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志雄今年三十六歲,放在非常注重論資排輩的日本業界,他其實算不上什么大佬。
也正因如此,才會被外派到中國華賽體育,擔任本田賽車公司的技術支援人員。
可是在十二年前,宮本志雄在本田鈴鹿賽車學院,見識過一位堪稱日本有史以來最具天賦級的車手,他的名字叫做佐藤琢磨。
如果單單看F1的戰績,會認為佐藤琢磨很一般,哪怕算上領獎臺的加成,躋身中流車手水準都很勉強。
職業生涯能給觀眾留下的最大印象,可能就是他經常倒霉爆缸,以及追尾當時的七冠王舒馬赫,被車王憤怒無比的拍打頭盔場景,從而得到人送外號“爆缸王”。
但如果換一種角度來看,佐藤琢磨打小從未接觸過方程式訓練,直到十九歲才靠著自己打工賺錢買了輛卡丁車,前往本田鈴鹿賽車學院接受訓練。
并且僅用兩年時間,就拿下了日本F3年度冠軍,然后前往歐洲參加F3賽事再度奪冠!
這種天賦級別,絕對稱得上歷史級,只不過被年齡給耽誤了。
事實上佐藤琢磨從F1退出之后,他轉戰美國indy500賽事,17年拿到了世界總冠軍的頭銜。
要知道兩屆F1冠軍,公認世界最頂尖的車手阿隆索,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去跑印地賽車,都沒能拿到優秀的成績,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佐藤琢磨的天賦。
當年宮本志雄見證過佐藤琢磨以新人身份,開著自己買來的那輛卡丁車在賽道上試跑的畫面,給他帶來的震撼感就如同今天見到陳向北一樣強烈。
不!準確來說,還沒有陳向北這么強烈。
就是從那一天開始,宮本志雄知道了這個世界原來真的有天才存在,很多卡丁車手努力數年的賽車終點,僅僅是天才車手的起點!
賽道上陳向北還在飛馳,如果說之前他還刻意控制自己隱藏實力,隨著速度越來越快,逐漸有些克制不住駕駛方程式賽車那種興奮感。
畢竟這是他重生之后,第一次駕駛真正的賽車。
很快抵達第二個彎道,陳向北依舊沒有怎么減速,靠著極致的走線出彎。
不過這一次電腦上的行車軌跡,顯示陳向北在彎心中出現了打滑跡象,倒不是說他操控出現問題,更多是低溫賽道造成輪胎溫度不夠,有些抓不住地面了。
第三個彎、第四個彎……
陳向北就如同在這條賽道上開了幾年的老手那樣,極其絲滑的劃著弧線過彎,讓在場眾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老梁,向北他真的沒有練過卡丁車?”
這時候張智聰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他們都是從事賽車行業的專業人員,很輕易就能看出來這種操作的含金量。
別說什么沒練過卡丁車,就算曾經華賽基地的方程式青訓車手,可能都沒有陳向北過彎這么快。
領先常人一截叫做天賦異稟,現在就連普通青訓車手,都被陳向北給甩出一個位面,張智聰是真有些懷疑這小子的賽車基礎了。
“反正這小子說沒練過。”
緊接著梁馳又補充了一句:“以他家的情況,應該想練也練不起。”
中國為什么這么多年就出了一個F1車手周冠羽,原因就在于賽車不僅要有天賦,更重要是得有錢!
先不說什么方程式的花費,就從競技型卡丁車算起,小尺寸的全熱熔輪胎一條平均在500塊,一次性換四條就得兩千塊。
正常情況下就算省著點用,全熱熔輪胎的壽命也不會超過兩個小時,時間再長就會磨平喪失抓地力。
另外卡丁車暴力駕駛情況下,油液跟零件損耗同樣極大,十天半個月換個發動機變速箱都不意外,再加上場地費用跟教練的培訓費用,一個月至少得十來萬。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訓練效果,比如后世周冠羽那種,自建賽道年平均花費在三百萬以上。
對于陳向北的家庭情況,梁馳還算比較了解,單親母親經營一家小貿易公司,每個月能有幾萬塊收入就不錯了,根本不可能支撐起職業卡丁車的訓練費用。
其實這些東西不用梁馳強調,張智聰身為賽車經理人同樣十分清楚。
可問題是沒練過,這種車技到底怎么來的?
就在張智聰滿腦子琢磨的時候,賽道上卻出現了意外情況。
方程式賽車的懸架側傾極小,幾乎完全依靠車手的身體素質,高速彎來對抗差不多兩三倍體重的G力,這對于目前的陳向北來說絕對是一項嚴酷挑戰。
車速越快,彎道角度越大,帶來的G力就越不堪重負。
另外方程式賽車的方向盤齒比跟民用車不同,它是沒有任何虛位的1:1轉向比,意味著陳向北無論承受怎樣的橫向G力,他都必須保證自己手臂跟身體的紋絲不動。
本來陳向北還能勉強對抗,可隨著賽車的行駛他來到了一個S型組合彎面前,想要高速過彎就得做到極其精準的完美走線。
但是由于胎溫的不足,以及CFR2000機械下壓力問題,走線過程中輪胎再度出現了打滑。
這時候陳向北的車速,還保持在170km/h的高速,任何一點輕微的誤差,都將導致賽車軌跡出現大幅度的偏移,直至失控撞向賽道邊緣的輪胎墻。
見到這幕場景,梁馳心臟直接提到嗓子眼。要知道初階方程式賽車,可沒有F1那種整體式座艙強度,更沒有全套HANS防護系統(頭頸部支撐系統)。
哪怕有著砂石緩沖區跟輪胎墻,陳向北穿戴了頭盔賽車服,高速撞擊之下依舊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特別還是失控的側面碰撞。
甚至不一定要出現傷亡,對于新人車手而言,事故本身就有可能對他造成心理陰影,嚴重點還會毀掉職業生涯。
就好比22年F1車手周冠羽的銀石賽道事故,人雖然沒有大礙,但很明顯打斷了他成績上升趨勢,后面連續多場比賽狀態下滑,對職業生涯造成重大打擊。
不過陳向北的反應速度很快,賽車打滑的瞬間就做出應對措施,立馬反倒方向盤修正。
同時為了找回抓地力,他還做出了降檔補油的操作,希望能通過前后輪牽引力之間的差值,來獲得調整車身姿態的時機。
陳向北的整套操作,都是在短短零點幾秒內就完成,緊急狀態下展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心態,可以說碾壓了華賽受訓過的所有方程式車手。
正是憑借著這種分秒必爭的極限救車操作,CFR2000鼻翼擦著廣告圍欄驚險過彎,還在上面留下了一道白印。
這就是職業賽車的精髓,永遠沒有絕對安全的速度,身為一名車手必須習慣游走在失控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