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五章 、驚雷

  太和殿。

  大朝會剛進行到一半,正是百官們爭吵最激烈的時候,從前線傳來的戰報,一下子打破了僵局。

  傅逆死了!

  困擾大虞朝多年的白蓮教之亂,進入到了尾聲。

  富饒的江南大地,再次回到了大虞手中。

  在這個好消息面前,皇帝和百官嘴角都樂開了花。

  “賞!”

  “兵部,盡快核實戰績,封賞有功之臣!”

  永寧帝豪氣的下達了命令。

  在位這么多年,這一次是封賞是他花錢最順利的時候。

  一向愛哭窮的戶部,難得沒有跳出來唱反調。

  封賞是一次性的,稅款卻是持續性的。

  官軍收復了江南,大虞明年的財政收入,必定大幅度增長。

  兜里有了錢,戶部就可以站起來啦!

  “陛下,江南之地剛剛遭遇戰火,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

  懇請陛下,免除江西、浙江、南直隸、湖廣、福建、兩廣八省,未來三年的稅賦。”

  左都御史賴耀華率先提議道。

  在免稅的問題上,清流集團一直都是急先鋒。

  擱在剛繼位的時候,永寧帝肯定會一口答應。

  剛經歷戰火,免除稅賦與民休養生息,聽起來完全政治正確。

  可架不住朝廷沒錢啊!

  江南地區的叛軍被剿滅了,可大虞的天下,并未真正太平下來。

  內有叛軍禍亂蜀地、山西,外有安南入侵和北虜虎視眈眈。

  要解決這些麻煩,都是需要花錢的。

  免去八省的賦稅,意味著收復失地之后,朝廷的財政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負擔。

  以往戰爭時期,這八個省都是自籌經費,解決行政開銷和軍費支出。

  現在戰爭結束,以往的高度自治權,肯定要收回來。

  倘若朝廷進行免稅,那么八省的行政開銷、軍費開銷,都要中央政府掏錢。

  “賴大人,此言差矣!”

  “現在上述八省,可全是自行征稅,以籌集平叛經費。

  靠著新增的稅款,才完成了平叛大業,養活了數十萬軍隊。

  倘若免除這些稅收,朝廷需要每年劃撥兩千一百萬兩給八省,才能夠覆蓋日常開銷。

  可除了這八省之外,戶部的總收入都不到兩千一百萬兩。

  巨額的財政缺口,從什么地方填補?”

  龐承杰當即駁斥道。

  知道清流們辯才無雙,索性他懶得爭辯,直接拿數據說事。

  甭管免稅的理由多么充分,朝廷現在沒錢去落實。

  “怎么花費這么多?”

  “以往的時候,這八省的行政開銷加起來,也不過三四百萬兩!”

  賴耀華的質疑,引起了群臣的共鳴。

  剛剛經歷戰火,行政經費增加一些可以理解,但不能無限制的增加。

  要知道遇上不好的年份,整個大虞朝的稅款加起來,折價下來都沒有兩千萬兩。

  “這個問題,可以問兵部。”

  龐承杰一臉淡定的說道。

  戰爭是最大的吞金獸,大戰剛剛落幕,開銷最大的自然是軍費。

  “各地衛所糜爛不堪大用,為了鎮壓叛軍,只能擴編募兵。

  兩廣六鎮、湖廣五鎮、江西浙江各兩鎮、南直隸和福建各三鎮,共計二十一鎮募兵。

  加上督標和水師的兵力,南方八省的募軍總兵力超過三十萬。

  這三十多萬人的吃喝拉撒、武器裝備維護,人均年開銷約五十兩左右,光這部分就去了一千六百萬兩。

  戰爭結束后,糧價會逐步下降,預計未來軍費開銷能壓縮到一千五百萬兩以內。”

  羅澤風當即坦言道。

  大虞朝的軍費一直都很魔幻,不同部隊之間的待遇,那是天差地別。

  毫無疑問,勛貴系編練的這些募兵,全部都是足額發放軍餉。

  文官當家做主的時候,大家要過苦日子,換自己人上前還要過苦日子,誰愿意跟著賣命啊!

  哪怕是新編部隊,都有不俗的戰斗力,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士兵吃飽了。

  “大頭清楚了,剩下的無需本官解釋了吧!

  戰后重建是要花錢的,開銷增加是必然的,這部分沒法省。”

  龐承杰的聲音響起,直接引爆了朝堂。

  尤其是東南地區的官員,更是無法接受。

  當初大家接受加征,一方面是迫于生存壓力。

  另一方面則是幾位總督做出承諾,所有的新增稅款都是臨時征收,未來朝廷會在適當的時候取消。

  可是看戶部的意思,分明是不準備撤銷了。

  換他們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也會這么干。

  好不容易才頂住了壓力,從地方上搞到錢,豈能說不收就不收了。

  哪怕各省有巨額開銷,戶部每年還是能夠凈入賬幾百萬兩。

  何況幾位總督加征的稅款,主要是針對商人去的,并沒有加重百姓的負擔,屬于優質稅源。

  隨著戰爭的結束,商貿的恢復,這些稅款還會繼續增加。

  “不可!”

