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84章 碾壓扶桑,一面倒地屠殺

  一二三九年四月初五,趙朔在黑騎的護衛下,抵達帝國高麗行省的釜山港。

  在釜山港,趙朔接見了帝國五大港口的海商代表。

  如果歷史正常發展的話,這時候華夏主要有三大對外港口。這三大港口都處于江南地區,分別是明州港(后世寧波),泉州港,還有廣州港。其中,泉州港天下第一。

  不過,趙朔改變了歷史,現在北方的經濟不但比歷史上更加發達,而且由于趙朔一直對海運非常重視,北方的登州港和萊州港也非常發達,和廣州港、明州港并駕齊驅、只是比不上泉州港而已。

  五大港口的海商貢獻的運力,質量是相當高的、

  現在華夏對外貿易的主要船只,長十丈,寬三丈,載重量高達四十萬斤。并且采用了這個時代領先世界的“水密隔艙術”技術,有十三個船艙,即便一個船艙漏水,也不會影響其他船艙。

  這是什么概念?

  一個士兵一天吃三斤糧食的話,光一艘商船所運的糧食,就夠趙朔的十二萬大軍吃一天的。

  而五大港口海商光貢獻這樣的海船,就貢獻了一百六十七艘!

  其余各種載重量在十萬斤到二十萬斤左右的中型海船,多達八百六十三艘。

  要不是這些海商怕船只太小,官府看不上眼,沒敢拿出那些載重量在幾萬斤的船只來充數。他們就是湊起一支萬艘海船的艦隊為趙朔運輸后勤物資,都不是不可能。

  即便考慮到還要運輸大批的戰馬,以及戰馬需要的草料,這運力也太富余了。

  要知道,從釜山港、耽羅島,到扶桑的九州,也就是三天的海路而已。

  一個星期的時間,都夠這些船只走個來回了!

  不得不說,趙朔的漢人血統和這個“趙”字,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部分地區傳檄而定,既保留了華夏元氣,又加強了百姓的認同感。

  再加上趙朔“與漢人蒙古人共天下”的口號和實際行動,如今一道詔書,就聚集了如此運力。

  趙朔非常高興,五個海商代表,俱皆賜七品官銜。其余人等,凡是貢獻運力超過百萬斤的,俱皆賜九品官銜。

  這官銜雖然沒俸祿,但是朝廷認可其身份,可以穿符合官員品級的官服,可以按照品級修建墳塋,見了地方官也不必跪拜,當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些貢獻百萬斤以下運力的商人,雖然朝廷不會贈與官銜,但是,官府會賜一“忠君愛國某氏”的牌匾,使其面上有光,光宗耀祖。

  再說了,為大軍運輸后勤,趙朔不是不給錢,而是比市價還要高出兩成,他們還有不滿意的?

  眾海商得知消息之后,盡皆滿面笑容。

  當然了,現在還不是大船最合適出動的季節。這些人真正派上用場,怎么也得五月了。

  到了五月,東海海面上原本東北季風才會完全消失不見,換成了穩定的西南季風,最適合東渡扶桑。

  這時候海水的流向也非常合適,“對馬海流”從西南方向流向日本海,五六七月是最為穩定的時候。

  到了八月九月和十月,則是最不適合出兵的季節了、

  那時候,不但西南風漸少,東北風漸多,而且會不定時出現臺風肆虐的情況。

  歷史上忽必烈的大軍,為什么兩次東征扶桑,都遭遇了所謂的“神風”?

