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飛感覺整個過程就跟做夢一樣。
作為前空軍飛行員,他還是有一些關系,包括在申海地界認識不少人。
“不知道,我真不知道,因為整件事都很玄乎,從決定要登月,我一開始知道的時候我也感覺是國家在哄著新回國的林教授玩。
但后來我從出入境那邊知道奧爾德林也來了,國家對科學家的優待大家有目共睹,國家能哄著林教授,奧爾德林總不用哄吧?
論語講七十而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外雖然不講這個,但奧爾德林都九十了,以他的地位和資歷難道還有人能強迫他?
包括我聽到更邪門的說法是,奧爾德林在變賣所有家產,打算投到這個項目里來。
這件事我還找我在加州洛杉磯做房地產經紀人的同學打聽過,確實是真的,奧爾德林在比弗利山莊的別墅已經在掛牌出售了要價八百萬美元。
包括他在佛羅里達州陽光沙灘的別墅也在出售。
要是沒有希望,別人能說服奧爾德林又出力又出錢?這出錢程度可不是出點閑錢,屬于是把畢生身家都推上牌桌,賭的就是歷史地位,后世蓋棺定論。
我在知道之后,我覺得應該是在玩真的,不過這件事最后到底能不能成,我是真不知道。”
上述是錢飛在申海海關的前戰友給他透露的消息。
申海地界上,知道這件事的很多,但深入調查的很少。
畢竟林燃要復刻阿波羅登月,不是什么秘密,在交大開學典禮上說了,外界新聞也報道了。
不過新聞報道的重點放在,林燃要用數學重新挖掘阿波羅登月過程中的應用數學。
媒體們猜測,林燃要以此去編一門課,來夯實申海交大在航天航空領域的應用數學基礎,作為以后申海交大航天航空學院的學生們未來一門專業必修課。
至于找實習生,那是因為林燃的水平太高,他要掌握學生們的數學水平,才好把課程設置的符合教學需求。
這種猜測得到了普遍贊同。
像北航、南航,這里的南航是金陵的而不是贛都,學生們在社交媒體上很酸,申海交大怎么還有這種王牌。
在問過海關同事后,錢飛在床上輾轉反側,完全睡不著,從來沒有如此緊張過。
哪怕是當年參加華國宇航員選拔,第二輪選拔結果出來的前一晚,他都沒有這么緊張。
畢竟當年還年輕,年輕人總是覺得沒有什么是不可能,自己還有機會,就算沒辦法去太空,也能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
現在已經四十五歲,奧爾德林在追求蓋棺定論后的歷史地位,他只是歷史上不知名的小人物,壓根談不上什么歷史地位。
但現在機會擺在了面前。
不管是自己上去還是和奧爾德林一起上去,他都能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華國人。
這是何等榮耀。
不談榮耀,哪怕只是登月這件事本身,也足夠有意思,比天天悶頭飛國際航班那可有意思太多。、
在錢飛看來,如果能夠通過面試,彌補了過去的遺憾,同時又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在45歲的年紀開啟新的人生。
錢飛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后悔自己為什么沒有早點讀懂里面的含義,去面試沒做半點準備。
第二天,他就收到了短信通知:
“錢先生,恭喜您成功通過面試,進入到下一輪的選拔環節中,如愿進入下一選拔環節請回復N”
他內心疑惑,不應該是回復Y嗎?怎么是N,不過還是沒有妨礙他輸入N回了過去。
然后就是通知他時間地點報道的短信。
當天下午,他終于在花橋見到了林燃,也就是整個阿波羅項目的負責人。
“各位,我是林燃,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我是誰。
昨天的面試只是一個形式上的面試,確定各位情緒穩定、認知正常、有健康的體魄和流利的英語。
滿足這些條件都能夠通過面試。
真正的競爭從今天起正式開始。
一共14位候選人,最終能夠和奧爾德林執行任務的只有一位。
十四人里競爭第一,這個競爭強度不算激烈,畢竟我看過每一位的履歷,大家過去在空軍都有輝煌的履歷,我相信你們中的很多人互相之間都認識。
但競爭是殘酷的,我們的飛船也是有限的。
因為要和奧爾德林一起執行任務,你們看上去好像站在我身邊的這位阿美莉卡老頭身體還不錯,也很有精神的樣子。
但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你們別指望他能夠幫你做任何操作,甚至他連一個電臺轉接員,負責轉接來自地面控制中心信號都做不到。
甚至有可能,在發射過程中,他就因為巨大的壓力變化,出現意外昏厥過去。
所以去月球的旅程中,所有的操作都需要你們一個人完成。
壓力很大對吧。
萬一發射過程中,奧爾德林就倒下了,心理上的壓力更是巨大。
所以我們只需要最優秀的那批。
