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政外書房。
賈雨村撫須笑道:“我觀其樣貌俊雅、文采飛揚,可見是個靈秀的,存周兄,焉知寶玉來日不會在科場有所作為?啊?哈哈哈——”
此言說的自然是寶玉,賈政性子方正,這會子也噙了笑道:“犬子頑劣得很,當不得雨村先生如此夸贊。”一眼瞥見端坐的陳斯遠,賈政道:“倒是樞良下一科說不得便能有所作為。”
陳斯遠趕忙笑著拱拱手。他與寶玉來了好一會子,單聽賈雨村與賈政說些官樣文章,戲肉卻是半點不見。心下不禁暗忖,賈雨村此番到底因何而來?
此時寶玉如坐針氈,又因賈政壓著,這才規規矩矩坐了。卻是蔫頭耷腦,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賈雨村笑過,順勢與陳斯遠道:“你昨日送了拜帖?本官明日得空,你可徑直來興隆街。”
陳斯遠趕忙起身應下。賈政瞥見寶玉面上不耐,頓時蹙眉不喜,便吩咐道:“也不拘著你們二人,且退下吧。”
寶玉如蒙大赦,趕忙起身謝過,其后也不等陳斯遠,一路小跑也似逃了去。
陳斯遠拜過二人,這才思量著出了外書房。
此時賈政說道:“鐵網山之事,撂下雨村先生也有所耳聞?”
賈雨村嘆息道:“太平盛世,圣人又如日中天,誰想竟有逼宮之事?此番……也不知要牽連多少人。”
賈政心有戚戚焉,又不無艷羨道:“雨村先生往江南治整,開港、修塘、勸農桑、興府學,又有平定水匪之功,料想此番面圣過后,定要平步青云啊。”
賈雨村心下暗自得意,面上卻謙遜著連連擺手,道:“如今朝中亂成一鍋粥,只怕不是入朝之機啊。再者,我在江南所為,不過是依圣命行事,實在不值一提。”
賈政笑道:“雨村先生過謙了,這般文治武功,天下督撫少有能堪比者。”
賈雨村又笑著搖頭,擺手道:“民生艱難,我不過是略盡本分而已。”頓了頓,忽而說道:“說起江南舊事,唯獨有一樁奇案值得說道。”
賈政來了興致,問道:“哦?卻不知是怎么個奇法兒?”
賈雨村呷了口茶水,這才不慌不忙道:“說來還是年初之事,我方才剿匪而回,忽有一老嫗攔街告狀。這地方訴訟,自是歸按察使管,本官本待打發人將其送去按察司衙門,誰知那老嫗以頭搶地,哭嚎不止。
我一時動了惻隱之心,這才接了訴狀。誰知竟沾染上了天大的麻煩啊。”
“哦?”
賈雨村蹙眉回思道:“那老嫗卻是替容家小姐喊冤……”扭頭看向賈政,說道:“存周兄不知,那容氏原為蘇州豪族,也是因著改朝換代這才逐漸零落。到了這一代,容氏父母早故,只臨終前將其送去了郊外云棲觀。
云棲觀有株千年銀杏,每逢雨夜便滲出琥珀色汁液,凝成“木淚“可入藥。容氏入觀三年,玉虛道人便將看顧銀杏之責交給容氏。
誰知自打容氏看顧起了銀杏,這事情就古怪了起來。”
“嘶,那銀杏樹有什么蹊蹺不成?”
賈雨村道:“那老嫗一日忽而見容氏倉惶而回,連番追問,容氏卻只是搖頭,一言不發。待過后,每當木淚澄澈,主持玉虛便邀她品茗論道;汁液轉濁則斥其命格帶煞,鎖入西配殿。
白鶴亦隨汁液清濁變換態度,時而銜來古卷相伴,時而振翅擊窗恫嚇。
玉虛俗家侄兒更趁木淚渾濁時屢屢破窗而入,以“采藥”為名撕扯她珍藏的《黃庭經》批注。”
“這卻是古怪。”
賈雨村道:“那日忽而落下冰雹,容氏抱著個亡父所給的匣子,竟跌入深井。手中緊握的半塊鶴形玉墜與玉虛道人侄兒的劍穗缺口吻合。老嫗察覺不對,待發送了容氏后這才下山告狀。”
“卻不知這案情離奇在何處?”賈政這會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賈雨村道:“我見那老嫗一番忠心,便送了名刺去按察司衙門,誰知月余光景,按察使陸大人登門來見,又將此案說了一遍。
原來那銀杏樹方圓十里,本就是容氏外祖之地。當年玉虛道人以鎮邪為名,收買衙役,逐漸轉到自個兒名下。那玉虛道人也并非為了田產,而是為了那銀杏樹下的金桐礦脈!
