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8章 變革再起,日新月異

  整個后宮之內可謂是一片腥風血雨。

  甚至就連顧易都不由自主的關注到了這一場爭斗,想看一看這一場可謂在整個歷史之中都堪稱為經典的后宮之爭。

  當前的大唐并沒有出錯的架勢。

  在顧靖的影響之下。

  群臣亦是不敢參與后宮之中的爭斗,同樣也不敢壞了大唐一直以來的規矩。

  顧靖的鐵桿手腕,再加上長孫無忌等人的一概忍讓,已經讓所有人產生了十足的畏懼。

  各個黨派之間形成了相對的平衡。

  至少在現在看來大唐沒有任何會出錯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臨終之前于凌煙閣的舉動終是徹底傳了開來。

  對于他把顧泉的畫像畫花。

  天下之人對此猜測紛紛。

  有人稱顧泉就是昔年玄武門之時幫助李世民的鬼面將軍,也是后來在整個北方以及西域戰場之上縱橫的大將。

  有人稱李世民此舉是因為顧泉曾經未能在兩宮相爭之時幫助他,心中對顧泉有著種種的不滿。

  或許正是因為大唐如今生活的穩定,此事造成的動靜極大。

  甚至就連朝堂之上都已經有人開始議論起了此事,開始旁敲側擊的打探消息。

  但顧氏卻始終都在保持著沉默。

  倒是有人想要為顧泉去證明,但卻也無人敢于去違背其的遺愿。

  而隨著顧氏默不表態,這種爭執也是越傳越廣。

  當然,這也只是小風波罷了。

  顧靖自是不會去關注這些小事,而是將目光始終都放在整個天下上。

  其實大唐行至今日,真正需要的已非開疆拓土,而是內部的消化整合與制度革新。

  當以經濟之盛、文化之華,替代武力去羈縻四方;

  再借四方之力,反哺九州之興。

  簡而言之,便是在李世民為大唐奠定的宏基之上,繼續添磚加瓦。

  這也是當前朝臣們的共識,也是如此行事。

  如今所有人的目光正是放在了西域身上,包括顧靖同樣也是如此,皆是想趁著如今西域已經平定的時機,盡可能的大規模發展商業。

  其實這些年來,西域與九州的商業一直都不算太過穩定。

  至于原因自然也很簡單。

  那就是各個小國之內的叛軍實在太多。

  要想發展商業,那就一定需要環境的穩定,這是整個西域這些年來都未能徹底擁有的。

  而如今正是關鍵之時。.

  長安,政事堂。

  雖然李治這個皇帝不在,群臣卻也仍是十分激烈的議論著西域之事。

  尚書右仆射褚遂良目光如炬,緩緩掃視滿堂公卿,袍袖微拂,笑意溫煦:“諸公,如今西域已定。”

  “太宗遺志,功成在望;此實乃社稷永固之磐石。”

  “諸公有何良策,但請暢言——便效貞觀故事!今日,吾等共商國事。”

  他臉上的笑容十分自然。

  眉宇之中,也沒有絲毫迫人的感覺。

  而聽到這話,群臣亦是紛紛點頭,隨即一聲聲的議論聲便直接響了起來。

  ——這就是如今的大唐朝堂!

  沒有一家獨大,也沒有絕對的專權之人。

  各方人士可謂是百花齊放。

  這自是有著不少的好處,只要能夠穩住整個朝廷的基本盤,李治這個皇帝不主動昏聵,那大唐就很難直接變差。

  “西域既平,當速遣使,盡收諸族,錄入唐籍!!”

  “然也!西域久罹紛亂,當以編戶束民,絕其復萌之念!”

  “此舉萬萬不可,諸公既知西域多故,若強令蕃胡入籍,豈非迫其再叛?”

  “何來蕃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彼等既居唐土,當為大唐赤子!!!”

