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13章 大片的悟了

  不知不覺,七年過去。

  時間到了建立小樓后的七年又九個月。

  張逢還在找公式,穹頂也在演算。

  但就在這個時間里,張逢所注意的另一個事情出現了。

  那就是部分人開始搶奪算力了。

  并在一些大會上,他們指出了算力的重要性,還有對于文明發展的必要性。

  而對于穹頂的研究。

  他們更多是不在意的。

  因為張逢說研究這個項目的時候,只是說它可以作為自然災害的‘避難所’,但卻沒有說明世界將要面臨毀滅。

  所以隨著超導慢慢普及以后,一些救援行業迭代升級以后。

  很多人就覺得以目前的科技與醫療設施,絕對能很快的實現‘平常的災難救援’。

  繼而他們對于這個穹頂的研究項目,就沒有那么強烈了。

  包括一開始他們支持張逢,也是看重張逢的出力,以及在意張逢是不是外星人的身份。

  再加上穹頂這個項目,確實是看著非常有用,只要等研究成功以后,往一個城市上一罩,就能防著颶風。

  這個研究在超導沒有普及各行各業的早期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張逢也是這樣給他們畫餅的,可卻沒有說出什么世界災難的理論。

  畢竟經過這幾年的研究,張逢也沒有任何決定性的因素,能拿出這個必然毀滅的證據。

  所以真要說這些,人家雖然肯定會預防,但更多會覺得危言聳聽。

  再者,就算是再預防,也不可能像是如今一樣,大幅度的傾斜算力,到一個穹頂項目上。

  這對于文明發展等等之類,都是完全不合理的。

  簡單來說,就是科學生產上的絕對不嚴謹,還有對全球的絕對不負責。

  哪怕張逢說穹頂可以實現‘星際移民’,也是沒有一點鳥用。

  因為想要移民,首先得造一艘能攜帶大量物質的‘星際飛船’吧?

  不然,真靠平常的飛船,去月球上打造一個穹頂,那真是來來回回的累死人。

  就算是月球上的物質可以實現穹頂的材料。

  但人和儀器都得帶吧?

  還有移民的人也要帶上吧?

  真要靠以往飛船的容量,這估計得來回跑幾十年。

  尤其真要移民,也不可能說是就移一個月球。

  萬一以后又移居其他星球,其他星球總不能也用原先的飛船,然后又來來回回的幾十年吧?

  所以在最基本的理論與實際中的工程邏輯上。

  張逢就算是說‘穹頂移民是大事’。

  但更多的人會指出,‘自己在本末倒置、別有用心’。

  并且在張逢想來,這個也正是這個世界的難點。

  那就是怎么讓全球統一,且相信自己?然后統一研發穹頂,并對抗災難。

  對此,在小樓建造的第八年。

  也是來到這個世界的第十一年末。

  張逢最后敲定了兩個辦法。

  一,繼續反推公式,并學習天文、氣候、地質,星象等相關,這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識,還有對于因果的理解,都不耽誤。

  等算完,學會,拿出確鑿證據后,那么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但等結果出來,估計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張逢看向了自己的體質,現在已經到了425

  預計還需五年左右,就可以試著凝練金丹。

  這也是這個世界沒有靈氣,全靠慢慢合成,進度自然是慢。

  但等五年以后達到金丹,再等金丹一出。

  之后不相信自己的人,也得相信。

  因為那時候的自己已經‘無敵’了,且展現出了‘高維’,或許也符合了他們對于‘高等文明’的認知。

  那么當一位高等文明說‘未來有災難’,這個成功率就很大。

  可如果,自己現在說自己是高維,萬一有人試著碰碰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召喚宇宙飛船。

