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 錦衣衛好個錦衣衛

  急促的叩門聲,打破了靜謐。

  一向很有禮節的、文士打扮的人,勉強對開門的人點了點頭,便快步朝著里面而去。

  腳步匆匆,幾乎都要跑起來了。

  來到這別有洞天的宅院深處,隱約聽到一些絲竹之聲,嬉笑聲傳來。

  最近幾日,許是心中一直存在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的緣故,吳良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此度過。

  來人乃是吳良心腹,知道自家侯爺脾氣。

  這等時候,最煩別人打擾。

  可這次事發突然,情況緊急,他也沒有辦法,不得不硬著頭皮來了。

  “老爺!老爺!家里有貴客了!”

  他出聲高喊。

  蓋過了絲竹聲,壓住了低吟淺唱。

  被攪擾了興致的吳良,登時為之大怒,兩個眼珠子,都擠到一塊去了。

  “不見,讓他等著!”

  他飽含憤怒的聲音傳了出來。

  自己忙了這么久了,大海船的事情上操了不少心,而今塵埃落定,終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結果現在來卻攪擾自己的興致!

  老高這家伙,也越來越不懂事了。

  居然來到這里找自己,還直接亮嗓子嚎叫。

  “老爺,真的是貴客,天大的貴客,您還是快點見見吧。”

  身體瘦長的老高,繼續出聲呼喊,帶著一些著急。

  吳良聞言,心中怒火雖未消除,卻也站起身來,讓人迅速給他更衣。

  自己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老高還不肯罷休。

  想來是家里真來了貴客。

  能讓老高稱之為貴客,并來到這里執意喊自己回去的人,整個大明都不多。

  如今京師這里,只有兩個。

  一個是上位,另外一個就是太子。

  按說不論是皇帝還是太子,要到家中造訪,都會提前通知的。

  怎么現在,竟是一聲不吭,直接前來?

  所為何事?

  忍住心中疑惑,吳良很快便從房屋走出。

  老高忙上前彎腰迎上。

  吳良也沒有出聲詢問,只帶著老高往外面走。

  來到了外面,上馬車的時候,吳良的腿不由一軟,差點摔倒。

  被老高扶住。

  吳良面色不改的上了馬車,招手讓老高也上來。

  “是上位來了,還是太子來了?”

  他身子后仰,半躺在那里,望著老高詢問。

  “老爺,不是貴客,是……是海船的事,被皇帝發現了!”

  老高壓低聲音,湊近吳良說出實情。

  “啥?賣海船的事,皇帝發現了?!”

  吳良一個激靈,那副帶著一些慵懶和疲憊的姿態,瞬間消失不見。

  整個人都精神了。

  蹭的一下就躥了起來,火燒到了屁股一樣。

  ‘砰’的一聲響,卻是驚愕之下,腦袋撞到了車廂上。

  聽這動靜,顯然是被撞得不輕。

  但他此時卻顧不得理會這個,甚至于都沒有覺察到自己被撞。

  只是雙目死死的盯著老高。

  惶恐之中,又帶著諸多的不可置信。

  這件事他們干過三次了,這是第四次,可謂是無比純熟。

  龍江寶船廠歸自己管理。

  寶船提舉司常金書,又是自己的心腹,且很有能力。

  而龍江寶船廠當初建造之時,還和陳友諒,張士誠這些人打著仗。

  為了避免建在城外的寶船廠,被敵軍的給破壞了,造成重大損失。

  上位那里,直接就讓人在那里修建起了高高的城墻,將之圍攏起來。

  修建的極其堅固。

  一直有兵丁駐扎。

  如今雖然早就不打仗了,寶船廠也不像之前那般戒嚴了。

  兵丁也撤走了。

  可圍墻還在,制度還在。

  寶船廠平日里,很少和外界交流。

  關起門來就是一方獨立的地盤。

  常金書這個提舉,就是龍江寶船廠的土皇帝。

  行事又一向謹慎。

  這件事從頭到尾,都在自己兄弟二人的地盤之中進行,怎么皇帝就會發現了?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這個絕對想不到的消息,對于吳良而言,不亞于猛然之間遭受雷擊。