  一聲聲的議論聲不斷響起。

  顧靖同樣也是來了。

  眼看著群臣態度各異,他不由得便看向了一旁的長孫無忌,拱手問道:“太尉以為西域之策當如何?”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也是立刻看了過來。

  雖然顧靖坐在次席。

  但卻也根本無人敢小覷他的身份,也明白這是因為顧靖差長孫無忌一個輩分的原因。

  “當效昔顧公之法。”長孫無忌沉吟了片刻,緩緩說道。

  ——他指的乃是顧煜。

  其實大唐這些年來對于四方蠻夷的偵測,其實皆出自顧煜之手。

  雖然很多東西被加以改良過。

  但究其根本,乃是顧煜為大唐指明了方向。

  見群臣多有疑色,太尉長孫無忌緩緩起身,目光如淵,掃視滿堂:“西域初定,當持重而行。”

  “既不可操切,亦不可失機。”

  “昔年顧公曾言——”

  “以武懾其膽,以利分其勢,以禮化其心,則四方可安。”

  “今日之道,亦當如是。”

  “西域諸部,今畏我兵鋒。當此之時,宜以利導之。”

  “老夫之見:可行雙籍之制。”

  “許其保有故國戶籍,另入唐籍者,則賜予惠利——減其賦稅,寬其行商。”

  “如此,既可羈縻其心,又能興商賈,通有無,實為安西、利唐之兩便良策。”

  他的語氣十分平靜。

  聞言,群臣不由得皆是露出了沉思之色。

  就連顧靖同樣都是如此。

  長孫無忌的能力自是不用多言,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是顧靖能夠比肩的。

  但顧靖的反應卻也很快,在沉思了片刻之后,便不由得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當前局勢確該如此。

  大唐為西域已經做的足夠多了。

  使用雙軌制度,就是想著西域百姓能夠漸漸接受整個大唐的制度,如今自然也已經要到了開花結果之時。

  更何況,此舉應利之所趨,順人心所向,焉能不成?

  殿內一片沉默。

  群臣皆是在仔細的思索著這其中的可能性。

  自然也有人固執的不同意,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缺少習慣墨守成規之人,不愿意去動一個國家的政策。

  但當這件事事事由長孫無忌主動提起,且顧靖還已經答應了的情況之下。

  此事,其實便已經沒有了任何扭轉的可能性。

  他們自是還有諫言的機會。

  但也根本不可能再去改變些什么了。

  而在此事徹底敲定之后,長孫無忌也是立刻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章程,隨后便著人送去了西域。

  ——變革之時再次到來。

  顧易同樣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心中對此并未感到太多的意外。

  在原本歷史之中。

  其實西域的發展還遠遠不如如今這般,但在后續的大唐滅西突厥的戰爭之后,絲綢之路仍是得到了一次大規模的井噴。

而如今呢  雖然這其中的商業一直都在發展,但實則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井噴。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成大唐一直在對其進行著管控。

  包括雙軌制、以及進行貨幣匯兌的部門等等一切都是會間接的抑制商業發展,再加上這些年來的小規模混亂。

  自然而然便演變成了這般。

  這并不是說如今的發展還不如原本的歷史。

  實則完全相反。

  如今大唐在西域的根基已經完全超越了歷朝歷代以及原本歷史,這一切都只是在為長久且正式的統治做基礎而已。

  這是原本歷史完全不可比擬的。

  而如今,正是再次向前埋進之時。

  此事做起來其中同樣也十分艱難。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西域本就是列國并立的局勢。

  在其根本之上。

  重新再使得百姓歸入唐籍,那就注定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完全可以說是換做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做到。

  但如今則完全不同。

  西域這數十年來,大大小小的爭斗不斷。

  如今正是最為畏懼大唐之時,也唯有如今才能最大程度的辦成此事,哪怕速度慢些也無需在意。

  只要將大唐的條件開出去,這些已經受到了一些教化的百姓便會自己做出判斷。

  此次針對的目標是整個西域。

  大唐朝廷自然是不可能調出太多的東西來去滋補他們。

  在長達數日的商談之后。

  最后也只能給這些人一些稅收上的減免,包括商稅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事無需顧靖去關注。

  不過顧靖卻還是將御史臺的力量調去了西域,用來監管這些官員,除此之外包括商業的穩定等種種。

  除此之外,他甚至將眼睛都放在了那匯兌部門之上。

  ——既然已經決定開始大規模的發展。

  那這一切就是必然的。

  顧靖雖然在朝政之上比不上那些頂尖的大臣,但是對于人心的判斷,卻有著自己的想法。

  任何口子都不能輕易被打開。

  這是一定的。

  雖然在明面之上,他似乎什么都沒做。

  但實則早已在暗中默默注視著一切,只要大唐稍微走偏了路,那他便會立刻帶人撥亂反正。

  包括航海之事,同樣也未曾落下。

  雖然李承乾沒有送回具體的消息,但這條路對于大唐而言仍是要繼續向前邁進。

  雖然如今看起來變化并不算大。

  但只要各方計劃全都完成,那所踏出的也便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步了!

