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斯路易斯肯仍是有些疑惑。
以前布爾人為了減少和科薩人的沖突,也送過他們一些槍支和小零碎,但這些土著似乎并不買賬。
在簡單安頓下來之后——科薩人甚至幫他們在山里建了一些茅草屋——斯路易斯肯和馬爾維克談起了此事。
后者倒也沒有隱瞞,微笑道:“因為我們的醫生治好了一些重病的土著人,這其中恰好有恩吉卡部族族長的母親。”
嗯,這位老婦人當時高燒不退,吃了兩天的“王太子的祝福”,勉強撐了過來。
不過馬爾維克沒有說的是,安全局還送給了恩吉卡和卡勒卡部族各600支燧發槍,這可是布爾人絕對不敢給的——他們從來到好望角就在搶土著的土地,武裝起來的土著人他們還怎么搶?
僅憑這批軍火,就能從科薩人手里換到一塊足夠兩三萬人落腳的土地。
接下來的日子里,布爾人開始學著土著放牧,修建營地。
他們從城里帶來了不少糧食,加上法國走私船運來的補給,足夠維持到土豆收獲的。
阿姆斯特丹。
法國財政部的高級顧問德威特看著手下從股票經紀人那里收集到的數據,不禁眉頭緊皺。
他是此次融資行動的負責人,但經過大半夜的操作,阿姆斯特丹的市場上并未出現大規模拋售英國股票的跡象。
這就讓他的做空操作根本無法開始進行。
他隨手拿過當天的《商業投資人報》,立刻就看到頭版醒目的標題——“我們的錢絕不能用來資助正入侵我們領土的敵人”。
他大致看了一遍,應該還是那位舍勒爾先生寫的,文章非常具有煽動性,連他這個法國人看完,都想要去跟進攻好望角的英國人拼命。
他記得前兩天的頭版好像是“賺錢和國家之間,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和“投給英國公司的每一個子兒都會變成射向我們的槍彈”。
然而,荷蘭人在這樣的宣傳下似乎也非常憤怒,但卻未能影響投資風向。
德威特在和助手討論之后,只能將這邊的情況經布魯塞爾的沙普信號塔向巴黎進行匯報。
凡爾賽宮里,約瑟夫看著荷蘭發來的報告,不由得眉頭微皺。
眼下可是歐洲民族覺醒的加速期,通常來說煽動民族主義這一招都是效果顯著,尤其是還有舍勒爾這個“天才公知”操刀,理論上不該這樣才對。
荷蘭人怎么就沒啥愛國激情呢?
等等!他突然目光一凝,自己好像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能左右荷蘭股市走向的,主要是金融資本家集團。
這伙人哪兒有什么國家民族情感?
就算是英國人現在占領阿姆斯特丹,但只要英國公司的盈利能力出色,他們依舊會毫不猶豫地持有它們的股票。
大意了……
難道荷蘭的股市就真撬不動了?
約瑟夫邊思索邊下意識地翻著德威特的報告,目光從一家家公司的股價上掃過——德威特將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的大公司的數據都給他發來了,真就是政府出“電報”費,隨便發不心疼啊。
當約瑟夫看到“荷蘭東印度公司”一行時,不禁露出詫異之色。
一個月前的股價是每交易單位300股,而現在的股價則是每交易單位304股。
所謂的“交易單位”是荷蘭股票市場的一種標準,即3000荷蘭盾。通常進行買賣時也都以整數“交易單位”來交易,有點類似于現在股市的“一手”。
也就是說,英國人進攻南非這么大的事情,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價竟然沒受什么影響。
要知道,好望角可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重要資產,利潤豐厚不說,還旱澇保收——有布爾人在那兒辛苦打理,公司只坐收利潤就行。
正常來說,這么大的利空出現,股價應該大跌才對。
約瑟夫很快做出判斷,只能是有人在強行拉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價。
是誰做的呢?
荷蘭政府?大股東?
動機呢?
約瑟夫突然眼前一亮,這事多半是荷蘭政府的手筆,因為,東印度公司那可是荷蘭人的“國民股”啊。
但凡手里有點兒閑錢的荷蘭人,幾乎都會買點兒東印度公司的股票。
算是一種國民習慣吧,畢竟荷蘭人的父輩、祖輩是真因為東印度公司賺過大錢的。
這也就導致了,一旦東印度公司的股價有點風吹草動,荷蘭全國的經濟都會跟著出現劇震。
跌得稍微多點兒,就不知要有多少人因此破產跳樓。
約瑟夫順著這個思路繼續。
所以,要撬動阿姆斯特丹的股市,東印度公司就是最好的支點。
而恰好好望角是東印度公司的重要資產。
就從這里下手!
就算荷蘭政府裝死,上百萬的荷蘭投資者也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快速寫了一份命令,讓人立刻發給德威特。
很快,阿姆斯特丹的報紙上煽動民族情緒的文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具體介紹英國入侵好望角的戰斗經過。
當然,好望角的消息起碼得一個多月才能傳到這里,但這并不妨礙舍勒爾用自己的文筆來“播報”戰況。
“英國艦隊封鎖了福爾斯灣……”
“數千英國陸戰隊士兵包圍了開普……”
“港口因戰爭停止運作,大量商船不得不繞行納塔爾補給……”
“開普守軍難以為繼,將向英軍投降……”
“在失去開普之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營收將遭受重創,出現大幅虧損……”
實際上,好望角的損失并不至于令荷蘭東印度公司傷筋動骨——其在遠東,特別是印尼一帶才是核心收入來源。
此外還有東非、印度的北蘭達、南美的圭亞那等殖民地。
然而,阿姆斯特丹的股市卻像是被觸動了敏感的神經,開始有人大量拋售東印度公司的股票。
三天工夫,股價就跌到了每交易單位317股。
荷蘭政府頓時坐不住了,開始出手干預。
于是更多的負面消息被爆了出來——“英國人可能會對停靠開普港的東印度公司貨船征稅”,“英國或許已經制定了進攻北蘭達的計劃”……
隨著賣空盤越來越多,荷蘭議會果斷做出決定,阿姆斯特丹開始執行嚴格的新聞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