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這些尸體,都是偽朝大員。
左邊的這些是偽朝勛貴,右邊的是偽朝文官,中間這些是偽朝宗室。
在南京負隅頑抗的,偽朝六部尚書、楚國公、武都伯,全部都在這里面。
您看是否斬首示眾?”
胡宇哲略顯尷尬的介紹道。
貳臣不好當,見了這些殉國的忠義之士,先天上就要矮一籌。
內心深處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可能的話,他也不想充當落井下石之人。
怎奈白蓮圣國的這些高層中,就他這個降臣,見過這些大員。
為了表示忠誠,他必須主張嚴懲這些人。
哪怕只是尸體,依舊不能放過。
“這些人雖然冥頑不寧,可終歸是皆忠義之士,安排人厚葬之。
震懾人心,就從俘虜中挑幾個臭名昭著的,梟首示眾。”
傅皓軒搖頭說道。
褒獎忠臣,這是歷代統治者,都必須干的事。
舞臺都搭好了,自然要表現一下。
從打進南京開始,他就不是一名草頭王,而是有機會爭奪的天下諸侯之一。
光軍事手段不夠,還要學會運用政治手段。
“王爺,仁義無雙……”
胡宇哲當即拍起了馬屁。
明知道自己的角色不討喜,他也只能硬著頭皮演下去。
要突出傅皓軒的仁義,光政治作秀不夠,還需要有配角襯托。
傅皓軒的嫡系,不適合干這活兒。
其他降臣剛歸順,在小朝廷中地位不高,政治份量也不夠。
丑角,就只能胡宇哲來演。
在為傅皓軒造勢的同時,也通過和降臣的對比,來打擊大虞朝的聲望,凸顯造反有理。
京師。
南京淪陷的噩耗傳來,永寧帝整個人都呆住了,眼淚忍不住嘩啦啦的流出來。
盡管在杭州淪陷之后,他就有了心理準備。
可真的發生了,還是沒法面對現實。
“皇上,該用膳了。”
御前太監蘇浩宇開口勸說道。
在大虞朝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中,永寧帝的勤政絕對是排進前三位的。
就算放眼整個人類歷史,比他更勤奮的皇帝,也找不出來幾個。
可惜努力不等于就有回報,天下局勢還是一天天不斷惡化。
“朕吃不下,先撤下去吧!”
“大臣們過來了沒有?”
永寧帝強忍著悲痛問道。
南京失守這種捅破天的大事,不是皇帝獨自就能夠解決的。
盡管他對朝中一眾大臣非常不滿,可遇到了問題,還是要他們來處理。
“皇上,京中三品以上官員,以及勛貴王公們,全部都在外面等候了。”
蘇浩宇緩緩說道。
遇上這種棘手的事,不光皇帝慌了,文武百官、宗室勛貴同樣也怕了。
大虞朝奉行的是兩都制,南京淪陷政治影響極其惡劣。
南有白蓮教叛軍肆虐,北有草原聯軍縱橫,大虞朝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稍有不慎,就要改朝換代了。
稍微有點兒歷史常識的都知道,歷次王朝更替,都充滿了血雨腥風。
作為既得利益者,遭到新朝清洗,幾乎是必然的。
“帶他們進來吧!”
永寧帝擺擺手說道。
大虞朝沒有秘密,南京淪陷的消息,要不了多久就會傳遍天下。
朝廷必須盡快拿出應對方案,盡可能將南京淪陷帶來的惡劣影響給壓下來。
“遵旨!”
說完,蘇浩宇直接轉身出去,將眾人帶了過來。
“賜座!”
習慣性的說完,永寧帝立即意識到自己失言了。
參加會議的人太多,擠滿了不大的內殿,根本沒有放椅子的地方。
“內閣、六部、都督府的官員留下,蘇浩宇帶其他人先去偏殿休息。”
永寧帝隨即開口補救道。
召集這么多官員過來,完全是一時慌神,沒過腦子的決定。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但一定問題多。
一旦立場發生分歧,爭吵起來,那就沒完沒了。
正常情況下,這種要命的大事,應該開小會決定的。
“諸位大人,請!”