  “老爺,這……就是被皇帝發現了。

  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消息……”

  老高說著,就把聲音壓得更低,湊到吳良身邊低聲耳語。

  吳良認真的聽著,神色不斷變換。

  片刻之后,忽地一屁股重重的坐回到了凳子上。

  也不知道是腿本就軟,還是現在更加軟的緣故。

  他的神色難看至極,一雙腿都在不受控制的微微發抖。

  很顯然,方才老高說的那些話,對于吳良而言,很有說服力。

  讓他已經相信這個在他看起來,絕對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為真了。

  錦衣衛!

  好個錦衣衛!

  當初好不容易讓皇帝把檢校給廢了,現在又出現了一個錦衣衛!

  就說皇帝當初,突然廢除親軍都尉府,設立了錦衣衛,這件事情不簡單。

  雖有著清理曹秀的由頭在,卻也終究是有些突兀了。

  現在來看,皇帝果然是包藏禍心!

  當真是好手段!

  當真是一點的情面都不留!

  新設立的錦衣衛,居然又暗中恢復了密探這個職能。

  而且,比當初的檢校更加過分。

  以往的檢校,主要職責是對外刺探敵情的。

  暗中監察官員只是附帶的。

  現在看這架勢,這錦衣衛的主要職能,就是暗中監察官員了!

  自己兄弟二人,為皇帝賣了多少命,立下了多少功勞。

  可是皇帝的心腹。

  結果現在,皇帝居然這般的不信任自己兄弟,暗中派錦衣衛監視自己兄弟。

  當真過分!

  此等行為,真寒忠臣之心!

  “快,立刻給常金書那里,傳遞消息,讓他趕緊在龍江寶船廠里放一把火。

  把賬冊,存放大海船的地方都給燒了!

  速度一定要快!”

  閉上眼睛,坐在那里深深的吸了幾口氣,江陰侯吳良睜開了雙目。

  聲音有些低沉的出聲吩咐。

  這等事情,他本來是不想做的。

  安安穩穩過去也就算了。

  可是現在,皇帝如此這般的不講人情,居然真的發現了這件事。

  那他這里,也不得不把火龍給弄出來了。

  本來龍江寶船廠那里,只需要沒了十二艘兩千料的大海船,也就結束了。

  如今因為皇帝的不當人,卻是需要燒上一把大火。

  把更多的船只,房屋,以及堆放的大量造船的材料,都給一并燒毀了。

  還要搭上不少無辜之人的命。

  這些,都是皇帝不仁慈啊!

  “告訴常金書,他的家人我會看顧好。

  讓他不必有任何的擔憂。

  他的那些錢財,都會用到他家人的身上。

  我這里還會保證,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

  他兒子的病,我這里會窮盡一切去治。

  真要是治不好,他偷偷在外面娶的小妾,生的兒子,我這里也一定會看顧好。

  我會告訴他兒子,他爹是為了救火,挽救寶船廠的損失,而不幸被火給燒了。

  他爹是好樣的。

  無愧國家,無愧寶船提舉司提舉的職位。

  更不愧是一路從元末,跟著上位殺韃子,打天下的人!”

  吳良再一次出聲吩咐,聲音更加的低沉了。

  常金書是個很靠得住的人。

  如若不然,也不會讓他到龍江寶船廠,那等重要的位置上去。

  讓常金書死掉,他是真舍不得。

  但沒有辦法,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常金書只有死了。

  救火而死,才是常金書最好的結果。

  救火而死,有自己在,還能給他爭取很多東西。

  要是活著,說不得就要牽扯家人了。

  這件事,要怪也只能怪皇帝,把手伸那么長。

  是皇帝害死了常金書。

  讓常金書這樣一個敢打敢殺,為大明流過血的人,活不下去了,只能拋下家人,選擇葬身火海。

  “對了,這件事你安排別人去送信,別自己行動。

  這時候寶船廠外面,十有八九有皇帝的眼線,別把你給暴露了。”

