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90章 扶桑覆滅,趙朔賺翻了

  扶桑人占據了扶桑三島,現在趙朔已經攻占了九州島、四國島,以及平安京以南的地區。

  但是,從各地的經濟軍事層面來看,扶桑人把全國分作了七個“地方”:九州地方,四國地方、中國地方、近畿地方、中部地方、關東地方和東北地方。

  趙朔取了京都以及附近地區,不過是占據了九州、四國、中國、近畿四個“地方”而已,剛剛過半。

  東北地方,如今正在激烈的爭奪中。

  此地是扶桑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區,遍布著山脈,森林,河流,極大限制了蒙古騎兵的馳騁。扶桑人利用地形和各種山地間的城堡,和蒙古人蝦夷人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雙方都殺紅了眼。

  扶桑人不但不留俘虜,而且對所有俘虜施展了最為殘酷的刑罰。

  蒙古人還要年輕的女人,蝦夷人則一開始就沒留俘虜。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蝦夷人甚至動員了留在北海道的所有殘存男丁、女人甚至老人孩子。

  連庫頁島和千葉群島的蝦夷男人,都全部動員,趕來參戰。

  因為他們明白,戰爭打到這個地步,雙方已經仇深似海,沒有任何妥協的可能。

  趙朔的大軍勝了,他們不但能報先祖的深仇,還能獲得溫暖的土地,讓子孫后代不再受北海道的陰寒之苦,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但是,此戰趙朔汗國如果落敗,蒙古軍可以回到大陸上,他們呢?

  勢必遭到扶桑人最為殘酷的報復,連北海道、千葉群島和庫頁島都不可能繼續待下去了,蝦夷人勢必會被滅族!

  所以,趙朔進攻扶桑的戰爭,雖然漢軍不斷攻城略地,連平安京都屠了,但是本身戰爭烈度并不算大。

  真正廝殺最為慘烈的地方還是在扶桑的“東北地方”。

  當然了,很快就不是了。

  休整半個月后,趙朔一聲令下,近三十萬大軍,攻入了扶桑的“中部地方”。

  扶桑人堅壁清野,“中部地方”的扶桑人,主要集中于津島、一宮、金澤、富山、長野五個城池中。

  其中,金澤、富山、長野實力弱小,當漢軍大兵壓境之時,主動選擇了投降。

  但是,津島、一宮兩城堅決不降。

  那就打唄!

  趙朔將投降的金澤、富山、長野的男丁全部簽軍,和其他扶桑簽軍一起,率先攻打一宮城。

  漢軍只是提供拋石車的支持,連寶貴的三弓床弩和轟天雷、震天雷都沒動用。

  在趙朔麾下,扶桑人也要分三六九等的。

  基本越早投降趙朔的地位越高,那些獻祭了一村人的“倭奸”地位地位更高,在戰爭中砍下扶桑人腦袋多的扶桑人地位最高。

  一級級的壓下去,讓他們堅信為趙朔汗國服務,是無比正確的選擇,功名富貴不在話下。

  在有能力強力壓制的情況下,扶桑人可以說是奴性最重的民族了。

  當得知趙朔麾下的大軍,不被“膿皰”病沾染后,他們對這位“第六天魔王”的恐懼更是直接變成了深刻地敬仰。

  他們在用上了漢軍提供的武器,吃了幾天大米飯后,爆發了驚人的戰斗力。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破了一宮城,除了留下年輕的女人獻給漢軍外,全部屠戮一空。這些簽軍各種對同族人的殘酷手段,連漢軍看了都嘆為觀止。

  然后,又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攻破了中部地方最大的城池津島城。

  中部地方一下,北條泰時徹底慌了,將東北地方的抵抗力全部撤了下來,連同關東地方所有的男丁一起,死守鐮倉城。

  鐮倉城是這個時代,扶桑最大的城池了,常住人口都達到了二十五萬之眾。

  如今加上了涌入的大量人口,達到了一百五十萬。

  為了防備第六天魔王的手段,一旦發現疑似瘟疫的病例,立刻殺了,然后焚燒。

  而且,鐮倉城是這個時代扶桑最為堅固的城池。

  此城三面環山,一面靠海。

  靠海一面,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準備,已經利用山里的石材,修建了一面三丈高的石墻。

  搶灘登陸絕非易事。

  靠山的那面更是難打。

  鐮倉城和外界聯系通道,是在山脊上人工開鑿出的狹窄隧道式道路。它們既是交通要道,又是易守難攻的軍事關隘,被扶桑人稱為“切通”。

  鐮倉在遭到攻擊時,只需極少的兵力即可封鎖或防守這些狹窄通道,使敵人陷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境地。

  鐮倉城主要有巨福呂坂切通,化粧坂切通,朝夷奈切通、名越切通,大仏切通、極樂寺切通,以及龜谷坂切通,共七大“切通”。

  對于鐮倉城,趙朔總體上的態度就是不著急。

  反正扶桑全境,除了鐮倉城外,全部被趙朔所有。因為殺人太多的緣故,糧食非常富余,趙朔這時候著什么急?

