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97章 ?趙朔和楊妙真的兒子,又一顆殺星

  三日后,趙朔的《滅安南詔》,就公告天下。

  在這份詔書里,首先就是講述了自秦漢以來,安南屬于華夏的事實。

  其后千年,安南雖然有短時間脫離華夏統治的時候,但都時間不長。

  直到唐朝末年,才徹底從華夏脫離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如今,華夏一統,安南人不但不思歸于華夏,反而抗拒天兵,實在是罪莫大焉。

  對,攻打安南的是宋軍。

  但是,趙昀是趙朔冊封的宋王,也算華夏一脈。

  趙昀縱然有萬般不是,那也是趙朔的狗,得由趙朔處置。安南抗拒趙昀,同樣是抗拒天兵。

  至于說,安南趁著華夏江南遭災之際,不但不獻上糧食,反而禁止向華夏賣出一粒糧食,更是百死莫贖。

  安南人勾結波斯人,對抗華夏人,又是一大罪狀。

  三罪并罰,理應屠滅之!

  然后,就是宣布這次戰爭調動的兵力了。

  其一,從四川調三個漢軍萬戶,分別駐廣西、廣東和福建。

  當初趙朔命安南獻糧八十萬石,大理獻糧三十萬石。安南一點糧食都沒交,大理卻湊了三十萬石糧食。

  趙朔決定將大理先放一放,將四川的五個萬戶中的三個萬戶,調往廣西、廣東和福建。

  而廣西、廣東和福建這三個省的三個漢軍萬戶,因為熟悉濕熱的氣候,將出征安南、

  事實上,四川也比較濕熱,只是比這三省濕熱的程度差多了。如果進攻安南的戰事不順利,原本四川這三個萬戶也將進入安南。

  其二,從山西和甘肅各調一個萬戶,替換孟珙和高達的防區。

  如今草原空虛之極,在北方屯駐重兵沒什么必要。孟珙和高達率領的大軍,是原來宋軍的襄陽野戰軍,也是原來宋國戰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福建、廣西和廣東的軍隊,戰力畢竟要差一些。

  北方軍隊適應氣候困難。

  這次出征安南,就是以孟珙、高達這兩個漢軍萬戶為主,廣西、廣東和福建的三個萬戶為輔了。

  其三,海軍三個萬戶,全部參戰。

  安南地形不但南北狹長,而且東方就是大海,最適合海軍發揮。

  其四,福建、廣西、廣東,湖南,這四省之地,出動十萬府兵,為大軍保障后勤。

  其五,世子趙赫為帥,孟珙為副帥,趙朔的六、七、八、九子從征。

  至此,這次征安南的具體兵力已經出來了。

  五個漢軍萬戶,三個海軍萬戶,十萬府兵,再加上趙昀那兩萬多的殘兵敗將,總兵力超過二十萬。

  安南總共才四百萬左右的人口,比扶桑要少上一半,出動這么多兵力已經相當不少了。

  世子趙赫和四位王子都參與這場征安南之戰,更表明了對安南的重視。

  最后,就是對安南人的處置了。

  凡是大軍所到之處,所有城鎮鄉村的安南人有向趙朔大軍發一矢者,統一車輪放平,只留年輕女子。

  “趙朔這是要將我安南人,當扶桑人一般處置啊!但我安南,絕不是下一個扶桑!”

  安南皇宮內,陳守度跪倒在地,高聲道:“請陛下下旨,正式將安南國號改為大越,陛下為大越皇帝。發動大越所有力量,和趙朔決一死戰!”

  雖然心中有所預料,但看了趙朔那份《滅安南詔》后,陳守度還是氣憤異常,向陳煚提出了建議。

  攤牌了,不裝了。

  “安南”,是五十多年前,南宋孝宗賜給他們的國號,“詔賜國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

  他們卻一直認為,自己的國家應號是大越。

  其領土范圍,不僅包括如今的安南之地,還包括華夏的廣西、廣東和福建。

  趙昀攻打安南的時候,安南都沒有改名。

  如今,反正和趙朔撕破臉了,陳守度干脆提出了恢復大越的建議。

  陳煚道:“既然尚父認為,大越的國號合適,那就恢復大越吧。不過,要擊退趙朔的大軍,恐怕不是光改一個國號能夠解決的。”

  陳守度道:“那是自然。依臣之見,事到如今,我大越現在有三件事要做。”

  趙朔雖然已經下了《滅安南詔》,但調動大軍需要時間,真正的戰爭開始怎么也在半年之后了,越人還有大量的準備時間。

  陳煚道:“尚父請講。”

  陳守度道:“第一,就是增強我大越的軍力,十八歲以上的男丁全部從軍。如此,我大越至少能組織起四十萬大軍!”

