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的形勢也在快速變化。
如曹操、郭嘉判斷的那樣,陳王不喜歡打迅烈的襲擊戰,只是發檄文打輿論戰。
雖然一些縣邑態度趨于中立,這種中立不僅是陳王樂于見到的,也是曹操一方能勉強接受的。
陳王為了強化呂布的攻勢,收到呂布的書信后,立刻就回信給呂布,并給梁國相駱俊傳令。
將梁國新兵交給呂布指揮……這批軍隊的籍貫在梁國,家屬在梁國。
未來呂布缺糧食時,梁國兵瓦解潰散,也會返回梁國。
真想拿走一個地區的兵權,就要保持對該地區的穩定統治。
陳王都沒信心長久統治梁國,對這批受災時募集的軍隊也缺乏認同感,就隨意拋給了呂布。
甚至梁國,陳王也不介意放棄。
對陳國來說,梁國就是一個時刻都要抽糧食的負擔。
梁王早就沒什么威望,也很難扶植起來,去搶梁國,對陳王沒有什么意義。
很多郡國、地區都是墻頭草,擊潰、瓦解曹操的統治后,再接管各縣不存在什么障礙。
軍隊、糧食,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陳王對呂布做出了最大范圍的支持,可陳宮這里卻讓呂布失望了。
呂布信使見到陳宮時,陳宮已開始渡過穎水,開始在汝陰城外扎營。
“我軍若是自汝南撤離,則失汝南之望,汝南之士必受曹操裹挾,北上潁川,使陳王孤懸。”
陳宮持鞭指著汝陰城:“可若是在這里,則汝南各處相互掣肘,曹操還要分兵于汝南。這樣陳王側翼有我,北側有呂蒙侯,曹操只能分兵據守,久守之下,豈能不失?”
已經跟曹操頂在一起,陳宮雖然很想帶著麾下烏合之眾去兗州救臧洪,可現在他真的不能退。
必須釘在汝南,給汝南反曹勢力一個拖延時間的理由,以方便這些人有時間和勇氣重新串連、起兵反抗曹操。
雖然他這里是烏合之眾,可曹操控制下的汝南各方也是烏合之眾。
自己不敢跟曹軍打野戰,曹軍也不一定敢。
真到野戰的時候,汝南人中若發生臨陣反戈的事情,極有可能群起響應,導致汝南全郡反叛。
到那個時候,陳宮這里的烏合之眾能膨脹到五六萬規模。
汝南人發揮他們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助長陳王的討曹聲勢,那么半個潁川也要反。
隨后兗州各處,又怎么可能眼睜睜干等著?
曹操殺張邈兄弟三族時很痛快,可張邈是兗州東部東平國的郡望大姓,擔任過陳留郡守,張邈的黨羽遍及兗州各處。
所以掐死曹操的機會就在眼前,別說一個呂布的使者,就是呂布親自跑過來,陳宮也不會給呂布這個面子!
呂布使者無奈,只能繞路返回。
此刻的呂布已經顧不上陳宮這里了,得到梁國的新兵、器械、糧食補充后,他只想沖過去跟曹操再打一場。
唯一讓他不痛快的就是騎兵難以補充,他只能提兵到梁國西北角的葛鄉,依托汴水結營,開始整編軍隊。
開戰在即,他需要一點時間,將新兵編入各隊。
未來后勤補給,也只能依托汴水運輸。
而曹操快速脫離許縣,進入陳留后,就開始召集青州兵、李典、程昱各部前來陳留匯合。
至于各郡反叛與否……曹操真不在乎,他在乎了也不可能讓各郡回心轉意。
只要軍隊還在,那墻頭草一樣的郡縣,隨時都可以倒戈回來。
于是兗豫戰場,就形成了南路夏侯淵、陳宮相持于穎水、汝陰,都不敢貿然決戰,發動野戰。
中路荀彧、陳王各自鎮守中軍不動,陳王發動輿論攻勢,荀彧也進行各種安撫、應對。
雙方主力部隊沒有交戰,但響應輿論而舉兵的大小豪強已經開始交戰,要么聽從陳王號召乘機搶奪縣邑,要么在荀彧安撫、激勵之下帶著鄉黨子弟兵去攻伐、鎮壓作亂的豪強。
陳王主力不動,還能調集運力給呂布、陳宮供應糧食。
可偏偏荀彧這里無法攻入陳國,不進攻陳國還好,陳王能與你勒兵對峙。
若是攻入陳國,作戰不順利的話,那整個潁川的形勢就炸了。
因此荀彧只能眼睜睜看著陳王向梁國葛鄉的呂布、汝南汝陰的陳宮輸運糧秣、器械。
北路戰場就簡單了,曹操在陳留聚集軍隊,呂布在葛鄉磨練爪牙。
雙方都在汴水之側,等做好準備,就會在汴水側旁再打一場決戰。
曹操沒有時間與呂布拉扯、對峙,他被拖住的越久,汝穎地區生變的概率越大,他拖不起。
呂布吃陳王的米,這糧食供應并不穩定,只有迅速野戰擊破、挫敗曹操,那么自有很多人率兵、帶著糧食來投呂布!