  就是不尊重客觀規律。

  第一次元軍征扶桑,十月上旬出兵,簡直就是找死。直接在十月下旬的退兵途中,遭遇了臺風。

  第二次元軍征扶桑,五月初出兵是合理的。但是,因為已經攻過一次扶桑了,扶桑既積攢了戰爭經驗,又修筑了“元寇防壘”,扶桑已經不是那么好打了。

  先期的不到四萬元軍,沒有取得什么戰果,只能苦苦支撐。

  而作為這次東征主力的十萬江南漢軍,磨磨蹭蹭到六月中旬才從明州出兵,好死不死的是又偏航了,等到了扶桑已經是六月二十四。

  江南漢軍沒有碰防御工事完備的“元寇防壘”,而是占領了平戶島和鷹島,等到兩路大軍會師,已經是七月底。

  這時候兩路大軍又因為進軍方向起了爭執,拖延到八月初一夜,“雹雨風交作,舟不得泊,隨驚濤上下觸擊,皆碎”“洪濤萬丈涌山起”,十四萬大軍又交代了。

  所以,不是什么“神風”保衛扶桑,而是客觀規律在起作用,元軍沒有抓住進軍的關鍵時機。

  不管怎么說吧,直到五月初八,已經連續五日未見東北風了,趙朔才一聲令下,海軍正紅旗留守釜山港,準備接應。

  海軍正藍旗、海軍正黃旗,從耽羅島出發,共載一萬八千漢軍八旗陸戰官兵,連同兩個海軍旗萬戶在內總共就是三萬八千人,攻向扶桑。

  他們的任務,是占據扶桑九州島一部分地區,為后續趙朔主力大軍進軍扶桑鋪平道路。

  必須要快!

  還是那句話,五六七月是最適合東向扶桑的季節。趙朔要在八月之前,利用華夏的龐大運力,為后續大軍在扶桑囤積至少可用半年的糧草。

  兩日后,三萬八千大軍抵達對馬島。

  對馬島長一百六十四里,寬三十六里,是扶桑九州島與高麗之間的日本最大島嶼。

  此島位于扶桑九州最北端,島區大致呈南長條狀,西北隔高麗海峽同高麗相對,東南隔對馬海峽同壹岐島及九州島相望。

  趙朔的先鋒軍,派四個千戶登上了該島。

  如今扶桑的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在“御家人”(鐮倉幕府的武士)控制下。

  但是,對馬島是個例外。

  這里不但從八百年前,就為阿比留氏所統治,而且得到了扶桑朝廷的冊封。

  如今歷史正常發展的話,鐮倉幕府會在六年后,以阿比留太郎在扶桑和高麗之間走私為理由,派“御家人”惟宗重尚討平對馬島豪族阿比留氏,徹底控制該島。

  現在,此島當然還在阿比留太郎的掌握之中。

  阿比留太郎在扶桑的處境尷尬,又在海貿中大發其財,哪里愿意為幕府效忠?

  當得知趙朔大軍的四個漢軍千戶登上對馬島后,馬上率他的八十多名武士,向漢軍投降、

  趙朔的先鋒軍兵不血刃,占領對馬島。

  第二天,先鋒軍在對馬島留下一個千戶守衛,其余兵馬繼續向壹岐島進軍。

  壹岐島已經為鐮倉幕府控制了,此島雖然面積比只有馬島五分之一,但作為扶桑的“初生八島”之一,人口比對馬島還要多,能有九千多人。

  所以,趙朔先鋒軍派了六個千戶上島。

  得知趙朔大軍到來,壹岐島的“守護代”平景助,卻是堅決效忠鐮倉幕府的。

  他一方面緊急派船,向九州地府的“大宰府”送信,一方面率領一百三十四名“御家人”,和一千二百多臨時征召的農民,出城迎戰,遭遇了從西側攻上來的六個千戶。

  不過兩刻鐘,這一千多扶桑軍就宣告戰敗,平景助退回城內,率闔家老小“玉碎”了、

  隨后,漢軍堅決執行了趙朔制定的政策,將壹岐島屠戮一空,只有一千多年輕的女人活了下來。

  非但如此,壹岐島上還有兩千多頭“壹岐牛”的特產、這種牛在海邊牧場中自由覓食,以鮮嫩的海草為食,肉質極為上乘。除了留下最好的六百頭,準備獻給趙朔之外,其余的“壹岐牛”俱被宰殺,讓漢軍飽餐一頓。

  其后,漢軍全軍下船,隨行的九千匹馬也全部下船,休整三日。養足了精神,兵發博多灣。

  海船運人容易,運馬卻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趙朔的先鋒軍,僅帶了九千匹戰馬隨行。

