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1章 鐵血手段,立后武曌

  朝野上下,一片沸騰。

  無形的風浪在暗中不斷積聚,只差最后一個導火索便能夠引爆一切。

  次日,李治直接下旨將王皇后的家人們禁足。

  ——這是赤裸裸的攻勢。

  顧靖的支持讓他有了無與倫比的自信,就這樣向眾人宣誓著屬于帝王的威儀。

  此舉就太過明顯了一些。

  到了如今,哪怕就算是初入朝堂之人也已經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對勁,更是只感如履薄冰。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眾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昔年的顧氏來。

  昔年的顧氏雖然會讓很多人看不到前路。

  但同樣的也能免去太多的爭斗。

  可不僅僅只有李勣想要作壁上觀,不去插手這敏感之事。

  畢竟這種事的代價太大了。

  但可惜的就是,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著中立的資格。

  在這波詭云譎的朝堂之中,向來就是一步踏錯步步皆錯,容不得他們不謹慎一些。

  不得不說,李治同樣也是有著一些政治手段的。

  就在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后。

  他立刻便去拜見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甚至還帶上了禮物,以一個晚輩的身份去和他們碰面。

  而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勸他們“順水推舟”,不要輕易摻和這件事。

  但無論是長孫無忌也好,亦或是褚遂良也罷。

  兩人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什么退路。

  他們的身份地位擺在那里。若就此放棄王皇后,在關隴貴族之中,他們的聲望將頃刻墜入冰點。

  將來……還有誰會愿意追隨他們?

  他們確實位高權重。

  但既如此,便同樣也要承受著背后所需的代價。

  兩人無論如何都必須要試一試!

  去幫王皇后擋住這一劫。

  顧氏始終都未曾去摻和這其中的一切。

  而且在顧氏的影響之下,此事絲毫未曾影響到朝堂的運轉,無論是哪方官員都不會將這種事捅到明面上。

  李治可謂是步步緊逼。

  顯然,他也明白若是將自己的全部想法都透露出去后,那所造成的影響到底會有多大。

  武則天的身份太敏感了。

  他不可能將此事在這種時候暴露出去,只能一直都在緊盯著王皇后之事。

  李治開始每日上朝,而每天都繞不開的問題就是對于王皇后的調查質問.

  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也只能就這樣拖著。

  雖這樣確實也能給李治帶來一絲阻力,但又豈能攔得住皇帝?

  說白了,李治現在只是沒有翻臉罷了。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

  這畢竟是李世民留下的托孤大臣,而且如今的發展也不同于原本的歷史,現在的他還不想著徹底撕破臉皮。

  但這也只是短暫的。

  身為皇帝,要是他的想法一直受到干涉,那么就算是再怎么仁厚之人,也終有一日會忍不住。

  而屆時,又有誰人能阻?

  一切似乎都已經注定了結果,無論關隴貴族們再怎么掙扎,都不可能拗得過皇權。

  包括群臣們也已經看清了一切,紛紛站在了皇帝的麾下。

  對整個關隴貴族們展開了圍攻。

  ——關隴貴族的處境與歷史之中完全不同。

  在原本歷史之中。

  因為其勢頭太大的關系,就算其他世族對其不滿,在沒有發生大事之前也不可能去公然與關隴貴族們作對。

  而反觀如今呢關隴貴族還遠遠不到一家獨大的時候。

  但他們其中不少人處事的態度卻仍是與原本歷史之中一般無二。

  這就注定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而現在,恰恰就是他們需要償還的時候。

  一方歡喜一方愁。

  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大唐的朝堂,可謂淋漓盡致。

  武則天并未涉足前朝。

  ——這便是她最為高明之處!

  她深知顧靖的底線,也清楚自己與王皇后、蕭淑妃母族之間的懸殊。加之如今的歷史軌跡已全然不同,她既無染指朝堂之機,此刻更不宜輕舉妄動。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身份擺在那里,與其妄動,不如靜待。

  然而,蕭淑妃卻截然不同。

  如此緊急的朝堂局勢,終令她窺見了千載難逢之機。

  對皇后之位的渴望,已徹底沖垮了她的理智——她絕不能錯過這稍縱即逝的良機,自是要竭盡全力去爭!

  就在幾日之后,蕭淑妃的母族以及一些聯系極深的家族立刻便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開始支持皇帝并對關隴貴族們展開了攻勢。

  ——爭斗徹底打響。

  在當前的這個局勢,根本就沒有人去關注到武則天。

  哪怕皇帝寵愛她又能如何?