  “這是與民爭利!”

  “這是窮兵黷武!”

  “戰爭既然結束了,還養這么多軍隊干嘛,分明是想擁兵自重!”

  一時間各種反對聲,在朝堂上不絕于耳。

  面對群臣的激烈反應,永寧帝一下子遲疑起來。

  “陛下,不如讓龐大人介紹一下,南方各省的稅收組成吧!”

  萬俊輝委婉的提醒道。

  首輔不好當,夾在皇帝和群臣之間,兩邊的利益都要兼顧。

  站在朝廷的立場上,商稅好不容易才收了上來,肯定不能就這么取消。

  可百官的立場,又不得不考慮。

  站在朝堂上這些人,代表的是士紳集團的利益。

  商人是士紳的錢袋子,只是為了名聲著想,大多隱藏于幕后罷了。

  “準!”

  永寧帝當即允諾道。

  他也想搞清楚,勛貴系幾位總督在南方究竟是怎么玩的,對民間的盤剝具體有多嚴重。

  “南方八省的征稅制度,細節上有所不同,但總體上是一致的。

  雖然頂著厘金的名字,可實質上就是征稅。

  按照類別分包括田賦、商稅、鹽稅、茶稅、關稅、礦稅、酒稅、鐵稅,其他如丁稅、牙稅之內占比不高,我們直接略過。

  其中田賦折銀約七百萬兩,主要是戰爭因素,未來有望增加。

  不過其中有大量實物征收,糧價下跌之后,折銀又會減少一步。

  具體能增長多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論。

  鹽稅約六百萬兩、關稅約六百八十萬兩、商稅約五百萬兩、礦稅約兩百三十萬兩、酒稅和茶稅合計一百八十萬兩、鐵稅約一百萬兩,其他各類雜稅合計兩百萬兩。

  八省之地的財政總收入,大約在三千二百萬兩上下。

  在我朝來說,這個數字是破紀錄的,但是比起前宋還是差的遠。

  當然,這些數字是戶部估算的,實際金額上可能有所出入。

  比如說鹽稅,這是朝廷直接征收的。

  戰爭結束之后,沿海新增的那些鹽場,也要納入朝廷管轄中。

  新編二十一鎮的軍費,究竟是朝廷直接撥款為主,還是以地方衙門協餉為主,都需要討論。

  這些事情確定了,才好確定朝廷和地方衙門的稅收分配。”

  龐承杰不慌不忙的說道。

  看著百官們驚訝的表情,他很是滿意。

  事實上,剛拿到數據的時候,他也被幾位勛貴系總督的搞錢能力給嚇了一大跳。

  不過有大宋王朝的先例,他又不覺得奇怪了。

  當年南宋一隅之地,疆域面積不比這八省大多少,稅款可比這高多了。

  “幾位愛卿,真乃朕之肱骨!”

  群臣還在震驚中,窮怕了的永寧帝卻先表了態。

  有這個財政收入,就算是橫征暴斂,他也認了。

  新增稅款集中在關稅、商稅、礦稅和茶酒稅上,田賦實際上是降低的。

  雖然有打自己臉的意思,他上位之后就廢除了稅監,礦稅和商稅幾乎歸零。

  高額的關稅,明顯和禁海政策相違背。

  但是在巨額的稅款面前,這些小問題,都是可以原諒的。

  內心深處,永寧帝忍不住感嘆,關鍵時刻還是自家人管用。

  “陛下,如此橫征暴斂,必將民不聊生!

  臣懇請陛下,撤銷舞陽侯、成國公、鎮遠侯的總督職位,令錦衣衛押解……”

  都察御史路國恒的話沒說完,永寧帝就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錦衣衛,把這亂臣賊子拿下,嚴加拷問!”

  面對暴怒的皇帝,正準備彈劾的群臣,一下子收住了腳步。

  并非大家沒骨氣,主要是路國恒這貨說話,完全不過腦子。

  反對征稅,就挑反對的理由說事。

  上升到政治高度,直接用莫須有的罪名攻擊功臣,很容易被解讀為朝廷要卸磨殺驢。

  對大虞朝來說,舞陽侯、成國公、鎮遠侯三人都是危難之際,力挽狂瀾的英雄。

  皇帝沒有卸磨殺驢還好,一旦真的發生了,未來史書上肯定會濃墨重彩的記錄。

  哪怕再怎么掩蓋都沒用,在場這么多官員,回去后肯定有人會記錄的。

  民間的記錄,那就更多了,大概率還會腦補編排一堆故事。

  誰敢在此時湊熱鬧,未來事發了,誰就是大虞朝的秦檜。

  遺臭萬年的事情,哪怕是清流一系的官員,也是避之不及。

  百官們怕背負罵名,永寧帝同樣怕。

  如果不做出反應,讓外界以為是他的意思,政治后果不堪設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