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05章 得失之慮

  大約五萬余各類青壯匯聚晉陽城東,參與筑城。

  其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每次船隊從平陽北上時,還會輸運兩千多青壯,以稀釋太原人。

  這些運來的河東人哪怕從事勞役,也能增強對晉陽的控制。

  整個去卑節制的右部王庭五個部落,陸續釋放、贖回的男女最初安置在平陽五縣。

  現在后續贖買,從單于王庭、左部王庭贖買的人口都往晉陽、汾水流域安置,執行民屯、官屯。

  苛捐雜稅太多,三十稅一只是傳說,漢末朝廷財政枯竭,就連百姓穿好鞋子都要繳納一筆小稅。

  執行官屯,贖回來的百姓、大姓隱戶本就沒有地產,就地轉為官佃。

  減少中間剝削,降低收稅成本,自然利于官倉積蓄,也能讓下面人喘口氣。

  因此汾水之上,兩支船隊往來不歇。

  主要運輸船隊由相里暴節制,負責將太原的糧食運往平陽、絳邑,再從絳邑陸運到桐鄉裝船,再通過涑水輸運補給給安邑,與前線的蒲坂。

  河東人餓了兩年,黃金是虛的。

  趙基從太原敲來的糧食,才是真的!

  第二支小船隊則負責向晉陽輸運糧食,以供這里男女、老少八萬余人食用。

  隨著船隊往來,這里人口還在上漲。

  通過筑城的方式,趙基也在鍛煉自己的執政、指揮隊伍。

  這里不是前線,可以相對安全的培養軍吏團隊的協作能力。

  為了能穩定吃一口飯,趙基這里匈奴義從規模更進一步上漲。

  他也只能擇優整編,平陽東岸的各匈奴小部如今都自稱是趙部。

  原本就有三千義從跟隨北上,是晉陽一戰的主力。

  戰后例行賞賜后,趙基反而壓縮征召規模,只留下兩個千人隊。

  全部收編王柔的義從營后,又從單于王庭、左部王庭攤派兵員,湊了一個匈奴義從營。

  單于王庭、左部王庭各攤派了一個千人隊,也都陸續抵達。

  一共五個千人隊駐屯在晉陽汾水東岸,在這里閉營訓練隊列,馬匹則放牧、休養。

  北上的河東虎步軍也從最初的五千人,上漲到目前的一萬兩千人。

  其中立功獎賞馬匹的,也都編給徐晃,將徐晃的河東騎士營湊到了兩千三百余騎。

  為了方便牧馬,河東騎士營駐屯郡北陽曲。

  太原新舊三批郡兵也進行嚴格選拔,趙基只留三千人為郡兵,安置在晉陽湖之南閉營訓練。

  除此之外,郡北移民舉兵響應的有四千多人,趙基留下兩千,也留在晉陽,與郡兵一起操訓。

  整個太原郡兵,目前五千編制。

  其他被裁汰的郡北義兵,千余人南下投奔張揚;趙基又從俘虜中選了一批外地籍貫的,也都一并補給張揚。

  這些外地籍貫的部曲俘虜,與郡北義兵,更像是張楊的本部、子弟兵。

  將張楊所督兵馬擴為五千,算是給予的回報。

  陸續補給張楊的兩千人,對張楊本人來說有特殊意義,他終于有了壓制河內各軍的底氣。

  此前他更像是河內各軍的盟主,雖然能指揮河內兵,但缺乏足夠的威望,行為被限制。

  現在不一樣了,張楊強化了對河內的控制。

  而一萬兩千多的河東兵,趙基只留下八千虎步兵編制,就在筑城工地里閉營訓練。

  多出來的四千人,與后續抵達的河東人、被贖回的河東、西河、太原或其他邊郡百姓留在工地,參與筑城。

  因此整個晉陽汾水兩岸,東岸五千匈奴義從,新城八千虎步軍,城北五千郡兵閉營訓練。

  另有俘虜、民壯、雇工兩萬多人,以及健婦、老少兩萬人參與筑城。

  整個軍隊的上下組織力正在成長,從各家抄獲的工匠也都集中到大陵縣北的冶煉場,在這里鍛造工具、農具。

  扣掉晉陽城的八萬多人,也不影響太原各處的夏收、秋收工作。

  他不計成本在晉陽增筑新城、訓練軍隊、整備器械,對外影響是很大的。

  附近匈奴人立刻老實了很多,面對趙基的兵役攤派,被扣留單于的單于王庭,以及相對虛弱、不穩的左部王庭,也都將指標湊齊。

  也不情不愿的接受贖買,釋放了部分被擄的邊民男女。

  當河東處于上升勢頭之際,內部人事矛盾反而快速下降。