做出一個姿態后,蘇浩宇直接在前方領路。
被擺了一道的眾人,相互對視一眼之后,無奈的退出了內殿。
好不容易混進了最高決策圈,結果議事還沒開始,他們就先出了局。
心里不爽,也只能忍著。
所有人都清楚,皇帝現在的心情非常糟糕。
此時搞事情,那是要掉腦袋的。
“陛下,南京六部尚書全部殉國,還請賜下謚號!”
目送眾人離開后,首輔萬俊輝率先開口說道。
在過去的兩年里,文官丟分實在是太嚴重了,連他這文官出身的首輔自己都看不下去。
白蓮教叛軍做大,文官集團需要負主要責任。
受此影響,被他們長期壓制的武將,最近都有了抬頭的跡象。
先是勛貴集團話語權增加,接著遼東鎮又脫離了控制。
一直持續到現在,南京六部尚書集體殉國,總算為他們扳回了一局。
“首輔,殉國的可不光六位尚書,宗室和勛貴也有很多人和南京城共存亡。
臣提議,朝廷對這些忠義之士,予以褒獎!”
成國公景國良當即接話道。
對褒獎殉國的六位尚書,他沒有任何意見。
南京保衛戰能打到現在,守軍也算盡了力。
負責鎮守南京的主要官員,在城破之后全部殉了國,更是彰顯了氣節。
不過大家都死了人,肯定不能讓文官專美于前。
要進行政治宣傳,也要一起來。
“景愛卿言之有理,禮部此事就交給你們了。”
永寧帝當機立斷做出了決定。
平衡之道,他自然是懂的。
雖然經常玩兒崩,但不影響他喜歡玩平衡。
看似這是擬定謚號,實際上卻是話語權之爭。
毫無疑問,文官在這方面是占據優勢的。
擬定謚號的是禮部,肯定會照顧自己人。
哪怕都是褒謚,那也有三六九等。
景國良想要開口,可是看到永寧帝不耐煩的神色,他又把話咽了回來。
現在這種時候,需要的同舟共濟,確實不應當在這些細節上糾纏。
最起碼在謚號出爐前,沒法進行挑刺。
“遵旨!”
禮部尚書當即回應道。
這些是他們的分內之事,有沒有皇帝下旨,他們都要做。
為褒獎忠義,按照大虞律,官員殉國后,朝廷要負責其身后事,功績大的還要賜予謚號。
當然,自身對戰敗負有責任的官員,肯定享受不到這些待遇。
“陛下,南京意義重大,朝廷必須盡快收回。
拖延的時間長了,恐天下人心有變。”
閣臣谷嘉熙開口提議道。
具體怎么收回南京,他不知道該怎么做,但南京必須收復。
如果說北虜入寇,撕破了大虞朝的體面;那么南京淪陷,就是標志著天下革鼎。
丟失人心,比丟城失地更加嚴重。
倘若朝廷無法盡快收回南京,及時穩定人心,那么改朝換代就近在眼前。
在場的這一眾大臣,都要為此事負責,背負千古罵名。
對這樣的結局,眾人都無法接受。
大家雖然算不上一代名臣,最少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天下局勢崩潰,他們都有責任,但絕對不應該負主要責任。
對比歷史上的一眾奸臣,他們都能算乖孩子。
頂多偶爾忽悠一下皇帝,伸手撈撈錢,可沒有干背祖忘宗之事。
“兵部,你們可有方案?”
