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20章 背道而馳

  關鍵時刻沒有呂布襲擊下邳,也沒有丹陽兵叛亂。

  所以劉備第一次指揮兩萬余人的大軍時,防守的滴水不漏,使袁術難以突破。

  袁術也不敢傾力猛攻,劉備已經開始給呂布供應糧食,還調派一支五千人規模的丹陽兵增援呂布。

  當呂布能吃飽后,別說袁術,就是曹操也是提高警惕,不敢主動進攻。

  朝廷詔書威力無窮,呂布已經從半個山陽郡向南取得了梁國,大半個沛國,與魯國,軍隊規模正持續膨脹。

  旱災、蝗災治下,當兵能吃一口飽飯的誘惑下,六月下旬時呂布軍隊已膨脹到三萬余。

  而曹操能做的就是分兵駐防,靜觀呂布的下一步動作。

  袁術、劉備對抗于淮陰,從距離上來說,現在呂布咬誰,都能立刻吃掉對方的大本營。

  所以曹操絕對不可能在這個關鍵時間里去刺激呂布,只要呂布介入劉備、袁術之間的糾紛,到時候三方混戰,相互失信,彼此對立,誰都別想從這個漩渦里跳出來。

  甚至此刻前線對峙的袁術、劉備都不敢輕易撤兵,誰先撤兵示弱,誰就先完蛋。

  呂布虎視四方之際,又遣使秦宜祿出使袁術,去索要那之前承諾的二十萬石粟米。

  不給,就親自來取!

  秦宜祿硬著頭皮陳述呂布的態度,袁術能氣瘋,恨不得一劍砍了秦宜祿。

  可現在殺了秦宜祿,呂布大概率會直撲壽春。

  以袁術對呂布的了解,呂布恨不得自己立刻殺死秦宜祿。

  袁術眼中,在呂布一方的思維里,打下淮南,再去從曹操手里收復豫州,這與朝廷的規劃并不沖突。

  遣退秦宜祿后,袁術詢問左右:“呂布反復無狀,該當如何?”

  劉勛拱手:“明公,今呂布以漁翁自居,待其雄壯,必擇人而噬。仆以為,可召孫伯符部北上。”

  左將軍幕府長史楊弘也開口:“孫伯符部連年征討江東,兵士驍銳,更熟悉水戰。使其領偏軍,自海上行軍,可從劉備軍后突然襲擊。”

  袁術緩緩點頭,又看主簿閻象:“如何?”

  閻象遲疑:“就恐孫伯符不肯退兵。”

  袁術聞言瞇眼審視閻象,閻象神情鄭重:“孫伯符頗受淮泗各軍愛戴,其勇猛威望不亞孫文臺當年。更兼年輕氣盛,若受小人挑撥,恐不奉命。”

  大廳之中眾人默然,沒有站出來反駁的。

  見都懷疑孫策的忠誠,袁術笑了笑:“他會來的,呂布目光短淺,想要糧食就給他。待擊破劉備,再與呂布算賬。”

  “喏。”

  眾人拱手應下,他們也不好經常說孫策的壞話,說得多了,會惹袁術的厭煩,也會給孫策留下反叛的借口。

  但現在唯一的好處就是始終與劉備相持,沒有真正開戰,各軍建制完整,實力尚在。

  真打起來,難以脫身,到時候孫策叛亂,那才麻煩。

  袁術麾下也算是人才濟濟,只是袁術驕橫剛愎,不怎么采納眾人的意見。

  袁術雒陽飆車的時候,這些家伙熱血激昂,都是甘當袁術馬前卒,以充任隨從為榮的小黃毛。

  這些當年的小兄弟再怎么成長,在袁術眼里始終是小兄弟,眼界、手段肯定不如他這位帶頭大哥。

  這些年與曹操交戰,連戰連敗。

  袁術也時常反思,肯定不是他不如曹操,而是這些小兄弟拖他的后腿。

  可終究是相知已久的小兄弟,也不好過于苛責。

  至于孫策,袁術也是真欣賞,在孫策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周圍人也經常提醒他提防孫策,袁術也不當回事,如果孫策連這點野心都沒有,又怎么能說是‘類己’呢?

  只要他核心軍隊穩固,徐淮吳越之地還認他,那孫策就反不了。

  就這樣,趙基通過朝廷遙控徐揚之間的三方勢力,間接影響之下,卻將即將起飛的孫策一巴掌打落枝頭,還打斷了一雙翅膀。

  暑氣即將消退,陳宮急的跳腳。

  徐州的糧食不是無限的,要在有限的糧食供應下快速取得下一波補給,才能維持軍隊的運轉與壯大。

  災民太多了,袁術委任的沛相舒邵為了賑濟十余萬災民,五月底時就擅自開啟官倉。

  這種情況下,哪怕朝廷授予了他們接任沛相的詔書,誰又敢停止賑濟?

  為了賑濟災民,舒邵連命都不要了,前腳賑濟災民,后腳就被袁術派人抓走。

  哪怕袁術很舍不得這些糧食,可都已經放糧了,再殺舒邵也說不過去。

  于是袁術親自給舒邵解綁,又把舒邵送了回來。

  這種情況下,舒邵已經獲得災民的擁護。

  己方無法支配沛國官倉去做別的事情,只能投在災民救濟一事上;能做的就是從災民中募集青壯,進一步強化軍力。

  就現在的軍力,就該立刻南下去搶淮南!

