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55章 主動破局

  宛都,天子重新吃上了來自荊州的米。

  袁術建號的消息傳來,直接解除了呂布、劉表之間的僵局。

  呂布再貪,也不敢在陳王、劉繇之后再弄死劉表。

  整個天下就五個宗藩,其他諸侯王雖然也還活著,但對天下人來說,這些王侯活著與死了沒區別。

  呂布不敢再過度逼迫劉表,否則將與袁術一樣,淪為現行反臣。

  劉表也認為呂布擁有基本的政治常識,雙方有了互信的共識,僵局就這么輕易解開了。

  這小半年里,朝廷已經通過長江的便捷性,開始向益州派遣縣令長。

  劉璋繼位本就不合法,又怎么敢強行拒絕?

  益州又過于偏遠,呂布可沒有就食益州的神奇、荒誕想法。

  也找不到合適替代劉璋的人,天子、公卿這邊也不想再讓益州這個宗藩消亡。

  各方交涉妥協之下,呂布這里是認可了劉璋的合法性。

  可相關的詔書卻卡在雒都,趙基這里不同意,那劉璋就別想拿到合法的刺史任命詔書。

  即便沒有合法的任命詔書,但呂布、天子的親善態度已經傳到了劉璋那里。

  劉璋的新一輪使者也走上庸路線,來到了宛都。

  中原各方發生的慘烈戰事,已深深震撼了這些來自益州偏僻地方的人。

  他們以為劉焉入益州與本地大姓發生的戰爭已經夠血腥了,可那點血腥比起中原戰場動不動斬首五六萬級,十余萬大軍敗亡的記錄來說,真的有些不夠看。

  雖然益州大姓、豪強集體反過一次;但劉焉平息后,大家還是繼續過日子。

  看看大司馬趙基干了什么,竟然肅清了太原大姓、強宗,就連上黨也被大司馬搬空。

  而大將軍呂布從中原撤到南陽,不僅帶來了十萬各類軍隊,還有三十余萬災民。南陽大姓也因煽動、制造許都騷亂,被攻陷、瓦解。

  跟呂、趙二位比起來,董卓為害也只是害了朝廷,害了治下的吏民;而劉焉,死者為大,似乎也不是那么的過分。

  然而袁術更猛,刺殺陳王,吞并一國……陳國相對于其他王國,更像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就這么水靈靈的被袁術一口吞了。

  中原各處的變化,令益州人深感不安。

  而他們不安的情緒,還在壯大。

  使者費觀,算是劉璋的表弟,接到了呂布的邀請。

  費觀的一位堂姑姑,是劉璋的母親;劉焉是江夏竟陵人,入益州后,很多親戚離開荊州,遷入益州避亂、享福。

  費觀因善于交際,又不是益州本地人,也是劉璋眼中可靠的人,就成了使者團隊的正使。

  比起兄長劉瑁,劉璋更信任表弟費觀。

  呂布心情也非常不好,最近他受到了很多指責,就連天子也將陳王之死、陳國覆滅的深層次原因歸類于呂布率軍就食南陽,使得陳王孤懸,被袁術所害。

  可陳王死都死了,說這些又有什么意義?

  也幸虧陳王死了,讓趙基失去了中原的糧食補給基地。

  越是這樣想,呂布越感覺趙基會出兵討伐袁術。

  因為他感覺趙基跟自己類似,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心眼不大,又全身心眼子。

  如果可以的話,呂布希望趙基在并州、涼州、關中那片大地上自娛自樂,不要再來中原。

  越是擔憂,那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就越高。

  所以呂布也不能靜靜等著,必須要在趙基發動討伐袁術之前,也要做出戰爭動員。

  雖然依靠南陽的軍隊,呂布有信心橫推袁術,將對方趕到長江里喂魚。

  問題也很嚴重,那就是缺乏糧食,糧食運輸壓力很重。

  不能想著就食于敵,袁術吞掉陳國后立刻組織針對徐州的戰爭,就說明陳國的積蓄很少。

  去年的戰爭以及賑災,已經將陳國積蓄的糧食消耗的差不多了。

  如果陳國真有可觀的儲糧,袁術絕不會去打劉備,而是揮兵入南陽!

