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12章 倒推因果與借力演算

  也在今日。

  伴隨直升機的降落聲。

  張逢剛從外地回來,從直升機上走下,就看到了兩位研究員在熱情的接機。

  他們分別是‘觀察者5號’和‘觀察者9號’。

  這是張逢給他們起的外號。

  “張院長!”

  他們不知道這個外號,而是帶有自然的熱情。

  張逢面對他們的熱情,也沒有多言什么,只是點了點頭。

  平常張逢也是這樣,和眾人沒什么聊的。

  當然,要是正事就另算。

  等回到實驗室。

  張逢看完一些簡報與實際研究后,心里盤算了一下時間,又再次坐直升機去往了自己的母校。

  現在還有十六座超導量化大型工程還沒建好,以及五大塊地域的Z1沒有鋪開。

  等半月,它們都搞好,再上小樓。

  不然現實內曾經面對的雙重壓力問題,會移交到這里。

  再者這個世界剛經歷了將近四年的超導改造與升級。

  現在就算是造,也分不出多少人手。

  關于造小樓的人選,張逢是偏向于如今制造超導與Z1的工作人員。

  他們是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加快小樓速度,以及確保成功率。

  至于抽調以后的超導與Z1空缺,讓其他新人填補進去。

  尤其等半個月,等目前的幾個大型工程完成后,這些新人也有一些時間去學習。

  張逢經常和現實內的計劃部接觸,現在也會有效計劃一些工程上的人員安排了。

  這屬于指揮與管理經驗。

  和平常的指揮打仗,還有其余管理問題等等,都是有一些相似之處。

  總歸,都是人力資源調動。

  張逢目前也在熟悉這些,以免自己將來真進入了什么戰爭世界。

  特別是多熟悉一些知識,都是沒有錯的。

  就算是自己未來不是將軍,又沒有指揮星際戰爭,但面對別人派大軍圍剿自己時,自己就可以反偵察的規避了。

  張逢對未來考慮得很多。

  當然,這也是自己現在沒心魔了,所以可以更快的去學習其余知識。

  因為之前的超導世界知識,還有現實等知識。

  自己差不多都消化完了。

  一個半小時。

  來到學校所在的省份。

  張逢剛一下機,很多官方人員都迎上來了。

  這邊對自己是絕對歡迎的,并且是發自內心的歡迎。

  這算是自己的‘大本營’。

  再加上自己跑了三四年各地,扎根了不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科研班底,還有一些學生。

  所以在一些其他城市,也是有點根。

  只是這些話語權,對比母校本省這邊,基本算是無。

  家鄉這邊,才真正的大本營。

  也在兩個小時后,來到母校這邊。

  身后跟著全是本省的官方人員,還有樓下一群捧著鮮花的學生。

  他們在幾個小時前,得到自己回來的消息后,已經準備好了歡迎儀式。

  這倒是讓張逢又有了一種回到現實的感覺。

  但想想這幾年來的說話不硬氣,以及沒有絕對的話語權。

  張逢也有些感悟,感覺這就是正常的仕途人生。

  也算是一種新的仕途體驗。

  思索著。

  張逢在一眾人的陪同下,再次看了看校園。

  這明顯就是擴建過了,且現在更是被省里重視,打造成了本省重點。

  其學校面積、還有教學質量、學生生活質量,都完全超過了之前的原有水準。

  如果說,現在誰最服張逢,以張逢馬首是瞻。

  那就是這個學校里的一些管理層。

  包括自己原先的輔導員,現在也成了學校里的‘榮譽教授’。

  當然,他的資質是不到的,但有自己這位學生,那一切都可以破例提拔。

  所以也就成了和自己一樣的‘榮譽’,虛職。

  “張院長……”

  而這時,導員正激動的為張逢引路。

  他的身位還超過了一些官方的人。

  其余人也沒有什么生氣,更沒有說這人不懂規矩。

  因為張院長是人家名義上的學生。

  所以他們碰到導員,也是敬重的。

  反正在張逢看來,就是很怪,也不知道這所謂的底蘊能量到底是什么。

  是被人敬出來的,還是給誰面子?

  張逢感覺這個仕途體驗,是很復雜的。

  索性也不想那么多了,體驗就好了。

  思索著。

  張逢又朝每條走廊的盡頭望去。

  自己已經被畫在了名人墻上,并且每條走廊上都是首列。

  本省的其余中小學,也都如此。

  自己的家鄉,是在造屬于他們的‘神’

  晚上,和一眾相關人員吃飯。

  張逢感覺這個沒話語權的體驗,既然已經體驗過了,那就可以結束了。

  然后現在再盤算一下。

  有這樣的一個省支持,那么可以試著爭一爭話語權了。

  比如將來的超導小樓,大規模都傾斜用于自己的研究。

  再不濟,本省的算力絕對可以挪用。

  再者,因為沒有小樓算力的加持下,哪怕現在已經有了量子計算機。

  軍方卻還沒研發出超導類的‘強大單兵’武器。

  但自己的體質,已經320了。

  背景底蘊有,自身實力也有。

  平常說話,要試著硬起來了。

  一個省,還是太少。

  大半個月后。

  這一批的幾十個大型工程先后完成。

  張逢聽到這個消息后,也回到了研究廳,召開了管理層以上的會議。

  在會議里。

  張逢拿出了小樓圖紙,很直接的向眾人道:

