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下封爵詔》下發三個月之后,趙朔又有一個大動作。
他將中都皇城的正南門宜陽門,正式改名承天門。
承天門外,一個大工程開始動工了。
這里要建一個巨大的廣場,稱“承天門廣場”。這承天門廣場,會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舉行各種大型慶典以及閱兵活動,平日里不禁軍民百姓在此休息娛樂。
這不是重點。
重點在于,趙朔會在這承天門廣場上,建一高臺。
高臺上建一閣樓,立開國三十六名文武功臣之圖像于其上。平日雖有士兵守衛,卻歡迎天下軍民百姓參觀。趙朔以后歷代君王,會在每年元旦之日,率文武百官進行祭拜。
消息一出,文臣武將們頓時急紅了眼。
這是什么?
漢光武帝的云臺二十八將!
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啊!
這個閣樓本身當然重要,享受國祭當然更為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這份名單是要上史書,千古流芳的!
沒有什么民族,比漢人更重視身后名了。
誰能進去,誰進不去,在后世的評價差距實在太大了。
現在趙朔有二十九個漢軍萬戶,十四個色目萬戶,這已經是四十三個萬戶,已經超過三十六了。
再者,還有蒙古人呢?
格日勒,趙朔的結義安答,能不排進去?
海日格,飛鷹軍統領,西征副帥,曾經麾下下轄十幾個色目萬戶,能不排進去?
抹赤別都溫,全軍的軍法官,也得排進去。
合答黑把禿兒,黑騎統領,不排進去也不合適吧?
已經去世的老將蘇和,既是趙朔父親趙邕的安答,又幫助趙朔初步建立了班底,還把女兒嫁給了趙朔,排進去似乎也沒毛病。
其他蒙古千戶,也有排進去的可能。
再說了,這是“三十六名文武功臣”,還得分文臣一部分呢。雖然趙朔沒有說文武的名額是等同的,但起碼得分出去三五個吧?
這還剩下幾個?
那些覺得進不進三十六人大名單都有可能的人,能不著急嗎?
就是能穩進的這大名單的人,也急了眼。比如史天倪、郭寶玉、張柔、嚴實這四個人,作為漢軍八旗最早的四個萬戶,肯定是在三十六功臣之列的。
但是,郭寶玉和嚴實,立的功勞差相仿佛,到底誰在前面呢?能不爭嗎?
于是乎,有的人直接上書朝廷,詳細列舉自己的種種功勞,請求在排名時仔細考慮。
但有更多的人,卻是請朝廷仔細考慮,現在就進行排名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畢竟,世界上那么多國家還沒打下來呢。到了最后,誰立的功勞多還真不一定。
趙朔建這個“承天門廣場”,主要目的是建一個可供進行各種慶典的大型場所。對于評定這“三十六功臣”,只是順帶的事,并不著急。
既然如此,他也就從善如流,宣布十年后,再評定三十六功臣。
這道旨意的下達,直接如同在一個火藥庫中扔了一根火柴,帝國開國拓土的氣氛,直接炸了!
很簡單的道理,對于武將們來說,立功的唯一機會就是打仗。現在打仗,既關系著自身的榮華富貴,還關系著爵位,甚至關系著能不能成為開國三十六功臣!
對于文臣來說,更不得了。
現在,除了耶律楚材之外,誰能說穩進三十六人的大名單?
而且,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的功勞很難量化。
還是得進行戰爭!
在新的土地上,撫定地方,是非常顯眼的功勞。提供后勤,也是非常顯眼的功勞。
不知多少文官主動上書,要求去埃及敘利亞,要求去吐蕃,去南洋的朝廷直轄之地為官。
就算不能進三十六人的大名單,這不是還可能賜予爵位嗎?文臣們比武將,更渴望著傳給后世子孫的一份穩定的基業!
百姓們一方面在議論著三十六人大名單應該有誰,另外一方面對帝國繼續開疆拓土有著濃厚的興趣。
畢竟,現在山河四省的田地賦稅,已經下降到原本的兩成了。各個工坊的商品行銷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各種特色商品也涌入民間。還有,趙昀獻上的安南的奴隸們,正在北方興修水利,百姓們原本的徭役大大減輕了。
趙朔實現了自己的承諾,與漢人蒙古人共天下。開疆拓土,不僅是趙朔或者朝廷獲利,華夏百姓們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那么,現在到底該攻向哪里呢?
