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8章 突襲之策

  留徐晃守屯留后,趙基督率三千余騎士北上。

  這支騎士漢胡并雜,按著趙基計劃,這支騎士只在真定一帶參戰。

  打完真定這里的戰斗后,就要撤回太原。

  為了盡可能保存士兵、馬匹的體力,趙基正常行軍,每日就行四五十里。

  太行山東的袁軍主力,也開始向常山國匯聚,同樣是有序行軍。

  決戰地只能在真定,走的再急也沒意義。

  黑山軍各部以滹沱河為界,挖壕溝建設鹿角、柵欄,圍繞真定城建造了一圈相對堅固的防御圈。

  “報!”

  斥候引著張燕使騎輕馳而來,趙基已在午后宿營,營地是徐晃行軍時分兵建設好的。

  勉強可以宿夜,省去了趙基重新扎營的功夫。

  營地內也存著前段時間運來的糧草,馬匹有更多的時間休養體力。

  甚至軍士烹煮飯菜時,還有多余的時間烹煮馬料,給馬兒喂熟食。

  河東、太原的武裝政權也非趙基一人獨有,參與其中的吏士都有類似的股份。

  因此戰利品才能最大化歸公分配,行軍時軍隊也能得到最好的補給。

  不存在糧官中飽私囊,以次充好的余地。

  滋生貪腐需要時間,軍隊又是直接管理自身后勤,目前沒有獨立的后勤系統。

  這種軍事集體優先的分配制度下,很多管事的軍吏自然會發揮主人翁意識。

  趙基這里也省心很多,自離開屯留后,都是四更開拔,用整個上午行軍;午間天氣燥熱時就能來到新營地,全軍休整即可。

  整體士氣昂揚,頗有些急切之狀。

  見斥候引著張燕使者抵達,許多吏士圍過來。

  趙基原本在練習左右射術,將弓拋給韓述,就來見張燕使者:“又有何事?”

  這段時間里,張燕幾波使者來回折返跑,也在這里落了個臉熟。

  使者遞出帛書:“啟稟趙侯,袁紹調幽州突騎南下助戰,常山有流言生出,說是袁紹與公孫瓚議和。袁紹得冀州,公孫瓚得幽州。”

  使者神情焦慮,顯然比較認同這個流言。

  魏興、常茂聞言扭頭看趙基:“侍中?”

  “不急。袁紹殺了公孫瓚那么多部屬、黨羽,公孫瓚又是性情中人,豈會輕易與袁紹議和?”

  趙基拿過帛書抖開閱讀,轉手傳給身邊人:“都看看,在我看來這是袁氏攻心之計,以流言壓制張將軍所部士氣,也想逼迫我加速行軍。越是如此,我軍越要鎮定。”

  韓述認字少,常茂認字更少,兩個人識趣站到西門儉兩側,西門儉低聲誦讀,魏興則探頭自己默讀,默讀可比誦讀快。

  魏興率先看完,等常茂幾個人讀完后,才開口:“張將軍說袁熙所督兵馬不下五千?”

  其他幾個人也是神情嚴肅,可以看不起以步兵為主的河北各軍,這次袁紹調袁熙南下,所督以幽州漢胡騎士為主……作為三大邊軍之一,理應警惕、鄭重對待袁熙所部。

  趙基思索片刻,說:“袁熙所部不會超過三千騎,蹋頓等烏桓諸王雖與袁紹結親,但公孫瓚復起,最先威脅三郡烏桓。他們與公孫瓚水火不容,停戰尚且艱難,又怎么可能相爭之際分兵追隨袁熙南下?”

  趙基扭頭看張燕使者:“還請勸慰張將軍,請他不要憂慮,再有三日,我軍就能出井陘口,與他合軍一處。”

  “喏。”