  那自己就可以等重生了。

  因為超導類的電磁武器出來了。

  這完全扛不住。

  哪怕自己現在展現非人實力。

  但萬一真有人看到自己體質明顯超標,且不符合邏輯以后,還非要給自己來一下。

  那也只能死了,這是無解的。

  除非是靠運氣去賭,賭人家畏首畏尾的害怕自己,誤以為自己是外星人,繼而不敢給自己來一下。

  如今,也不是自己氣勢洶洶的一拳,打到軟棉花上了,而是要打鐵了。

  也幸好自己之前沒有顯圣,不然隨著此刻這個超導武器出來,可能還會起很多波瀾。

  張逢對此是慶幸的,也感覺這種‘開局就切入主線’的想法,確實會有很多阻力與危險。

  但這樣的災難世界,也沒法讓自己平穩發育十幾年。

  張逢感覺這就是變相的‘難度上升’。

  這應該就是‘超凡與災難類’世界的核心要素,讓自己變相減少了許多發育時間。

  現在完全就是隨機應變,拿出以往眾多世界內的學習成果。

  個人實力和文明存續,已經失去了某種平衡。

  如果之前學的不多。

  那么只能靠,僅有的五次復活去扮演‘不靠譜的先知’,只能預測七天變化的預言家。

  再或者就是死,70年內不能踏入冒險世界。

  冒險中死亡,是‘14倍于現實休息’的冷卻時間。

  如果回歸后,又進入以往的冒險世界,并在冒險世界內死去,也是‘現實休息時間的14倍’。

  現在是不敢死了,時間太長了。

  而地球又開始星際時代。

  70年,中途有很多冒險知識都浪費了。

  大幅度減緩了自己宇宙帝國的構造時間。

  又是半年過去。

  在張逢偶爾的查看下,新建的算力小樓,都被各方先后征用了。

  穹頂的研究被拖慢到了一定的地步,但各行各業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

  張逢預計,再有兩三年時間,全球就能實現科幻電影里飛車亂竄的交通景象。

  差不多能到超導世界的后期,遍地浮空建筑與飛車的‘魔幻世界’。

  當然,這也是此方世界沒有建造‘機械平臺’,這種大規模吃超導材料的怪獸。

  再加上自己直接拿出了成熟的超導與Z1量產技術,還有算力小樓,所以才使得發展這么快。

  尤其沒有讓他們‘偏科’,以及這里還沒有基因武道與靈氣等等。

  最后各種條件加起來,才讓全球短短十五年,就可以達到超導世界的魔幻后期。

  主攻科技,就是這么快。

  包括張逢也沒有說什么,做什么。

  因為這種科技上的大發展,也是間接為未來災難的應對,奠定了一些技術基礎。

  再用自己如今混跡仕途幾十年的話來說。

  這種妥協,其實也是資源競爭下的理性選擇,最優方針。

  最少,他們研究的這些東西,現實里有的還真沒有,可以抄。

  要知道他們可是‘科技專精’,哪怕前期有拔苗助長的根本問題,但隨著十幾年的發育與吃透。

  他們現在已經很強了,底子很深了。

  在某種意義上的純科技來說,其實已經開始超過現實了。

  現在倒成了張逢等待他們拿出更好的‘超導再一步優化理論’了。

  尤其最好的一點是,他們雖然大幅度的壓榨穹頂的演算。

  可是更多的算力,卻用到了量子通訊技術,以及超導與Z1上。

  這幾項,現實都需要。

  特別是嵄朝與自己這邊,再加上幾個大朝,已經開始側攻‘腦機接口’。

  對此,張逢是想著要不要提供一些神經元資料。

  但這些更多是屬于‘符文科技’類的資料,適用于靈識的接收,卻不適用于正常的腦機。

  因為大家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就像是靈識,它接受的信號,可能是‘123’之類。

  腦機,可能是‘ABC’。

  于是,張逢選擇靜觀其變,先看看他們的研究吧。

  雖然自己在小樓上的話語權不足,但自己權限還是很高的,屬于‘榮譽院長’。

  所以是可以翻看一些超級隱秘的研究資料。

  這也算是人家對于自己研究成果的尊重。

  也相當于,自己一開始去了一個小公司,然后經過自己的策略,他成了無敵大集團。

  之后,自己可以隨便調用幾個部門,也可以在公司里享受超高的待遇級別,以及可以隨時查看公司內部資料。

  可要想調動所有部門,去主攻一個不確定的項目(主攻穹頂),那是不行的。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人,正常人都能理解。