各大報紙上,刊載了無數文人的文章,引經據典的告訴大家,哪些國家應該征伐。
比如大理吧,在唐朝末年叫做南詔,與唐王朝多次大戰,甚至攻陷了成都。前前后后擄走的漢人奴隸超過三十萬。現在,這些人的后裔,還在大理境內受苦呢。這些華夏后裔,怎能不拯救?
比如扶桑吧,在大唐年間,就覬覦著大陸,大敗于白江口。如今,又收留高麗人金若先,對朝廷不敬。如今,帝國海軍已成,焉能不滅此國?
比如天竺吧,當初大唐王玄策,都領兵攻到恒河了。如今,卻僅僅以印度河為界,朝廷豈能滿足于此?
比如安南吧,在漢朝時,就納入了華夏版圖,后來屢降屢叛。如今,宋國的趙昀攻打安南,并不順利。他不行,就換別人來!朝廷理應發兵攻向安南,將這些首鼠兩端之輩,盡數屠戮!
這就是華夏有史書的好處了。
這是史書嗎?這是黑賬本!
周邊蠻夷之國,對華夏的傷害都一筆筆記著呢。如今,華夏前所未有的強大,這些賬也該好好算算了!
華夏如此濃重的求戰氣氛,當然瞞不住周邊諸國,一時間天下震動!
大理,皇宮內。
“高相,趙朔早就將五個萬戶調入四川,意在吐蕃和我大理。如今,吐蕃歸降,那五個萬戶的目標,可就只剩下我大理了。趙朔國內的報紙,輿論洶洶,要攻入我大理國,報唐朝末年之血仇,你說我們大理該怎么辦呢?”
大理國王段智祥,小心翼翼地向國相高泰祥看來。
這時候的大理國,段氏雖然名義上是國主,但是國內主要軍政權力早就落到了高氏的手中。
段智祥在位三十多年,早就認命了。只要高氏給他足夠的錢財修建佛寺,以求來生,他就心滿意足。
萬沒想到,北方蒙古崛起,趙朔陳兵四川,對大理的覬覦之意昭然若揭。
如今,吐蕃已經投了,趙朔國內一片求戰之聲,按照他的想法,干脆就投了算了。
反正都是當孫子,給高泰祥當和給趙朔當,又有什么區別?
而且,高氏雖然獨攬大權,但是這些年在錢財上沒虧待過他。他帶著這么大筆錢財,去中都當個“大理侯”多好?他年紀大了,沒有幾年好活了,正好去見識見識這天下第一大城的風光。
但是,高泰祥卻冷哼一聲,道:“趙朔汗國國內那些報紙的輿論,我都看了。簡直是豈有此理!南詔跟我們大理是一回事嗎?那華夏的唐朝和宋朝也是一回事了?他們要想侵我大理,這些理由,不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罷了。”
“話雖如此,趙朔勢大,我大理實在難以相抗啊!”
“那又如何?當初的唐王朝是不是勢大?三征南詔,還不是不得不退了回去?我大理山高林密,氣候濕熱,地勢險要,趙朔想要我們一口吞下,沒那么容易!”
你剛才還說,大理和南詔不是一回事呢?現在怎么又拿南詔說事了?
段智祥暗暗腹誹,卻不敢表現出來。
他只是道:“那按照高相的意思,是和趙朔周旋到底了?”
“那是自然。”
高泰祥毫不猶豫地道:“臣誓死守護大理!趙朔若想吞我大理,必先跨過我的尸體!”
你想死,就帶著大理高氏去死,別帶著我們大理段氏啊。
段智祥沒辦法,只是道:“那一切,就都仰賴高相了。”
然而,他實際上想的卻是,得趕緊偷偷派一個使者,前往中都,告訴自己的歸降之意。
等趙朔真的大兵壓境,可就全完了!
與此同時,扶桑,鐮倉城。
“你們覺得,趙朔國內輿論洶洶,他會攻我扶桑嗎?我扶桑又該如何應對呢?”
