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孫威又向趙朔獻上了白砂糖。
在這個時代,糖業已經是個比較成熟的產業了。趙赫在埃及,埃及人為了表示臣服,還獻上了兩千糖塊堆迭而成的小塔。
江南的制糖業,更是非常發達。以四川、福建和浙江為主要產地,生產著各種糖類制品,《糖霜譜》這種介紹如何制糖的專業書籍,都誕生了一百多年了。
至于通過貿易,向著扶桑、南洋諸國、真神教諸國進行輸出各種糖類制品更不用提。
甚至福州人有獨特的秘方,能制出“干白砂糖”來。
只是他們的技術路線好像有問題,產量極低,價格極高,市面上很難看到。一部分成了皇家貢品,另外一部分,沒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人,即便有錢也買不著。
也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糖業如此發達,而且主要集中在南宋地區,趙朔征戰西方諸國獲得了海量的錢財也不缺錢,之前也就懶得傳授什么“黃泥水淋脫色法”了。
直到全取宋國后,趙朔才向麾下的工坊傳授了“黃泥淋水脫色法”,讓工坊研究制造白糖的技術。
果然沒什么技術含量,現在工坊就拿出了成品。
以后白糖工業,就是趙朔的一大財源了。
其實,仔細想想,白糖也不光是有食用方面的用途,軍事上也是可以使用的。
白糖加火藥等于大伊萬嘛。
趙朔又交代孫威,將火藥和白糖結合起來,看看如何達到最大威力,或者開發出什么火器來。
之后,孫威又讓人拿來了幾匹布。
其中一匹布,是工坊里的工匠們最近發明了一種叫“踏布”的工藝,也就是說將織好的棉布卷上木滾置于石板,通過足踏千斤凹形石左右滾動擠壓布料。
這種工藝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其一,能讓棉布更加致密,降低洗了之后的縮水率。
其二,讓棉布的外表更加光滑柔順,更加有質感,摸起來也更加柔軟。
其三,減少了塵埃的吸附,更不容易臟。
另外幾匹布,有的是增加了新的顏色,有的是改進了工藝讓圖案更加精美。
趙朔從本性上講,其實對這些并不太感興趣,但是外表上絲毫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額外賞賜了立下功勞的工匠。
無他,服裝的美觀,雖然不能顯著提高國家的硬實力,但是對于軟實力的提升還是很有益的。
何謂華夏?
“有服裝之美曰華,有禮儀之盛曰夏”。
華美的服飾,本來就是天朝上國的標志之一。
華夏服飾的發達,更是能增加蠻夷對華夏的向心力。
趙朔對這些不太感興趣,那是他個人的性情。但對于一個國家統治者來說,還是需要重視的。
之后的幾樣東西,就不適合在這里看了,孫威帶著趙朔視察各個工坊。
工匠們剛剛制成了一臺最新式的紡紗機器,這臺機器通過一種叫“飛梭”的工具,極大提高紡紗效率。
不過,話說回來,這玩意兒需要性能極好的彈簧。
制造彈簧的材料成了大問題。
另外,各種機械結構,也消耗了趙朔工坊內能工巧匠們太多的精力。
以趙朔工坊的實力,這時候想要量產這種具有飛梭的紡紗機器是不可能的,只能算是個試驗品。
當然了,趙朔也不著急。
有總比沒有好嘛,材料上的問題只能一點點地試,這根本就不是著急的事情。
各種機械的制作,也需要新一代年輕人慢慢努力。
接下來,趙朔還視察了火炮工坊。
原始火炮的技術含量不高,其實工坊五年前就制出來了。但是,效果著實不盡人意,也就一直沒有量產 這次趙朔參觀火炮工坊,火炮的威力的確比之前有了些進步,但效果依舊非常一般。
趙朔覺得,這種火炮給八旗軍裝備上了,未必能增強八旗軍的戰力。再者,還有技術擴散的風險。
還是算了。
趙朔吩咐孫威,讓工坊內繼續提升火炮的威力,依舊不必量產。
然后,趙朔又視察了造幣工坊,想親眼看看一枚枚銀幣,是怎么被水力機械壓制出來的。
“王上,此人就是造出齒輪金幣的最大功臣了。郭珣,造幣工坊主管。這臺水力機器能這么快研制成功,郭珣真是居功至偉,另外,能制造出金屬螺桿來,郭珣也出力不小。”
孫威將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帶到了趙朔的面前,滿臉的贊賞之色。
“郭珣參見王上!”