  如今的西域十分穩定。

  顧氏如今在西域之人同樣也不在少數,各個都在擔負著西域之地的要職,最大程度的利用顧氏的聲望來穩定四方。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顧氏的血脈越來越多,顧氏之中同樣也出現了不少罪人。

  九州之內的還好。

  尤其是那些從小到大都在巨鹿的顧氏子弟們,在巨鹿之地環境的影響下,他們每一個人都可稱之為典型的顧氏子弟。

  而其他的哪怕會送去巨鹿統一教育,可也會根據教育時間的不同所養成不同的性格。

  其實大部分倒是還好。

  顧氏的財富已經完全無法估量,這一點便已經為顧氏子弟穩住了下限,但終是難免也有人會忘記一切。

  而這些被放在四方的顧氏子弟們就是其中多數。

  他們的位置擺在這里。

  哪怕手中沒有太大的權力,顧氏的身份仍舊是會讓當地的貴族來賄賂他們。

  這注定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當然,這些人還是會顧忌一些家族聲望的,不敢將一切做的太過分,但一切卻還是有著蛛絲馬跡。

  顧靖如今也是想解決這件事。

  雖然此事確實無情了一些,但為了整個家族的長久之計,顧靖也必須要這樣做,要守住顧氏族規的權威性。

  永徽四年。

  武則天再次為李治誕下一子,隨后正式被拜為二品昭儀。

  整個后宮內的爭斗已經徹底到達了頂點。

  王皇后似乎是終于意識到了武則天的可怕之處,根本就不是蕭淑妃能夠相提并論的。

  到了如今,她已經完全放下了對蕭淑妃的仇恨。

  相反——

  她們二人如今則是已經正式聯手,開始針對起了武則天。

  不過這種爭斗終究只是被限制在了后宮之中。

  對于朝臣而言,根本就不會有人愿意去參與這些后宮之內的爭斗。

  不僅僅是顧靖瞧不上這些,包括朝臣們同樣也都有著這種想法,終究也只是后宮之內的爭斗罷了。

  雙方不斷在李治面前爭寵。

  但相比于武則天,她們終究是差了太多太多。

  李治是愈發的寵幸武則天。

  而她們二人,則是愈發受到冷落。

  其實這也怪不得李治。

  如今的大唐已與原本歷史完全不同,顧易記著在原本歷史之中,武則天能夠得到李治的寵幸,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她能夠幫助李治出主意。

  當時的大唐朝廷完全被長孫無忌等關隴士族把控,李治需要一個有手段的盟友。

而如今呢  朝堂局勢完全不是那般,而李治也樂得做個輕閑帝王。

  只要兩人能夠稍微聰慧一點。

  都絕對不會被如此的冷落。

  但只可惜這二人與武則天相比實在是差了太多,蕭淑妃時而還會迎合李治,那王皇后則是既不迎合李治,又不善待下人,包括她的家人都十分無禮。

  這實在是給了武則天太多的機會,落到這個下場也完全可以稱之為自作自受。

  但她們又豈能甘心呢?

  尤其是王皇后。

  她甚至是直接找到了顧靖。就是想仗著李世民所留下的情分,想讓顧靖來幫助她穩住后位。

  顧靖確實可以做到。

  李治對顧靖可謂是言聽計從。

  但顧靖又豈會去干涉這些?

  其實他都已經有些對王皇后不滿了。

  身為皇后,至今連個子嗣都還沒有,這又豈能坐得好后位?

  顧靖并不是不能出手。

  若是當真上升到了國家安危的地步,他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去干涉此事,可這王皇后就壓根不值得他這樣做。

  身為皇后,沒有子嗣!

  還如此的愚笨。

  這種人又豈會值得顧靖出手?

  顧靖絲毫都不在乎后宮之爭,無論是何人為后對于他而言,都是李治自己的家事。

  只要不威脅到這片江山,那他便不會去干涉這其中之事。.

(Ps:月底了,跪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