北條泰時目光灼灼,向著鐮倉幕府的一眾重臣看來。
現在的扶桑,天皇失權,權在幕府。但是,幕府大將軍的權力,也幾乎被北條氏架空了。
換言之,北條泰時才是如今扶桑事實上的主人。
這北條泰時相當不簡單。
十六年前,他統率幕府軍進軍京都,打敗后鳥羽上皇,設立六波羅府,任首任六波羅探題,監督朝廷,負責處理畿內及西國的行政、訴訟事務。
十三年前,北條義時死后,北條泰時接任了屬于北條系的幕府“執權”之職,掌控扶桑。
三年前,他還制定武家法《御成敗式目》,作為鐮倉幕府的基本法典,從此確立了鐮倉幕府以北條氏為核心的執政政治體制。
不得不說,北條泰時算是扶桑歷史上數得著的英杰了。
當初,窩闊臺害死拖雷之事發,宋人勸進趙朔。無論是幕府大將軍藤原賴經,還是真正掌權的北條泰時,乃至于扶桑的重臣們,都興奮異常。
他們覺得,蒙古的內部矛盾相當大。
恐怕蒙古很快就會陷入連綿的內戰中,扶桑西侵大陸,入主中原的機會來了!
所以,他們一致同意,編練一支強大的海軍。隨時準備出兵大陸。
然而,沒想到的是,趙朔等人逼著窩闊臺下了《罪己詔》之后,不但把此事揭過,還發動了長子西征。
蒙古人用事實證明,他們內部有矛盾,外國人最應該做的,不是彈冠相慶,而是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蒙古轉移內部矛盾的對象。
扶桑人當時就傻眼了,原本編練的那支海軍也遣散了。
只是高麗人金若先,他們沒有送給趙朔。
畢竟,扶桑人還是有其驕傲在的。他們覺得隔著重重大海,趙朔的實力再強大,又能拿他們怎么樣?
然而,他們也不想想,隔著重重大海,他們都敢打大陸的主意了,趙朔還不敢打扶桑的主意?
接下來,趙朔發布《海外封爵詔》,《天下封爵詔》,更是證明了這點。
連天下未知的土地,趙朔都想納入掌握之中。何況是已知的,庇護了趙朔通緝的金若先的扶桑?
現在趙朔汗國內輿論洶洶,扶桑人已經喪失了一切僥幸。
“依我看,趙朔對土地的貪婪,是沒有止境的。他派軍攻打我扶桑也是必然的,只看是什么時候征伐而已。我們……實在不行,選擇投降,也不是不能考慮。”
“對啊!根據我們的情報,趙朔的海軍足以遠渡重洋,奔赴埃及。其航海能力,比我們扶桑的船只強的多!陸地上的戰斗,蒙古軍天下無敵,扶桑的武士們恐怕也不是對手啊!”
“就算不馬上投降,也得先把金若先綁了,獻給趙朔。讓他先打別的國度,最后再打我們扶桑。我們扶桑,也好有足夠的時間整軍備戰。”
“這是什么話?扶桑乃是天神建立的國度,怎能向敵人屈膝?”
“扶桑武士強大無比!一個人,能打兩個……五個漢人!”
“蒙古人之前天下無敵,那是沒遇見我們扶桑人!他們若是敢渡海而來,就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們扶桑勇士的威風!”
“我扶桑有六百萬人口,幾十萬大軍!趙朔遠渡重洋,又能運來多少人?他們的后勤支持得住嗎?在天神的庇護下,勝利必然屬于我們!”
“所有扶桑人,都愿意為扶桑效死!哪怕六百萬玉碎,也不會向趙朔投降!”
鐮倉幕府的重臣們議論紛紛,少部分主張干脆投了,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應該堅決抵抗。
“很好!”
北條泰時眼見軍心如此可用,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我們扶桑乃是神屬之國,非可以智競,非可以力爭!趙朔想要將一口吞下扶桑,簡直是癡心妄想。現在,傳我的命令!”
“嗨!”
北條泰時道:“其一,金若先,我們繼續提供庇護。否則,未必能拖延趙朔進軍的時間不說,反而墮了我扶桑的士氣。”
“其二,趙朔海軍,最可能的進攻地點,是九州。從今日開始,九州各國的御家人停止‘大番役’,改為‘異國警固番役’,輪流去北九州沿岸的筑前、肥前等要害地區進行警戒。”
“其二,扶桑全境各個地區,制作并呈報“大田文”,普查整個扶桑的人口和物資潛力,準備集合全部力量,和趙朔的大軍決一死戰。”
“總而言之,我們扶桑人,是絕不可能投降趙朔的。哪怕六百萬玉碎,也在所不惜!”
“嗨!”
北條泰時決心已下,鐮倉幕府重臣們齊聲答應,準備作戰。
扶桑的命運,也就此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