郭珣趕緊上前,向趙朔大禮參拜。
趙朔對這種技術型人才當然是非常重視的,道:“免禮。郭珣,你這么年輕,就立了這么多功勞。今日見了你,我心中真是高興。不知你是哪里人啊?”
“臣是河北邢州邢臺縣人。”郭珣似乎不善言辭,有些拘謹地答道。
孫威主動介紹道:“郭珣可是邢臺有名的才子。他的父親郭榮,就是當地有名的學者,不但精通五經,熟知天文、算學,而且擅長水利。郭珣家學淵源,學問不在其父之下。”
“三年前,郭珣來哈爾喀貴城游歷,偶然間和我結識。我見他學問精深,竭力邀請他加入工坊。這些年,郭珣可是給工坊解決了不少難題。”
趙朔有些疑惑,道:“郭珣,你的學問那么好,參加科舉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為什么安心留在工坊里呢?”
郭珣道:“臣是這么想的。參加科舉,也只是為基層小吏。要想當大官,還得立下足夠的功勞。但是,臣天生喜歡做學問,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就算參加科舉,也不會有什么大出息。”
“王上這工坊,不但待遇好,而且是最適合做學問的地方。我留在這里,才算不負此生。”
趙朔微微點頭,道:“也是。人各有志,華夏雖然想當官的居多,但是淡泊名利之人也有不少,郭珣你就算一個。對了,你家里還有什么人啊?可搬來了哈爾喀貴城?”
“臣的父親故土難離,還在邢臺,由二弟三弟盡孝。臣還有一妻一子,現在都在哈爾喀貴城居住。”
“哦,還有一個兒子。叫什么?多大了?”
趙朔本來是隨便問問的,但是郭珣的回答,大大出乎了的預料之外。
“郭守敬,今年剛剛五歲了。”
嗯?郭守敬?
趙朔在準備修建埃及運河的時候,就考慮過郭守敬。但是,他的記憶相當模糊,不知郭守敬到底什么時候出生的,只是大概估計年歲很小,現在應該是用不上的。
郭守敬的祖籍在哪,趙朔也忘了。
趙朔只是大概記得,郭守敬的學問,主要是爺爺傳授,家學淵源。后來,才拜了劉秉忠為師。
至于郭守敬的父親是誰,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好像從沒出現過一般,人們推測是是英年早逝了。
這郭珣就是歷史上那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郭守敬的父親?
很有可能啊!
郭珣的父親,和郭守敬的爺爺,都是一個大學者,這不就對上了嗎?
再仔細想想,郭守敬如此歷史大名鼎鼎的人物,為什么他的父親連名字都沒留下?
恐怕,在歷史上,這郭珣不僅僅是英年早逝,而且是參與了什么反抗蒙古的義軍,犯了朝廷的忌諱,才沒有留下名字。
趙朔改變了歷史,郭珣沒有死在亂軍之中,一身才華也沒浪費,加入了他的工坊。
趙朔高興道:“剛才我已經說過了,加重賞賜制造金屬螺桿和制出鐘表的人。孫威,你準備報上來的制出金屬螺桿的兩個功臣,有沒有郭珣?”
孫威道:“有!制出金屬螺桿,郭珣可排名第二。按照王上您的吩咐,應該掛七品銜,賜黃金五百兩,美女一人。”
趙朔道:“郭珣還有制出齒輪金幣的功勞,應該加重賞賜。這樣,讓他掛五品銜,賜他黃金千兩,美女兩人。”
“呃……”郭珣欲言又止。
孫威催促道:“還愣著什么?趕緊謝王上恩典啊!”
趙朔卻不以為意,道:“郭珣,你到底想說什么?”
郭珣給趙朔種種叩首,道:“不是臣不知好歹,實在是王上的賞賜太厚了。臣在工坊內的待遇本來就很好,您就算僅僅賞賜臣五百兩黃金,美女一人,臣都心滿意足之極。能不能……”
“怎樣?”
“人們都說,王上不但發明了許多新奇物事,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究天人,連北極的極光都早就知道。臣心中其實一直有個疑惑,我能不能用這些額外的賞賜,換王上解決臣一個疑惑呢?”
“哦?你到底有什么疑惑?”
“呃……容臣斗膽,請王上屏退左右。”
“你們都出去吧。”
趙朔現在心情甚好,既然郭珣想要單獨奏對,也就允了。再說了,郭珣別說是一個文弱書生了,就是當世猛將,又能威脅到趙朔不成?