玉虛道人二十年間,壘沙成塔,竟將從地下掘出的金子盡數鑄成了三清像,當時便供在大殿里。那所謂木淚渾濁,實則乃是因著礦渣隨雨水倒滲所致;觀中白鶴反常,皆因其不喜礦渣氣息。
那容小姐身死,也是因著窺破了內中虛實,玉虛道人這才下了毒手。”
“哦——”賈政暗自蹙眉,他素無捷才,一時間竟不知這案子奇在何處。
賈雨村撂下茶盞,這才說道:“天色不早,如此,我便先行告辭了。”
“雨村先生不去瞧瞧玉兒?”
賈雨村笑著一擺手:“此為我那女徒弟外家,我又有何不放心的?啊,哈哈哈……”
賈政陪笑起身,道:“如此,我送雨村先生。”
當下賈政一徑將賈雨村送出大門外,眼看著其乘轎而去,這才思量著回轉。那隨行的幾個清客紛紛欲言又止,有人本要張口,卻被旁人以眼神喝止。
賈政回得外書房里落座,細細思量,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
什么奇案,賈雨村分明是在罵街啊!
案中老嫗,說的怕是黛玉的奶嬤嬤王氏;容氏自然說的是黛玉!余下玉虛道人對應老太太……或是整個賈家;銀杏樹與金銅礦指的是林家家產;那白鶴,說的是賈家上下趨炎附勢的仆役;玉虛道人的俗家侄兒……說的是寶玉啊!
想明此節,賈政頓時臊得面上青一陣、紅一陣!
貪占了外甥女家產不說,老太太還待其忽冷忽熱,那不懂事兒的寶玉前日更是硬闖瀟湘館……樁樁件件,賈雨村就差指著鼻子罵街了!
再細細思量,賈雨村既說是奇案,那必是了結了的……如何了結?容氏死,則云棲觀鏟平!內中威脅之意、溢于言表,若黛玉有所閃失,只怕賈雨村便要拼命啊!
賈政想明因由,再沒臉見人,當下緊忙將一眾清客打發了下去。賈政心下自是拿賈母沒法子,可對那逆子,自是有的是法子收拾。
料想必是昨日黛玉的奶嬤嬤去了興隆街告狀,賈雨村今日才會不請自來。賈政心下愈發氣惱,氣沖沖起身負手而出,自去后頭尋寶玉的不是。
卻說湘云、翠縷主仆兩個在小廚房左近聽了一起子閑話,這才得知敢情是陳斯遠救了金釧兒。
那翠縷自小是與金釧兒一道兒學了規矩的,情誼自是非同尋常。待主仆兩個到得后園門,翠縷不禁唏噓道:“菩薩保佑,虧得遠大爺救了她,不然只怕這會子人就沒了!”
湘云也感嘆著頷首連連。
翠縷自小隨著湘云,自是知曉金麒麟的效用。想起自家姑娘定的婚事,雖也是名門望族,卻是沒落的一支,論人品才俊,又哪里比得上陳斯遠?
當下欲言又止一番,到底說道:“姑娘,你說遠大爺是不是好心有好報?不然怎么就碰巧將那金麒麟撿了去?”
湘云先是點點頭,隨即一怔,反應過來不禁蹙眉道:“你少胡吣!”
翠縷笑道:“我不過隨口一提,又沒說旁的,姑娘怎么還急了?”
湘云蹙眉搖頭,道:“罷了,你也不懂,以后少說。咱們快去瞧瞧金釧兒去。”
翠縷應下,隨著湘云出了后園門。
這主仆兩個才走,鶯兒便從梨香院轉了出來。卻是寶釵放了她自在,鶯兒便來梨香院尋幾個小戲子耍頑,誰想正要走,碰巧便聽見了湘云、翠縷兩個說話兒。
鶯兒追了兩步,眼見主仆兩個轉上夾道,禁不住蹙眉犯了思量,自個兒嘀咕道:“那金麒麟不是寶二爺得了去嗎?怎地又落在了遠大爺手里?”