  無論是她的身份也好,亦或是母族的地位也罷,都不支持她成為皇后。

  在很多人眼中,她是完全沒有機會去爭的。

  但蕭淑妃就不同了。

  蕭淑妃的母族雖比不過王皇后,但同樣也不差。

  最關鍵的是——

  蕭淑妃有兒子!

  這是王皇后比不了的優勢所在。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整個大唐的朝堂立刻便派系分明了起來。

  甚至就連顧氏之中都有一些人覺著蕭淑妃可為皇后。

  這就是有子嗣能給蕭淑妃帶來的優勢!

  六月;

  朝堂有大臣彈劾王仁祐,稱其長子仗著家族勢力,展開地方為非作歹,徹底拉開了這一戰的序幕。

  李治震怒。

  并且還敕令詳查此事,并避開了御史臺。

  這就是明顯的態度了!

  御史臺在如今就是代表了顧氏,代表了朝堂之中的絕對公正,李治也不愿意將顧氏拉到這種朝堂爭斗之中。

  但此舉,恰恰又會給出很大的拉扯空間。

  對于蕭淑妃一派的反攻,關隴貴族們可謂是眾志成城。

  又有誰會愿意讓出手中的權利?

  這已經不僅僅是廢立皇后的問題了,而是純粹的黨派爭斗。

  只要王皇后失勢。

  那關隴貴族們的影響力將會迅速跌到冰點。

  就在數日之后,關隴貴族開啟了反擊,開始針對起了對方的官員,甚至是想將顧氏扯下場。

  讓整個局勢更加的混亂。

  他們現在確實處于弱勢,李治無論再怎么樣都是皇帝,他們這就已經在相當于逆大勢而為了!

  也唯有將顧氏拉下來,才能徹底保證這其中還能稍微公正一些。

  在顧氏的監督之下,大唐的吏治確實還算是清明。

  但這種清明卻并不代表著完全沒有問題。

  這是不可能的。

  哪怕就是顧氏也不可能完全控制的了官員的特權以及貪腐問題,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稍微約束,讓這一切都保持在可控范圍之內。

  如今這種爭斗,雙方自是可以隨便找到對象。

  哪怕就算不針對官員,也可以針對他們的家人,造成影響。

  對此,顧氏自是不可能下場。

  且不說李治不會答應。

  顧靖同樣也是如此,顧氏如今就是大唐一切都在控制內的最后一道門檻,只要顧氏下場,那整個結果肯定就會愈發的不可控。

  要保證御史臺的公正也就必須要嚴厲。

  而這其中牽扯太多!

  整個朝堂之上,可謂是一片腥風血雨。

  李治一直都沒有選擇撕破臉,這確實是讓很多人感受到意外。

  也唯有真正站在最高處的幾人能夠感覺出來,李治這是在耗群臣的心思,更加方便他最后做出不同的選擇。

  他如果現在要攤牌的話,群臣定是會直接站到同一條線上。

  這就是李治的政治智慧!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此事就這樣僵持了起來,關隴貴族們的影響力確實足夠大,再加上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個托孤大臣在。

  其他人要想贏他們,自是不可能這么簡單的。

  而雙方的手段同樣也在隨著時間變得愈發肆無忌憚。

  永徽五年,七月末。

  一則驚人的消息再次從后宮之中傳出。

  ——雍王李廉遭人投毒!

  雖因救治及時未曾身死,但也形容枯槁,精神恍惚,恐已傷及根本,不知何時才能修養好,朝野為之震動。

  雍王李廉可是蕭淑妃的長子!

  平日里聰明伶俐,極為好學,頗受李治寵愛。

  這個時候出現意外絕對算是對蕭淑妃的最大削弱!

  李治也懵了!

  萬萬沒料到此事竟然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竟然會有人膽敢對他的兒子下手,這無論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個帝王絕對不可忍受之事!

  這一次,他讓顧氏插手了!

  ——查!

  無論涉及到任何人都要查個清清楚楚!

  但就在當日,一個皇后宮內的宮女便在宮內跳井自盡,這本是無人關注之事,但最后的各個證據卻都指向了這個宮女。

  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但不少疑問卻仍是藏在顧靖的心中。

  王皇后真的有這么大的膽子嘛?

  而且王皇后平日里便對手下之人極為嚴厲,如今又被軟禁眼看著即將失勢,真的會有人甘愿付出生命幫她做這些事嘛?

  這些問題可能是有著先入為主的關系在。

  因為顧靖知道,無責添加這些年來早已漸漸收服了整個后宮內的宮女,幾乎所有人都在感念著她的恩情。

  這似乎是一個不難想到的問題。

  但在當前這個出手之人已經身死的情況之下,顧靖也并未去說出自己的猜測。

  只是在后宮之中安插起了更多的人手。

  此事鬧得極大。

  同樣也徹底宣告了關隴貴族們的失敗,甚至就連他們內部之中都因為此事出現了問題。

  他們不懂!