預計在明年的7月我們就要完成第一次的太空握手,這次太空握手就只有兩人,也就是說十四進二離今天只有大約半年時間。
大家加油吧,努力這種話我就不多說了,這是對各位的侮辱。”
林燃在說話,列隊成兩排的候選人們目光直視前方的林燃和奧爾德林,全程都是英文。
大家內心意外于,林燃當著奧爾德林面赤裸裸地說對方就是吉祥物,在發射過程中可能遭遇意外,奧爾德林居然面無表情地聽完。
“最后大家有什么想要問我的嗎?”林燃說。
錢飛第一個舉手,林燃用手點了點他:“就你。”
“林教授,我想問選拔標準是什么?”錢飛問道,他最關心這個。
一下其他候選人也伸直耳朵。
“整個訓練過程奧爾德林會全程跟大家在一起,他也許沒有辦法完成訓練動作,但他會陪著各位。
所以最終誰上,就由他定。
畢竟你們要考慮到,誰和他組隊登月,意味著他要把自己的性命托付在你們其中的一個人手里。
他選出的人選一定是最能勝任這個任務的人選。
奧爾德林不可能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會用個人好惡來取代任務成功率的判斷。”
錢飛點了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
林燃說完就離開了,奧爾德林組織他們開始正式的訓練。
按照奧爾德林的說法,當前訓練條件簡陋,不過已經在和華國的宇航員中心談了,后續的模擬訓練環節會去借宇航員中心的場地和設備。
訓練一周后回到家的錢飛有種很奇特的感覺。
因為專業又不專業。
專業的原因是,訓練都非常實際,就是學火箭和航天器系統。
對于一些設計,靠3D打印技術直接把操作面板打印出來讓你直接上手實操。
另外就是技術培訓,包括推進、軌跡、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基礎知識。
重新撿起書本的感覺也很奇特。
像一些執行任務中的緊急程序培訓,奧爾德林也講的非常實際。
畢竟他是唯一上過太空的人。
不專業的地方就在于,熟悉加速應力的離心機訓練,通過拋物線飛機飛行體驗無重力狀態的無重力飛行,駕駛能夠超音速、進行特技飛行和高G負荷的噴氣式飛機的飛行訓練,在不同熱環境和減壓條件下的壓力服測試。
這些統統都沒有。
但凡涉及到高精尖器材就是沒有,問就是等和宇航員中心那邊協調,需要借用人家的設備。
至于模擬月球條件的地形進行訓練就更沒有了。
還有另外一點讓錢飛感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錢,每個月1萬rmb的補助款,除此之外就沒了。
不過轉念一想,奧爾德林都是付費上班,他們還能拿錢,這波不虧。
1966年5月,卡納維拉爾角,奧爾德林內心激動,輾轉反側,因為明天晚上自己就要執行雙子座12號計劃了。
這也是雙子座計劃前最后一次的預定任務。
下一回就是預計在明年年底的登月了。
而被選中執行這次任務,意味著明年的登月也大概率會是自己參與執行。
無論是這次任務還是明年的登月,都讓他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另外這次還需要執行EVA(Extravehicularactivity,艙外活動),也就是說在飛行過程中他需要跑到航天器的外面,在浩瀚宇宙中執行任務。
這也充滿了未知的挑戰。
奧爾德林很清楚教授青睞他,不然也不會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為了不讓教授失望,自己都得圓滿完成這次任務。
不過他以為的和實際上的有點點不一樣。
奧爾德林以為教授欣賞自己是因為自己是宇航員群體里唯一的博士,宇航員群體中唯一能和教授有共同話題的人。
自己和教授能聊奧爾德林循環器,能談軌道方程,其他人能聊得來嗎?他們知道微分符號怎么寫嗎?
這就是身為博士的自信!
因為林燃的存在,奧爾德林甚至讓NASA的工作人員叫他博士,別叫他奧爾德林博士,更別叫他會和博士。
你們難道不知道,整個宇航員群體就我一個博士嗎?
當然,行政人員會聽他的,會給他面子,宇航員們則不會。
他越是這樣,大家就越喜歡喊他會和博士,哪怕這個名字相當的拗口。
第二天下午,林燃的專機才從紅石基地趕到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畢竟這是最后一次雙子座任務,許久沒來現場的林燃決定要來現場的控制中心親自指揮。
奧爾德林深感榮幸,在會議室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順帶瞥了眼同行,你們能有這待遇嗎?
要不是我執行這個任務,教授會來親自指揮?
19號發射場的空地上,指令長吉姆和駕駛員奧爾德林身著白色宇航服,背上貼著“THE”和“END”的標牌。
身穿白色襯衫的林燃走向二人分別拍了拍吉姆和奧爾德林的肩膀,“等你們安全回來。”
兩人立正敬禮道:“遵命!”