  見到老高就要離去辦事,吳良又出聲交代了一句。

  說是別讓老高暴露了,實際上是怕老高暴露了之后,會牽扯到他的身上。

  倘若真的如此,那事情可就真的有點不太好說了。

  既然是棄車保帥,斷尾求生,那就要斷的徹底一點,不能有絲毫的牽扯。

  把自己摘的干干凈凈。

  讓皇帝想要找毛病,也找不到。

  “對了,等下立刻安排人,前去進京的路上去迎二爺,務必讓二爺在進京之前知道這個消息!”

  吳良又想起什么,再一次喊住老高出聲吩咐。

  他口中的二爺,就是他的弟弟,靖海侯吳禎。

  弟弟被皇帝下詔入京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知道消息后,也曾暗罵那些倭奴該死。

  什么時候劫掠不好,偏偏挑在這個節骨眼上。

  導致事情出現了一些變數。

  此時猛然得知這個消息,才忽然驚覺,這些不過是狗皇帝順理成章,弄出來的障眼法。

  把自己弟弟詔往京師,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萊州倭寇入侵的事。

  而是海船的事!

  皇帝行事可當真陰險,越來越不和自己這些忠臣良將交心了。

  防范自己這些忠心耿耿之人,如同防備賊寇!

  這等行為,真令人發指!

  皇帝果然是變了。

  “告訴二爺,就說他手下的千戶劉大寶,賊膽包天,居然敢和寶船廠的一些人相互勾結,把大海船盜出來,賣給海寇,著實可惡。

  好在二爺手下還有其余忠勇之士,發現了這狼心狗肺之人的行徑。

  立刻截住,將海船截獲,挽回了不少損失。

  賊子劉大寶猖狂至極,瘋狂和官兵對抗。

  中箭落水而亡。”

  在說這話時,吳良面上露出憤怒之色。

  就好像這些事,真就是劉大寶做的,且這些都已經發生了一樣。

  老高暗自打了一個寒顫,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一個寶船提舉司提舉,一個實權千戶,都是對吳良吳禎兄弟二人,忠心耿耿之人。

  現在出了事,說殺就殺了。

  棄之如敝履。

  難免讓人升起兔死狐悲之感覺。

  今日是劉大寶,常金書,那……今后有一天,相似的事情會不會輪到自己頭上?

  “老高,你不要多想,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別的什么辦法。

  皇帝不仁,竟暗中讓錦衣衛窺伺,已然發現了這事。

  不論如何,老常還有劉大寶二人都活不下去了。

  這時候如此做,還能多點選擇的余地。

  不然,老常他們的下場將會更慘。

  事情鬧的大了,就算是我和二爺,也沒辦法照顧了。

  沒辦法,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人活在事情,不可能事事盡善盡美。

  就算我和二爺,很多時候也都是身不由己啊!”

  “老爺,屬下都明白。”

  老高用力點頭。

  “世事艱難,只能如此,什么時候輪到屬下了,屬下也絕對毫不猶豫,毫無怨言。”

  吳良伸手在老高的肩膀上拍了拍,沒有說話。

  “老爺,該往哪里迎二爺?”

  老高岔開話題,轉移到當務之急上。

  “水路陸路都派遣一些人去吧。”

  吳良想了一下,出聲說道。

  他明白,依照自己弟弟的性格,在不知道賣船的事情已經被皇帝發現的情況下,得到皇帝那等詔令,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動身,往京師而來。

  很有可能是選擇更快的馬,連日奔馳。

  選擇輕舟,逆流而上的可能性不大。

  為了避免在江面上和那幾艘大海船遇到,今后真出事了一些話不好說,也會選擇騎馬。

  但如今形勢危急,為了確保在自己二弟進京之前,把這些消息告知自己二弟。

  水路那里也必然要派遣一些人去。

  老高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馬車并沒有去江防水師衙門,而是轉了幾轉后,才朝著江防水師衙門而去。

