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26章 前景堪憂

  鄴城也是曹操重要的軍情獲取節點。

  自年初討平潁川、汝南宗賊……黃巾賊后,曹操就將大本營遷到了潁川。

  兗州與袁紹隔河相望,對曹操來說過于兇險。

  終究是自幼一起長大的伙伴、朋友,曹操從來都不敢小覷袁紹。

  萬一袁紹突發奇想并立刻付諸于行動,那曹操根本沒有反制、應對的機會。

  大本營遷到潁川,就能避免袁紹的突襲。

  許縣之南,許田之側。

  曹操獨自驅車視察,他對許田抱有極大的期望。

  許田開墾的終究有些晚,錯過了春耕,補種的小麥大約七月上旬才能收獲。

  種植時間前后誤差半個多月,已陸續有小麥開始收割。

  許田所獲的糧食,才是曹操自己的糧食。

  這不同于各郡、各縣的官糧,調這些糧食還要看郡守、縣令長的態度。

  與豪強的糧食也不同,借了豪強的糧食,就要還這份人情。

  你不還人情,以后誰還給你借糧?

  這與青州兵的儲糧也不同,青州兵招降談判之際,曹操耍陰招在談判之際誘殺了絕大多數首領。

  所以青州兵規模雖大,卻已經沒有了可靠的領袖。

  這么大的池子里,早晚也能養出大魚……曹操要做的就是防止大魚出現。

  失去統一領導的青州兵就安置在東阿、鄄城一帶,自行開墾屯種,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以給曹操服役的方式免稅。

  曹操也不想過于細致的管理青州兵,維持這樣粗糙的管理辦法,那么半自治的青州兵就能單獨向他一人效忠,與兗州、豫州官吏沒有什么糾葛。

  這種管理辦法也不算新奇,不過就是邊郡治理諸胡的老辦法。

  擇地安置,冊封首領,以征調義從的方式服役;緊急時也可以進行深層次動員,這種動員更像是雇傭軍。

  到目前為止,曹操家族的命運已經跟這支青州兵牢牢綁定,青州兵的存在可以鞏固曹操的地位,曹操的地位保證了青州兵可以維持這種能生存,也能外出征戰、參與劫掠的生活。

  也是青州兵的效忠,讓曹操可以壓制兗豫二州的士人,讓曹操看著像一個大漢的封疆大吏。

  曹操的統治基礎從來都不是個人魅力,也不是曹氏家族的威望,更非漢室朝廷的授權,而是殺孽滔天的青州兵!

  曹操又不想過度依賴青州兵,因此今年的軍屯政策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轉型試探。

  軍屯也不新鮮,邊軍玩剩下的東西。

  全面軍屯,將百姓軍事化管理,施行耕戰一體,如似戰國時期一樣,那曹操自然能擺脫對青州兵的依賴,用另一套制度來控制郡縣。

  可他在兗州人那里吃了血虧,以至于不敢全面清算衣冠郡望、大小豪強。

  因此軍屯之外,還有民屯做補充……若不是顧忌豫州士人反戈驅逐他,那么曹操眼中兗豫之民都是紅名,都該抓起來編為軍屯!

  他巡視之際,這種美妙想法也就在腦海里盤旋了一陣,就被他驅逐一空。

  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可外部環境越來越不妙。

  “報!”

  使騎勒馬于曹操車前,一躍下馬將手中帛書遞上:“明公,荀司馬急報!”

  郭嘉在車前,上前拿起帛書遞給曹操,曹操拿起掃視,又遞給郭嘉,感慨說:“那趙氏小兒所言不假,滿朝公卿皆是無能之輩!”

  語氣恨恨,曹操恨不得抓住趙基,亂刀砍死。

  他對豫州始終就沒有實控過,也是冬季時才正式對潁川、汝南用兵;陳王劉寵就鑲嵌在這二郡與兗州之間。

  偏偏他又沒有討伐、攻擊陳王的正當理由,一個沛國人是沒資格當豫州牧的,他拿陳王沒辦法。

  袁術委派的陳國相袁嗣雖然被他迫降,可這個陳國相就是擺設,人家陳王有自己的陳相,陳國各縣至今忠誠于他們的王。

  尤其是今年旱災、蝗災俱起,陳王積極賑災,兗州、豫州災民都往陳國跑。

  陳國不到十個縣,每個縣都是大縣,關東混戰也沒影響到陳王。

  如今的陳國算上災民,戶口不下百萬,把陳王惹急了,一口氣能武裝出十萬大軍!

  還有一個原因讓曹操不敢惹陳王,曹操是沛國譙縣人,譙縣位于沛國最西邊,緊貼著陳國。

  陳王順流而下,眨眼間就能屠掉譙縣。

  陳王屠掉譙縣,追隨曹操的譙縣鄉黨會癲狂,也會恨曹操。

  至于陳王敢不敢屠譙縣……靈帝壯年之際,陳王就敢帶著國相到郊外祭天,還有什么陳王不敢干的?

