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091 約定在頂點相見

  澤野弘樹說出擔任比賽工程師這句話,被驚訝住的不僅僅是土屋圭市跟鈴木亞久里兩人,就連陳向北都滿臉不可置信的望向他。

  本田賽車學院這段時間的相處,陳向北打心眼里面認可澤野弘樹的為人跟執教能力。

  雖然澤野弘樹沉默寡言且比較嚴肅,看起來不太好相處的樣子。但實際上他行事嚴謹、專業、公正,從來沒有區別對待過任何一名學員,包括自己這個中國新人。

  并且陳向北在訓練過程中,還從水谷翔那里得到一個消息。

  就是自己之所以能來到本田賽車學院,在于當初澤野弘樹力排眾議,給了自己一個試訓機會!

  沒有澤野弘樹的堅持,就沒有陳向北的現在。

  亦或者換一種方式說,沒有澤野弘樹的“慧眼識珠”,陳向北想要順利踏入真正的方程式體系,獲得通往歐洲賽車的門票,中間還將經歷許多曲折。

  同時隨著過完年陳向北19歲,年齡增大放在外界眼中,他的“短板”缺陷越發明顯,就更不會輕易給簽約或者試訓的機會,某種程度上會陷入一種死循環。

  不過恰恰因為澤野弘樹的專業稱職,反倒讓陳向北從來沒有,把團隊成員的主意打在他的身上。

  理由很簡單,想想看本田賽車學院總監,前日本超級方程式跟超級GT雙料冠軍,憑什么擔任你一個學員的比賽工程師?

  要是跑出來還好,萬一沒跑出成績,澤野弘樹的付出跟回報完全不成正比。

  陳向北選擇日本賽車最低谷期,想要撿漏組建自己的賽車團隊,有很多方面存在異想天開,堪稱是一場豪賭。

  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卻算得上務實。

  至少陳向北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只想要把梁馳等幾人弄進去當底層維修技師,日后再徐徐圖之。從來沒奢望過“工程師”級別的職業,更別說技術層跟管理層了。

  現在澤野弘樹卻主動給了機會!

  “澤野,你確定要擔任中國學員的比賽工程師?”

  土屋圭市不敢相信的質問一句。

  雖然ARTA車隊跟中島企劃一樣,都屬于泛本田陣營中的一員。

  賽車用的本田NSXGT,技術由本田提供,大商之一是本田自有改裝品牌。

  就連F1的超級亞久里車隊,使用的都是本田引擎,圍場內當時把他們稱之為本田二隊。

  但ARTA車隊終究不是本田集團!

  澤野弘樹選擇到ARTA車隊,擔任一個初級方程式車手的比賽工程師,絕對屬于人往低處走的那種。

  “沒錯,我確定。”

  澤野弘樹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該猶豫跟考慮的事情,他在來的路上已經想過了,現在能給的只剩答案!

  聽到這句回答,土屋圭市跟鈴木亞久里對視了一眼,臉上的神情很復雜。

  他們都曾經跟澤野弘樹共事過,很清楚對方的性格跟能力,能做出這樣的抉擇,必然這個叫做陳向北的新人有過人之處。

  僅僅一個雷諾巡回賽的冠軍頭銜,再加上打破了小林可夢偉的賽道記錄,含金量夠跟ARTA車隊合作嗎?

  鈴木亞久里猶豫許久,分別跟陳向北與澤野弘樹對視了一眼。從這兩個人的眼神之中,他仿佛看到了同一種東西,那就是渴望與信任。

  曾經鈴木亞久里的職業生涯并不順利,那個年代歐洲對亞洲車手充斥著歧視跟不信任,哪怕有過中島悟開創得分歷史,依舊在整體局面上沒有出現巨大改觀。

  他踏入F1圍場前兩年,僅在車隊登場過一次,足足坐了兩年的冷板凳,看了兩年的飲水機。

  那時候的鈴木亞久里,就如同今天的陳向北一樣,期望車隊能給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也正因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鈴木亞久里才會把ARTA車隊的創隊宗旨,定義為指明從底層到頂點道路。

  鈴木亞久里期望通過自己的幫扶,讓那些有天賦卻在苦苦尋求一個機會的年輕人,能踏上方程式賽車的頂點!