被永寧帝點名,萬宇軒絲毫沒有感到欣喜。
受重視是一件好事,但現在這種時候,他寧愿自己不受重視。
北虜入侵的問題,至今都沒有解決,又迎來了南京淪陷。
兵部不是萬能的,制定作戰計劃,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
盡管他們此前的戰略,多是天馬行空,可那也是有理論支撐的。
“陛下,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北虜拖住了朝廷太多的軍隊,短時間內能夠南下收復南京的部隊,著實數量有限。
當務之急,只能讓臨近叛軍的州府,做好固守的打算。
等北方戰事結束之后,朝廷才有余力收復南京。
相較于軍隊,其實朝廷現在最缺的還是錢糧。
如果錢糧能夠及時劃撥,那么立即組織收復南京,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死道友不死貧道,關鍵時刻萬宇軒果斷選擇甩鍋。
“戶部。”
永寧帝的話音落地,龐承杰就知道事情要糟。
大虞朝的戶部尚書,著實是苦逼。
每次前線戰事出現問題,兵部想要甩鍋的時候,首先就會想到他們。
理由都是現成的,朝廷拖欠了下面部隊的錢糧,影響了各軍的戰斗力。
“陛下,朝廷連年征戰,民間又天災不斷。
各地的稅款,根本無法及時收起來。
朝廷財政虧空嚴重,戶部早就被掏空了。
為了支持勤王大軍的開銷,我們就東挪西湊。
短時間內,實在是沒有辦法,籌集更多的錢糧。
何況外面還有北虜騎兵肆虐,即便是從地方上籌集到了錢糧,也沒有辦法運回來。”
龐承杰當今選擇了打太極。
兵部把問題甩鍋給錢糧,他又把問題給回敬了過去。
戰場上打的垃圾,導致地方上的錢糧,無法運送到京師。
京城都在敵人的威脅之下,戶部此刻想要籌集錢糧,只能在京中想辦法。
如果是搞錢的話,京師中肯定是不缺的。
可是想要搞糧,那就不用白費功夫了。
京中的糧食,都靠從外面運送。
北虜殺過來之后,他們就只能動用官倉存糧,以保障臣中官民的日常所需。
幸好先帝朝時期,曾經對京中官倉進行過大肆整頓,有足夠的存糧支撐。
不過這些存糧,也消耗不了多久。
北虜真要是長期圍困,他們頂多再堅持半年時間,就只能硬著頭皮出城,同敵人進行決戰。
“哼!”
“你們的理由都很充分,那么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永寧帝不爽的訓斥道。
大家都沒有問題,那就成了他這皇帝的問題。
毫無疑問,這口黑鍋,他也是不想背的。
職能部門互相推諉,一個個都想著甩鍋,具體怎么解決問題,反而沒人去關心。
原本因為南京官員殉國,對文官們略微上升的印象,一下子又被打回了原形。
還是他熟悉的那些人,一個個在做事前,首先想到的都是怎么甩鍋。
“陛下,息怒!”
見皇帝爆發,群臣急忙開口勸說道。
南京淪陷,永寧帝需要到太廟進行請罪,心情不好是必然的。
如果可能的話,現在大家都不想惹皇帝生氣。
成熟的政客需要考慮很多問題,稚嫩的皇帝一旦暴走,那可是要殺人的。
在朝堂上混的,誰身上沒有點兒問題呀!
倘若皇帝上綱上線,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
“既然讓朕息怒,那么你們就給我拿出解決方案來。
甭管是誰,今天都要給朕,拿出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
想不出來,就留在皇宮中慢慢想,朕給你們管飯。
首輔,你是百官之首,就從你開始說!”
見永寧帝認真了,群臣的臉色一下子難看起來。
要解決問題,實在是太難了。
“陛下,北方戰事應該還會持續幾個月,收復南京還要拖上一段時間才行。
不過現在我們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朝廷直接干涉地方,太過浪費時間。
臣提議在組建團軍的基礎上,進一步給地方衙門放權。
允許他們自籌軍餉,組建平叛大軍,參與對白蓮教亂黨的圍剿。
凡在平叛戰爭中,立下大功者,朝廷將根據其功績授予相應官爵……”
萬俊輝忐忑的回答道。
放權能不能解決問題,他自己也不知道。
唯一可以確定是,這么一搞之后,地方衙門的權力將變得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