  “這是一種專業的計算儀器,它們的功能雖然不如一年前所研發的量子計算機。

  但其專功專項的能力,卻遠超同等體積的計算機五十倍。

  我將它命名為‘算力大廈’。”

  張逢說著,指向算力小樓,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算力改變世界。”

  算力小樓,是現實內的稱呼,因為它一開始不高,只有十二米左右的架構。

  所以老劉他們都將它們稱為小樓。

  但現在圖紙上的小樓,是一座占地面積兩千平方米的百米大廈,它通體由超導打造,又以Z1覆蓋。

  其中又穿插密密麻麻‘管道’,里面擁有高效冷卻液,宛如機械怪獸的‘機械血管’。

  這樣一只巨大的‘鋼鐵怪物’,在這些人面前,叫小樓,就有點太抽象了。

  而眾人看完這張匪夷所思的設計圖,還有后續的詳細制造原理。

  卻覺得張院長越來越不像是‘同類’了。

  因為這里包含了工程學,量子信息學等等之類。

  這完全又是另一個學科了。

  他們都不知道張院長到底是怎么學的,且又把這些學識給用出來了。

  尤其在他們看來,觀察張院長的事情更不能放下了,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說不定哪天張院長就按下了某個按鈕,之后張院長的家人就跨越了星空,來地球上接他回家了。

  “算力就是一切。”

  張逢卻不管他們所想,而是繼續說著自己的計劃,并直接言道:

  “我準備實現大規模的大廈建造,用來提升我們現有的科技水平。

  并且在關于算力大廈的控制權上。”

  張逢看向部分觀察員,“我想要絕對的控制權。”

  ‘或許是張院長暴露馬腳了,想要用一些科技聯系同類……’

  “張園這是什么意思?”

  “我們只是科研人員,能控制嗎?”

  面對張逢的這句話,除了個別人以為張逢有某些目的以外,更多的人是感覺張逢有點‘狂妄’。

  但想想‘榮譽院長、張逢’這些年的超導與Z1成果,還有這些關于小樓的建造圖。

  好像功勞挺大的。

  如果這些算力裝置給予張院長,張院長說不定能再次帶文明走向更高的程度。

  “您接下來的指示是?”

  正院長倒是比較務實,更非常看重于這位超級天才。

  至于基地內流傳‘張教授是什么外星人,和高維人’的說法,他根本不在意。

  包括部分科研人員們也不在意。

  他們現在完全是一種‘朝問道、夕死可矣’的單純字面感覺,也只想單純的學習更多。

  “指示就是別的不講,先實行人員調派與快速制造。”

  而張逢看到他們一副想要進步的模樣,則是一邊把任務發下去,讓他們去疏通有關單位,一邊快速思索現實內的科技。

  這也是張逢此刻看到絕大部分人的支持態度,就知道小樓是可以立項。

  至于往后的使用權,只要能拿到。

  那么剩下的二十五年,說不定就能為現實反哺一些‘巨型的科研項目’。

  也以此為基礎。

  張逢也沒有忘記這個世界的災難,并反推這個世界的將來情況。

  首先。

  想要快速讓科技上升,對抗災難,那么有效的算力是必不可免。

  那么將來的算力小樓,是要有一部分用于這個世界的自然推演。

  哪怕小樓的大幅度的‘廢棄物’排量,會進一步的破壞自然環境。

  但只要火電等等祛除,再添上超導與Z1,那么是可以實現環境均衡,或者更進一步的凈化環境。

  因為小樓的排量,對比核電、汽車、還有大堆大堆的超級計算機等等來說,還是相對少的。

  所以算是‘許多利好’的好事。

  既加深了科技算力,又減少了環境影響。

  然后在小樓運作下,快速檢查災難源頭的過程中,這個世界的多余算力和科技也不能浪費。

  因為不算靈石、練武大數據、還有藥材計算,以及虛擬小樓等等的情況下。

  那么將來小樓的規模,如果和現實規模一樣,這必定會有大量的額外算力。

  這樣一來,‘穹頂’的項目是不是可以算一下?