  當然了,無論先鋒軍的戰士還是這些戰馬,都僅僅坐了三天海船。在壹岐島休息三日。也就能恢復過來了。

  博多灣自從五百多年前開始,就成了扶桑的重要對外港口。八十多年前。平清盛在此開埠后,博多灣逐漸發展成為扶桑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

  華夏人對扶桑地理知之不詳,趙朔也只是籠統的知道扶桑分四島。所以,自然把此港當做了搶灘登陸戰的地點。

  這次大軍的前鋒統帥,就是張世杰。

  他麾下大將,分別是海軍正黃旗的萬戶呂文德、以及郭仲元,余玠、趙范、趙葵、高達、全子才。

  既然是海軍的搶灘登陸戰,趙朔自然會讓海軍大將為主帥。

  軍中是既講戰功又講資歷的地方,主帥定了張世杰,副帥們自然得是張世杰的威望能壓得住的。

  所以,這六個副帥里面,除了郭仲元是金國降將之外,都是宋國降將,投趙朔的資歷都比張世杰晚得多。

  不過,晚怎么了?

  完全可以說,除了孟珙之外,一二三九年的宋國名將,已經在這里湊齊了。

  還有郭仲元金國的“南渡以來最稱名將”,已經足稱精銳。

  但話說回來,現在是怎么回事?

  張世杰站在旗艦的甲板上,手持望遠鏡向前看去,但見寬闊的海面上,并未見到任何一艘扶桑的戰船。

  在岸邊上,倒是能看見無數手持武器的扶桑人,綿延十里以上。即便張世杰手持望遠鏡,都望不到盡頭。

  難道是扶桑人自覺水戰不是漢軍的對手,直接放棄水戰了?

  但是,他們這么多人擁堵在岸邊是怎么回事?那不成了一群活靶子了?

  當然了,來都來了,總是要打的。

  隨著張世杰一聲令下,漢軍的遠程武器發威了。

  嗖嗖嗖!

  固定在戰艦上,射程超過二里的三弓床弩,發射著一槍三劍箭!

  轟轟轟!

  七斤半的石塊,被拋石車發射,狠狠砸向了岸邊的扶桑大軍!

  還有震天雷!

  火光閃爍,爆炸聲聲,博多灣沿岸人仰馬翻,一片硝煙彌漫!

  扶桑人似乎被打懵了,先是發出一聲聲恐懼的大喊聲。然后,紛紛急匆匆向后方退去。

  不到半個時辰,在戰艦上已經看不到扶桑人的身影。

  張世杰在艦隊上留下了六個漢軍千戶以作接應,然后,三萬大軍,九千匹戰馬依次下船。

  張世杰馬上派出斥候,偵察扶桑人的動向。斥候很快就返回來了,說在東北方向六里左右的一片寬闊地帶,扶桑軍主力列陣,似乎在等著漢軍來攻。

  粗略估計,在十萬人左右。

  于是乎,漢軍一邊廣撒斥候,防備扶桑人可能的伏兵,一邊謹地向那片寬闊地帶前進。

  據阿比留太郎交代,這地方叫百道原。

  很快,兩軍相遇于百道原。

  “這些扶桑人,果然不堪一擊啊!”

  張世杰站在馬上,手持望遠鏡,向著前方的扶桑軍望去,歡喜地輕嘆一聲。

  他覺得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這場征扶桑之戰,立功實在是太容易了!

  因為,他早就聽阿比留太郎說過,扶桑人只有刀劍,沒有槍矛了。但是,一直覺得不大相信。

  現在但見扶桑人刀光灼灼,還果真是沒有任何槍矛。

  唯一類似的東西,是一種叫做“薙刀”的武器,也就是在一把長柄上安裝一把寬廣而彎曲的刀刃。

  很顯然,這種“薙刀”的施展,需要大范圍的空間,不適合密集的隊形,遠不如長槍好用。

  就這還是好的呢。

  有很多扶桑人,連“薙刀”都沒有。就是將一把短刀,綁在一個木桿或者竹桿上。不僅同樣無法當長槍使用,而且威力低的可憐。

  扶桑人的披甲率更是可憐。

  張世杰粗略估計,雖然有很多看起來是扶桑大人物的,穿著厚重且拉風的鎧甲,據說這種鎧甲叫“大鎧”。但是,真披著鐵甲的也就是一成左右。這些人大概就是所謂的“御家人”了。