  可呂布倒好,很享受現在這種掌握主動權的狀態,不愿去打袁術,只想吃袁術承諾的二十萬石米。

  站在呂布的立場來看,朝廷那里已經把路安排好了。

  他只是順著這條路指引,立刻就在這場巨大天災中變被動為主動。

  眼下,劉備與袁術爭著討好他,給他給糧食、軍械,劉備還好心多分了兩千丹陽兵給他。

  所以真沒必要卷到劉備、袁術的糾紛里,卷進去求的就是糧食,現在糧食問題已經解決,還是送貨上門的那種,又何苦去打破劉備、袁術之間的平衡?

  這日清晨,天色將亮之際。

  呂布從秦宜祿宅邸后門走出,正準備走向自己府邸的后門,就聽馬蹄聲響動。

  扭頭去看,就見陳宮單人匹馬立在小巷口。

  呂布高聲打招呼:“公臺何以至此?”

  “呂君侯這是何故?”

  陳宮明知故問,呂布活動臂膀,笑著回答:“晨起鍛煉拳腳,公臺莫不是?”

  “與呂君侯不同,我這坐騎渴望奔馳疆場之上,遂跑馬至此,以消磨馬性。”

  陳宮驅馬靠近,一躍下馬,對呂布拱手:“此間無有第三人,我這人性格耿直,呂君侯也是直率豪爽之人。”

  呂布斂容,展臂指著自己家后門:“公臺不妨入內,慢慢說。”

  “呂君侯,軍情緊迫,若再拖延,一旦劉備、袁術分出勝負,將會如何?”

  陳宮指著東面:“朝廷只是讓劉備選練丹陽精兵三千,他卻派來五千。是他養不起這五千丹陽兵,還是難以控制丹陽兵?今其大軍出屯盱眙,與袁術相持。袁術若分一軍奇襲下邳,將會如何?”

  劉備之前只是擔任過半個平原相,又當了一段時間治理小半個沛國的豫州刺史。

  直接上手接管徐州,不說徐州本地人,僅僅是陶謙的舊部,就不是好消化的。

  呂布笑問:“公臺是說劉備會速敗?”

  “是,此人出身微寒,與呂君侯類似。為邀人心,不肯行殺戮之事。他若誅殺曹豹、許耽等丹陽兵豪帥,雖失人望,可其麾下短期內穩固,我也不會有這樣的憂慮。”

  陳宮又說:“一旦此人速敗,袁術兼有徐揚,得國家東南一角,又會如何看待呂君侯?身處曹操、袁術之間,朝廷即將歸于雒都,不除呂君侯,此二人如何能安?”

  “公臺多慮了,曹操、袁術仇恨深結,又怎么會聯軍攻我?”

  呂布不以為然,就說:“北面趙元嗣尚未起兵,我若率先動兵,十分不美。再不濟,也要等張稚叔返回河內,有他在河內出兵呼應,也能聲援我軍,不至于被動。”

  陳宮只是長拜:“請呂君侯向龍亢調派一支偏軍,做出進擊壽春之態。若如此,十日內二十萬石軍糧即可運抵沛國。否則以袁術為人,豈會輕易交割?”

  “公臺既要用兵龍亢,可命許汜出兵……若缺乏領兵大將,可讓高順統兵,持旗號,為我前鋒。”

  許汜是朝廷任命的沛國相,已經接替舒邵。

  面對持朝廷詔令的許汜,舒邵交接的很爽快。

  呂布皺著眉頭,做出讓步,心中已經生出與陳宮分開單干的念頭,陳宮管的太多了。

  何況朝廷的分派之下,豫州東部的梁國、魯國、沛國以及陳國,都在陳宮這伙人手里。

  按著這些士人的習性,以后站穩腳后,也不見得會服從呂布。

  分給呂布的是豫州精華的西邊潁川、汝南,呂布也沒那么多可靠人手領郡,恰好也就能抓穩這兩個關鍵大郡。

  拿到這兩個郡,西北是河雒,西南是南陽、江夏,呂布退能獲取劉表的支援,與曹操周旋;進能入朝輔政。

  他很清楚朝廷大義的厲害,入朝執政的話,趙基能調動天下各方圍攻袁曹……那么他也能!

  朝廷能配合趙基,只要成功掀起圍攻的聲勢浪潮,那朝廷的威望就能持續增長。

  趙基辛苦謀劃,朝廷也是獲益的。

  就趙基的出身、功勛,朝廷尚且能忍受;以自己的功勛、名望來說,想來也不會拒絕。

  吃了王允那么大一個血虧,又在東遷過程中死傷狼藉。

  所以朝廷能配合趙基,也能配合自己!

  呂布對此深信不疑,與陳宮做切割,他好處更多。

  入朝執政、輔政,到時候陳宮還不是要聽他調度、節制?

  彼此立場、追求不一樣,呂布想要掌控全局,不想卷到劉備、袁術相爭的漩渦里。

  而陳宮呢,進攻淮南不是想要袁術的命,純粹是想要這里的儲糧。

  拿到這些糧食,那么淮泗之間的災民青壯就是他們的兵源……進而就能跟曹操再打一場全面戰爭!

  陳宮自始至終的一切行動,目的是向曹操復仇,而不是呂布的發展。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