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已

  “干什么呢?”

  還未曾到達寶船廠跟前,便有著一聲斷喝響起。

  卻是寶船廠門樓上,持著槍的士卒在詢問。

  寶船廠雖早已不是戰時狀態,但因為早年留下來的一些制度,外加地位特殊,又歸江防水師管轄。

  依然屬于一處重地。

  平常是有將士巡視,且不對外開放的。

  出來進去,都需要接受檢查。

  寶船廠的兵馬,以及工匠這些,都歸寶船提舉司提舉管理。

  可以說,關起門來,就是一片獨立的世界。

  這也是為什么吳禎吳良等人,敢把主意打在大海船上面的,一個很大原因之所在。

  “送木料的。”

  中間的那人,忙上前出聲應對。

  送木料?

  寶船廠內,本身就存了很多的木料沒有用。

  最近兩年,都沒怎么造船,怎么今日又往這里送木料了?

  而且,這送來的木料也,太少了吧?

  “沒有接到通知,說今日有送木料的前來。”

  壓住心中疑惑,守門的兵卒出聲回應。

  “軍爺,是常提舉要的木料。”

  這人彎腰行禮,出聲說道。

  聽到提及常提舉三個字,守門的幾個兵卒,瞬間精神起來了。

  語氣都放緩了不少。

  “既是常提舉吩咐的,本該直接放你們進來,但今日著實沒有得到吩咐。

  勞煩諸位在外面等待一二,我這便前去請示。”

  說著,便要轉身而去。

  結果卻發現已經有人搶了先,卻是他們的隊率。

  “你在這里繼續執行任務,我去稟告提舉大人。”

  聲音從樓梯處飄了上來。

  這兵卒只得止住腳步,重新站好。

  從他這不太自然的神色里,就能看的出來,這會肯定正在給慣會搶好處的隊率,默默送上最為誠摯的問候。

  外面送信的那人,心中十萬火急,恨不得立刻就把消息告知常金書。

  可此時也不知周圍有沒有錦衣衛的人,在暗中窺伺。

  為了不打草驚蛇,只能是壓住滿心焦急,在這里等待。

  只盼著常金書能早點出來,別耽誤正事……

  “有人來送木料?還是我吩咐的?”

  這幾日心情明顯很好,大白天身上還帶著一些酒味的常金書,疑惑出聲。

  前來通稟事情的隊率,見到常金書的這個反應,心情頓時忐忑起來。

  壞了!

  自己被那送木料的人給騙了!

  就說嘛,寶船廠內的木料本身就很多,怎么會缺少木料?

  這等事,提舉大人又怎么可能親自過問?

  就算是提舉大人讓送的木料,那也絕對不可能,只讓送這么點過來。

  只可惜,一切都晚了。

  原以以為是個拍馬屁,在提舉大人這里露露臉的事。

  哪成想,居然直接露了屁股!

  早知道就不和趙三才這家伙爭了,讓他過來稟告好了。

  同時,心里也恨死了那膽敢出言誆騙,戲耍他們的商人。

  接下來,必然要這些人好看!

  “提舉,這些刁民,竟如此大膽!屬下這就去把他們給驅逐走!”

  他出聲說道,就要轉身而去做這事。

  卻在此時,常金書的神色動了動。

  “且慢!我想起來了,還真是我在此之前吩咐過的。

  一時間忙的,倒是把這事給忘記了。”

  他說著,便站起身來,竟是要親自去迎接的樣子。

  這樣的舉動,讓這人呆了一下,繼而滿心歡喜起來。

  原來那商人說的是真的!

  竟真的是提舉吩咐的。

  看來,那些木料要在這里賣上高價錢了。

  至少也得超出正常木料的十倍才行。

  又想起自己不久之前,情急之下說出刁民的稱呼,又要把那些人給驅逐走的話,心里又不由的有些后悔和忐忑起來。

  “這件事,你做的不錯。”

  常金書的夸獎隨之響起,讓此人擔憂盡去。

  一個勁的在這里說應該的……

  常金書大步流星的朝著前面走,甚至于都和跑沒什么區別了。

  這一次的事,只怕不小!

  很難善了了!

  不然,不會有這等反常的事情發生!

  這隊率見到常金書的反應,心中越發的歡喜起來。

  自己前來稟告的好啊!

  必然能通過此事,讓提舉大人對自己青眼相加。

  “你去讓人把門打開,讓他們進來吧。”

  一路腳步匆匆,來到了大門不遠處。

  常金書忽地停下腳步,望著這人出聲吩咐。

  這人聞言,心中了然,應了一聲便一路小跑著做事情去了。

  并沒有讓別人開,而是自己親自動手去開門。

  不僅如此,門開了之后,還走到外面,點頭哈腰的請那些運送木料的人進來。

  果然,哪里都不缺少想要進步的人。

  常金書站在這里,雙目死死的盯著門口。

  呼吸都顯得粗重。

  雙手不自覺的握緊,不住的祈求列祖列宗保佑。

  希望這次的事,只是他多想了。

  虛驚一場。

  千萬千萬不要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

  在他的這種祈求里,外面那心急如焚的人,也在招呼著那些運送木料的伙計,往寶船廠而來。

  那隊率非常殷勤的,親自幫忙推車,絲毫架子都沒有。

  一心想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好好的表現一番,讓提舉大人記住自己……

  “也可以用鋼,來進行鑄造槍炮管子嘛。

  并也不是一定要靠鍛造。”

  火器局這里,朱元璋看著面前一根用鋼做的、半成品的大炮管子。

  緩緩的開了口,說出了他的另外一個解決辦法。

  正豎起耳朵,滿心期待的等著,想要聽聽皇帝能說出什么更高明辦法的陶成道,聞聽朱元璋這話,頓時呆了一呆。

  不是……這就是陛下說的,更好的辦法?