  再者,趙朔依舊覺得現在的扶桑人太多了,他打算再消耗一批。

  為了鼓舞這些簽軍的士氣,趙朔制定了嚴密的獎懲措施、

  懲罰措施就不必提了,一經怯戰或者逃跑,全家殺絕。

  獎勵措施則非常豐厚。

  其一,參戰前七日,大米飯管夠,從華夏運來的烈酒每日半斤,肉每日三兩,還賜下一名女奴享用。

  其二,參戰之后,砍下一顆腦袋,就可以申請還鄉。

  砍下兩顆腦袋,賜田加倍。趙朔在扶桑要實行均田制的,已經定下來,每個扶桑男人賜田二十五畝。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也就是吃不飽也餓不死罷了。

  只要砍下兩顆腦袋,就賜田五十畝,可以吃飽了。

  砍下三顆腦袋,再加二十五畝,有些盈余。

  砍下四顆腦袋,賜年輕女奴一名。

  砍下五顆腦袋,賜漢籍,與漢人移民地位等同。這些人就是趙朔汗國控制扶桑,管理扶桑人的基層官吏人選。

  砍下六顆腦袋,前五年土地免征賦稅。

  砍下七顆腦袋,直接升入漢軍八旗軍,而且不必參加以后對鐮倉城的進攻。

  打仗和打游戲不同,憑什么是你殺別人,而不是別人殺你?扶桑武士的武藝也不是吃素的。

  真的能砍七顆腦袋還活下來,不但戰力要非常出色,而且要要有相當不錯的運氣。

  扶桑人不是有個“七生報國”的傳說嗎?趙朔就讓他們“七頭報國”!

  只是報的這個“國”,是趙朔汗國而不是扶桑。

  于是乎,接下來,有史以來,扶桑最殘酷的一場“內戰”開始了。

  外面的趙朔簽軍,被重賞重罰鼓舞起了斗志。鐮倉城內的扶桑軍,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在作戰。

  誰敢不拼命?

  誰能退縮?

  趙朔麾下簽軍,砍下一顆腦袋就申請還鄉的是極少數人。

  大約一半的人,沒砍下任何腦袋,就死在了戰場。

  活著砍下了敵軍一顆腦袋。難道就不想努力一把,讓自己的土地加倍?

  土地加倍之后,還不想再次加倍?

  后面,還有女人!

  還有成為漢人,以及加入八旗軍的希望呢!

  因為都是在“切通”中的短兵相接,漢軍只是提供弓弩支持,每天的戰斗規模并不大。但是只要作戰就是你死我活的白刃戰,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了巔峰。

  趙朔麾下的簽軍,以每天五百左右的速度在慢慢消耗著。

  為了彌補簽軍兵力的不足,趙朔甚至下旨,從扶桑后方征兵,加入對鐮倉城的戰斗以及維持后勤。

  鐮倉外圍的戰斗持續了整整二百三十七天,超過十萬簽軍死在了這七大“切通”之中。

  然后,趙朔的大軍,兵圍鐮倉城。

  戰斗到這個地步,鐮倉人知道即便投降也不可能有好下場,繼續堅決抵抗。

  趙朔則繼續下令簽軍進攻,漢軍提供遠程支持。

  又一個月后,趙朔付出了五萬多簽軍的傷亡后,鐮倉城破了。

  北條泰時主動在城內放了一把火。

  一部分鐮倉守軍死在戰爭中,一部分死在了那場大火中,還有一部分鐮倉守軍滿懷絕望投入了大海。

  整個鐮倉,也被燒成了一片白地。

  趙朔命人將所有扶桑人的尸骨收集起來,在鐮倉遺址上建了一個巨大的京觀。

  就這樣,在本州島的南方,后嵯峨天皇被做成人彘的尸體,孤零零坐落于平安京神廟遺址上。鐮倉百萬扶桑尸骨筑成的京觀,在本州島的北方巍峨聳立著,宣示著扶桑的覆滅,以及趙朔汗國的煌煌武功。

  其后,趙朔并沒有回軍華夏,而是趁熱打鐵,控制整個扶桑。

  其一,無論扶桑人原本有何職司,全部貶為平民。然后,再看為趙朔汗國立下的功勛,授予一部分人低層小吏的職司。

  其二,頒布法令,扶桑人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度。

  非但如此,所有沒有為趙朔汗國立下戰功的扶桑男丁,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參與華夏人的捕奴隊。殺死一個南洋猴子,或者俘虜一個南洋猴子為奴隸,才允許娶妻生子。

