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14章 回歸、因果成立

  轉眼,又是一年。

  張逢根本就不管什么這科技,什么算力,讓他們自己去玩吧。

  最后挑著能抄的就行。

  與之相反。

  身為榮譽院長的張逢,于這一年里,在外人看來,就是徹底‘瘋’了,沒救了。

  一些曾經和張逢關系不錯的科研同事,現在也是盡量遠離了張逢,不想和張逢打什么交道。

  因為在這一年內。

  張逢不僅沒有管事,反而是大幅度的去觀察‘人’和‘事’。

  像是哪里建造了超級大工廠,或者發生一些自然災難。

  張逢就直接開始調查他們的人為行徑,還有準確的災難報告。

  屬于把應急信息部門的活給搶了。

  并且張逢還是硬搶,不管別人說什么。

  再以張逢榮譽院長的身份,科技教父的名頭,也沒人會說什么。

  當然了,這也是張逢不搶算力,且不影響救援行動。

  不然事就多了。

  又隨著時間過去。

  張逢大大小小參與了十幾次救援行動。

  期間也沒有干擾眾人,就是單純的拿資料,還有了解起因。

  而之所以不參與救援。

  是張逢現在的體質才481,繼而就沒有顯露實力。

  包括之所以這么低。

  也是張逢無暇去管金丹。

  因為關于新鮮因果的知識理論,是高于目前的‘以力服人’。

  再者,只要能找到災難源頭,又讓各方見到證據。

  那么和氣生財的發展,肯定是比直接強壓著好。

  當然,到時候該顯現的實力,也是要顯現,這是雙重上保險。

  但先說理,再講武,總歸是好的。

  張逢還是比較喜歡講道理,尤其這個世界也為自己提供了很多新科技。

  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

  而通過這一年多的觀察。

  張逢通過各種了解,最后發現小小地震與全球變暖的因,是直接影響到倒計時的果。

  還有人為的大范圍鋪蓋Z1與建造超導工廠,以及大肆開墾山脈與樹林,也促使成了變暖與小小地震的因。

  因為開墾山脈,小概率會改變地殼的應力分布,誘發小小地震,影響地震波的傳播。

  雖然影響很小,有時候甚至不足以產生地震。

  但這一切都是有因果關聯的,不是平白發生。

  就如‘蝴蝶效應’,它就是一種因果論。

  張逢在查找一些災難信息之余,也開始看各種效應,還有一些律法犯罪事件。

  這可以加深自己對于因果的辨別。

  總歸說來,都是科學上的基本邏輯。

  像是律法中,一些不離譜的事件,就很講究因果雙方的確切關系。

  他們都是有共同點。

  況且這些也都是有果有因的完整公式。

  也可以以此為基礎點,判斷這個災難的源頭。

  就像是如今。

  張逢根據很多事件的推論與辨別。

  最后經過統一整理。

  張逢已經可以確切的肯定,未來的災難,大概率是和地震與洪水相關。

  因為在開墾樹林和變暖中,地震和偶爾的暴雨,都或多或少的會影響倒計時。

  至于之前為何沒判斷出來,是因為全球都在造超導,數據太多。

  又像是平常災難,再者說一些事情,都太細微了。

  畢竟全球幾千萬人在造超導與Z1相關,災難也時不時發生。

  這使得倒計時是不停的在上下變換。

  這是無法分清楚的。

  可好在現在大工業停頓了一些時日,再加上自己悟懂了因果關系。

  此刻,數據沒有那么復雜以后,以及自己還專精了。

  那么就很容易分辨出來了。

  但要還是和以往那樣大幅度的建造和開墾。

  張逢感覺以目前的實力,是算不出來。

  哪怕有超導小樓也不行,因為張逢發現它不具備因果論的判定模式。

  或者說,關于天象氣候等等之類的信息,它太少了,也無法將這些知識有效的串聯起來。

  超導小樓更多是一種專業的模型排列演算。

  但現實的虛擬小樓,卻能做到大分析,因為它資料夠多,模擬的世界信息夠多。

  很大概率,是能找到具體位置。

  這也是張逢一開始所籌備的事,締造一個有因果規則的虛擬世界。

  而現在,張逢的基礎理論更扎實。

  又過半年。

  張逢在一次外國的大暴雨颶風事件中,發現了這個災難可能和海洋有關。

  因為這次暴雨以后,這片海邊城市的整體水位上升了0.2厘米。

  也可以說,是這片龐大的海灘,在悄無聲息間下沉了這么多。

  一個很細微的差別,讓張逢感覺到了不對勁。

  畢竟按照正常邏輯來講,大暴雨過后,水位上升沒錯,但一大片土地整體下沉,就他媽的離譜了。

  但不管怎么講,危機都是在海底。

  那里是要去看看的。

  張逢也沒有墨跡,直接開始閉關練功,先成金丹再說。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海水抗壓能力,還能預防海底忽然出現一只海底大怪獸。