  張燕使者也自知無法勸服趙基,很快拿了趙基的回書,換了一匹馬,跟隨另一批斥候隊返回。

  天色漸暗,趙基用餐后坐在升起的營火前,不由感到有些孤獨。

  不是想女人,而是有些懷念賈逵、裴秀,這兩個人在身邊,還能一起商議軍事。

  留他們分別負責平陽、晉陽的軍政事務,雖然能讓他安心在外征戰,可魏興這些人實在不是能議論軍事的。

  臨戰之際,布置戰術時,這些人還能發表一些有用的意見。

  若是以軍情信息來判斷數百里外的戰局,他們這些人就缺乏經驗,也缺乏可供參考的信息。

  裴秀、賈逵再不濟,也熟知各種戰例,可以參照過去的戰例,來分析眼前的形勢。

  簡單來說,裴秀、賈逵有自己的數據庫。

  魏興、西門儉這些人作戰經驗不夠,讀書也少,沒有建立自己的數據庫。

  只有把他們帶到戰場上,這些人才能根據眼前探查到的山川地形、敵兵信息做出判斷。

  他們還需要成長。

  趙基要做的就是盡可能保住他們的命,讓他們可以成長起來。

  營火噼啪作響,趙基拿起張燕、趙云送來的幾份軍情帛書,抓燃燒的木枝在地上勾畫真定附近的地形圖。

  今日軍情變化就是袁熙從范陽撤離南下,進入中山國無極縣駐屯。

  無極縣位于中山國東南角,與真定之間隔著滹沱河、滋水,兩條水作為屏障,張燕無法以輕兵襲擾,袁熙同樣也無法襲擊張燕,雙方只能干瞪眼。

  入秋夜里略顯清寒,趙基抬頭看著漫天璀璨星辰:“不能耽誤啊。”

  陪他一起守夜的常茂聽聞,興奮詢問:“侍中,可是要輕兵突襲?”

  “有這個想法,明日就進入井陘道了,我們多走五十里路。”

  趙基回到營火邊上,對常茂說:“我就怕秋季大雨,到時候山洪泛濫,我軍反受其害。現在營中一人三馬,除去戰馬外,其他馬匹輪流騎乘,自可疾馳趕路。我們平日節省馬力,當兒子養,圖的不正是三日疾行六百里?”

  自屯留出發已有五日,才行軍三百里,明日行軍百里才能抵達上艾。

  過上艾后就是井陘、真定,從上艾到袁熙所在的無極也就大約二百五十里路。

  也就是說,疾行三百五十里路,就能奇襲袁熙。

  趕在袁紹主力大軍抵達前,打掉或重創袁熙所部的幽州突騎,不僅能拔掉側翼威脅,還能打擊袁紹全軍士氣。

  這樣后續撤軍時,袁軍也不敢深入追擊。

  所以明天白日行軍百里,夜里再走五十里;后日入夜抵達真定,全軍休整……休整個毛線,匯合趙云,張燕所部剽捷精銳直突袁熙!

  那么多的騎兵,無極又不是什么大縣、名城,袁熙就算躲在城里,騎兵呢?

  三千突騎,算上備用馬,最少五千多匹馬,這么大的消耗,城內怎么養!

  袁熙的腦袋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麾下的突騎。

  不管這些突騎是漢豪強,還是諸胡首領帶來的,毫無疑問,這些漢胡豪帥都是袁氏的羽翼。

  重創他們,不僅廢掉了袁氏對幽州的觸角,更切斷了袁氏后續補充、擴建騎軍的渠道。

  公孫瓚反應再慢,也會壓制、打擊袁氏購置戰馬。

  袁紹沒有馬,袁軍變成小短腿,那很多事情就不需要操心了。

  河北漢豪強不缺馬,那么多的莊園,需要很多牛馬協助耕種。

  可漢豪強的馬,又怎么會輕易消耗?

  尤其是戰場之上,袁紹中軍不打出優勢,名為袁軍,實為豪強部曲、私軍的各支袁軍又怎么會蜂擁而進?

  特別是追擊時,袁紹自己的騎兵不沖在前面,你難道指望各家的騎兵先沖?

  趙基做出決斷,常茂激動不已,忍不住又說:“侍中,營中士馬體力充沛,何不乘夜進兵?”

  “已經休息,不必再打擾吏士。我寧肯跑死三千匹馬,也不想打攪他們此刻的清夢。”

  趙基將地上勾畫的地圖用腳抹去,收好幾份帛書:“好好休息。”

  本想開口打趣給常茂搶個妻子,但又感覺臨戰之際開這樣的玩笑不吉利。

  等這一系列戰斗打完,成功遏制袁曹集團后,軍隊撤回太原,就要開始分配妻子了。

  自己以身作則,下面吏士出征之際也憋的很是難受。

  然后整個冬天,就專心閉門造孩。

  要順應時節而動,冬季就很適合進行人力資源再生產。

  只要廢掉袁紹、曹操的購馬渠道,他們失去戰略突襲、打擊能力后,就能很好拖住公孫瓚或其他勢力,今后戰爭主動權就握在己方手里了。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