  莫說是一個以數百朝廷為單位的地球機構了。

  并且張逢經過這幾年的沉淀,又看著這個世界慢慢發育后,也慢慢看淡了這些事情,慢慢融入了這些事情,這些計劃。

  心態在急切中,一次又一次的放緩,倒也像是變相的用‘著急法’洗練自己心性。

  張逢感覺,融合元嬰的進度,又在無形中提高了2。

  這種不相信自己,又不限制自己,卻還讓自己著急的人生,好像也是一種變相的心靈歷練。

  當然,這也是這個世界沒有跑偏,而是在發展處一些對于現實有用的科技,對自己有用的科技結構。

  不然,張逢是坐不住的。

  反正不管怎樣,讓他們先發育吧。

  因為在超導的加持下,天文與氣候等等儀器,都在升級,繼而所獲得的資料與數據也更多。

  自己還有很多知識要學,很多儀器的制造工藝要抄。

  這個世界,已經開始反哺現實科技了。

  張逢也期待他們的腦機接口技術,看看能不能融入自己的虛擬小樓內。

  如果他們能成功研究出來,且把量子信息技術完善。

  那么現實內的全球虛擬通訊,也可以相對優化,去掉失真與卡頓的現象。

  試想,如果虛擬世界內組建一個‘線上聯邦研究室’,讓各朝的頂尖研究員,不用離開各自基地,就實現全球化的研究力匯聚。

  這樣一來,不僅能避免數據中心搶奪科研人員的私下糾紛。

  更能加快科技的再一次進步。

  包括量子通訊技術,也能適用于星際移民,讓月球和地球的聯系,不再有延遲。

  并在沒有延遲,且能通訊的情況下,那么理論上來說,月球的居民,是能進入地球的虛擬小樓服務器。

  形成‘星系網絡’的大雛形。

  特別是一些很違背正常倫理的理念,也能實現。

  比如,現實內一對夫妻,丈夫要去更遠的星球上建設,妻子卻不想離開地球。

  拆鴛鴦,肯定不是好事。

  那么,聯邦在成人之美中,可以用一些材料,在地球上打造丈夫的‘血肉軀殼’。

  丈夫則可以用量子信息與虛擬小樓技術,精神進入這具軀殼,于現實中偶爾陪伴妻子。

  如果丈夫還修靈,能一心二用,那就是永遠陪伴了。

  當然,這也可以形成變相的數字化永生。

  假如靈魂密鑰被破解,靈魂壽命又能被延續,那就是真的永生。

  這些科技都是相互有共同點。

  張逢通過這十幾年的學習,還有以往的消化,已經把它們慢慢順理出來了。

  只要這個世界研究出量子通訊。

  張逢就能逐個反推過去,并開始對于‘元嬰·真我’的靈魂規則研究。

  一年后。

  一個省內發生了很強烈的地震。

  最后的結果是,所有新建的建筑內,還有大部分的老式建筑內,都有超導材料作為框架,作為信息與供電連接。

  更多的路邊商店,則是漂浮的。

  大型商場,又必定有超導。

  所以一個很大的災難,最后只是寥寥的傷亡。

  再加上三維交通的便捷,以及救援隊的快速達到。

  當高功率機械臂掀開廢墟,還有超導醫療設施的治療。

  人,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必死傷,那都是能輕易救回來的。

  甚至還有數百個浮空的‘緊急醫療中心’,就在災難地區的上空飄著,像是一座座浮空的小小島嶼。

  只要受困者被挖出來,十秒不到就能進入空閑的手術室,并實現掃描與手術的進行。

  這種浮空醫療中心,張逢覺得不錯,抄了。

  因為現實還真沒有他們這個技術,無法做到電磁平衡,所以更多是浮空的大型醫療車。

  而他們這個醫療中心,則是研究出了一種磁力穩固裝置,所以才可以實現這么大的建筑浮空。

  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災難技術儲備,更是超導延伸的前端技術。

  只是張逢也知道很多朝廷開始走其他路子了。

  例如‘裝甲戰士’。

  全稱為‘人體外骨骼裝置控制技術。’