  而到了此時,吳良的馬車里,已經只剩下吳良一個人了,不見了老高的身影。

  吳良坐在這里,身子隨著馬車的輕微顛簸,不時晃動一下。

  他面色陰沉,在這里思索著事情。

  如此過了一陣兒之后,長長的吐出了口氣。

  一個千戶,一個提舉司提舉,份量還是夠的。

  有這兩條人命在,皇帝想來也會滿意了。

  足可以堵住皇帝的嘴。

  不可能再接著不依不撓了。

  自己兄弟二人可是皇帝的心腹,雞籠山功臣廟里有位置的人。

  掌握江防,海防,就算是這件事上出了一些差錯,皇帝也不會死咬著不放。

  對自己二人敲打一番,自己兄弟二人態度再好點,這事也就算是過去了……

  “我與你說的火炮,制作的怎么樣了?”

  火器營,來到了閑人免進,無外人的地方后,朱元璋望著陶成道開了口。

  “回稟陛下,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微臣在里面,得到了很多的啟發,收益匪淺。

  只是……這種炮和以往的炮比起來,要粗上很多,也大上很多。

  鑄造之時,并不容易。

  再加上新式火藥威力又大,用鐵來打造的話,很難弄出合格好用的。

  很容易就會炸膛。”

  說了這些后,陶成道想了想又補充道:“不僅是火炮,就連火槍,在用了新式火藥后,原本質量合格的,也變得容易炸膛起來。”

  朱元璋并不意外,從現代歸來的他,對此并非一無所知。

  火藥自然是威力越大越好,更進一步的炸藥要是能弄出來的話,就更好了。

  但火器的進步,不是只一個火藥的威力提升就行的。

  需要一個全方位的提升。

  就比如現在,大明的鋼鐵冶煉技術不過關,導致紅衣大炮不太好制作。

  哪怕自己已經詳細的給出了,紅衣大炮的制作之法。

  又有著陶成道這等火器大師在,也一樣沒有立刻將之弄出來。

  這自然不是因為朱元璋給出來的辦法不好用,也不是因為陶成道這個大明首席火藥大師太虛。

  而是受制于如今冶煉鋼鐵的技術。

  火藥威力增強,原本質量合格的火槍,卻變得很容易炸膛,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

  “這種新型的大炮,著實太大了,陛下又要求能裝填新式火藥。

  威力增加,炮管的厚度也要隨之增加。

  生鐵不行,需得用鋼才可以。

  可想要打造這樣厚,這樣大的炮管,是真的不容易。

  難以鍛打。

  而且,鍛打出來的炮管,很難做到渾然一體,嚴絲合縫……

  火槍槍管的話,使用新式火藥,若是想要保證不炸膛,也需得用鋼才行。

  槍管細,倒是比較好打造。

  就是費用會大大增加。

  鋼的數量有限,很多時候就算是有錢,也難以弄到足夠的鋼。

  而且,用鋼鍛造槍管的話,速度也會大大的下降……”

  技術人員沒有那樣多的玲瓏心思。

  既然皇帝提起了,他這里沒有任何的隱瞞,直接把他這里遇到的困難,都說與了皇帝知道。

  “百強,你的眼睛怎么了?抽筋了?”

  看著那一個勁的對自己眨眼的弟子,陶成道關心之中又帶著一些不滿的詢問。

  沒看到陛下親自在場的嗎?

  怎么這般沒有眼色,在這里一個勁的眨眼?

  真是一點都不知道輕重緩急。

  “呃……老師,學生的眼睛不知道咋回事,難受的厲害。”

  李百強一邊說,還一邊用力的在眼睛上揉揉,并低下頭去。

  見到這樣的一幕,朱元璋禁不住心中暗笑。

  還得是技術人員啊,就是耿直。

  “就不能采用鑄造的辦法嗎?

