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6章 將戰真定

  真定縣城,張燕剛結束一場內部會議。

  各軍頭目散去后,張燕一個人坐在地圖前怔怔望著。

  軍中內外已有流言滋生,說是袁氏與趙氏停戰,他們被趙氏所賣。

  所以各軍頭目急切要求退兵,哪怕丟失一些戰利品,外圍勢力也是可以接受的。

  當年常山之戰,已經打的黑山軍各部有了心理陰影。

  現在也是一樣,率先抵達真定的人已多多少少搶到了一些東西。

  如果能打順風仗,這些人不介意留在前線與袁軍對峙。

  可若是趙基與袁紹和談,那留在真定就危險了。

  等袁紹主力圍上來,那想要全身而退可就難了。

  畢竟……已經多多少少搶到了一些東西,可以算是不虛此行。

  這與張燕的規劃存在很大差距,張燕也清楚,是無法一口氣殲滅袁氏的,怎么也要重創或拖住袁氏主力,給公孫瓚制造機會。

  相對來說,公孫瓚更注重的是地區服從,不在乎那些土地歸誰。

  而袁紹這里考慮的就要多了,驅逐韓馥,誅殺冀州冠姓、郡望、豪強,基本上重創了冀州的帝室派。

  剪滅那么多豪族,袁紹獲取了軍資、人力,追隨、支持他的豪族獲取了更多的生產資料。

  所以袁紹、占據冀州統治地位的豪強們普遍獲益,是不可能放任黑山軍返回家鄉的。

  哪怕現在人均土地明顯富足,可幾代人繁衍之后,再多的土地也不夠用。

  寧肯自己的子孫爭奪土地打生打死,也不能讓他們團結起來與外人爭殺。

  內斗再狠,最終的勝利者依舊是自家后人;若是容留外人,稍有不慎,就有宗族覆滅的風險。

  這種關系百年、千年的長遠大事上,冀州人表現出了極端的團結。

  黑山軍中目光長遠的頭目自然也不愿為了生存茍且于當下,否則子孫世世代代困居深山之中,以后幾乎不可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連讀書、出仕的機會都沒有,生產力不足,餓肚子是常態,娶不上媳婦滅種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甚至頑強生存,河北大姓缺健奴時會來山里捕奴,把你抓走了,那就生不如死;郡縣缺兵,也會來山里哄騙、強抓。

  總之,只有敗者才會困居山野之中,被動等待消亡。

  可惜的是,人群之中擁有遠謀的永遠都是少數。

  張燕很是無奈,當真定這里的黑山軍開始撤離,那外圍掃蕩的黑山軍也將爭先恐后后撤。

  那么各種中立、繳納過糧食的豪強也將聞風而動,配合袁軍追擊、掩殺黑山軍各部。

  就像當年常山一戰一樣,只是稍稍失利,就全軍大潰,被袁軍、豪強聯軍銜尾追殺。

  “大渠帥,趙侯使者來了。”

  聽到聲音,張燕猛地起身,快步出門就見趙范也疾步而來。

  趙范也聽說了黑山軍發生的事情,真不敢耽誤,見到張燕立刻將手書取出:“將軍,趙侍中回書在此。”

  張燕迫不及待接過閱讀,皺著眉頭:“天子要返回雒都?”

  “是,兗豫之間陳王、呂蒙侯聯軍征討賊臣曹操,天子將要率王師與河內張將軍前往助戰。”

  趙范快速說:“天子已賜下旌節、車駕于趙侍中,趙侍中不日將奉旌節、車駕率軍北上,來此助戰。”

  張燕依舊皺著眉頭,不是他們多么喜愛天子。

  而是天子抵達常山的話,能立刻讓中立的豪強一波波反戈、起兵討伐袁紹,袁紹將要失去外圍支持的力量,袁軍也將不穩。

  正是因為天子親征,才讓黑山軍各部爭先恐后下山參戰。

  同時天子能宰割天下,擊敗袁氏后,赦免黑山軍各部的罪行,他們自然能返鄉奪取自己的祖地,還能反向兼并!