華盛頓時間的3點46分,也是當地時間的晚上八點46分,倒計時進入最后階段。
任務控制中心里,飛行主任吉恩·克蘭茲的聲音通過耳機清晰傳來:“十、九、八……”
工作人員屏住呼吸,檢查著雷達系統的最后讀數。
飛船內的吉姆緊握控制桿,奧爾德林則專注地核對儀表盤。
“點火!”一聲巨響,TitanII火箭噴射出熾熱的火焰,飛船劇烈震動著沖向天空。
林燃注視著屏幕上的軌跡數據,火箭的第一級分離時,氧化劑箱破裂,噴出一團白色云霧,但飛船依然穩穩上升。
吉姆的聲音從無線電中傳來:“控制中心,雙子座12號正在上升,一切正常。”
幾分鐘后,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奧爾德林抬頭望向窗外,地球的藍色弧線在黑暗的太空中熠熠生輝。
他低聲對吉姆說:“吉姆,看那個,真是美得讓人窒息。”
吉姆微笑著回應:“別看呆了,博士,我們還有活兒要干。”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還是得給奧爾德林一點面子。
林燃的聲音在無線電頻道里響起:“雙子座12號,軌道確認,祝好運。”
克蘭茲:“雙子座12號,控制中心,確認你們已進入軌道,所有系統正常。”
吉姆:“收到,控制中心,我們在軌道上,準備開始交會程序。”
林燃和身邊的克蘭茲說道:“成功了,不過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面。”
雙子座12號的交會對接就是靠宇航員出艙手動對接。
而雙子座選擇讓宇航員出艙完成手動對接是因為過去,蘇俄人的登月,燃料艙的轉移和對接靠的就是尤里·加加林手動完成。
林燃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看歷史資料里,雙子座12號對接是宇航員手動完成。
整個手動對接在這個時空變成了一條銜尾蛇,很難說源頭到底出自哪。
任務的首要目標是與Agena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Agena已在98分鐘前由Atlas火箭發射升空,進入軌道等待。
雙子座12號在第三圈軌道開始接近Agena,但當距離約74英里時,雷達系統突然失靈。
奧爾德林立刻報告:“控制中心,我們在74英里處失去了雷達鎖定,計算機無法獲取數據。”
控制室里,克蘭茲的心猛地一沉。她迅速檢查系統,確認雷達故障無法立即修復。
林燃冷靜地回應:“收到,雙子座12號。巴茲,準備進行手動計算!”
奧爾德林的語氣堅定:“沒問題,我用六分儀和計算尺來搞定。”
沒錯,林燃不用叫奧爾德林博士,林燃一般稱呼他為巴茲。
奧爾德林博士學位研究的就是軌道力學,此刻他的專業知識派上了用場。
“巴茲,注意調整Agena與地平線的角度。”林燃道。
“明白!”奧爾德林回答道。
他取出六分儀,透過飛船窗口測量Agena與地平線的角度,手中的計算尺飛快滑動,計算著復雜的軌道參數。
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員們都屏息凝神,盯著數據傳輸。
幾分鐘后,奧爾德林輸入調整參數,飛船開始精確接近Agena。
面對突發情況,奧爾德林絲毫不慌,反而語氣中凸顯一絲得意:“教授,我正在用六分儀測量Agena的角度,計算尺已經準備好。”
因為他深知,換任何人來執行這次任務都完蛋,只有他能手搓軌道參數。
林燃道:“好的,巴茲,保持冷靜,告訴我,你的計算結果。”
奧爾德林:“我們需要調整速度,增加15英尺每秒,角度為……”飛快報出一串數字。
林燃命令道:“控制中心,巴茲計算無誤,開始輸入指令。”
克蘭茲內心平靜,在這座控制中心見證過教授太多次人腦算的比IBM計算機集群還更準的奇跡:“在用紙和筆挑戰太空,這對教授來說很難嗎?”
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的工作人員們私下會調侃,如果教授常駐控制中心,那IBM的計算機也沒必要買了。
28分鐘后,雙子座12號與Agena成功對接,飛船輕輕一震,鎖定完成。
吉姆向控制中心報告:“控制中心,對接完成。”
克蘭茲長舒一口氣,控制室里爆發出一陣掌聲。
林燃笑著說:“干得好,巴茲,你讓控制中心的同事們心跳都快停了。”
原計劃使用Agena的主推進系統將組合飛行器推入更高軌道,但由于Agena發射時渦輪泵速度異常,地面決定放棄此操作,轉而調整軌道以觀測南美日全食。
雙子座12號的另一個核心目標是驗證宇航員在太空的工作能力。此前,雙子座計劃的艙外活動因宇航員疲勞和設備問題頻頻受挫。奧爾德林為此進行了大量水下失重訓練,設計了新的腳部約束和手持裝置。
第一次站立式EVA任務開始19小時29分鐘:11月12日,奧爾德林打開飛船艙門,上半身探出艙外,持續2小時29分鐘。他安裝了一臺相機,收集微流星體樣本,并拍攝了日全食照片。
透過頭盔,他看到地球在黑暗中如藍色寶石,忍不住驚嘆:“天啊,太美了!”
吉姆在艙內笑著說:“別忘了你的任務,博士。”
奧爾德林報告:“控制中心,站立式EVA進展順利,手持裝置非常好用。”
在這次EVA中,奧爾德林還拍攝了第一張太空自拍。
他調整相機,對著自己說:“好了,讓我把面罩抬起來,笑一個。”
他按下快門,捕捉到自己和地球的合影,這也是太空探索史上的經典瞬間。
(奧爾德林的太空自拍)
正是因為過往人生中有著如此多的精彩瞬間,2020年的奧爾德林才會不甘于就這樣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