  梁興、李堪、成宜、程銀這四位流民帥也被趙基啟用,就連宗帥馬玩也得到機會,帶著十幾人來晉陽聽用。

  在整備軍隊時,趙基也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天賦。

  或許也不能稱之為天賦,他本身就有遠超當世的數學能力,又有極高的軍事威望;又有虎賁下放虎步百人隊的制度在,全軍吏士都有積功升遷縣令長的希望。

  哪怕殘疾的軍吏,也會被趙基收留安置在平陽侯國、晉陽侯國;對傷兵更是不留余力救護,相較于各方,這已值得吏士賣命、奮戰。

  縱然取得晉陽,俘獲那么多大姓、豪強女眷,趙基也不接納,而是組織起來去集體紡織,給軍隊制作軍服、鞋襪。

  而他日常軌跡更是十分固定,往來于三座軍營,要么視察一處處工地。

  別說軍隊,就連俘虜苦力也能安心做事。

  沒別的原因,他們能吃飽干活。

  趙基只想等今年蝗起,撲滅蝗災,保住夏收后,再考慮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行動就兩個方向,要么去西河郡武裝行軍,聯合匈奴三王庭威懾屠各匈奴;要么去上黨,敲高干一榔頭。

  原本代郡漢胡豪強還擁護郡守王澤,現在代郡的聯軍還沒來得及南下,王澤察覺氣氛不妙,就棄軍逃亡,投奔高干去了。

  不弄死王澤,趙基也不安心。

  而打高干,也能剪除側翼隱患,間接也能威懾屠各匈奴。

  至于中原行動,現在天氣炎熱,不適合出軍。

  而且也沒等來呂布的回應,一切要談好,才能率兵護送朝廷上雒;然后奉朝廷大義兵出虎牢,與呂布會師,給呂布把斷腿續上。

  就在這晉陽三日一變、熱火朝天的時刻里,趙彥使者送來書信。

  徐晃不在,趙基先詢問裴秀:“臧洪清名我早有聽聞,自去年八月被圍于東武陽城,想來如今已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城中吏士男女誓死相隨,可見臧洪確有過人之處。我若出兵,就恐道路難行。”

  比起救臧洪,他更想去打高干。

  這方面好處太多了,剪除袁紹的羽翼,伸張朝廷的威信,威懾屠各匈奴、雁門、代郡漢胡豪強也能一并威懾。

  同時也能間接牽扯袁紹的兵力,說不好能讓袁紹撤東武城之圍,同時也能激勵公孫瓚,并交好張燕。

  這是地緣所決定的,只要攻勢夠猛,袁紹想要保住外甥的話,那必須救援高干。

  裴秀沒想那么多,只是說:“中原干旱,東郡乏困。東武陽城破就在旦夕之間,袁紹即便撤離大部兵馬,以臧子源之力,也難破圍。以其心性,更不會棄城而走,辜負滿城士民。”

  裴秀邊走邊說,突然停下來,嚴肅看趙基:“阿季聲名不顯于關東,今救臧子源,如昔年劉玄德救孔文舉、陶恭祖。此聲張大義于天下之舉,何故遲疑?”

  見趙基駐步沉思,裴秀又說:“以井陘道之險,李堪督兵三千,足以抵御高干萬余兵馬。再者留徐公明鎮守榆次,為李堪之后。高干越井陘而來,以徐公明之深沉勇毅,縱不能大破,也能擊走高干。”

  至于晉陽留守,只能由裴秀負責。

  張楊要率五千人護送朝廷上雒,在不調動虎步軍的情況下,想要疾馳救援東武陽城,最佳的辦法就是率騎士出擊。

  只要承諾在袁紹境內放開劫掠限制,以趙基目前的勝率,可以額外再動員一批匈奴人。

  別說去卑的右部王庭五個大部,大概率屠各匈奴都想派人探探風。

  勝率有保障的情況下,從匈奴這里拉兵,真的很簡單。

  可趙基還是擔憂太原丟失,不一定會丟在外敵手里,被朝廷拿走也是丟失。

  沒有回應裴秀,兩人步行來到賈詡這里,當面咨詢此事。

  這已不單獨是趙基的事情,也關乎朝廷,與周圍各郡都有關系。

  亂世就是這樣,內部規劃永遠會被外部因素干擾。

  而趙基顧慮的是自己重蹈劉備丟徐州的舊路,雖然劉備現在還沒丟。

  可自己這里穩不住呂布,呂布一旦出手,劉備保不住徐州。

  劉備跟自己類似,沒有那么多可靠、又經驗豐富的人獨當一面。

  以小吞大,自己這里消化不良,劉備也好不到哪里去。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