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真是美極了

  足足抱著陳諾哭了一分多鐘,劉藝霏的大腦里的錯誤認知才和現實情況重新連上線。

  但這個重連依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她雙手就摟抱著陳諾的腰,臉就放在他的肩膀上,一邊打著哭嗝兒,一邊還在斷斷續續的抽泣。

  陳諾也不見外,輕摟著她的肩膀,安慰道:“好了好了,演得很好,稍微平靜一下,就該演下一場了,到時候還是要哭的。”

  劉藝霏一邊打嗝,一邊體味著男人的體溫,感覺心臟慢慢的平靜了下來,不過,依舊有些心有余悸,忍不住說道:“嗝……我……我,剛才,嗝……還真的以為,你要死了,嗝。”

  陳諾呵呵笑道:“這就對了,演戲嘛,這才是正常情況。像你之前那樣,那不叫演戲,那叫木偶劇。”

  劉藝霏哼了一聲,輕輕在他背上錘了一下,說道:“你才演的……嗝……木偶劇。”

  在下一個鏡頭里,飾演老三的爸媽兩個演員,還有工作單位勘探隊里的一些龍套角色都會出場。

  這時,這些一個個老老少少的演員也輕手輕腳的走進了布景房間。

  陳諾朝他們笑了笑,用眼色示意了一下,于是整個房間里,愣是沒有一個人出聲。

  連工作人員的走動都是放慢了腳步,輕手輕腳的那種。

  其實大家對此也都見怪不怪了。

  畢竟人體不是機器,沒那么容易收放自如。剛才劉藝霏那一場可以說是漫長的哭戲,那可是哭了接近一分鐘,而且一直保持在一個最為充沛的情感狀態。

  這必然需要真情實感在里面充當動力。

  因此,事后肯定需要一個緩和平靜的時間,這也是為什么張一謀說要讓她休息休息。

  過了一陣,劉藝霏也終于冷靜了下來。

  她一把將陳諾推開,整個臉都紅了,心里面的念頭如同一團亂麻,根本解不開。

  陳諾揉了揉肩膀,“干嘛呢,力氣小點。”

  劉藝霏沒理他,支支吾吾了一下,才說道:“剛才我說的,你……陳諾你別以為是真的。我跟你說著玩的,我那是在拍戲呢。”

  這不是廢話?

  你難道不是把那幾句怪怪的臺詞改了,即興發揮了一下?

  我能當什么真?

  陳諾怔了一怔,不明所以,正要開口問個究竟,

  這個時候,張一謀過來了。

  哇塞。

  之后發生的事,劉藝霏都不好意思了。

  可以說,她這輩子,從金粉世界到風聲,從沒有被人這么表揚過。

  尤其是張一謀帶著她跟陳諾去到監視器處看回放。

  看完之后,張一謀導演還很感嘆的說道:“藝霏,當時陳諾給我打電話,說是你沒問題,能演出好戲,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是他說對了,我錯了。你這一場戲演得真好。”

