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57章 舉兵上雒

第357章舉兵上雒  待全軍渡河,趙基征集全軍隊官、隊副以上舉行集體會議。

  虎賁老人、虎步老兵晉升的騎士熟悉這個,但對匈奴義從的隊官、隊副來說有些新奇。

  約近四百人聚集在一起,另一邊書吏團隊正在抓緊時間謄抄地圖。

  這種草草臨摹的地圖不具備什么精準性,唯一能做的就是標注方向,以及沿途需要經過的鄉社、里社,以及附近的城邑,以便走散的騎士能糾正方向,自行歸隊。

  而趙基等人到齊,就說:“關東當面袁術自兼并豫州、揚州后,正聚集兵馬欲攻徐州。此刻他已稱帝造反,我們沒有多余的時間在這里浪費。”

  各隊百騎將坐在馬扎上,身后是本隊的隊官、隊副,有的匈奴義從百騎將還配備了翻譯。

  這種言語掌握不算精通的百騎將,能提升為百騎將,必然是功勛很高的那種。

  否則隊副、隊官兩級就能卡死他。

  趙基站在眾人面前,繼續高聲說:“袁術這樣的雜碎東西,我從沒拿正眼看過他。不稱帝,他就是左將軍,他的人頭不值錢!如今,他冊封公卿建制百官,這些從逆賊臣,一個個人頭砍起來才有意思!”

  眾人目光熱切,趙基繼續說:“今夜全軍休整,明日我率前軍先行,直取黃白城。若能襲擊得手,李傕必然授首。他若逃遁,后續各軍也不必搭理。我們的目標就是匯合關中各軍,走弘農函谷道,前往雒都集合!”

  趙基指著莢童:“右司馬領中軍,子昂負責糾合后隊,收集掉隊吏士。”

  莢童,魏興都站起來拱手:“喏!”

  趙基盯著這些人,環視半圈:“不要分心他事,現在你們的任務就是走秦直道入關中,你們來時,我自能破黃白城!隨后,就是各隊分進,集合于雒都!不要掉隊,我們雒都再見。”

  “今夜夜禁口令,上半夜是舉兵上雒,下半夜是護國討袁!”

  “喏!”

  莢童高聲應答,魏興見周圍軍吏都站了起來,更是振臂吶喊:“舉兵上雒!護國討袁!”

  莢童側目看魏興亢奮側臉,緊跟著振臂高喊:“舉兵上雒!護國討袁!”

  眾人齊呼七八次,才停歇下來。

  趙基一揮手:“散了,回營休息!”

  “喏。”

  魏興更是大聲應答,他現在可不擔心誰來占便宜了。

  袁術是出了名的貪戀女色,搜集各地美女數百人。

  攻破袁術后,他怎么也能分到一兩個。

  中低級軍吏散去后,魏興、莢童、韓述圍著趙基,趙基詳細囑咐他們:“中軍、后隊以行軍為要,車輛損毀難以修復,果斷舍棄。若有病馬,也立刻宰殺,吏士分食。這樣行軍被吃的病馬,視同陣亡,返回河東、太原后優先補償。”

  “我會給段煨發書,若無意外,他會提前向雒都方向輸運糧食,每七八十里設立一個宿營地,以便我軍補給糧秣。這次行軍,草料不足的話,可以割民間青苗飼馬。告訴沿途百姓,我誅滅李傕、郭汜后,會免關中三年賦稅。”

  莢童就問:“張繡等人何時出動?”

  上回撤軍后,張繡遙領左馮翊,就移鎮汾陰,軍屯于此。

  汾陰與西岸左馮翊以龍門津相連,這半年時間里,張繡也做通了很多敵后工作。

  其他如張郃、韓猛、朱靈、茍桓以及梁興,都被編為趙基的大司馬五部營中,分別擔任五部校尉。

  如馬玩、李堪、侯選、成宜、程銀這五個昔年河東的宗帥、流民帥,擔任五部司馬。

  五部營就駐守、屯戍于河東、平陽;虎步軍則安置于太原。

  對關東用兵,自然要以五部營為主力。

  張繡本是一方軍閥,又有縣侯爵位在身,不能與其他人一起混編。

  “渡河前我已遣使各部,他們會南下翻過首陽山,渡河前往弘農,與我軍匯合。張繡可能會慢我一步,也可能會快我一步渡過龍門津,進擊左馮翊。”

  趙基交底,又看向魏興:“子昂收斂后隊時不要太過急切,盡量收容掉隊吏士。與袁術之戰,注定曠日持久。”

  魏興聞言臉色一變:“又要打的冬月撤兵?”