  安南有四百萬左右的人口,按說全力動員,不止這個數。

  但是,安南境內有大量的“蠻人”,安南朝廷只是進行羈縻而已。安南朝廷讓人家全部動員,人家還真未必聽。

  所以,陳守度給出了四十萬這個數字。

  當然了,這四十萬軍的戰力,就著實可疑了。

  事實上,安南的常備軍在八萬左右。自從趙昀攻入安南以來,安南將總兵力增加到了二十三萬。

  但軍中的主力,還是那八萬軍。

  陳煚道:“其二呢?”

  “其二,向吳哥王朝、占城和老撾派遣使者,告訴他們,如今我們大越面臨亡國之危,決定和趙朔拼了。”

  “他們愿意向我大越提供幫助最好。如果不提供幫助,也要考慮唇亡齒寒之事,作壁上觀。”

  其實,指望這三國向安南提供幫助,純屬想屁吃。

  這三國可從沒和華夏發生過戰爭,但是為了爭奪中南半島霸主的地位,經常和安南征戰,仇深似海。

  當初,宋國向安南發動復仇戰,這三國可都是作為宋國的盟軍,一起進攻安南。

  只是趙朔汗國實力強大,又早晚對這三國動手,才沒有向三國派出使者,要求他們一起出兵、

  陳守度這么說,也只是希望這三國兩不相幫罷了。

  陳煚道:“我大越的主力只有八萬人,當初和宋國交戰時,只有五萬調到了前線。還有三萬人,防備著這三國。如果他們同意的話,這三萬軍就可以調回來了。”

  陳守度苦笑一聲:“即便他們口頭答應下來,我們也不敢掉以輕心。不過,一萬大軍,總是能調回來的。”

  陳煚又問道:“還有其三呢?”

  陳守度陰惻惻地一笑,道:“其三,就是堅壁清野。其實守城,我們大越沒有什么優勢,不過,密林和瘴疫,是我們最好的朋友。百姓們帶著糧食,逃到密林之中,不但讓趙朔的大軍得不到補給,還能從密林中不斷出擊,襲擾趙朔的大軍的后勤,我看他們怎么辦!”

  “那樣一來,趙朔和我們大越,可就不死不休了啊!”陳煚輕嘆了一聲。

  他當然明白,安南人和漢軍展開殘酷的叢林游擊戰,肯定會讓漢軍覺得一切安南人都不可信任。

  趙朔汗國廣大,即便暫時受挫,也能很快卷土重來。

  這場戰爭即便安南取得最終的勝利,不知安南的男人還能剩下幾成?

  陳守度卻微微咬牙,道:“本來就是不死不休!陛下,事到如今,你難道還指望,我大越人和趙朔,有半分妥協的可能嗎?”

  “說的也是,那……就都依尚父的意思吧!”

  陳煚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趙朔汗國,皇宮中。

  “什么?《安南私掠證》?卓兒,想不到你雖然不喜讀書,這回還真給我查漏補缺了。”

  趙朔滿懷贊賞之色地,向趙卓看來。

  趙卓是他和楊妙真的兒子。

  楊妙真給趙朔生了二子二女,長子趙翊,次子趙卓。趙卓今年才十四歲。

  他繼承了趙朔和楊妙真的優良基因,現在才十四歲,已經和趙朔一般高了。

  而且天生神力,最喜武藝,十二歲那年就主動要求加入漢軍八旗進行歷練。

  只是不喜歡讀書,一直令楊妙真非常頭疼,堪稱把他從小打到大。反正楊妙真也舍不得下死手,趙卓又皮糙肉厚,他的學問著實不怎么樣。

  趙卓得了趙朔的夸獎,心中振奮異常,解釋道:“我聽說,父王原來開的那些《南洋私掠證》,效果非常好。不但捕了很多南洋猴子穩定了地方,而且您封的那些爵爺,用這些南洋猴子開種植園,收獲頗豐。這次江南大災,光那些爵爺就獻糧四十萬石。假以時日,這南洋定會變成國家的糧倉。”

  “還有最關鍵的,安南和南洋地區的環境類似。如果安南人也像那些南洋猴子一般,躲入密林中怎么辦?還不如多簽《安南私掠證》。朝廷不但不用花一文錢就剿了密林中的安南猴子,還大有賺頭。”

  “如果父汗覺得這些安南人不愿意做華夏人,只愿意做異族,實在可惡的話,還可以把他們都閹了,永絕后患。”

  趙卓舔了舔嘴唇,滿眼都是興奮的光芒。

  “閹了?”