也許是穿越的福利,趙朔雖然年已五旬,但不但面相也就三十多歲,而且體力也和三十多歲的時候差不多,并未見衰老的跡象。
有時候趙朔都會暗暗懷疑,莫非自己這一世,還能來個超長待機?
功夫不大,造幣工坊內就只剩下了趙朔和郭珣二人。
郭珣這才小心翼翼地道:“臣想問的,就是天上的雷霆。有人說,雷霆是天怒所至。但是,夏季有雨的時候,就雷霆陣陣,總不能次次都是上天發怒吧?”
“還有人說,雷霆本質就是火,因為被雷擊之人,如同火燒類似。但是,事實上,雖然形似火燒,還是跟火燒有很大不同的。”
“第三種學說,是說陰氣和陽氣激蕩為雷。王上,您學究天人,能不能告訴臣,這雷霆究竟為何物呢?”
“原來你是想知道這個啊。”
趙朔這才明白,郭珣為什么要他屏退左右了。
一來,人們普遍認為,這雷霆跟上蒼有關。郭珣問雷霆之事,不是大犯忌諱嗎?如果郭珣當眾向趙朔問出這個問題,趙朔又特別在意這種事,說不得要殺雞儆猴了。
二來,即便趙朔不在意雷霆和上蒼有關,但他也不知道雷霆是怎么回事,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怎么辦?那不是讓趙朔的臉上不好看嗎?還是單獨奏對的好。
趙朔想了一下,道:“我認為,陰陽激蕩為雷的說法,比較準確。”
“為什么?”
“你仔細想想,雷霆概括起來,到底是什么現象?無非是先有閃光,然后傳來巨大的聲音而已。”
“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冬天,天氣干燥的時候,用梳子梳頭,或者穿衣脫衣時,就可能聽到輕微的啪啪聲,甚至在黑暗中就能看到微小的光亮。把這種現象放大了,不就是雷電嗎?”
雷電和靜電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都是電荷放電現象。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非常正確的說法了。
“對啊!我怎么沒想到呢?”
看到蘋果落下的人多了,發現萬有定律的可只有牛頓一個。
郭珣當然也看到過生活中的電荷放電現象,但從未將其和雷電聯想在一起。
此時的他,心中豁然開朗,道:“可能是梳頭時,梳子上帶著一些陰氣,頭發上帶著一些陽氣,陰陽相激產生了這種現象。天上的雷霆,也可能是有的云層帶陰氣,有的云層帶陽氣,陰氣和陽氣激蕩產生了雷霆。只是云層所帶的陰陽兩氣,比梳子和頭發多多了!”
其實郭珣這個說法并不準確。雷電既有云層內部的放電,也有云層之間的放電,還有云層和大地之間的放電,主要是巨大的電勢差引起的。
但仔細解釋起來,遠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
趙朔只是道:“我也不是神仙,哪能什么事都知道?只是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你,到底是不是這么回事,還得你親自想辦法驗證。”
“是,臣一定想辦法仔細驗證。”
郭珣心思單純,有著極強的求知欲。此時腦子已經不由自主地開始想如何驗證了,目光有些呆滯。
趙朔干脆又多提點了一句,道:“我征戰天下時,曾經看到過一種巫師騙人的玩意兒。在醋里面,放上一根鐵棒,一個銅片。當在外面用一根金屬線連接銅片和鐵棒的時候。那金屬線就會迅速的發熱,鐵棒和銅片上還會出現激烈的氣泡。我猜測,這也是一種陰陽相激的方式,只是比用梳子梳頭更加溫和。呃……”
說到這里,趙朔陡然間心中一動。
他所說的這種裝置,就是“巴格達電池”了。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巴格達附近地區出土了一件文物。仔細測量,這件文物竟然是公元前二百多年制成的。
只要在這件文物里面倒入酸性液體,連接導線,就可以產生穩定的電流。
當時這玩意兒究竟是用來干什么的?
有人猜測是用來進行最原始的電鍍,有人猜測是進行類似針灸的醫療,還有人猜測是巫師用來裝神弄鬼的。
甚至有人懷疑,這完全就是一個巧合。因為沒有發現導線,當時的人未必就是把此物當電池用的。
不管怎么說吧,這種最原始電池的技術含量幾乎相當于沒有。有銅有鐵,再倒入一些酸性液體就行,就算稀釋的檸檬汁都可以。
趙朔原本沒準備發展電力科技。
現在連蒸汽機,趙朔的工坊里面都完全搞不出來。就更甭提什么電氣革命了,似乎完全沒必要白費力氣。
只是今天郭珣問到這里了,趙朔就解釋兩句。不過,仔細想來,這電池的技術含量也太低了吧?