  一個月后,金丹形成。

  三個月后,體質1.1K。

  張逢再次來到了這處海灘,發現它又下沉了一些。

  包括遠處的海邊山崖上,還有好幾位專家似的人物,正帶領一群學生做考察。

  看來有關單位也發現了這些不對勁的事情。

  尤其在近處的海面上,也有幾艘類似考察船的小型船只。

  但通過靈識望去。

  張逢看到他們的筆記本上,大多為正常的地質下沉運動。

  當然,從外表上看,這都很正常,也沒錯。

  并且他們就算是跳進海里,觀察十米下方的海床,也沒有任何問題。

  可事實上,此時海床的百米之下,通過漫長的地殼運動,正形成一個超級火山群。

  如果能把地球切兩半,再從橫切面上看,這些本該在底部的巖漿,正緩緩的向上匯集。

  長久的颶風、暴雨、地震、還有開墾山野的泥土流失,多種因素加起來,使得地殼的漫長運動下,地球要‘發飆’了。

  面對這個情況,張逢就知道其他可能下沉的陸地上,估計也和此地差不多。

  關于未來災難上,張逢也判斷為火山的爆發和地殼運動中的下沉,使得部分陸地沉沒,并且迎來最大規模的大洪水,繼而覆蓋絕大部分的沿海地區與一些內陸城市。

  其中災難里最大的殺傷力,應該就是史無僅有的地殼運動了。

  這個絕對是超級災難級別,堪比史前時期的‘盤古大陸分裂’。

  至于消除災難源頭?阻止這些地殼運動?

  張逢感覺這是說笑了。

  看似是自己‘拯救世界’,實則到最后還是和任務中描述的一樣,自己只能讓文明延續,或者救更多的人。

  因為自己雖然找到了,也算出了這些因果,可是做不到消除。

  這種隱藏的超級火山群與地殼運動,已經屬于大自然的規則力量。

  除非是自己能搬山倒海,不然就算是畫符鎮壓,也難以鎮壓整個陸地的移動。

  但好事是自己知道了災難是什么,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再者,因果的確認與分析整理,還有這個證物在這里。

  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思索著。

  張逢看向了海面上的幾艘船。

  這船上倒是還有自己認識的不少人。

  他們都是地質學,還有相關部門的人。

  自己天天全球各地跑,又研究各種資料,基本都熟臉。

  與此同時。

  張逢也決定拿出證據了,且也摘到了自己的墨鏡,向著岸邊走去。

  過了幾秒。

  船上的眾人看到岸邊張逢,也先后笑著招招手。

  “院長!”

  “張教授,您怎么在這里?”

  隨著他們的喊聲,也吸引了附近游客們的目光。

  “是科技教父張逢?”這個外國的游客們也都認識張逢。

  畢竟這可是‘超導新時代之父!’

  “張逢?他怎么在這里?”

  又在海邊不遠處的小山崖上,還有一位全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以及幾位官方人員。

  對于這里發生的下沉事,還有前一段的颶風災難。

  使得最近趕來這里的相關人員比較多。

  而張逢望著他們,則是毫無遮掩的聲傳附近數百米,并言說道:

  “我知道我接下來所說的事情,會造成一定的恐慌。

  但在因果關系上來講,我覺得此世的所有人,都需要知情權。

  而這里的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也不是正常的地質下沉。

  反而是一個足以全球的大災難。”

  張逢說著,無視附近所有人驚訝表情的同時,又雙指并攏,以指尖作靈氣牽引。

  一時間,數千符箓形成,又在壓縮中凝聚,形成一道肉眼可見的青藍色劍影。

  在所有人震撼的目光中。

  嘩啦一劍斬去,海邊的十米海水從兩側分開數百米,露出了下方被劈開數百米深的海床。

  那里,已經有巖漿冒出了。

  一些科研人員見到以后,也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尤其隨著張逢劈開地質層,這里轟隆隆的也響起地震聲音。

  但伴隨張逢用鎮土符覆蓋,轉身抬手,以鎮壓的起手式,腳掌輕踏地面,這地震也消除于無形,身后被分開的海水也逐漸愈合。

  “天吶……”面對如此像是神話一樣的景象,海灘上的所有人都懵了。

  張逢卻指了指剛才劈開的地方,再次向著所有人道:

  “災難已經必不可免。

  包括諸位也沒有猜錯,我確實是來自于另一個維度。

  在科學角度上的認知來說,應該是四維中的修真文明。

  我在我們文明的星際聯邦中,是最高議會中的一名議員。”

  三天后。

  全球的線上會議室內。

  氣氛很嚴肅,所有代表無任何缺席。

  又在上首位置。

  張逢坐在這里,享受了很高的待遇。

  這都多虧自己‘狐假虎威’,拿出了‘四維修真文明’的名頭。

  但為了讓他們自救,也為了讓他們安心。

  張逢是說目前回不去了,自己文明也過不來。

  這樣可以讓他們安心一點,不怕被高維文明攻打。

  也沒有什么小九九,指望自己帶人過來救援。

  至于,他們會不會害自己。

  自己倒不怕。

  金丹的身份在這里放著。

  不怕死的倒可以試試。

  張逢現在很有底氣,說話特別硬氣。

  更是直接有效阻止了,以往的正冶博弈延續。

  并且隨著會議開始。

  張逢對這種會議很熟悉了,所以很直接的拿出相關資料,向他們言明了利害關系。

  又重點提出了‘穹頂技術’需要加快。

  眾人聽到這件事,也是陷入了沉思,沒有第一時間回答。

  而張逢望著他們思考的樣子,其實吧,說句實在的。

  以他們目前的科技來講,阻擋一次滅世大洪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哪怕是部分陸地下沉,但只要早點做好準備,搭建一些高層的超導結構。

