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州工業革命的開端

  秋收已過,糧食歸倉。

  河西堡的百姓們完成了一年里最重要的農事任務。

  田間的熱鬧景象漸漸褪去,數千畝的土地上,只剩下殘茬和散落的秸稈,空曠而寂靜,帶著一絲收獲后的落寞,只等來年春天,再次耕種下糧食。

  可這,卻并不意味著百姓們的農活結束了。

  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干呢。

  趁著此時草場上的牧草還沒有徹底枯萎,每家每戶都會大量的將其收割回來。

  畢竟到了冬天,大雪封天,萬物枯寂。

  這些儲存下來的牧草,就是牛羊們的救命物資。

  靠著這種簡單的方式,牛羊們能硬生生的扛過這個冬天。

  等到來年春天,骨瘦如柴的牛羊們吃到新鮮的牧草,只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就將重新變得肥嫩多油。

  夕陽西下,赤紅色的光芒逐漸被黑暗取代。

  李驍趕著一輛馬車,走回了家門。

  馬車上面是滿滿的干草,將其卸下之后,來到水缸前,大口喝了一碗水。

  輕輕吐了一口氣,隨后用胳膊在嘴巴上抹了一把。

  這個時候忽然看見三鳳從后院風風火火的跑了過來。

  看到李驍之后,立馬露出欣喜的樣子。

  “大哥回來了,大哥回來了。”

  然后,抓住李驍的胳膊,就往后院里拉。

  一副激動求表揚的模樣,邊走邊說道:“快走,大哥,我會用那紡機了。”

  “我用給你看。”

  李驍被三鳳拉著走進后院。

  只見母親秦大妮正站在一臺紡紗機前,雙手略顯生疏地操作著,試圖將羊毛紡成線。

  與李驍在大姐家里看到的那一臺不同。

  這臺紡紗機,看著更大了很多。

  同樣是由滾輪和錠輪組成,但是錠輪卻被豎立著放置,而且由原本的一個錠輪,現在直接變成了八個。

  也就是說,原本一個人只能紡織出一條紡線的工作,此時能夠同時紡織出來八條。

  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娘,你學得可真快啊。”李驍笑著夸贊道,走上前去仔細查看紡紗機的運轉情況。

  “這才一天就能完全學會,把羊毛給弄成紡線了,了不起。”李驍呵呵笑道。

  看著旁邊的那一卷紡線厚度,就知道秦大妮學的差不多了,而且也是越來越熟練了。

  聽著李驍的夸獎,秦大妮也是露出高興的樣子,停下手中動作說道:“上次去你姐家的時候,我就看到她在忙活著織羊毛呢。”

  “我還想著跟你大姐學學呢,可惜咱家沒有那紡機。”

  “沒想到,大龍你竟然給搗鼓出來了。”

  “而且看樣子,比你大姐家的那個還好用呢。”

  秦大妮笑呵呵的樣子,顯然對眼前這臺紡機很感興趣。

  其實這個時代的紡織業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卻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

  金州在這方面完全是一片空白,連家庭手工作坊都幾乎沒有。

  李大鳳之所以學會了紡織羊毛,還是因為她的那個鄰居嬸子,來自于大漠。

  李大鳳讓人比照著黃嬸子家的紡機,自己也弄了一個。

  只不過和這個時代的機器一樣,一次只能紡織一條線出來。

  等湊夠了一定數量,李大鳳便是送去黃嬸子家。

  等她啥時候回娘家的時候,幫忙將這些羊毛紗線在大漠賣掉。

  因為量少,所以壓價很低,李大鳳其實也賺不到幾個錢,但聊勝于無,總比閑著好。

  而李驍在看到她的紡機之后,便是有了靈感。

  想到了一種更好的紡紗機。

  西方工業革命的開端之作,珍妮紡紗機。

  聽起來有些高大上,但實際上卻非常簡單。

  就是將原本橫著的錠輪豎起來,增加單紡機的容納空間,由一個錠輪變成八個錠輪。

  然后,又將原本的手動搖柄,變成腳踏動力,解放了一只手。

  最后又安裝了羅拉裝置、分梳部件,調整了下張力裝置。

  一臺簡單的珍妮紡紗機就做好了。

  當然,現在被李驍做出來的肯定不能叫這個名字了。

  李驍給它取名叫河西紡紗機。

  其實,這種多錠輪紡紗機在明代徐光啟的天工開物中就有描述,幾乎和工業革命初期的紡紗機是差不多的。

  說明,我國在明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紡紗機了,只不過滿清的出現,直接讓江南商業遭受了滅頂式的打擊,各種技術也出現了斷層。

  不然的話,工業革命或許會在更早的華夏大地上出現。

  看著秦大妮對這紡紗機愛不釋手的樣子,李驍也是呵呵一笑:“肯定是好用很多呢。”

  “這臺紡機一次能紡八條線呢。”

  隨手拿起秦大妮之前弄好的毛線,在手中輕輕揉捏了下。

  挺結實的,不容易扯斷,完全可以用來紡織羊毛呢。

  這是一種比棉布更好的布料。

  比棉布更加保暖,受力性也更好。

  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縮水。

  再則就是羊毛不像棉花那般高產,無法做到大范圍的推廣。

  “咋都跑后院子來了?”