  面對這種‘小高達’的研究,張逢就知道很多科技開始分支了,開始實現曾經的‘幻想科學’了。

  當然,他們敢這樣去研究‘幻想’的底氣和勇氣。

  也是基于自己的算力小樓和超導與Z1技術。

  但讓張逢想來,就是有點跑偏了。

  只是在官方的更多人想來,小高達可以提高個人作戰實力,以及應對一些突發情況。

  比如這次的地震,如果有人駕駛高達,那么就可以更快速的實現挖掘與救人。

  這個世界沒有修煉功法,不像是現實里兩人就可以搬起一面一噸重的墻體廢墟。

  所以這種研究也是必然的。

  張逢也不知道該用什么理由,去阻止他們使用算力。

  因為仔細想來,他們所研究的這些科技,已經在這些年里救了很多人。

  自己現在阻止他們,就是在變相的借災難殺人。

  也在來到這里的第十六年。

  張逢望著大規模被借用的算力,也知道什么道德綁架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然后自己還能有很多理由去反駁,比如現在死一些人,總比往后死完了好。

  又或者,自己交不交技術,是自己的事。

  但對于無辜的普通人與好人來說,自己明明可以讓他們過得更好。

  再說了,自己交完以后也在抄,讓全球幫自己推演,自己也在受益。

  反正不管怎么說,自己是對的,也是錯的。

  人只要說話和辦事,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生來就是混沌的。

  和曾經扔煙火的因果理論差不多,在根本上,人的因果就是無序的,隨機與變量的。

  不像是天道公式‘112’中,2必然是結果。

  可恰恰是無序與變量,是其中的一個1,代表人的1。

  2又是必然結果,包括另一個‘1’,更是天道氣運。

  張逢感覺自己悟了,好像對天道規則有了更深的了解。

  知道了人之所能修改命運,是因為自身的‘1’本就是變量。

  逆天改命,不是假想,而是真實能被科學公式證實的準確言論。

  再加上這個世界的環境因素,是人為變量的1。

  相對變量的1,是環境給于的相應反饋。

  相當于,人這時形成了0.9,那么相應反饋就是1.1,因為最后結果是2。

  這是天道的必然。

  可是現在的災難來臨時間,卻在不停的變換,證明必然的結果在不停的變化。

  一時間。

  張逢恍然大悟,通過了天道的固定必然公式,反向推出了因果的無序。

  它的公式被算出來了。

  它不是天道一樣強行修正的,不是?(人)?(氣運)2(必然)。

  而是,?(人·因)?(環境反饋·因)?(果)

  這個‘果’,不是必然發生的,而是和日常的行為有關。

  如果說,人因是0,環境因也是0,那么就不會有任何因果。

  就像是所有人都做好事,做完美符合好事中的好事,那么就不會有壞事發生。

  因為一個人的因,不是作用于自身,而是作用于全世界的人。

  就如一個人放火燒居民樓,理論上來說,他罪大惡極,他該死。

  可是最后的果,是作用于了樓里無辜的人。

  這就是因果的本質公式。

  就如自己的超導獻出,就是作用于了所有人。

  那么以此類推。

  因果是可以消除的。

  災難是可以消除的。

  文字里面的時間,也不是懸在自己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是文字在給自己作弊,讓自己直觀的看到了‘果’的具象化體現。

  文字已經告訴了自己解法。

  是自己先入為主,以天道規則去計算因果規律了。

  可正好是天道公式,還有這次的頓悟。

  讓自己徹底了解了因果公式,并可以利用文字內的果,再試著通過‘兩個因’,去反推災難源頭的具體位置。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