  還有大約兩成的人披著皮甲,剩下的全是所謂的“足輕”。

  相比披甲率的可憐,更可憐的扶桑的戰馬。

  張世杰的這支先鋒部隊的九千戰馬,不是帝國最新研發的“東風戰馬”,而是在耽羅島適應了兩年氣候的阿拉伯戰馬。

  但扶桑這些戰馬,別說比阿拉伯戰馬比了,就是比起普通蒙古馬來,都是一頭頭的毛驢。

  再配上扶桑人矮小的體型,簡直是一只只猴子騎在毛驢上。

  而且,扶桑這些“毛驢騎兵”甚少,也就是五六千騎左右,還沒有集中使用,而是和步兵混合成為了一個個的集團。

  更讓張世杰感到不解的是,他還在這支扶桑大軍里面,看到了不少女子。

  她們位于那些鐵甲戰士的附近,手中拿著短刀。似乎不是抓來湊數的健婦,而是這些“御家人”的家眷!

  你們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來干什么的啊?

  這么弱的扶桑軍,哪怕有十萬之眾,又怎么可能是三萬漢軍的對手?

  “郭仲元!高達!趙范!”張世杰高聲喝道。

  “在!”

  “你們三部的騎兵出擊,給我擊潰眼前這些扶桑猴子!”

  “是!”

  漢軍八旗,全是騎兵,平時都是一人三到五馬。現在海運困難,張世杰就把這九千匹馬,分給了戰力最強的郭仲元、高達和趙范使用。

  扶桑人連長槍都沒有,更別提什么重斧了,隊形更是亂糟糟的,步兵和騎兵混合編隊,怎么可能擋得住漢軍近萬名精騎沖陣?

  所以,張世杰決定,直接派出精銳騎兵沖陣!

轟隆隆  馬蹄聲如雷!

  隨著張世杰一聲令下,九千騎兵全部披甲,向著對面的扶桑軍直沖而去。

  勢若排山倒海,仿佛整個地面都在顫動。

  明亮的盔甲,嗜血的刀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陰冷而耀眼的光芒。

  “啊!怎么回事?華夏人竟然如此卑鄙,不講武德!”

  少貳資能見狀,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驚呼。

  他今年四十一歲,現在的職司是鎮西奉行,筑前、豐前、肥前、對馬守護,統領著所有扶桑在九州地區的兵馬。

  剛才,那場在博多灣岸邊的阻擊戰,就是少貳資能指揮的。

  他的確覺得水師遠不是漢軍的對手,才沒有讓水師出戰,白白送死。

  不過,他沒有想到,漢軍的遠程武器,有如此威力!

  扶桑人何止是沒槍矛啊,連拋石車都沒有,更別提三弓床弩了。少貳資能雖然聽說過這些武器的名字,但萬沒想到漢軍的遠程武器如此犀利。至于恐怖的火藥武器震天雷,更是聽都沒聽說過。

  所以,在岸邊白白遭受了漢軍的狂轟濫炸,倉惶引兵后退。

  他本以為撤離岸邊,漢軍沒有遠程武器的支持了,自己人多勢眾,又有著武士道的精神,肯定能取得勝利。

  沒想到,漢軍的打法和扶桑軍完全不一樣!

  兩軍交戰,難道不該先進行“一騎討”嗎?兩方派出“名將”進行單挑,鼓舞士氣,再進行全軍的對決。

  武士對武士!

  足輕對足輕!

  怎么漢軍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把所有武士都集中起來,發動沖鋒!

  高貴的武士,就這樣不值錢?

  還是說……

  陡然間,少貳資能想到了一個極為恐怖的可能:莫非這三萬人,都是華夏人的武士,就沒有一個足輕?

  想想也是,這些漢軍全部披著鐵甲啊,足輕怎么可能置辦得起?

  “這……這是三萬武士啊!”少貳資能心頭一凜,雙目中一片恐懼之色。

  然而,再恐懼也是沒用的!

  “殺!”

