比不上啊!”
“人家的人口密度,還比我們要大上許多呢!這得多少人口?”
“打?怎么打?誰去打?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
吐蕃貴人們議論紛紛,滿面的驚震之色。
如果說,在唐朝時期,吐蕃雖然比大唐要小上不少,但吐蕃還有一拼之力的話。那現在的差距,已經讓他們絕望!
薩迦班智達道:“這是唐朝的地圖,這是如今趙朔汗國的地圖,你們仔細看看,這是一回事嗎?從東邊的高麗,到西邊的埃及,都是趙朔汗國的領土,至少有四個唐朝大小,我吐蕃卻還是那個吐蕃!”
“不,更準確地說,我們已經大不如前了。當初吐蕃凝為一體,我們如今卻分成了十幾股勢力。當初吐蕃能出動幾十萬大軍,我們現在即便聯合起來,萬眾一心,也湊不出十萬大軍了。’
“而趙朔呢?漢軍加上色目軍,已經超過四十三萬!比我們高原上所有男人加起來都多!”
“趙朔麾下的人口,已經是兩億人左右。我們僅僅是五十萬左右,這是四百倍的差距!”
“對抗趙朔,除了死路一條之外,我看不出任何其他的可能。你們以為呢?”
薩迦班智達的話因剛落,全場頓時如同開了鍋一樣,一片喧嘩。
人們以前,當然知道趙朔非常強大,但從來沒有如此清晰的認知!
那些投降派暗暗慶幸,自己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那些誓死抵抗派也迅速轉換了立場。
畢竟,榮華富貴再好,也沒有自己的性命重要。再說了,趙朔還保證他們生命財產的安全。
“投降!投降!我們應該投降趙朔大王!”
“趙朔大王滅國無數,這是萬王之王啊!投降萬王之王,我們不丟人!”
“加入如此偉大的國度,是我們的幸運!”
“別人我管不著,反正我是堅決要投趙朔大王!”
待人們的聲音減低,噶舉派的領袖止貢堅贊站起來,高聲道:“我認為,時代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我們吐蕃已經無法獨善其身。加入趙朔汗國,才是我們最好的出路!”
“我們雖然失去了種種特權,但是,我們的孩子,聰明的可以參加科舉,勇武的可以加入八旗,未來的前途很可能還在我們之上!我們的子民,不但將獲得以前夢寐以求的土地,還能獲得中原地區的各種物資,解決溫飽。這對吐蕃人來說,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
‘我完全贊同,整個吐蕃加入趙朔汗國!”
其實,止貢堅贊早就意識到趙朔的強大,想著投了。要不然,剛才能和薩迦班智達如此謙讓?
爭什么爭啊?
以后大家都是趙朔大王的手下,都是吐蕃人應該團結一致、互相照應才是。
不管怎么說吧,至此,止貢堅贊的一番話一錘定音。
雪域高原,正式納入華夏版圖。
華夏版圖,也被趙朔擴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