很顯然,曹操越拖,聚集來的青州兵越多,作戰準備就越充分。
曹操求戰越早,曹操聚集的兵力越少,呂布的相對劣勢就小……呂布自然會積極應戰。
所以北路戰場雙方做好準備,就會爆發決戰,誰都沒有后退、拖延的余地。
兗豫二州雙方全面對抗之際,青徐戰場已經開戰。
袁術的攻勢并不順利,他的對面不僅有劉備、關羽、陳登、陳瑀,還有新率部眾支援劉備的東海屯帥昌霸所部。
首輪攻勢受挫,袁術也只能靜靜等候孫策的援軍。
這里只能算是小打,孫策主力抵達之前,袁術不會再去消耗兵力、試探性進攻。
不是他心疼、憐惜兵力,而是兵力損耗的多了,可能會導致孫策失控。
去年劉繇就被孫策攻勢嚇破膽,棄軍而走投奔豫章。
孫策此前進攻會稽郡守王朗,王朗拒絕虞翻堅守的提議,反而出兵結陣與孫策廝殺,短暫擊退了孫策。
攻勢不順,又得到袁術的軍令,孫策很是為難。
他一直苦惱于缺乏統治、割據江東的名義,甚至不等孫策做出決斷,他的堂兄孫賁就開始整頓行囊。
對于孫策的那種雄心壯志,孫賁不是很支持,他不認為自家能割據江東,還去爭什么天下。
與袁術翻臉,或許袁術很難消滅孫氏一族……但目前江東的局面會瞬間碎裂。
失去袁術這個大靠山,江東各處的豪杰又會跳起來反抗,足以拖垮孫策。
孫策還能怎么辦?
他哪怕把牙咬碎,也無法勸袁術改變念頭。
就袁術這種人,根本不在意江東得而復失。
哪怕明知道孫策退兵會導致吳郡、丹陽郡再次丟失,退到豫章的劉繇會卷土而來……袁術依舊不在乎,能趕走劉繇一次,那就能趕走第二次。
袁術在乎的是徐州,是與劉備爭鋒的勝敗、意氣、臉面。
打贏了劉備,拿下徐州;再派兵打江東,反而有助于強化袁氏對江東的統治。
就像鍛鐵一樣,每一次的丟失,都會讓一群敵對者跳出來;再討平他們,那本地反抗者就越來越少了,直到以后不敢反對。
袁術接連催促之下,孫策只能含恨退兵。
撤兵返回吳郡,率先頭部隊乘船出海北上。
另一邊退到豫章郡劉繇,也在這里收到了來自朝廷的詔令。
年初時豫章郡的郡守周術病故,劉表表奏諸葛玄接任,來搶人口百萬的豫章。
而朝廷也派朱儁之子朱皓為豫章郡守,朱皓向劉繇請求援兵,劉繇派遣笮融助戰。
結果朱皓、笮融聯軍成功逼退諸葛玄,圍諸葛玄于西城。
偏偏這個時候,朝廷的使者再次抵達,來征諸葛玄入朝。
諸葛玄放棄抵抗,帶著鄉黨、伙伴以及部分豫章郡的追隨者撤離,緊接著笮融就設宴刺殺朱皓,自領豫章郡。
哪怕此刻劉繇得知孫策退走,此刻也忍不住了,立刻出兵向西,聯合豫章郡兵、豪強,圍剿笮融,以及所部浮屠道信眾。
至于去年依附孫策的太史慈,此刻也只能帶著部眾來吳郡等待船隊。
打回家鄉……對很多寄居江東避亂的北方來說很有誘惑力。
因此太史慈本部所部士氣并未衰減,只是配屬給他的江東士兵士氣低靡,他們可不愿去北方作戰。
在江東他們可以吃飽肚子,就是打各種爛仗,也不需要考慮餓肚子,或對抗騎兵這種危險的事情。
所以去徐州作戰,連著孫策本部也不例外,所有的江東籍貫的士兵都抵觸這件事情。
逃兵之事屢禁不絕,哪怕丹陽兵也不例外。
他們在江東打爛仗,打輸了往往能逃走,也能投降,這里沒有殺降的風俗。
可北方不一樣,打敗仗很難逃回家鄉,投降后更會被處死……這只是笮融、徐州人帶來的流言,將曹軍屠城、屠殺降軍、災民之事擴大了,誤以為北方的將軍、軍隊都這樣兇猛。
就在這孫策率部走海路北上之際,朝廷表任的青州刺史臧霸以三千輕兵直搗北海,圍住袁譚。
一時之間,青州也就炸了。
臧霸的增援、后繼部隊陸續北上,青州各郡也不乏舉兵響應臧霸的。
自然也有舉兵要解救袁譚的,只是這種人比較少,舉兵后也往往只是觀望。
這些人年初時連孔融都不救,又怎么會救新來的袁譚?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