  “從底層到頂點的初心,我從來沒有忘記過。”

  說罷,鈴木亞久里站起身來,伸出手道:“陳向北,ARTA車隊歡迎你的加入!”

  鈴木亞久里最終做出了選擇,他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點便是陳向北為這場談話準備很充分,他特意讓星野義約在首都高的停車場,就是想用突然“襲擊”的方式打亂中國小子的部署,見證到最真實的臨場反應。

  事實證明,陳向北精準察覺到自己的初心跟遺憾,不卑不亢的表現很優秀。

  另外還有澤野弘樹的助力,身為老同事他相信對方的眼光不會看錯人!

  第二點則是鈴木亞久里,不愿意讓超級亞久里車隊幾年努力付之東流。

  全面退出歐洲方程式圍場的話,意味整個歐洲團隊除了少部分人,能返回本田或者由ARTA車隊接收,大部分都將面臨裁員的結果。

  日后想要再重組,付出的成本跟代價,可能會是今天的十倍!

  鈴木亞久里想要維系一支小團隊保住基礎,可現在日本最有天賦的年輕車手,基本上已經被其他車隊給收入囊中,剩下的潛力一眼能望到頭。

  他原本想要推星野義前往歐洲維系賽車團隊,還收為徒弟大力培養。

  可問題是這家伙受到家境拖累,性格又孤傲不愿意接受過多幫扶,總想著靠自己去解決難處,導致影響到了職業生涯的。

  現在陳向北的出現,讓鈴木亞久里看到了替代人選。

  畢竟星野義被他給擊敗,同時中島悟傳來的賽車數據,表明完全不輸小林可夢偉,順利的話跑到GP2(F2)有很大希望。

  唯一的遺憾,就是陳向北不是日本人。

  但超級亞久里的失敗,也讓鈴木亞久里明白一個道理。

  那就是成功者,才有挑選的資格,失敗者只會被淘汰出場。

  想要培養日本車手計劃,前提是在F1圍場站穩腳跟獲得成功。

  不然F1車隊都沒有了,拿什么去給日本車手席位慢慢培養?

  “謝謝,鈴木前輩,我會努力的!”

  陳向北站起身來握了握手,語氣中有著一種掩飾不住的激動。

  很多時候他對于突破跟成績,往往都表現的很淡然,在于這些東西陳向北上輩子都接近,或者說達成過。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獲得成功理所應當。

  但這件事情陳向北上輩子,可以說連想都不敢想!

  美國自由媒體時代的F1,只有超級廠隊才有資格在里面競爭,車手的資本已經逐漸玩不轉了。

  唯有在08年金融危機這個時機點,才擁有著弱勢入圍的最后機會。

  就如同華利會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鯨吞沃爾沃一樣!

  “努力吧,從底層到頂點!”

  鈴木亞久里拍了拍陳向北肩膀,然后招呼土屋圭市離場。

  他們兩個曾經都跑過灣岸線跟首都高,可以說是日本車壇一個公開的秘密。

  亦或者更為直白一點說,日本職業車手里面,沒跑過地下賽事的反倒屈指可數,甚至于到了不加遮掩的地步。

  《頭文字D》漫畫監制跟技術指導,正是土屋圭市本人,他曾在采訪中開玩笑說“自傳”。

  不過現在年齡大了,除非特殊時刻會來首都高看看,基本上不會再主動下場跑。就如同九十年代日本汽車輝煌過去了一樣,這一代的車手同樣老去。

  他們兩個走出和室,在場車手都非常恭敬的鞠躬行禮,直至目送那輛本田NSX遠去。

  澤野弘樹開車跟鈴木亞久里一同離開,組成團隊前往歐洲參加雷諾賽事,并不是一件隨口就能完成的簡單事情。

  需要制定出詳細的計劃,以及完整的合同細節,這些都需要雙方慢慢商議。

  放在澤野弘樹的眼中,陳向北這個年齡很明顯,沒有足夠的能力跟經驗辦成這件事情。既然選擇擔任他的比賽工程師,雙方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再加上澤野弘樹跟鈴木亞久里等人的多年交情,很多商業方面的協商要容易許多。

  就在陳向北趁著碰面時間,打算跟星野義聊幾句的時候。一名首都高車手湊了過來,朝他點頭示意道:“哥們,有沒有興趣跑一場?”