鶯兒堪比陳斯遠院兒里的包打聽蕓香,當下覺著此事緊要,緊忙往蘅蕪苑去尋寶釵。
奈何鶯兒撲了個空,卻是寶姐姐聽聞金釧兒投井,又被陳斯遠搭救,緊忙便往清堂茅舍尋來。
這會子扯了紅玉問長問短,待確認陳斯遠果然無恙,這才略略舒了口氣,道:“你家大爺也不知哪根筋不對了,這等事兒招呼四下仆役來救就是了,何必自個兒犯險?”
紅玉也蹙眉說道:“方才我就是這般說的,奈何大爺推說情急之下顧不得許多,這才徑直跳了下去。”
外間五兒忽而道:“紅玉姐姐,白嬤嬤與玉釧兒姐姐來了。”
紅玉道:“料想白家是來拜謝大爺的,只是大爺這會子還沒回……”
寶釵頷首道:“也罷,我隨你去答對了就是。”
當下二人一并出來,便見白家母女兩個規規矩矩跪在清堂茅舍前、叩頭不止。
紅玉招呼婆子,緊忙上前攙扶。
那白老兒家的嗚咽著說不出話兒來,玉釧兒雖也紅著眼圈兒,卻好歹囫圇著說了個周全:“若不是遠大爺搭救,我姐姐只怕命早就沒了。莫說是磕幾個頭,便是我們家從此為遠大爺立長生牌位也是應該。”
寶姐姐笑著道:“你快扯了你媽媽起來說話兒,遠大哥這會子不在,你這頭啊……只怕是白磕了。”
“啊?”
紅玉也在一旁說道:“嬤嬤快起吧,我家大爺真個兒不在……再說了,我家大爺才多大年紀,你們母女兩個連番磕頭,也不怕折了我家大爺的福壽。”
寶姐姐又道:“既是心下感念,那便心里說就好,也不必非要來磕頭。”抬眼見陳斯遠遙遙而來,寶姐姐知其只怕不耐這等場面,便悄然朝著其擺了擺手。
陳斯遠會意,緊忙藏身玉皇廟后。
那白家母女千恩萬謝一番,眼見陳斯遠一直不歸,只得唏噓而去,臨別言說來日再來拜謝陳斯遠。
待這二人去了,陳斯遠這才笑著自玉皇廟后兜轉出來。寶姐姐湊上前便嗔道:“偏你要逞能,你怕是不知我那會子有多掛心!”
陳斯遠見其嗔惱,面上笑得愈發暢快,說道:“也是情急……下回我思量好了再行事。”
寶姐姐舒出一口氣,低聲道:“出了這檔子事兒,說不得我要往姨媽處走一走。你……你就說自個兒碰著了,這會子不好去見姨媽。”
陳斯遠早有此意。此事乃是王夫人、寶玉母子兩個作孽,虧得金釧兒被陳斯遠救了,不然豈知府中、外頭如何說道這二人?
一個毫無擔當,一個佛口蛇心,得了此等名聲,寶玉來日還想討一門好親事?做夢去吧!
論理兒,王夫人合該感激陳斯遠。只是她到底是長輩,白家又是王夫人的陪房,陳斯遠若是去了,說不得王夫人臉面上過不去,這人情反倒淡薄了幾分。
當下二人分開,寶姐姐行了兩步,忽而停步扭身,又走到陳斯遠身前,抬眼認真道:“你仔細著,再不許意氣行事!”
那嬌俏認真的小模樣,惹得陳斯遠心下怦然不已。于是陳斯遠飛快探出手扯了扯寶姐姐豐潤的柔荑,這才正色道:“好,往后一準兒仔細著。”
寶姐姐白了其一眼,這才往王夫人院兒而去。
卻說寶釵來至王夫人院兒,因彩霞、金釧兒都被攆了,玉釧兒又去后頭照看金釧兒,于是院兒中便只有彩云一個大丫鬟。
入得內中,眼見內中鴉雀無聲,姨媽王夫人獨自坐在椅上蹙眉感傷。
寶釵喚了一聲兒,便湊在一旁落座。
王夫人問道:“你打哪兒來?”
“從園子里來。”
“可見過你寶兄弟了?”