  就在李驍幾人說話間,老爺子背著雙手走了進來。

  老爺子這一天也沒閑著,和李驍一樣都在割草呢。

  剛剛趕著羊群回來。

  聽見了三鳳的聲音之后,便是趕緊走了過來,畢竟后院放著的都是他打鐵的東西,有棱有角的,比較危險。

  “爺,你來看看,我大哥弄出來的這堆木頭,真的能紡出羊毛線呢。”

  三鳳看到老爺子過來,眼睛也是亮了一下,仿佛是抓住了顯擺的機會。

  說著,便是代替了秦大妮,站在了紡紗機前面。

  伸手拿起一把羊毛,輕輕梳理,放在了轉輪旁邊,隨后,輕輕踩踏腳輪,有了動力之后,轉輪開始轉動起來。

  將羊毛纖維均勻地拉扯、梳理,讓其變得整齊、順直。

  錠輪飛速地旋轉著,將經過梳理的羊毛纖維緊緊地捻合成強韌的紗線。

  這個過程并不復雜,很快,錠子上的紗線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個個飽滿的線團。

  老爺子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也是有些愣住了。

  轉頭看向李驍:“這段時間,你搗鼓出來的就是這玩意?”

  這玩意?

  雖然老爺子語氣平靜,但是李驍還是能聽得出他不以為然的樣子。

  對這臺河西紡紗機,有點不尊重啊。

  “這可不是一般的玩意。”李驍搖頭說道。

  “普通的紡機,一次只能紡出一根線,而這臺紡機一次能紡出八條線,甚至十六條線也沒問題。”

  “原本十六個人干的活,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干完,能省不少功夫呢。”

  “爺,你說它厲不厲害呢!”李驍解釋說道。

  而老爺子還是一副平靜的樣子,點了點頭:“這玩意就是織布的唄。”

  “可以這么說。”李驍點頭。

  其實紡紗和織布是兩碼事。

  紡紗機是將原材料弄成紡線,織布則是將紡線編織成布的過程,是前后兩道工序。

  單有紡紗機還不行,想要發展金州的紡織工業,還得研制織車。

  在這方面,李驍也有了頭緒。

  準備在這個時代的織車上面添加一個東西。

  正是中學歷史課本上記載的飛梭,能大幅度提升織布的效率。

  但是,飛梭的使用還需要一個工具。

  彈簧!

  想要將彈簧鍛造出來,就需要老爺子的幫助了。

  “這段時間,你一直在搗鼓這臺紡機,費了不少精力。”

  “以后還是多把心思放在習武上。”

  老爺子背著手,不輕不重的說道。

  隨后,又輕輕摸了摸三鳳的腦袋,臉上露出了難看的笑容。

  鼓勵的說道:“三鳳,弄的不錯,比你娘和奶都要厲害呢。”

  而李驍自然而聽明白了老爺子的意思。

  在老爺子看來,織布就是女人家的事情。

  李驍一個大男人,搗鼓這玩意,似乎是有點不務正業了。

  應該把心思放在習武種地,騎射練兵之上。

  李驍無奈,輕輕搖頭一笑,只能哄著老爺子說道:“行,爺,我的武藝肯定不會落下的。”

  只能說是認知的差距。

  在老爺子看來,兵強馬壯者為王,拳頭大就有理,其他一切都是虛的。

  但是李驍有著后世的眼光,卻看的很明白。

  很多時候,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實力。

  單憑士兵敢打敢拼,成不了大事。

  必須要有渾厚的經濟和科技力量作為支撐,才能走的更遠。

  即便是一場戰爭失敗了,也傷不了根基,能輕易重新聚攏起一支武裝到牙齒的軍隊。

  沒有這些,一場戰爭或許就能將其打回原形。

  不過這番道理,李驍也沒有較真的去與老爺子分辨。

  而是對著老爺子問道:“爺,過幾天,我準備組織一支商隊前往大漠一趟。”

  “把咱們這段時間以來,釀造的西風烈送去賣掉。”

  “您看,咱們李家有誰能立得住?”

  在秋收之前,李驍已經傳信老爺子,帶著人在河西堡開始大量釀酒。

  經過這段時間都發酵,河西堡的酒水已經成功了。

  接下來,只需要完成蒸餾這個步驟。

  西風烈便能正式完成量產工作。

  所以,李驍準備讓人去一趟大漠,賣酒的同時,也要買一批棉花回來。

  羊毛雖然也能織布,但是有些方面的性能還是比不上棉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