  首都高跟灣岸線的地下車手向來講究一個隨性,反正街頭很多時候也是“隨機挑戰”,不如就找眼前這個陌生小子跑兩圈玩玩。

  說實話,現場很多人都對陳向北身份好奇,能讓鈴木大佬接見的人,理論上差不到哪里去。

  也正因如此,才有人想試試陳向北的“道行”。

  聽到這句話,如同當初在鈴鹿賽道,橋本一郎向星野義叫囂場景的反向復刻。

  這次陳向北還沒多大反應,星野義卻罕見的笑了起來。

  “星野君,怎么了?”

  這名車手有些莫名其妙,星野君突然笑什么。

  “太郎,你看過最近鈴鹿賽道冬季巡回賽嗎?”

  “沒有。”

  這名叫太郎的車手隨口回了一句。

  日本的汽車賽事體系非常完整,雷諾方程式這個級別的比賽,放在鈴鹿賽道有著慣性氛圍優勢,現場才會有接近萬人觀戰,并不意味著這種比賽影響力很大。

  絕大多數地下車手,關注賽事的級別,至少放在日本F3或者GT300這個檔次,雷諾還真沒聽說過。

  “向北君他是雷諾巡回賽冠軍。”

  “就一個雷諾巡回賽冠軍?”

  太郎臉上神情有些古怪,旁邊聽到星野義介紹的車手,很多同樣流露出不經意的輕視。

  首都高跟其他地下賽車不同,這里別的不多,就職業車手多。

  諸如勒芒P3、超級方程式、超級GT、德國DTM級別的車手數不勝數,前F1級別的都有好幾個。

  亦或者準確點說,日本至少超過半數F1車手,有過跑灣岸線跟首都高的經歷,放在九十年代屬于公開的秘密,兩千年之后才收斂了許多。

  一個雷諾巡回賽冠軍,放在首都高真是個小蝦米!

  見到周圍車手這個態度,星野義無奈的搖了搖頭道:“太郎,鈴鹿賽道上開方程式賽車,單圈我至少慢向北君0.5秒往上。”

  “至于你崇拜的山道高手橋本一郎,他用房車跟向北君跑過一場,GTR對決G35沒撐過一分鐘就被超車。”

  “你覺得自己跟向北君跑首都高,多久就會被甩的看不到車尾燈,1分鐘還是30秒?”

  聽到星野義這番話,太郎直接目瞪口呆愣在原地。

  他雖然跑首都高居多,但心里面更想成為“秋名山車神”,崇拜對象正是橋本一郎,還期望能成為“漂移王”土屋圭市的弟子。

  結果自己偶像在賽道上,撐不過眼前這小子一分鐘?

  日本超級GT級別的高手來跑,恐怕都不一定能做到吧。

  不僅僅是太郎感到無法相信,在場其他首都高地下車手,同樣臉上神情滿滿震驚。

  很快他們就目光,轉向在場的當事人橋本一郎,這家伙心高氣傲又經常炫耀自己是土屋圭市的弟子。

  如果星野義說假話,立馬就會暴跳如雷的否認!

  結果卻事與愿違,橋本一郎一言不發,臉色簡直陰沉的能滴出水來。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鈴鹿賽道發生的事情,會被星野義在這種場合給抖出來,以后自己在首都高還怎么裝逼?

  見到橋本一郎的臉色變化,在場眾地下車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臉色表情由之前的質疑輕視,演變成為了滿滿震撼。

  什么時候雷諾級別的冠軍,能強到這種地步?