寶釵搖頭道:“這卻不曾見過。”
王夫人就嘆息道:“你可知,方才金釧兒投井了?還是遠哥兒瞧見了,這才救了上來。”
寶姐姐道:“說來我倒是瞧見遠大哥了,他才從外書房回來,許是下井時磕碰到了,如今走路也不大順當呢。”
王夫人感念道:“這孩子也是實誠,哪兒有自個兒跳下去救人的?”
寶姐姐就笑道:“也是情急,好歹周全了,沒鬧出人命來。”
“是啊,是啊。”王夫人點頭連連,心下后怕不已。錯非陳斯遠搭救了金釧兒,只怕她們母子的名聲就毀了!
寶玉年紀小,沒擔當也就罷了,自個兒若是占了惡毒之名,來日哪家的姑娘還敢嫁進來?
王夫人不禁抱怨道:“原是前兒她把我一件東西弄壞了,我一時生氣,打了她一下,攆了她下去。我只說氣她兩天,還叫她上來,誰知她這么氣性大!”
寶姐姐心有所屬,自不會為王夫人開脫,只道:“總算被救了,姨媽回頭尋了金釧兒說分明便是了。”
王夫人又是嘆息一聲,心下也是為難。出了此事,金釧兒留還是不留?真真兒是留也難,不留也難。
恰此時彩云道:“寶二爺來了。”
王夫人正是煩悶之際,聞言頓時蹙眉道:“來的正好!”有心數落寶玉一通,奈何此時寶釵就在一旁。
寶姐姐多聰慧啊,趕忙起身道:“姨媽既無旁的事兒,那我先去了,回頭兒尋了跌打損傷的藥酒給遠大哥送去。”
王夫人道:“這可是正經事兒,你快去吧。”
寶姐姐起身告辭,出門之際與寶玉撞了個對臉兒,寶姐姐只朝著寶玉點了點頭,也不管張口欲言的寶玉,徑直錯身而過。
寶玉扭頭瞠目,隨即嘆息著蹙眉入內。
此時寶玉也得了信兒,自是揪心不已,隱隱后悔那日自個兒不管不顧的跑了,獨留金釧兒自個兒挨了打罵。
蔫頭耷腦進得內中,王夫人果然忍不住憋悶,劈頭蓋臉數落了寶玉好一通。
待好半晌,這才放寶玉離去。那寶玉茫然不知何往,背著手,低著頭,一面感嘆,一面慢慢的走著。信步來至廳上,剛轉過屏門,不想對面賈政正往里走,可巧撞了個滿懷。
“站住!”賈政一聲喝,寶玉頓時好似老鼠見了貓兒,唬得倒抽了一口氣,只得垂手一旁站了。
賈政先前被賈雨村陰陽怪氣了一通,本就心氣兒不順,又見寶玉一副葳葳蕤蕤的模樣,頓時惱得劈頭蓋臉一通訓斥。
忽有管事兒的來回:“忠順親王府里有人來,要見老爺。”
賈政頓時一怔,這賈家與忠順王素無往來,早前還有仇怨,這可真是夜貓子登門無事不來。當下也顧不得再教訓寶玉,吩咐一聲兒‘快請’,便往向南大廳而來。
入內一瞧,這來人乃是忠順王府的長史官,論官職乃是正五品,還強過賈政這個從五品的員外郎。賈政便自稱‘學生’答對長史官,誰知三言兩句一過,那那長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辦,只用大人一句話就完了。
我們府里有一個做小旦的琪官,那原是奉旨由內園賜出,只從出來,好好在府里,住了不下半年,如今竟三五日不見回去,各處去找,又摸不著他的道路,因此各處訪察。這一城內,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說,他近日和銜玉的那位令郎相與甚厚。下官輩聽了,尊府不比別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啟明王爺。
王爺亦云:‘若是別的戲子呢,一百個也罷了;只是這琪官乃奉旨所賜,不便轉贈令郎。若十分愛慕,老大爺竟密題一本請旨,豈不兩便?
若大人不題奏時,還得轉達令郎,請將琪官放回,一則可免王爺負恩之罪,二則下官輩也可免操勞求覓之苦。”說畢,忙打一躬。
賈政聞言又驚又氣,忙吩咐人叫來寶玉。
那寶玉入得內中與長史官對質,誰知好死不死的,今兒個寶玉正戴了茜香國女王上供的汗巾子!于是乎二人對質幾句,被那長史一語戳破,寶玉頓時喪了膽,心下自思:“這話他如何得知!他既連這樣機密事都知道了,大約別的瞞他不過,不如打發他去了,免得再說出別的事來。”(注一)
當下果然交代了那蔣玉菡在城外紫檀堡購置產業之事!