  不懂王皇后到底是有多么愚蠢,竟是會在這種緊張的時候做出這種事。

  但無路如何.到了如今的這個地步,一切似乎早已落定,再也無法扭轉。

  蕭淑妃一派甚至都已經在提前慶祝自己的勝利了。

  沒辦法,或許是因為些許對于子嗣的虧欠,這些時日來李治竟是突地寵幸起了蕭淑妃。

  局勢在這一刻似乎已經完全明朗了起來。

  甭說是其他人會有這種想法,甚至就連李治自己都有些猶豫了起來。

  沒辦法,在原本歷史之中,他那般寵愛武則天的原因可不僅僅只是肉體心靈上的喜歡。

  最關鍵的還是因為武則天是他最為倚重的盟友。

  在當時長孫無忌獨霸朝堂的情況之下。

  武則天不僅僅能給他出很多的主意,同樣也能給他帶來很多的安全感。

  可現在可完全不同。

  李治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的風險,對于武則天的寵愛自然也不會與原本歷史之中相同。

  蕭淑妃母族的勢力擺在那里,若是立蕭淑妃為后似是也沒什么不可。

  蕭淑妃母族勢力雄厚,立其為后,似也無可厚非。

  可偏偏,就在這塵埃將定之際——后宮再生驚天巨變!

  ——武昭儀中毒,昏迷不醒,命若懸絲!

  這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王皇后早已被嚴密限制,此事斷然與她無關。而處境微妙的武昭儀,竟在此時遭人投毒  瞬間便再次讓此事變得復雜了起來。

  仍舊是顧氏來查。

  對于后宮之地發生的這一系列事,已經徹底讓李治有些發毛了。

  這讓他有一種完全超出了他掌控的感覺。

  這會讓一個帝王極為的不安。

  而隨著這一路查去,事關蕭淑妃的種種也是被查了出來,各種宮女侍人都在說蕭淑妃有多么跋扈,說蕭淑妃曾說過多少次要殺了武昭儀之類的話。

  在這各種供詞之下,甚至都有人想到了先前李廉中毒之事,會不會是蕭淑妃所指使,就是想要誣陷王皇后。

  但這種猜測對于所有人而言又過于驚世駭俗了一些。

  畢竟又哪有母親會害.自己的孩子呢?

  冠軍侯府。

  一眾剛參與審查歸來的顧氏子弟正向顧靖稟報今日情形。待稟報完畢,其中一人便忍不住嘆道:

  “如今朝中竟有傳言,說雍王案.是蕭淑妃自導自演!”

  他不屑地嗤笑一聲,搖頭道:“此乃謬論。”

  “豈有母親,會去害自己親子的道理?”

  作為顧氏之中正在冉冉升起的全新一代,他們每一個人可謂都是朝氣蓬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聞言,眾人皆頷首稱是。

  然亦有數人微蹙雙眉,其中一人面帶疑色,拱手道:“叔父,宮人所供,眾口一詞,實屬蹊蹺。”

  “他宮之人尚可不論,竟連蕭淑妃宮中仆婢亦皆如是.”

  “此中.莫非另有隱情?”

  此言一出,堂下顧氏子弟面色立時肅然,目光齊集于顧靖,靜待其解惑。

  顧靖神色沉靜,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蕭氏在宮中,素來跋扈,馭下苛酷。”

  “昔年恃寵而驕,動輒笞撻宮人內侍.”

  “早已失盡人心矣。”

  他并未盡言心中所想,只略作點撥,復又看向子弟們,語聲淡然:“為母者,固難傷其骨肉”

  “然則,爾等且思:若為達其志,其人可會自戕以構陷乎?”

  殿內瞬間便就陷入到了死寂。

  身為顧氏子弟,自是立刻便能聽出顧靖這話中的意思。

  但一個個的表情又是極為的復雜,似乎是有些難以相信?

  拿自己來下手?

  若這一切是真的,那此人到底是有多么狠的心啊!

  這一年來一系列的事忽地便從他們腦海之中升了上來,或許真的是因為被打開思路的緣故,眾人是越想越覺著心中膽寒。

  “叔父.我等該當如何?”