  劉藝霏看到陳諾笑了,對著張導開始說一些大人才會說的客氣話。

  不過,具體說的什么,她一個字都沒有聽進去。

  接下來的拍攝工作,就是把這一場本片最后末尾的戲拍完。

  這一場戲并不長,一共只有五個鏡頭。

  而且,最重要的哭戲已經拍完,其余的鏡頭是劉藝霏跟著勘探隊的一個龍套,來到醫院看望老三。

  她會從走廊跑進房間,然后在老三的父親的要求下,走到老三病榻前。

  很簡短的一段戲,難度只在于這一條路怎么走,才會讓觀眾感受到靜秋的心情。

  準備打板了。

  這個時候,劉藝霏心里涌動著一種莫名的情緒,是她在半個小時之前,才體會認識到的一種感情。

  也是她21歲的人生中,從未有過的體驗。

  她覺得她體會到的這個東西,和書上寫的不一樣,也和電影電視里演的不同。

  她演過這么多電視劇,和這么多男生演過情侶,也曾經裝著好像愛上了對方的樣子。

  算一算,也有金粉世家的陳昆,天龍八部的林志穎,仙劍奇俠的胡戈,之前在日本拍花樣男子時的松本潤和小栗旬……

  包括剛開始拍攝神雕俠侶的時候,跟他對戲,也一樣。

  她那個時候,還以為自己裝得不錯,演得也挺好。

  但直到此刻,她才知道,

  她就像一個穿著新裝的皇帝,在旁人的恭維之后忘乎所以,

  殊不知也許每個人都在心里笑她。

  愛情怎么會是那么淺薄的東西,又怎么會如此輕易的浮于表面?

  劉藝霏跟著老三的那個戰友,在醫院走廊上開始奔跑,去往戰友口中,正等著見她最后一面的老三所在的病房。

  她口中喘著氣,哪怕還沒有見到人,但眼淚已經在掉了。

  怎么可能不掉淚呢?

  從進入醫院的那一刻開始,有哪個來見愛人最后一面的人,會像周冬雨那樣呲牙咧嘴,一臉茫然的奔跑?

  膠片攝像機一路跟著劉藝霏拍攝,從前往后拍,將她在臉頰上不停滑落的淚珠,每一顆都清晰記錄在影像質感十足的錄像帶上。

  雖然攝像機離她很近,但劉藝霏覺得,她這根本不是演,又或許,這才是她從未體驗過的真正的演。

  她只要在腦中稍微一回憶陳諾躺在病榻上的樣子,眼淚根本無需做作,便會自然而然的從眼角滑落。

  一邊哭一邊跑,對她來說就像是呼吸般自然。

  到了病房門口,帶她來的老三的戰友,把門推開。

  門內圍了很多人,聽到動靜,都回過頭來,看向門口那個淚流滿臉,無比動人的年輕姑娘。

  陳諾在張一謀的旁邊,跟他一起看著監視器。因為這幾個鏡頭并不需要他真的在場。

  當他看到鏡頭里劉藝霏的樣子時,哪怕他根本沒有看過原版的山楂樹,但也敢百分百的篤定,這個鏡頭下的劉藝霏,絕對超過周冬雨很多。

  否則,哪怕在當時,這部電影,或者說這個人被埋沒。

  在日后的流量時代,也一定會被人翻出來,在抖音在微博在頭條上,被萬人傳播。

  劉藝霏穿著一件白襯衣,外面穿了一件棗紅色的外套,下面是一條藍色褲子。

  她扎著兩個麻花辮,臉蛋就像山茶花一般,那是一種樸素而又純真的美。

  鏡頭里,淚水在她的眼眶中積聚,起初只是一點點。

  她努力地咬著下唇,試圖抑制住那即將溢出的情感,不想在那么多人的面前失態。

  但是,但她的眼神告訴觀眾,她心中的痛楚如同決堤的洪水,難以阻擋。

  她的睫毛輕輕地顫抖著,終于,一滴淚珠悄然滑落。

  它沿著她臉頰的曲線緩緩流下,滑過她的臉頰,落在她的下巴上,短暫地停留,然后滴落在地。

  有了這個開始,眼淚開始不受控制地涌出,一滴接著一滴,像是斷了線的珍珠。

  她的呼吸變得急促,肩膀微微顫抖,那是她在努力抑制哭泣的聲音。

  她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指節因為用力而變得蒼白。

  扮演老三父親的陸樹銘老師,正在說著他的臺詞,他在確認了劉藝霏的身份之后,黯然的請對方去見自己兒子最后一面。

  但是,他說話的樣子真的沒有人會去看。

  因為每一個人的眼神,都只會注視在那個默不作聲,默默垂淚的少女臉上。

  她哀痛的表情,就像一只喪了偶的鷺。她無助的眼神又慌亂得像是一只受了驚的雀。

  沒人知道如何才能安撫她那惴惴不安又心驚肉跳的心靈。

  最后只能放任她自己穿過人群,一步一步的向病床走去。

  好了,可能每個人都想再看下去這一幕戲,可對講機依舊毫不留情的傳來了一聲卡。

  見慣了不知道多少大腕演員演戲的張一謀導演,哪怕在之前的哭戲中也只是微微點頭,然而這一次,在叫了聲卡之后,非常真誠的贊嘆道:“真好,真好。”

