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兩座四合院的戶主陳氏兄弟要一起出國,這房子自然是不會留著了,他們出去也要重新置辦家業,花錢的地方多的很。
不過,在現在人的觀念里,四合院都不是什么好房產,有錢的人不愿意買,沒錢的人買不起。
四合院的價格這幾年雖然一直在漲,但大多是有價無市,叫著熱鬧而已。
比如陳氏兩兄弟的這兩個院子就是如此,他們開價3萬元每套院子,詢問的人倒是不少,但真想買的卻一個沒有。
如此半年過去了,陳氏兄弟全家出國的手續都已經辦妥,但是房子遲遲不能賣出去,這讓他們很著急。
如今終于又有了一個買家上門,他們兄弟倆都很積極。
孫志偉是騎著自行車過來的,身上穿的也不過是普通的軍裝,但陳氏兄弟兩一點都不敢小看他。
這半年的賣房經歷不堪回首,但也讓他們長了不少見識,如今的有錢人從外表真的一點都看不出來。
就好比半年前,他們接待過的一個老頭,穿的破破爛爛,但卻能對房子里的東西如數家珍。
很多跟這兩套房子有關的故事,連兄弟倆自己都不知道的,對方卻了解的清清楚楚,仿佛是對方親身經歷一般。
后來因為對房子不滿意,老頭就走了。
可一個月后,兄弟倆就聽說了,那個老頭花了五萬塊,買下了西什庫大街的一座5進大宅子。
5進吶,恭王府也才5進院落,這一對比,他們兄弟的這兩套院子不過是民宅罷了。
孫志偉愿意過來看這兩套房子,自然也做過調查。
這兩套房子其實是不完整的,他們原本是一座五進院子的主體部分,不過旁邊兩進早年就被拆掉了,如今蓋了別家的院子。
他看中的其實是這個兩個院子的格局,它不像普通三進四合院,前院和后院都很小。
這兩座三進院子的前后院,跟中院是同樣的格局,都是帶左右廂房的大院落。
原本在現在的前院的前面,還有一進小院子,是當年完整四合院的前院,現在那里已經被拆,成了府右街的大街了。
如果孫志偉知道幾個月前那位老頭的事情,應該能理解對方為什么不選這兩個院落了。
就因為它不完整,老年人購買四合院多數都是為了一個念想。
比如,小時候他可能曾經在這個院子里生活過,現在老了,落葉歸根,也想在原本的老院子里度過余生。
只是這兩個院子被拆的零零落落,老年人看著傷懷,反而不愿意靠近了。
孫志偉過來后,就跟著兩兄弟參觀整個院子,里里外外看了個通透后,他已經決定買下它們。
從兄弟兩人的對話中,他已經知道,這兩人根本不了解這兩個院子的歷史。
孫志偉卻不同,他一開始就從北平圖書館找到的資料中了解到,這里最早的時候是明朝勛貴的老宅。
幾百年來幾經轉手、擴建、拆分,它的歷史逐漸淹沒,這才導致沒人知道這棟四合院的來歷。
可以印證孫志偉找到的資料可信度的是,他通過展開的空間發現,在右邊四合院的最后一進院落的地下,居然還有一間密室。
從他探測到的情況看,那個密室已經多年沒人進入了,地面上因此積攢了厚厚的一層灰塵。
密室中的一排排腐朽的箱子里露出的東西,并沒有引起他的興趣。
因為他可以看到里面裝的大都是腐壞的米面、布料和兵甲,能稱得上是錢的東西,可能就是其中一個箱子里的一堆紙張了。
他依稀可以在那些腐爛的紙張上,看到有‘寶鈔’的字樣。
這些東西對他都沒用,不過,那畢竟是幾百年前的東西,博物院那邊可能會有點興趣,到時候可以喊他們過來看看。
經過與陳家兩兄弟的溝通,他們同意孫志偉用美元購買這兩座院子。
倒不是孫志偉不想用家里的存款付賬,主要是他跟童佳佳的總存款不夠同時買下兩座院子。
再加上陳家兩兄弟反正要出國,他們自己換美元還要被中介吃一大口,不如讓利給孫志偉。
一周后,終于完成了交易,陳家兩兄弟當天就搬走了。
拿到房產證明后,孫志偉就找到當年,為他修整院子的大石作胡同的魯師傅。
老魯師傅還是住在原本的小院子里,孫志偉過去的時候,他家里冷冷清清,只有老魯一個人在家。
見到孫志偉的時候,老魯師傅對他依稀還有印象。
因為在他一生做過那么多的工程中,孫志偉的那個院子是最特別的,尤其是那條細細長長的走廊。
當年孫志偉是通過街道的梁姨來找他做的工程,他哪里敢怠慢,自然是十八般武藝都上陣了。
當時為了給魚池做防水,可花了他不少心思,甚至為了保證效果,他還偷偷貼錢用了祖傳下來的,給皇室修建陵寢的防滲工藝。
結果自然是好的,后來梁主任連連高升,又一直在這個片區,所以,一直庇護著他們家,也給了他家不少照顧。
如今他已經退休在家,只是幾個兒子都搬出去住了,幾個徒弟也各有一番事業不怎么常來。
他的老伴也在前幾年去世了,現在就留他一個人守著這個老宅,只有在周末的時候,才有孫子們偶爾過來看望他幾眼。
老魯師傅的工程手藝大多已經傳給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徒弟,現在徒弟和兒子們各干各的。
只是老派匠人的作風都是,要留幾分真傳在臨死的時候才會傳下去。他還有幾手絕活,是徒弟們比不了的。
孫志偉也知道,要想不破壞四合院的古樸風格,又要進行現代化改造,非要老魯師傅這種,對古建筑十分精通的老手藝人才行,他對老魯師傅的手藝更加放心。
再加上孫志偉看到他晚景凄涼,也有點憐憫,于是就做主將兩個三進院子的工程都包給了老魯師傅。
魯師傅年輕的時候就是個人精,自然看出了孫志偉的好意,鄭重道謝后就接下了這個大工程。
他也想證明給兒孫們看看,他只是老了,卻沒有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