  終于,良久之后有子弟不由的便直接問道。

  “爾等無需在意。”顧靖表情仍是那般平靜,淡淡說道:“如常調查即可。”

  顧靖仍是不打算干涉。

  只是后宮之爭罷了。

  顧氏不奢求每一個皇后都是昔年的鄧綏或者是長孫皇后那般,但也不能太差。

  無論是王皇后也好亦或是蕭淑妃也罷。

  這兩人.似乎終是缺了一個皇后的氣度。

  穩不住后宮。

  丟了自己的身份倒也算是正常。

  若是這一切真的如他所想那般,武則天不僅僅籠絡了整個后宮之人還有著如此深沉的心思。

  讓她做皇后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

  顧氏是整個九州的底線,自是不可能去插手到這后宮之爭當中。

  此事在整個朝堂之中鬧得動靜極大,李治幾乎是將自己所有的子嗣都送到了顧氏之中,在求學的同時,來間接的保護他們。

  而隨著那些宮女侍人們的供詞,李治對蕭淑妃剛剛升起的寵幸之情再次消失殆盡。

  取而代之的是去陪伴武則天。

  甚至還主動齋戒,為武則天來祈福。

  顧易同樣也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心中也是不得不承認武則天確實心狠。

  雖然歷史有了極大的變化。

  但她的政治手段,絕對不是王皇后和蕭淑妃能夠比肩的。

  甚至要比很多的大臣都要聰明。

  她太清楚顧氏的底線了。

  而且相比于其他人,她的心實在是太狠了!

  無論是對自己的子嗣,亦或是對自己,她都是這般的心狠,為了達到自己目的,寧可付出所有的代價。

  整整五天,武則天一直都是昏迷狀態。

  雖然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切。

  但在當前這個時代,要想一切都真實一些,那她就不能留手,就注定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不過武則天卻還是這樣做了!

  這就是她的不凡之處。

  立政殿。

  當武則天再次睜開雙眼之時,第一瞬間便看到了一旁的李治。

  只是短暫的錯愕。

  下一刻,她似乎就已經猜測出了一切。

  心中懸著的大石在這一刻悄然落地。

  “我贏了。”

  她在心中默默道了一句,旋即便立刻看向了李治,眼角處流出了淚水,用那極為虛弱的語氣輕聲說道:陛.陛下”

  姿態柔弱,惹人憐惜。

  聞聲,李治立刻緊握住她的手,滿臉驚喜:“媚娘!你.你終是醒了?!”

  言罷,竟是喜極而泣。

  再看她蒼白如紙的面容,心疼如絞,不禁哽咽道:“可真是苦了我的媚娘了!”

  兩人擁抱,各自落淚。.

  八月;

  李治正式下詔廢王皇后皇后之位,包括其家族中人亦是相繼被免,徹底為此事蓋棺定論。

  除此之外,還有蕭淑妃——

  李治直接在旨意之中宣布了她的罪名。

  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舉族流放。

  所有的爭斗在這一刻都徹底結束了。

  李治這一次下手極為果斷,根本不給任何人反應的時間。

  在顧氏的支持之下。

  他這個帝王所能爆發出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有大臣能夠阻攔的住。

  在連續多日的爭斗之下,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也不可能會去幫助蕭淑妃。

  這件事,竟然就這樣被敲定了下來。

  消息傳開,天下皆震!

  根本就沒有人能料到此事竟然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在王皇后和蕭淑妃的爭斗之下,最后獲勝的竟然是武則天。

  而此事所帶來的動靜如今才只是剛剛開始。

  大唐的文化過于繁盛了,再加上貞觀一朝到現在所保持的諫言風氣,天下讀書人對于此事就注定會有極大的反應!

  但到了如今的這個地步又有誰能夠攔得住李治?

  而且別忘了,武則天這個時候也已經無需再隱藏了。

  在武則天的建議之下。

  李治在拖了幾日之后,提拔了一個支持此事的寒門子弟,隨后整個風向便是徹底轉變!

  總是有人會為了得到快速的晉升而放棄其他東西。

  而李治借此也是在持續削弱關隴貴族,包括山東等地的朝堂豪族,重新劃分起了朝堂的局勢。

  顧易甚至是覺著,李治這想要借此機會再扭轉一下大唐當前的政治風氣,來扼殺住這種對皇帝愈發放肆的習慣。

  這一切可謂是多管齊下。

  同時間,武則天也是讓人在暗中宣揚起了自己的種種德行。

  她的出身沒什么好宣揚的,在宮中的經歷更是完全不能提,唯一可以在這種時候拿來訴說的也唯有德行。

  在這種種手段之下,整個大唐的風氣也是迅速便有所扭轉。

  這就是大勢!

  當一個實權皇帝真正做出決定之后,那便不會有任何人能夠阻攔這一切。

  永徽五年,十一月一日。

  李治為武則天在長安舉行了盛大的冊立儀式。

  并且還追封了其父其母。

  徹底為這一場爭斗落下了帷幕。.

(Ps:小六千字,正在恢復狀態之中,月初了,求兄弟們投投手里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