  哪怕這個世界沒有符文等等之類,也可以試著單純算一個‘科技側的穹頂’。

  它是張逢星際移民的第一步。

  并且在災難發生時,它說不定也能當成一個絕佳的‘保護罩’與‘生存者基地’。

  這算是額外功用。

  至于宇宙飛船,這個就不想了。

  一,現實是‘符文科技戰艦’,目前也正在結合研究,和這個單純走科技的世界可能不符。

  二,現實所勾畫的平衡重力戰艦,這個項目是比蒼穹的演算量還要大。

  起碼以目前現實世界的科技,都無法在理論上形成準確勾畫,所以沒有符文的這里,更不用想了。

  且就算是這里單純走科技,又在三十年內離譜的造出了星際戰艦。

  萬一,到現實不能用,沒什么科技結構能吸收,那這兩個世界都白瞎了。

  因為這個世界最低要拯救百萬人。

  在理論上來說,一個戰艦裝十萬人,就需要十艘。

  三十年,從無到有的造出十個星際戰艦。

  張逢感覺比自己的超導與Z1還離譜。

  畢竟一個‘反重力’的模擬星球自轉架構,還有內部的平衡與穩定,以及自給自足的循環生態環境。

  這已經達到了人類能在宇宙中生存,并向更遠距離尋找其余星球的‘太空探索’地步。

  如果有科技圖紙,或許可以。

  現在從無到有,那是單純的開玩笑。

  因為這里面需要頓悟與演算的構造節點,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千上萬。

  這不可能說是,碰運氣就能研究出來的。

  這和做夢一樣,完全不現實。

  張逢學的越來越多,現在已經能大致推算出一些科學架構。

  又在往后幾天內。

  隨著小樓計算被敲定,開始實現建造。

  張逢則是在自己的實驗室內捏靈石。

  關于修煉上的靈氣,張逢有自己的私人實驗室,在此處借用儀器,手工合成靈石,造價很低,也沒人知道。

  包括那些藥物材料讓他們去看,也都是平常的藥材。

  并且張逢也知道他們真的在看自己的材料單。

  尤其隨著自己的那番‘我要控制權’后,全球官方也都是在有意無意的更加‘關注’自己。

  這都是正常情況。

  他們不就是想看看,自己會不會哪天忽然聯系‘母星’,然后呼叫一艘宇宙飛船過來。

  如果真這樣,自己能研究出超導與Z1的原因,也就很合理了。

  只是,在各方的觀察中。

  張逢往后幾年內,更多是深入淺出,天天就在搗鼓一些普通藥材。

  最后的結果,也和張逢所想的一樣。

  各方的醫藥與基因等相關人員,也嘗試研究這三百多種藥材。

  這些靈石合成藥材,張逢還故意多添了二百多種,目的就是為了迷惑他們。

  當然,就算是不迷惑,又單單給他們靈石所需的藥材。

  在沒有靈石公式中,在不知道藥材里哪種元素有用的情況下。

  他們是算不出來靈石的,就算是往后有超導小樓加持,他們也算不出來。

  除非是拿無限的時間去計算。

  因為他們沒有最基本的‘邏輯合成的元素框架’,所以理論上就是瞎拼。

  也相當于給他們一堆金屬,然后讓他們各種組合都算一算,最后拼成超導一樣。

  但要是給他們靈石合成框架,并出現傳說中的‘靈石科技’,那么這個世界就要走偏了。

  很難實現張逢的主科技側,然后反哺現實。

  現實要邁入星際,需要大科技上的突破。

  如果依葫蘆畫瓢的讓這里仿照現實走法,是很難有大突破的。

  因為各個體系都修的話,算力是遠遠不夠用,無法實現某一項的專精。

  這個是最基本的點。

  張逢幾年前就推演過。

  事實,倒是真有一些偏差。

  張逢計劃中的各方搶算力事情,雖然出現了,可卻沒有大幅度的搶奪。

  之前的一些布置,還有落空。

  讓張逢有些無語,體驗到了氣勢洶洶的來,然后還沒用力,對方就趴下的感覺。

  但張逢也明白,這只是開頭,各方看在自己超導成果中,沒有太多的強勢。

  再加上他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外星人。

  所以想要穩一手。

  這個好,張逢比較喜歡,然后就悶頭繼續練,并且拿出了穹頂的概念圖,讓他們去算。

  至于災難,倒計時倒是稍微穩在了‘24年’,且又在小樓的不停加蓋,以及火電、油電等等的相互替代下。

  災難被稍微延緩了。

  比如今天過去了二十四小時,但是災難時間卻只減了二十三小時。

  看來還真是環境問題。

  但問題根源并沒有出現。

  張逢感覺應該是等倒計時快結束,或者只剩幾年的時候,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這個就是最可怕的。

  起碼對于自己來說是奇異的,因為自己分明能看到頭頂的利劍(倒計時),但現實卻風平浪靜。

  這是一種很無聲的恐怖。

  是根本找不到解法的。

  張逢感覺這應該就是因果中的天象環境一類。

  如果自己能看透一些因果,那么通過一些事情,就可以反推。

  并且在往后的幾年里。

  各方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

  那就是張逢不研究材料學等項目了,反而開始收集各個環境類的相關資料,還有星象與道家、佛家資料,并死記硬背。

  他們覺得很奇怪,根本看不懂張逢在干什么。

  甚至也有人覺得,只要是天才,最后都會走向天文中的‘神學’。

  可事實上,張逢還真就是在研究神學。

  并且想把這些環境等等一類都背熟。

  哪怕最小的漲潮,還有輕微的地震,張逢都在背。

  因為等災難真正發生的時候。

  張逢就可以利用當時的災難,作為最后的結果‘2’。

  再用中途的地震類災難,作為基數的‘1’。

  最后利用天道公式,211

  張逢就能反推與得到天象中的因果‘1’,獲得部分因果公式類的規則。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