  我記得之前的炮,還有槍管都是澆筑的吧?

  現在怎么都要鍛造了?”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不懂,還是在這里明知故問。

  “陛下,好叫陛下得知。

  以往的火炮多為銅,可以將之冶煉融化為水,進行澆筑。

  鋼這東西,難以融化。

  我大明現在也缺銅。

  陛下想要多多的制作出這等大火炮出來,需要的銅很多。

  而且,這等火炮制作出來,威力肯定很大。

  再配上新式火藥,哪怕用銅鑄造出來,也難以做到持續性的長時間發射。

  還是鋼更合適做炮管。

  可鋼又沒有辦法融化,只能采用鍛造的辦法來做炮管。

  生鐵倒是能融化澆筑,只是生鐵太脆了。

  用上新式火藥必然炸膛……”

  陶成道說起這話時,心情也是分外的郁悶。

  原本在看到皇帝給的這種新型火炮的構思后,他整個人都異常興奮。

  迫不及待的就動手,準備將之給弄出來。

  結果真的開始做了,卻困難重重。

  受制于材料和技術的問題,讓人頭大。

  “降低成本的話,咱這里倒是有個想想法,可以來個銅包鐵嘛。”

  朱元璋笑著出聲提示。

  銅包鐵的復合火炮,按照原來的歷史,到了嘉靖這個老四極為孝順的子孫當皇帝的時候,就已經弄出來的。

  這種炮管,有很多的好處。

  比如省錢,輕便,又遠比純鐵的火炮結實。

  且散熱的效果也很好。

  如今大明的現有條件,是足可以將之給弄出來的。

  銅包鐵炮管?

  聽到皇帝這話后,陶成道的眼睛,都不由的為之亮了一下。

  只覺得把自己深深圍繞的迷霧,都在此時被一道閃電,給猛然撕裂了一個口子出來。

  純銅的價格太貴,大明缺少銅,缺少錢,弄大量的銅炮太費錢。

  且銅炮容易過熱。

  鐵則太脆,容易炸膛,往往還沒把敵軍給打死,就先把自己的給炸了。

  且同樣大小厚薄的炮管,鐵比銅重,不便于運輸。

  但鐵也有鐵的優點。

  比如價格比銅便宜,且質地堅硬,又比銅耐熱。

  兩種材料,單一使用,用來鑄火炮的話,都有著諸多的不缺點。

  既然如此,為何就不能把兩種材料,都給用上?

  就如同陛下所說的,來個銅包鐵!

  里面用鐵,外面用銅。

  如此價格降低了,炮身也比純鐵炮輕上不少。

  因為外面有著一層銅緊緊包裹著,里面的鐵管也不會再那般容易炸膛了!

  又因為內部是更加耐熱的鐵,和火藥直接接觸。

  因此,炮管整體上要比純銅的炮管更加耐熱……

  可以說是好處多多!

  神了!

  當真是神了!

  自己咋就沒有想到,把銅和鐵,一起用到鑄造炮管上呢?

  陶成道不愧是火器制造第一人,只是聽了朱元璋的這一句話,立刻就明白了這個辦法的諸多好處。

  正如此滿心激動的想著,準備開口說些話。

  卻聽到朱元璋的聲音,接著響起。

  “這只是一個解決辦法,咱這里倒是還有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陶成道瞬間呆了一呆。

  這銅包鐵炮管,在他看來就已經是神來之筆了。

  結果皇帝居然說,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還能有什么辦法,比銅包鐵更好?

  陶成道,以及李百強和韓大炮三人,都是目光炯炯的望向了皇帝。

  等著皇帝繼續。

  他們是真的想要聽聽,這更好的辦法是什么……

  幾乎是同一時間,一隊十余人的運送木料的隊伍,接近了龍江寶船廠。

  里面的一人,看起來和其余人一般無二,但離的近了,卻能看出些許的緊張與不安。

  這人正是老高安排的,前來龍江寶船廠傳遞消息,讓常金書放火的……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