  如此,將進一步減少扶桑人的人口,減少扶桑人的數量。

  到了現在,扶桑所有男人,大概剩下了二十萬左右。年輕女人倒是很多,有一百零九萬。

  扶桑女人,趙朔決定統一分配。

  蝦夷人經過慘烈的扶桑“東北地方”之戰也損失慘重。大約還剩下三萬男人,其余老弱婦孺加起來能有二十萬。

  其三,扶桑人改變服飾,統一行漢人式樣。

  現在扶桑人的服飾雖然有著濃重的唐宋元素,但也有自己的特點。

  比如扶桑貴族女子的“十二單”,這種裝束雖然源于唐朝的層層迭穿,但發展得更加復雜、固定和程式化。通過不同顏色的“袿”一件件迭穿,產生重迭的色彩效果,華夏人可從沒有如此固定和夸張的風格。

  武士禮服,是用帶子將寬大的袖子扎起來方便活動、戴立烏帽子、穿差袴,也有濃重的扶桑風格。

  趙朔下旨,一律不許繼續穿著。

  文字就不必改了,本來扶桑人就用的是漢家文字。只是所有記載扶桑歷史的書籍、石碑一律銷毀。

  其四,趁熱打鐵,丈量扶桑所有土地,實行均田制。基本按照扶桑丁二十五畝,蝦夷丁五十畝,漢人移民一百畝進行分配。其余土地收做官田,以后再看情況進行分配。

  其五,挖掘所有扶桑貴人墳塋,將扶桑貴人墳塋內的一切金銀珍寶都做為漢軍的戰利品,里面一切記載扶桑歷史有關物事全部銷毀。

  最近幾百年,扶桑貴人最常見的喪葬方式是火葬后將遺骨安置在寺廟,沒什么隨葬品。

  但是,幾百年前扶桑貴人的隨葬品就非常豐厚了。

  扶桑人甚至有個持續近千年的“古墳時代”,所有扶桑貴人極力修建龐大奢華的墳塋。

  挖了這些墳塋,不僅能獲得豐厚的隨葬品,還能進一步毀滅扶桑的歷史,又何樂而不為呢?

  其六,毀滅扶桑一切寺廟、神廟。

  他們不是稱趙朔為“第六天魔王”嗎?不把這些寺廟和神廟毀了,都對不住他們的奇思妙想。

  而且,這些廟里面有著無數金銀銅鑄造的佛像。不拿去融了,換成金銀銅,還留著過年?

  比如東大寺的盧舍那佛像,整座佛像以銅為主體,表面鍍有大量黃金。

  別說現在了,就是后世,這座佛像都是扶桑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佛像之一。

  建造這座佛像時,耗盡了當時扶桑的幾乎所有銅儲備,達到恐怖的八十萬斤,使用的黃金也超過了四千兩。

  其他寺廟的佛像和神像,雖然不可能如這座佛像值錢,加起來也是一個極為可觀的數字了。

  其七,派出匠人,尋找扶桑的各種礦藏。

  扶桑現在無論找礦,還是冶煉礦藏的技術水平都非常低。

  比如著名的石見銀山吧,巔峰時期占據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銀產量。但是,直到現在,扶桑人都沒有發現。

  事實上,即便發現了石見銀山,扶桑人也無法冶煉。

  能夠冶煉這種銀礦的“吹灰法”,雖然華夏人在漢代以前就開始使用了。但是,直到三百年后,才從華夏傳到了扶桑,先用于九州島的銀礦,后開采了石見銀礦。

  除了金礦和銀礦之外,扶桑最重要的就是銅礦了。

  四國地區的銅礦,不僅在扶桑赫赫有名,而且在世界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盡管現在扶桑人開采冶煉銅礦的技術水平很低,但是銅還是這個時代扶桑出口華夏的最重要的物資之一。他們出口金屬銅,換取華夏精美的銅錢。

  到了公元十七到十九世紀,銅與銀、金一樣,成為扶桑人最重要的財政來源和出口商品。“佐渡之金、石見之銀、別子之銅”并稱為幕府的三大財源。

  除了銅礦之外,就是硫磺礦了。

  扶桑多火山,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硫磺產區。而華夏,則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硝產區。

  木炭哪個地方都有。

  硫磺硝和木炭加起來,就是火藥了。

  現在趙朔汗國的火藥無論質量還是數量,乃至于潛力,都不僅是是世界第一的問題了,而且是遙遙領先。

  不管怎么說吧,趙朔這場征扶桑之戰,獲得了百萬的倭女,扶桑積攢數千年的金銀銅,乃至于無數珍貴的礦藏,真是收獲頗豐。

  四個月后,大部分出征漢軍齊聚九州大宰府。

  歸國的日子到了!

  總結扶桑之戰,發錢發女人的日字,也到了!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