  再加上全民的提前遷移高山。

  這不說是萬全,起碼也小規模的實現救人了。

  起碼讓張逢來看,滅世災難,之所以是災難,因為大規模的突發事件。

  可現在已經找到了源頭。

  那剩下的就是如何保障更多人的安全了。

  對此,張逢感覺以目前的技術,也只有兩種可能。

  一,根據這十幾年來的超導小樓計算。

  穹頂已經有穩定的理論雛形了。

  在有雛形的情況下,造一萬個‘穹頂大船’,每個大船上住七十萬人,那么是可以裝下全球人類。

  當然,超導也行,但在強度上,是比不過更高復合材料的穹頂。

  但穹頂雖好,可在計算中,最大承載量,只能到七十萬人左右。

  畢竟這些人還要帶上各種生活設施,以及一些個人雜物什么的。

  尤其穹頂內也要建造完整的生活系統,這都是很高的負重。

  要知道穹頂是防在海里,不是陸地,所以這些東西的重量,都需要它自己消化掉。

  這是一個重量上限的難關,目前無法更好優化。

  但對于目前的科技來說,荷載上也不算難是難關。

  大不了就是多建穹頂,多分攤。

  張逢感覺這個是可行的。

  包括這些資料,張逢也都投到大熒幕上了。

  然后,第二個辦法,那就笨辦法。

  盡量減少工業,并無限延長災難時間。

  只要能拖到30年以后,災難還沒發生,那自己或許就是變相的完成了救援任務。

  如果算是完成,那之后等世界凍結,再等自己實力高了以后,就可以試著回來處理。

  這個二,必定是更安全的,但就不知道算不算完成。

  非主線內,已經標注了‘災難發生時,拯救百萬人’。

  張逢想了想,最后決定還是用第一個辦法吧。

  直接造穹頂大船。

  這樣一來,一是可以對現實實現科技大反哺,二是這個世界有星際計劃,那么先造穹頂,保證安全,之后再造星際戰艦,這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無論怎么想,這都是合理的。

  與此同時。

  不用張逢說什么,這些聰明人想了一會,又看完熒幕上的數據資料以后,就想到了張逢曾經所言的穹頂計劃。

  雖然他們感覺超導也可以,且更實用。

  但通過‘四維老大哥’的金丹手段。

  以至于他們覺得,還是穹頂好。

  “我無條件相信張院長……”

  “四維文明看事情的角度,肯定比我們看的更遠……”

  “穹頂是將來星際內的重要一環。”

  他們是這樣相互說服的。

  金丹還是有絕對的震懾性,遠比證據來的更為充實。

  起碼本來支持超導的人,現在也無條件的支持穹頂。

  并且張逢也在想著,以目前這個世界內的超級算力,是遠比現實世界內高了。

  那么能再優化穹頂的情況下,現實世界內的機械平臺,倒是可以用穹頂搭‘部分地基’了。

  因為穹頂在材料合成上面,和超導形成很大差別。

  這樣就可以利用地球上的另一些原材料。

  實現物質上的均衡。

  往后數年內,倒是實現了張逢曾經所想的一心一意造穹頂。

  張逢學完了因果的部分規則后,這幾年心情完全放松之下,也開始閉關修煉,爭取快點邁入金丹圓滿。

  轉眼。

  又是六年過去。

  張逢又開始凝練元嬰,爭取在這個世界結束之前,練到70左右。

  如果下個世界還是類似的長時間世界,基本上元嬰就成了。

  到時候自己的感知應該更為強大,且有更多的高維能力。

  說不定再碰到類似的事情,自己就可以嘗試用武力‘修復’了。

  自己現在不完全戰力的金丹,術法都可以覆蓋一個市,元嬰,最少也得三四個市。

  用三四個市的戰力,去慢慢修復海底漏洞,并用術法加固。

  張逢感覺應該是可行的,起碼比金丹好很多。

  而在之后幾年內,隨著穹頂技術被研發出來。

  之前他們亂走超導科技樹的效果,倒是體現了。

  具體是,穹頂的建造過程很快。

  超導的傳輸優越性,還有Z1的無限能源,實現了一個月十艘穹頂戰艦的速度。

  不想離開家園陸地的人,都前往了被穹頂加固的高原。

  算是陸地上一小部分留存,更多的人是來到了海上的穹頂。

  這邊是一艘艘飄蕩的‘透明艦’,里面的生存設施,也足以讓七十萬人無憂生活。

  至于穹頂材料,則是一種類似于玻璃的亞克力高透明材料。

  這和張逢所想的高文明防護罩差不多。

  這也讓張逢變相知道,自己關于防護罩的研究方向是走對了。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