  朝廷、靈帝委派到陳國,監視陳王的國相,竟然被陳王折服,跟著陳王一起胡鬧……靈帝也就只能很大度的寬恕陳王。

  而不是像處理渤海王劉悝那樣,下獄逼迫劉悝自殺,再弄死滿門百余口人。

  這位渤海王劉悝是現在平原王劉碩的親兄弟,都是桓帝的弟弟。

  靈帝不想逼反陳王,因為陳王真有造反的勇氣和實力。

  黃巾之亂時,冀州黃巾軍抓了兩個藩王……戰場上打的熱鬧,朝廷還得派人接觸張角,將這兩個藩王贖回來。

  陳王劉寵這里就簡單了,整個陳國的太平道信眾知道自家大王的厲害,沒有敢響應的。

  陳國的縣令長們也不敢聽從朝廷的詔令,去捕殺太平道嫌疑份子。

  陳國太平道信眾沒有參與造反,也沒有官逼民反,所以陳國人口、經濟沒有損耗。

  群雄討董之際,陳王也裝模作樣起兵,見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也就識趣勒兵固守,不參與外界糾紛。

  各郡都已殘破,就越顯得陳王英明、果斷……越是這樣,關東士人其實越抵觸陳王,越不能容忍陳王壯大。

  如陳王這樣的人成了漢家天子,那很多人都要倒霉,還要被反復鞭尸。

  士人們嘴上喊著忠誠,造反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積極,就是受夠了兩漢的分配體系,他們想要的更多,而朝廷不能給,反而抽了士人兩耳光,把士人打醒了……那只能搶!想盡辦法去搶!

  深層次來說,主體士人與黃巾軍一樣,都想滅亡蒼天,另立新天。

  而公卿們的確表現的有些無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無能,反正控制不住局面。

  可公卿們表現的也不是真的無能,當關東群雄打累了,后繼乏力,關東吏民厭惡戰爭的時候,當李傕、李蒙等人率領的朝廷軍隊殺到陳留、東郡的時候……董卓被公卿們弄死了。

  總之,公卿控制之下,朝廷很難從全局調度力量,眼睜睜看著二袁壯大,曹操也跟在袁紹屁股后面,通過打袁術獲得了容身之地。

  可現在趙基脅迫朝廷,以矯詔的方式策動各方,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就組建了圍攻袁曹的聯軍包圍網。

  這讓曹操,怎么可能保持從容?

  而現在鄴城方面又傳來可靠的信息,那個小賊挾持天子出征上黨。

  打完上黨,與河內的張楊聯合起來,豈不是就要與張燕、公孫瓚一起圍攻袁紹?

  袁紹若是擋不住,他曹操又該如何自處?

  他的軍屯大業才開始,總不能放棄豫州,跑到東阿,去跟青州兵抱團取暖,并與河北的袁紹唇齒相依?

  曹操臉上沒有一點笑容,望著北面神情憂愁。

  袁紹這里還有個棘手的臧洪沒有解決掉,圍攻東武城的袁軍各部主將在感情上不想沾染臧洪的血。

  袁紹終究不是朝廷,殺死臧洪,袁紹能給他們什么像樣的賞賜?

  河北軍隊的性質決定了各將不依賴袁紹的賞賜、分配,他們有相對更高的自主性。

  不想殺臧洪,就是不想殺。

  哪怕是袁紹本人,也有浪漫的一面,也其實不怎么想殺臧洪。

  還想通過長期圍城,讓饑餓、死亡來迫使臧洪屈服。

  為了滿城軍民男女的性命,臧洪應該請降,不能為了張超一人之仇,而讓東武城男女死絕。

  袁紹在等臧洪投降……臧洪叛亂的原因是什么?

  是袁紹不肯發兵救援張超,導致曹操殺了張邈、張超兄弟三族!

  假設,如果袁紹準許臧洪向曹操復仇,并赦免東武城的吏民,那臧洪會不會投降袁紹?

  所以袁軍圍困東武城將近一年時間,就是袁紹在熬鷹。

  成功后,臧洪就是對付曹操的利刃!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圍城期間,公孫瓚擊破鞠義,鞠義又被袁紹殺了,弄的袁紹發展陷入停頓。否則北面穩固,肯定會向曹操亮刀。

  有臧洪這樣的道德標桿,兗州人勢必再次舉兵!

  曹操了解袁紹,了解臧洪,也很了解兗州人。

  而現在趙基這里極有可能將臧洪釋放出來,讓臧洪去接管兗州。

  趙基還沒有擊敗高干,可曹操已經預見袁紹、自己即將遭受圍攻的凄慘場面。

  種種發展計劃都將被打斷,一切都將支離破碎!

  當袁紹擋不住的時候,包圍東武城的袁軍各部……極有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朝廷軍,要么往冀州打,要么跟隨臧洪接管兗州。

  天下大亂以來,什么離奇的事情都會發生,曹操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郭嘉看著帛書中的內容,也是神情嚴肅。

  他與曹操,都是知微見著的人,幾乎已經預見兗州二次叛亂的場面。

  不是趙基多么厲害,也不是朝廷大義多么有號召力,純粹是內部矛盾過于劇烈,屬于一點就爆!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