  現在去打劉備,純粹就是劉備好欺負,徐州過去幾年雖有兵災,但旱情并不致命,蝗災規模也小。

  打下徐州,可以緩解袁術的糧食壓力。

  袁術不來打南陽,礙于趙基,呂布也要組織聯軍去打袁術。

  劉表、劉璋就是極好的聯軍對象,這兩個地方出動軍隊,象征意義更大一些。

  到時候與趙基會師,趙基麾下只有司州、并州、涼州、匈奴的軍隊;而他麾下則是南陽兵、兗州兵、豫州兵、荊州兵與益州兵。

  尤其是荊益二州的軍隊,是來自宗藩的軍隊,含劉量很高。

  只要益州的軍隊參與討伐,那么呂布就有十足的把握,給劉璋討一個益州刺史的官位,將劉璋發展成自己的穩定盟友。

  他需要劉璋給他提供聲援,劉璋想要坐穩益州也需要朝中的支持。

  隔著荊山、巴山與劉表,呂布也不可能與劉璋爆發沖突、戰爭。

  可趙基就不一樣了,吃掉關中、涼州東部后,趙基要么對北邊諸胡下手,要么向南。

  短期來說,劉璋需要呂布提供合法的保障;長遠而言,想要與趙基對抗,也需要呂布的支持。

  就像趙基在門下省搞破壞,使得呂布無法給劉璋弄益州刺史官位一樣;未來有呂布搗亂,趙基也不可能通過門下省指責劉璋是亂臣。

  在有趙基攪動形勢的情況下,呂布的地位反而也有了襯托。

  沒有趙基,呂布孤伶伶執掌朝政……劉璋才不會這么熱心的與他打交道。

  呂布、趙基在某種層次上來說一體兩面,趙基在外,反而呂布地位日益穩固的同時,也讓許多人不敢謀殺呂布。

  呂布好殺,你弄死了呂布,等到趙基入朝,那就等著酷刑吧。

  只要趙基在,呂布死后,誰都無法收編呂布的軍隊,這才是最大的隱患。

  雖然呂布也能認識到這一點,可這不妨礙他討厭趙基。

  就這樣,呂布帶著不好的脾氣召見劉璋使者費觀,劉表使者零陵劉先。

  呂布神情陰翳,講述說道:“袁術稱號,大逆不道。我欲舉兵討伐以安社稷,又恐兵力不濟。欲征益州精兵五千,荊州精兵五千,與我合兵一處,討伐袁逆。”

  費觀思索之際,劉先立刻回答:“大將軍安心,鄙州當鼎力支持。兵員器械,糧秣布帛,自不甘心懈怠。”

  呂布看向劉先,語氣溫和起來:“那具體是多少?”

  “精兵八千,鎧甲戰具兩倍供應。五月前運三十萬石米,七月能運百萬石,布帛十萬匹。”

  劉先也是咬牙,緊跟著提出條件:“只是荊南方面多有阻撓,還望大將軍能行個方便。”

  阻撓來自長沙郡守張羨,呂布一步步扶張羨到這個位置。

  可南陽事變后,張羨、韓嵩自然就成了反呂布的逆臣,還跟同鄉交州牧張津勾結在一起,對抗朝廷、劉表。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婁圭卷了錢,跑到荊南后,徹底停止民間購糧運輸一事,還干擾劉表的調糧。

  盟友、敵人身份變化之無常,這就是亂世。

  劉表自然想弄掉張羨,就連張津也想一并弄掉。

  各方勢力犬牙交錯,最難的就是破局。

  如陳王遇刺,劉繇病故一起發生,就讓袁術瞬間破局、膨脹起來;若再一口吃掉徐州,勢力向北蔓延到青州,那就真的擁有半壁山河,有了席卷之勢的苗頭。

  劉表也不例外,各種因素迭加之下,沒有外力影響之下,他也很難破局。

  掌握荊州除南陽以外的各郡,對劉表來說只是初步破局,有了對外干涉的資格。

  只要一口氣吃掉交州或益州,跨有二州,那么在戰略上將徹底破局,內部人心凝聚,也就有了逐鹿的群體共識。

  河北袁紹、公孫瓚相互咬著,吃掉對方才能破局。

  而劉備就在局中,身處四戰之地的徐州,他連陳登都不肯吃,又談何破局?

  趙基也有局限,但李傕郭汜屬于將死之人,是政治上的死人,討伐他們不算破局。

  趙基的局限在馬騰韓遂,未來雙方很難和平共存。

  馬騰韓遂顧慮被趙基一口吃了,趙基也怕用兵關東時被馬騰韓遂偷家。

  而呂布也有局,他的局就是朝廷,很難打破,只能努力做大這個局,將所有人都囊括到這個局里。

  劉璋也不例外,他這樣的非法刺史、州牧,目前非常脆弱,還達不到需要面對破局的層次。

  等拿到自主權后,掌握完整的巴蜀后,劉璋才需要面對破局這個難題。

  因此劉先所問,呂布也就陷入遲疑,扭頭去看楊俊。

  按著呂布與趙基的默契,他調整荊州的官位,趙基那邊不會搗亂。

  理論上、經驗上來說,呂布可以直接廢掉張羨、韓嵩的合法地位,讓劉表一方直接掌控荊南、荊北。

  至于交州牧張津,呂布希望張津好好活著,繼續給劉表添亂。

  見呂布目光探尋,楊俊就回答說:“大將軍,今與荊州、益州聯合,當展示結盟之誠意。仆以為,張羨涉嫌不法,亦征入朝中詢問明白。”

  “也可。”

  呂布做出回答,也知道張羨大概率不敢回朝述職,就去看劉璋使者費觀。

  費觀立刻就說:“本州大吏趙韙文武兼資,忠誠為國,可以入朝為大將軍輔翼。”

  呂布聞言露出微笑:“若是如此請求,我自能答應。可表奏此人為中郎將,督益州兵馬,乘船入荊州,來南陽與我一同討伐袁逆。”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