  張導都這么說了,陳諾當然也要毫不吝惜的夸贊一下自家公司的女演員,以便再加深一下印象。

  張一謀的藝術生命,在全中國,可真沒有第二個導演能夠比擬。

  無論你是愛他,還是恨他,直到十多年后,也都不得不承認,老謀子在中國影壇的地位,無可取代。

  劉藝霏真像鞏利那樣跟他多合作幾次,絕對身價倍增。

  陳諾微笑道:“張導,不瞞你說,我當初和她拍神雕俠侶的時候,就看出來了,她是真的……我想想該怎么形容啊,嗯,應該說是很有潛力的。”

  “不僅有潛力,而且還很有志氣。當時她被人嘲笑,說她是花瓶。她還跟我說,莫欺少女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話真是擲地有聲啊。所以我后來才會把她簽到我公司來。”

  “包括這一個月,說實話,也不怕張導你笑,根本不是我教她,而是她教我。獲益良多,從她身上,真的每天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就看剛才那滴眼淚。張導,你見過有人能單單流一滴淚下來,還流得這么好看的嘛?我反正是沒見過。呵呵。”

  張一謀笑了,說道:“我覺得那個應該是巧合吧?”

  陳諾斬釘截鐵的說道:“張導啊,真不是,她教過我的。等會看我給你表演啊。”

  于是,張一謀坐在監視器旁,就真的看到了陳諾的表演。

  這是一個特寫鏡頭。

  屏幕上是他的正臉。

  陳諾正在平緩的停止呼吸。

  他的眼睛自然的閉上,整張臉在他自帶的那個黑妹化妝師的妝容下,面如死灰,枯瘦如柴。

  兩個機位,一個給陳諾,一個給劉藝霏。

  這是《山楂樹之戀》的最后一幕,在靜秋的注視下,老三最終死去。

  張一謀在鏡頭的處理上,和原版不同。

  當男主是竇驍的時候,他采取的是四十五度角的側面拍攝。

  但這一次,男主是拍陳諾的時候,張一謀選取的是從上到下的拍攝方式。

  也就是當陳諾平躺在床上的時候,他選擇讓陳諾的臉充斥在電影院的大熒幕,平鋪拉滿。

  這個角度,是絕對的死亡角度。

  能挨得住這個角度特寫的人,拍照就可以說基本找不到任何死角了。

  張一謀采用這個方式的理由,跟姜聞在十年后拍《邪不壓正》的時候,要求彭于晏脫掉上衣,裸露出上半身的理由一樣。

  “這么好看的事物,就別藏著掖著了,大大方方的給人看吧。”

  在這死亡角度之下,陳諾真正如同將死之人一般,眼睛閉得緊緊的。

  被竇驍演的像個喪尸般讓人看不下去的樣子,在陳諾的臉上,卻有一種難言的凄美,不僅讓劉藝霏凄婉落淚,也讓張一謀笑得像是偷到了雞的賊。

  他這時真想說一句,

  1500萬的片酬,真的不算貴。

  哪怕因為這個片酬,他都快用不起膠片攝像機了。

  但,就憑這個鏡頭,一定能讓電影院里的每一個觀眾,感覺值回票價。

  尤其,當這個人的右眼眼角,突兀的出現了一滴眼淚,之后飛快的滾落下來的時候。

  那真是美極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