  漢軍千戶們排出整齊的方陣,騎兵之間的距離非常近,左右之間幾乎是馬鐙挨著馬鐙,前后的距離不超過三丈。整個漢軍千戶隊伍,仿佛一個移動的城池。

  九個千戶組合起來,就像是一個毫無感情的殺戮機器,殺死眼前的一切敵人,鎮壓一切不服!

  隨著一個“殺”字喊出,已經沖入了扶桑人的軍陣!

  扶桑人這時候,根本就沒有隊形的意識。作戰起來,一般就是武士騎馬,帶著足輕們往前沖鋒。然后,武士對武士,足輕對足輕。

  窩在扶桑小島上不斷進行“村戰”的扶桑人,哪里見過這個陣勢?

  那些足輕們被嚇傻了。

  因為只有刀沒有槍矛的緣故,為了便于長刀揮舞,足輕們站隊極散,根本就沒成熟的防御陣型,只能被漢軍鐵騎輕松碾壓!

  那些扶桑武士,不過是些毛驢騎兵,還分散開來。一股一股,多則七八百人,少則兩三百人,對漢軍的如墻攻勢,同樣一點辦法都沒有!

  “哈哈哈,痛快!痛快!”

  這是殺了第幾個扶桑猴子了?十個還是十一個?

  夏貴心中快意異常,歡呼聲聲。

  他今年四十二歲,是高達麾下的一名百戶。如果歷史正常發展的話,他會在宋朝和蒙古軍的戰斗中逐漸展露頭角,屢立戰功,成為南宋的抗蒙名將之一。

  可惜晚節不保,元軍實在勢大,三十多年后,夏貴率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縣降元,受盡世人唾棄。

  不過,趙朔改變了歷史,夏貴成為高達麾下的一名百戶。

  此人天生異稟,不僅膂力過人,而且有驚人的目力,晚上能見射箭落處,人稱“夏夜眼”。少時因獲罪刺雙旗于面上,又稱“夏旗兒”。

  這種痛快廝殺的感覺,讓夏貴渾身上下熱血沸騰。

  他覺得了,單憑今天收割扶桑人的人頭,他就能升千戶了!

  這些扶桑人真是太容易殺了!

  上蒼待他不薄啊!

  “啊!這……這怎么可能?”

  少貳資能此時,則已經完全傻眼。

  他眼看著九州一個個“強藩”,如同一塊塊破布一般,被漢軍的騎兵輕松突破。

  一個個“一騎討”的名將,被漢軍騎兵輕松斬殺,不比殺一只雞鴨困難。

  松浦家,已經被擊破了!

  大隅家,也被擊破了!

  就連號稱九州第一的薩摩家,也被擊破了!

  恐怕,很快就能輪到他了!

  少貳資能這時候甚至想到了兩句漢人的詩,“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眼見這支漢軍騎兵,恐怕南朝陳慶之的白袍軍都難以相提并論!

  “好!很好!”

  張世杰眼見漢軍騎兵如此犀利,扶桑如此不堪一擊,則是心中則是豪情萬丈,道:“傳我將令,全軍出擊!打下大宰府,迎王上登陸扶桑啊!”

  大宰府就是扶桑在九州地區的首府。

  距離此地,不足三十里!

  只要消滅眼前的扶桑主力,就可以兵入大宰府,迎趙朔登陸扶桑了!

  此次征扶桑的首功,穩穩落在手中!

  “沖啊!殺啊!”

  “打下大宰府,迎王上登陸扶桑!”

  “愿為王上效死!”

  “殺倭寇啊!”

  兩萬一千漢軍,發出聲聲吶喊,渾身上下熱血沸騰,加入了戰斗!

  九千精騎扶桑軍都擋不住,更何況加入了這兩萬一千漢軍!

  接下來已經不是一場戰爭了,而是一面倒的屠殺!

  百道原上血流成河!

  “不行!我們支持不住了!”

  “我們投降!”

  “饒了我們吧!”

  再過半個時辰后,扶桑人再悍不畏死也支持不住了,少部分人逃往大宰府,甚至有人覺得大宰府都沒守住的可能直接向四周的山上逃竄。大部分人直接跪地請降!

  其中,甚至包括扶桑的九州軍之主,少貳資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