那長史得了信兒,面上不禁愈發鄙夷,笑道:“這樣說,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罷,若沒有,還要來請教。”
說罷起身而去。賈政氣得目瞪口歪,一面吩咐寶玉不許動,一面緊忙去送。
待送過了長史,賈政回身便見賈環賊眉鼠眼的停在儀門左近。(注二)
賈政瞥了一眼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喝問道:“何事?”
賈環低眉順眼道:“金釧兒投井了!”
賈政一愣,道:“好端端的,金釧兒跳什么井?我家從無這樣事情,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大約我近年于家務疏懶,自然執事人操克奪之權,致使生出這暴殄輕生的禍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顏面何在!”當下便吩咐人尋賴大等管事兒的。
賈環慌忙道:“我母親告訴我說,寶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著太太的丫頭金釧兒強奸不遂,打了一頓。那金釧兒便賭氣投井了。”
此處賈環打了個馬虎眼,只說金釧兒投井了,卻并不說后續如何。
賈政只當金釧兒投井死了,頓時氣得面如金紙!
大喝:“快拿寶玉來!”
一面說,一面便往書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勸我,我把這冠帶家私一應交與他與寶玉過去!我免不得做個罪人,把這幾根煩惱鬢毛剃去,尋個干凈去處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那一眾清客眼見賈政這般暴怒,頓時一個個啖指咬舌,趕忙退出……竟無一人敢上前勸說。
那賈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滿面淚痕,一迭聲“拿寶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門都關上!有人傳信往里頭去,立刻打死!”
眾小廝們只得齊聲答應,有幾個來找寶玉。
卻說寶玉情知不好,留在向南大廳急得亂轉,偏生也不曾撞見個能往里傳信兒的人。可算撞見個老嬤嬤,又是個耳聾眼花的,寶玉說前門樓子,老嬤嬤聽成胯骨軸子,雞同鴨講一番,寶玉急得直跳腳,旋即便有小廝拿了寶玉往賈政外書房而去。
賈政一見寶玉,頓時眼都紅紫了,也不暇問他在外流蕩優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業,淫辱母婢,硬闖閨閣等,只喝令:“堵起嘴來,著實打死!”
小廝等不敢忤逆,卻也知寶玉乃是老太太、太太的眼珠子,于是乎板子雖高高舉起,卻是輕飄飄落下。偏生寶玉此時六神無主,竟忘了慘叫,只哆哆嗦嗦硬挺著挨打。
賈政正在氣頭兒上,上前一腳踹開掌板的,自己奪過來,咬著牙狠命蓋了三四十下!
眾人眼看打壞了,緊忙上前來勸。賈政哪里肯聽,說道:“你們問問他干的勾當,可饒不可饒!素日皆是你們這些人把他釀壞了,到這步田地,還來解勸!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
眾人眼看勸不得,只得又退了出來,趕忙尋了儀門處的婆子往內中遞信兒。
卻說離了賈政外書房后也不曾回清堂茅舍,想著說不得寶玉過會子便要挨揍,便干脆在沁芳亭納涼。誰知探春、惜春兩個尋來,嘰嘰呱呱說了會子話兒,又見黛玉、湘云聚在一處,眾人便往滴翠亭納涼賞魚。
這人一多,自然沒法兒說些體己話兒,反倒是后來的二姑娘與陳斯遠說了半晌。
正待此時,忽而有婆子急匆匆奔過來,遙遙就道:“可不好啦,寶二爺讓老爺打壞了!”
陳斯遠暗忖戲肉來了,隨著一眾唬得變了臉色的姑娘尋那婆子問詢,婆子顛三倒四說了幾句,只道:“太太往前頭跑去了,我看周瑞家的去請老太太了!”
出了這檔子事兒,眾人便要去前頭勸說。奈何二姑娘此時待字閨中,那外書房在儀門外,自然不好去瞧。黛玉瞧出迎春為難,便道:“再大的事兒只怕也出過了,你們去瞧吧,我陪著二姐姐。”
那湘云雖業已定下親事,卻是個疏闊的性子,聞言竟先行一步跑了出去。陳斯遠便領著探春、惜春兩個小的一道兒出了園子,隨即正好在輔仁諭德廳撞見了薛姨媽與寶姐姐。
眾人也不多話,徑直過西角門往榮慶堂后頭來,其后又出了榮慶堂過綺霰齋,遙遙便見鴛鴦等扶著顫顫巍巍的賈母出了角門。
那角門外便是賈政外書房,老太太氣得遙遙就喊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干凈了!”