再改進改進,似乎也不難。
五百年前,就已經有硫酸了,被稱為“綠礬油”。
銅鐵組合的發電效率,的確比不過銅鋅的組合。但是,提煉出來鋅來,也沒太大的難度。
北宋時期,人們就用鋅礦石和銅合煉,讓銅錢的顏色更加接近黃金了。到了明朝時期,純鋅已經成為正常的大宗交易物資,被稱為“倭鉛”。“倭”字取“猛烈”之義,指鋅的化學活性強于鉛,而非指代扶桑。
銅有了,鋅有了,稀硫酸有了,基本可用的電池不就有了嗎?
這些電池串聯起來,就能提高電壓!
有了合格的電源,有線電報又有多遠?這可比蒸汽機的技術難度低太多了。
就算這種電源的成本高一些,但對于一個世界性的帝國又算得了什么?
而有了電報的世界性帝國,對于維持大一統又有著怎樣的好處?
趙朔越想越覺得有戲,繼續道:“你可以仔細改進這種裝置,如果威力足夠大的話,應該就能想辦法看到電光聽到響聲了。再仔細研究下去,不但可能發現雷霆的秘密,還可能用雷霆的秘密造福世人。”
“比如,這激蕩的陰陽之氣,為什么能夠通過金屬線傳輸?能不能測量出來,究竟有多少?速度究竟有多快……”
隨著趙朔的一步步引導,郭珣的雙目越開越亮。
郭珣當初之所以來哈爾喀貴城游歷,是因為聽說此城又被人們稱為“匠人之都”。東西方最聰明的工匠都在那里,這世上的新鮮物事也大都出自那里。他想來哈爾喀貴城,和這些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交流交流學問。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什么香水、白鹽、熱氣球等物事的發明,都和趙朔本人有關。
對于這個說法,郭珣當然嗤之以鼻了。
趙朔乃是天下大國之君,還經常御駕親征。就算真的是什么大學問的人,又哪來的研究時間?不用問,這個說法是底下的人有意拍趙朔的馬屁,把工坊的成果都安排到趙朔的身上。
不過,郭珣加入工坊以后,漸漸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竟是錯的。
他已經加入工坊三年多了,參與了金屬螺桿和齒輪銀幣的制造,也算工坊的核心人員之一了,能查閱工坊的大部分資料。
也接觸了很多工坊的匠人。
他赫然發現,那些新鮮物事,果真和趙朔的指導有著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孫威,平時談起趙朔來,滿臉的敬仰之色,那絕不是什么拍馬屁的表情。
當郭珣聽孫威談到,趙朔早在幾十年前,就預言了北極之地的極光時,簡直驚訝的合不上嘴巴。
工坊根據趙朔的提示,制出精美的白糖,更是郭珣親自經歷過的,不能不信。
現在,郭珣又聽到了趙朔講述雷電的秘密。
他百思不解的雷霆的秘密,竟然被趙朔信手拈來,描述出一條可行的研究之路!
那種奇怪的裝置,他的確沒見過。
但是,仔細想想,即便見了又能怎么樣呢?
他還不是見了,日常生活中梳子梳頭的放電現象?怎們就沒聯想到雷霆呢?
就算聯想到雷霆,也不可能想如此重大的功用。
只能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他和趙朔的差距太大了。
再仔細想想,如果真如趙朔所言,研究透了這雷電的學問,能讓百里消息須臾即至,那又是什么光景?
不但足以青史留名,還足以改變整個世界!
這是何等光明的前途?
現在的郭珣,不但對趙朔佩服的五體投地,而且已經下定決心,下半輩子,就死磕這電學了,一定要把王上預言的這種千里傳信的裝置搞出來!
趙朔察言觀色,對郭珣的表現也非常滿意。
如果真能把有線電報搞出來就太好了。他的命令將能在一天之內,傳遍有線電報到達的每一個角落,其意義真是如何形容都不為過。
而郭珣推動電學革命,恐怕也將成為世界史上數得著的科學之一,甚至連“之一”二字都未必有。
仔細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另外一個時空,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做過皇家造幣廠的廠長。
在這個時空,最偉大科學家的名號,恐怕要落在郭珣的頭上,也主管著造幣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