  趙朔還真沒想過這個。

  他微微點頭道:“也是個辦法,我考慮一下。”

  “呃……”趙卓欲言又止。

  趙朔道:“你還有別的事?”

  “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這不是,父汗要讓大哥,和六、七、八、九哥,一起出征安南嗎?我年紀也不小了,也想跟著去。”

  “胡說!你才多大?”

  “父王,我已經不小了!”趙卓將早已準備好的話語和盤托出,道:“我今年都十四歲了!當初,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哪個不是十四歲上的戰場?而父汗您,十四歲時候,砍的腦袋都不下十顆了吧!”

  “我身為您的兒子,十四歲上戰場,有什么奇怪的?再說了,我的本事,您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千戶們和我公平比武,誰是我的對手?”

  這話倒是真的。

  趙卓既天生神力,又學了楊妙真獨步天下的梨花槍法。雖然年僅十四歲,但一般的千戶已經遠不是他的對手。

  趙朔道:“哦,原來,你今天來見我,那《安南私掠證》只是個引子,真正的目的,是去安南啊!”

  “那父汗答應不答應呢?”

  “準了。”

  趙卓的武藝,是相當拿的出手。

  而且,看他這副樣子就知道絕對沒有半分婦人之仁,應該不會在安南之戰中吃虧。

  趙朔已經答應了趙卓的要求。

  他甚至道:“你的個人武藝不凡,這次征安南,還真是頗有用武之處。畢竟,安南水網密布,稻田甚多。叢林密布,遮天蔽日。別說騎兵無法奔馳了,就是步兵很多時候都沒有合適的列陣之地。個人武勇,在安南最容易發揮。”

  “謝父王!”

  “另外,這場征安南之戰,半年后才會開始。你不必等你大哥他們一起行動了,這就去廣西吧。”

  “為什么?父王可是要做這次南征的先鋒?”趙卓躍躍欲試。

  趙朔卻微微搖頭,道:“我麾下那么多大將,哪里用得著你做先鋒?不過,征安南,一直在我的計劃之中。這些年,福建、廣東、廣西的漢軍萬戶中,一直訓練著一種新的戰法。你提早過去,也好熟悉熟悉。”

  “什么戰法?”

  “鴛鴦陣。”

  鴛鴦陣,是明代軍事大家戚繼光,根據東南沿海地區多丘陵溝壑、河渠縱橫、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戰特點等情況,發明的陣法,以形似鴛鴦結伴而得名。

  安南地形復雜,很多地方和江南“河渠縱橫、道路窄小”的情形類似,正適合鴛鴦陣發揮效能。

  誰說,趙朔在江南的漢軍旗萬戶,和趙昀麾下的宋軍差不多的?

  除了后勤補給、戰馬、兵器、士氣的差別外,他們還被教授了新式的戰法!

  “鴛鴦陣?好!我這就去廣西,看看父王的鴛鴦陣,究竟是何等厲害!”

  “去吧。你不是一直相中那匹小紅馬嗎?如果你果真在安南立下大功,那匹小紅馬就是你的了!”

  趙朔的坐騎金閃閃,如今早已老去。

  現在他騎的已經是金閃閃的第三代了。

  這第三代金閃閃的后裔中有兩匹最為出色,一匹是金色的,一匹是紅色的。

  那匹金色的,當然是趙朔以后的坐騎。

  趙卓早就看中那匹小紅馬,都不知道要了多少回了,趙朔一直沒有松口。

  “謝父王!”趙卓高聲答應。

  就這樣,趙朔出征安南的大軍中,已經安排了六個兒子。

  趙赫是按照趙朔繼承人培養的,在長子西征的過程中也證明了自己能力。

  其他五個兒子,就要在這場征安南的過程中,看誰可堪早就了。

  安南,已經成為趙朔諸子的試金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