說罷,已然由鴛鴦等攙扶著進了外書房里。
陳斯遠等滯后須臾,也進了外書房。那賈政正與賈母說著話兒,陳斯遠掃量一眼,便見寶玉屁股上血刺呼啦,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這賈政果然下了狠手!
此時就聽賈母說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賭氣的。你的兒子,我也不該管你打不打。我猜著你也厭煩我們娘兒們。不如我們早離了你,大家干凈!”說著便令人去看轎馬,“我和你太太、寶玉立刻回金陵去!”
此言一出,賈政頓時嚇得下跪求告。此時孝道大過天,也不用王夫人與寶玉,單是賈母自個兒氣得回了金陵,有好事者彈劾一本,賈政就得吃不了兜著走。
那賈政叩求認罪且不說,賈母心下記掛,趕忙又去看寶玉。眼見寶玉面色煞白,屁股上血肉模糊,頓時抱著寶玉大哭不已。
鳳姐兒不知何時也來了,眾人便齊齊上前勸說,陳斯遠趁機插話道:“老太太若心疼寶兄弟,不若快去尋了太醫問診,免得傷勢綿延再耽擱了。”
賈母聞言這才止住哭聲,道:“是極,快去叫太醫!”
鳳姐兒就道:“此處不好處置傷勢,我看還是快將寶兄弟挪回綺霰齋為好。”
賈母與王夫人都應下,便有那自告奮勇的婆子要來攙扶寶玉,唬得鳳姐兒罵道:“胡涂東西,也不睜開眼瞧瞧!打得這個樣兒,還要攙著走!還不快進去把那藤屜子春凳抬出來呢。”
幾個婆子這才恍然,緊忙抬了春凳(注三)來,七手八腳抬著寶玉往綺霰齋而去。陳斯遠隨行出來,那探春與湘云俱都心疼寶玉,這會子也抹了眼淚。小惜春雖也用帕子揉著眼睛,卻干打雷不下雨;寶姐姐只是眉頭深鎖,連揉眼睛都懶得敷衍。
眼見陳斯遠瞥過來,寶姐姐瞪了瞪眼,忽而朝一旁呶呶嘴,陳斯遠順勢瞧過去,便見襲人正尋著寶玉的小廝茗煙說著話兒。
當下眾人浩浩蕩蕩到得綺霰齋,那綺霰齋雖寬綽,卻也容不下這般多人。鳳姐兒便攔了眾人,只說不若回頭兒再來瞧寶玉。
薛姨媽、寶釵、探春、惜春、湘云等唏噓著一道兒先行回了后頭,陳斯遠尋機等在綺霰齋不遠處,遙遙見襲人快步回轉,陳斯遠便招了招手。
襲人四下瞧了眼,眼見無人瞧見,這才快步湊了過來。
陳斯遠也不廢話,徑直問道:“寶玉為何挨了打?”
襲人回道:“茗煙說,許是薛大爺走漏了風聲,讓老爺得知了琪官之事;又有環哥兒在儀門前說了金釧兒之事,老爺這才發了火兒。”
陳斯遠蹙眉道:“文龍如今住在老宅,三五日才來一回,怎么就怪在他身上了?”
襲人一噎,這才道:“許是茗煙胡猜的……不過環哥兒告狀之事,茗煙是親眼瞧了去的。”
金釧兒沒死,也不知賈環怎么告的刁狀。
擺擺手,襲人緊忙快步回了綺霰齋。陳斯遠略略思量,又出了角門,正瞧見幾個清客聚在賈政外書房外愁眉苦臉。
陳斯遠一眼瞥見詹光,趕忙道:“詹先生還請移步。”
詹光前一回得了不少好處,趕忙告罪一聲兒快步尋了過來。
二人廝見過,陳斯遠壓低聲音問道:“方才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好生生的,老爺怎么就發了這般大的火兒?”
說話間悄沒聲兒的扯了其衣袖,偷偷塞過去一枚銀元寶。詹光袖籠一墜,頓知這元寶起碼十兩,當下趕忙道:“先前興隆街的大爺說了個故事,老爺回頭兒就犯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