  對于旁人的驚訝,陳向北沒有過多在意,自己來這里又不是跑地下賽車的。

  而是把星野義拉到一旁,開口詢問道:“星野,你有鈴木前輩當師父,賽道上也展現出天賦跟實力,為什么一定要執著于地下賽車,職業賽事還有很多選擇。”

  這次能面見鈴木亞久里,陳向北很清楚星野義必然在背后出了不少力。他與人交朋友始終秉持一個觀念,那便是真心換真心,幫助這種東西是相互的。

  如果沒有自己當初在鈴鹿賽道,為星野義出頭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就自然沒有今天他牽線搭橋的“回報”。

  同樣反過來說,既然兩人已經是朋友,陳向北真不愿意看到星野義沉迷于地下賽車。

  這東西玩玩可以,很多職業車手都時不時跑兩場,卻不能拿來當飯吃。

  “我知道,但我現在更需要錢。”

  事到如今,星野義對陳向北徹底沒有隱瞞。

  他跑地下賽車目的很明確,就是能拿到更多錢給母親治病。

  目前這個時代,中日兩國或者說整個亞洲賽車界,都有著一種殘酷現狀,那便是絕大多數中低層的職業車手,收入遠遠不如地下車手。

  中國是由于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沒有出成體系的賽事,車手的名氣跟影響力不夠。以至于跑到頂尖的CCC冠軍車手,單論比賽獎金才區區五十萬。

  要知道CCC整個賽季接近一年,就這冠軍才拿五十萬,折算下來各種損耗不算收入,車手們相當于虧本在跑。

  以至于著名如韓涵,很多時候都得等著稿費去買輪胎。

  另一邊得益于經濟跟房地產的高速,地下能玩得起賽車的往往是一群富二代。

  他們手中閑錢更多,也更不在乎花出去,只要能讓爺高興。

  于是乎職業獎金跟地下出場費出現倒掛,隨隨便便去當槍跑一場,賺的比跑一個月職業還多。

  這就導致了職業車手跑地下賽事,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

  日本則是恰好相反,他們是賽車體系太發達,每年涌現出來的車手太多,僧多肉少關注度集中在“頂流”身上,中低層就自然沒有人在意。

  就好比商要投個,亦或者找個代言人,隨便往職業圈子里面一抓。不是超級方程式冠軍頭銜,就是超級GT冠軍頭銜,最次也得有個超級耐力賽頭銜。

  你一個什么F4級別冠軍,那真的排面不夠。

  星野義很需要錢,特別是來到東京這種國際大都市,只有地下賽事的收入,才能讓他維持自己跟母親的開銷。

  聽到這句話,陳向北沉默了。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星野義還有必須要這么做的理由。

  “星野,中島校長跟我說過,他正在幫你申請本田獎學金,有了這筆錢能緩解很大壓力。”

  “就算依舊不夠還需要跑地下賽事,希望你也不要徹底放棄職業訓練,說不定日后我們倆個還能頂點相見。”

  感受到陳向北話語中的真誠,星野義鄭重的點了點頭道:“好,我不會放棄職業,愿來日我們還能頂點相見!”

  兩人碰了碰拳做出約定,陳向北便轉身坐進了豐田Supra,他需要連夜趕回鈴鹿市區,告知梁馳跟ARTA車隊達成合作的消息。

  同時盡快跟東海華賽基地的成員聯系,征詢他們對加入全新賽車團隊的要求跟意見。

  確認好一切之后,便是與鈴木亞久里達成正式合約。

  豐田Supra行駛在回程的高速路上,這次換作是秦連杰開車,陳向北則倚靠在座位上看著外面的城市夜景。

  “向北,你真的很厲害,我沒想到你能走到這步。”

  秦連杰感慨萬分的說了一句,他看著陳向北從一個高中生,一步步走到今天達成跟ARTA車隊的合作,簡直就是奇跡的誕生。

  “運氣罷了。”

  陳向北笑著回了一句,他沒有居功自傲。

  “哪有這么好的運氣,換作其他人絕對不可能做到。”

  如果是別人這么說,秦連杰說不定還真信了,他親眼見證了陳向北的努力跟堅持,才更打心眼里佩服。

  “對了向北,自費賽車的支出成本很大,你考慮好資金來源了嗎?”

  “如果沒有的話,我可以幫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