  張燕看著趙基的手書,上面趙基承諾將率三千勁騎北上助戰……張燕也不清楚這三千勁騎有多勁,只覺得前景有些悲觀。

  也逐漸收斂表情,起碼趙基出兵助戰的消息,能穩定黑山軍各部的士氣,不至于總崩。

  “現在形勢危急,天使也能察覺。某這就手書一份,還請立刻上呈趙侍中,請速發援軍。”

  張燕展臂邀請,趙范跟隨張燕入屋舍,張燕捉筆向趙基寫信。

  不能一戰擊潰袁氏,那帶著這次劫掠的戰利品安全撤離,來年再戰就是。

  再說了,臨近冬季時,就到了公孫瓚發威的時候了。

  到那個時候,山里各部肯定有乏糧、絕糧快要餓死的人,到時候組織一支敢死之軍出山助戰、求食,總能削弱袁氏。

  趙范不敢耽誤,立刻將這份信交給使騎,快速發往上黨。

  他則來到真定城郊的軍營,來這里尋找趙云。

  起兵討袁的常山、中山豪強、豪杰中,豪強自成一股,組成聯軍,首領受封都尉之職。

  而趙云算不得豪強,與其他性質類似的武裝也組成聯軍,被趙基拜為常山國中尉。

  郡國中尉,如似郡尉;侯國中尉,如似縣尉。

  因此趙云所督,正在訓練的這支軍隊的番號就是常山國兵。

  不同于常山都尉、中山都尉這些豪強聯軍,這些豪強根本沒有遷徙家眷去太原的心思。

  哪怕形勢不利,他們轉身投降袁紹,大概率也能保存家業、家眷,不過要繳納人質,正式編入袁軍體系。

  所以這兩支都尉兵有退路,不肯遷徙家眷,受制于趙基。

  趙云這里是小地主、普通民戶、小寒門為主,他們根本沒有與袁紹談判的資格、余地。

  針對趙云這種小寒門反抗勢力,此前冀州也不缺這樣反抗袁紹的武裝,這種武裝被袁紹一概稱之為賊,連談判的興趣都沒有,以打壓、消滅、消化為主。

  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常山國兵的家眷早已開始遷徙,為了保護遷徙隊伍,趙云這里反復精簡,最終只留下騎士二百,步卒九百,總共不到一千二百人。

  人員精簡也有好處,留下的都是壯士,各種雜亂的器械匯總后再擇優分配,使得趙云這支千人國兵格外精銳。

  自黃巾之亂以來,這一代的青年、壯年都在戰爭中度過,幾乎不需要搞什么新兵訓練。

  完整軍隊建制,就能拉上戰場使用。

  趙基對趙云很是慷慨,起手就是正經的朝廷所授兩千石郡國中尉。

  此前跟隨公孫瓚時,公孫瓚就沒怎么把趙云當過人,只當是冀州眾多投機者中的一員。

  后來公孫瓚將趙云借給劉備,協助劉備統御騎士,劉備也不過是殘缺平原國相。

  還是那種十分殘缺的平原國相,平原國被袁譚、田楷分別占據,劉備陪屬于田楷,能治理的就一個縣罷了,對其他各縣缺乏控制力。

  后來田楷敗亡,劉備勢力稍稍壯大,也只是分置左右別部,以關羽、張飛各為別部司馬。

  就劉備那個窮酸樣,被袁紹截斷與幽州的聯系后,又能養幾個騎兵?

  所以趙云這位主騎,實際已經沒有像樣的騎兵隊供他節制,主要負責的反而是劉備的宿衛。

  再后來趙云返鄉治喪,劉備帶著兩千人去救援孔融,將孔融從黃巾軍手里救了出來。

  緊接著曹操屠徐州,陶謙遣使求援。

  孔融無兵助戰,劉備只能帶著新降的千余黃巾軍,與兩千舊部,對外號稱三千,就急沖沖救援徐州去了。

  劉備不喜歡挖墳,也不會抄掠大姓豪強,沒有橫財的情況下,劉備本部兵力發展的很慢。

  相對來說,趙云并不抗拒趙基的任命,起碼這是朝廷的認可的兩千石職務。

  起碼趙基也沒有什么惡行,打仗更是沉穩異常,很符合趙云的心思。

  作為一個優秀的斗將,趙云更喜歡穩扎穩打。

  趙范入營,趙云聞訊也快步來迎,隔著十幾步趙云就拱手:“天使。”

  “子龍不必多禮,趙侍中軍令來矣。”

  趙范取出帛書上前遞出,神情喜悅:“趙侍中已發五百精騎北上,將隸屬于子龍麾下!”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