  “我有這個預感,這次會盡早撤軍。”

  趙基見魏興仿佛霜打,就安撫說:“八月左右,我要調換一次軍隊。子昂若是厭倦廝殺,八月時可以率領部伍先行返回太原。”

  “這怎么能成?”

  魏興當即拒絕:“這樣出征在外半年之久,吏士難免思鄉。”

  “今年實屬意外,我也不想這樣。明年就出征三月,至多百日,不會再多了。”

  趙基做著保證,魏興這才不言語什么。

  不是魏興事情多,而是軍心如此,都不喜歡外出這么長時間。

  尤其是去年撤軍返回后,經過分配后,基本上人人都有妻子或者妻妾都有。

  有了牽掛,對長期戰爭就缺乏耐心,有了厭倦情緒。

  也就是這幾年的干旱,讓每個人都很珍惜在外吃糧的機會。

  在外多吃一點,那后方、家里就能節省出這部分糧食。

  等兩三年后糧食生產恢復并有足夠儲備后,軍隊對長期征戰的忍耐能力會下降。

  功勛晉升、戰利品分配……固然能激勵士氣,可整體上依舊難以掩蓋這種問題。

  說到底,五部營、虎步軍終究不是真正的脫產常備軍。

  既然平日要屯戍耕戰一體,享受了這方面的好處,就要承受這方面的壞處。

  這里對魏興說出的話,也會通過魏興這些人的嘴流傳全軍。

  倒是匈奴義從因為生活更苦,對于服役時間也有更長的忍耐力。

  等河東、關中糧食生產趨于穩定后,軍制不需要大改,但兵員要進行改動,盡量脫產。

  送走魏興、莢童,趙基又捧著地圖研究路線。

  按照節省體力、馬力的初級急行軍方式,趙基能在五天后抵達黃白城。

  如果蹄鐵、雙邊馬鐙全軍列裝,這個時間可以提升到三天。

  同時,馬匹損耗降低更多。

  可這么大的利器,用來打李傕或袁術、曹操之流,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要用,也是要用在鮮卑人身上。

  一戰重創鮮卑人,爭取十余年邊郡安寧,這才是蹄鐵、雙邊馬鐙、沖擊騎兵的出場價。

  趙基卷好地圖,返回營帳躺下就睡。

  夜中,他的傳令使者一路疾馳,抵達汾陰。

  張繡也不遲疑,立刻召集軍吏,開始進行戰爭動員。

  這段時間他們軍屯的是馬矢氏遺留的田地,所以張繡與其他五部營的校尉一樣,也是有限動員。

  只動員作戰力量,還要留很多并不怎么擅長作戰的人手待在屯戍區域,直到作物收割為止。

  張繡如此,其他朱靈、張郃等人也是如此。

  五部營每部編制五個營,各營目前也不滿編;這次趙基動員他們出戰,也只是每部動員三個營,約兩千人。

  五部營編制兩萬人,每部四千,分屬五個營,每營八百,七個百人隊。

  這次調動他們作戰,是五校尉各領本部三個營出征;余下兩個營則在部司馬節制下,留在本地繼續屯戍。

  如果袁紹調兵攻入太原、河東,那么留守的五部司馬就要率兵作戰,配合留守的虎步軍主力、郡兵一起抵御袁軍。

  不過袁熙、高干這兩個關鍵人質至今沒有釋放,暫時不需要太過擔憂這個問題。

  稍稍了解二袁相爭故事的人,都不會太過擔憂。

  設想一下,當袁術擊滅劉備,懾服臧霸、陳登后,再席卷青州并正式與袁紹接壤。

  到了那個時候,袁紹怎么敢分兵去打趙基的老巢?

  袁紹提前動手搶占空虛的上黨,反而是一種保守的防御手段,是為了搶奪抵御、遲滯趙基攻勢的防御空間。

  現在只能希望劉備守住徐州,如果守不住的話,那么袁術急速膨脹后,各方極有可能聯手發動圍攻。

  哪怕袁術沒有稱號建制百官,就憑他現在這樣的膨脹速度,誰不怕?

  或許袁術自己也怕,苦惱于沒有可靠的名分、手段約束麾下將軍。

  也擔憂孫策那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袁術建制百官,授封各路將軍,與他們達成新的,更牢固的君臣關系。

  否則沒有這層破釜沉舟、同生共死的關系約束著雙方,那么袁術前腳擴張,后腳趙基、呂布控制的朝廷開始拋灑官帽子。

  那么袁術擴張的越狠,麾下將校分裂的越快!

  客觀上來說,袁術也是不得已。

  缺乏正規名義約束麾下將軍,不想自爆、分裂的話,只能自行創建更高的頭銜。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