  著實有的太過于出乎人的預料了。

  不是太高明了,而是……在說廢話一樣。

  如果有可能,誰不想直接以鋼為材料,直接以鑄造的辦法來造炮管?

  用這樣的辦法,鑄造出來的炮管,肯定不會存在漏氣的問題。

  關鍵是做不了啊!

  根本沒辦法把鋼給融化。

  李百強這個陶成道的徒弟,一樣被整了個目瞪口呆。

  有被皇帝說出來的這個辦法,給驚到。

  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

  不久的之前,自己老師和陛下說話時,就已經說了用鋼造炮管,只能鍛造,無法鑄造的事。

  憑借著陛下的聰慧,以及說出銅包鐵這樣一個,很好的辦法的表現。

  一看就知道,陛下對于這些事,了解的非常深,是行家里手。

  斷然不會說出,這等一看就不靠譜的辦法。

  既然這樣說了,只剩下了一個可能。

  那就是陛下真的有辦法把鋼給融化,然后利用鑄造的辦法,弄出炮管來!

  自己等人此時,不需要有任何的疑問,只需要等著皇帝繼續往下說就行。

  這樣的念頭升起后,李百強忽地想起自己老師來,心里頓時一緊。

  為了防止萬一,就準備先開口說話,趕緊引導著陛下往下說。

  防止自己老師,會說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話。

  但可惜,他在心里面盤算事情,盤算的時間太長了。

  已經晚了。

  “陛下,鋼根本沒有辦法融化,也就無從鑄造。

  陛下這個辦法,只怕不怎么行。”

  聽著自己老師說出來的話,再看看自己老師,那一臉認真的樣子。

  李百強只能將那即將出口的話,強行咽了下去。

  并默默的把頭低下了不少……

  “哈哈,普通的辦法沒辦法融化,但想想辦法,總是能將之給融化了。

  當年鐵被稱之為惡金,遠遠比不上銅,不就是因為爐子溫度不夠高,弄不出來品質高的鐵嗎?

  后面不也克服了嗎?

  咱這里有辦法,把鋼給融化了。

  不僅能融化,如果做的好,還能如同冶鐵那樣,弄出一爐一爐的鋼出來。

  再不用一錘子一錘子的去鍛鋼了”

  朱元璋對于真正有本事的人,還是很優容的。

  尤其是如同陶成道這種,不僅有本事,而且還很純粹的人,更是如此。

  因此,聽到陶成道的話后,不僅沒有如同李百強所想那樣,對陶成道心生不滿,或者對陶成道有所輕視。

  覺得自己老師不夠聰明。

反而笑著出聲解釋起來,態度很是和藹  “真的?陛下,這事真的?!”

  陶成道瞬間激動起來,以至于都顧不上君臣禮節了。

  直接望著朱元璋,連聲詢問起來。

  雙目燦燦。

  自從驗證了,從皇帝那里得到的新火藥的制作辦法,有多么的好用之后。

  陶成道就對皇帝給的那種一旦做好,威力必然大增的火炮,就產生了極為濃郁的興趣。

  迫不及待的,想要將之給做出來。

  結果卻受制于材料和技術,沒有辦法完成。

  這種感覺,對于陶成道這種人來說,別提有多難受。

  不比色中餓鬼,面對一個看起來唾手可得,卻偏偏總差一點,不能如愿的絕世美人時,好到哪里去。

  在這等情況下,猛然聽到皇帝說,有辦法把鋼給融化了,不僅能鑄造炮管,還能產出大量的鋼。

  他要是能淡然處之,就不是陶成道了!

  這等事情要是真的,這就是意味著,不僅鑄炮的問題能一下子解決。

  火槍的問題也能一并解決。

  鋼鑄造出來的炮管槍管,再配上陛下指點弄出來的新火藥,火器的威力將增加不止一籌!

  今后,火器必然能更好的大放光彩!

  不止是他,就連心思比一般匠人轉動的都快,在人情世故上挺懂,覺得自己老師面對皇帝時,有些行為不太妥當的李百強,都顧不得多想了。

  一樣是抬頭,眼睛一眨不眨的望著皇帝。

  “鋼之所以不能融化,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爐溫達不到。

  那么解決問題關鍵,就是如何提高爐溫。

  想要解決,無非就是幾點而已。

  首先便是找到,能夠散發出更高熱量的燃料,取代現在的燃料。

  通過一些辦法,讓燃料燃燒的更為充分。

  能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散發出,足夠的熱量來。

  采用一些耐火材料,和比較合理的爐子建造之法,建造出更為保溫,且有助于燃料充分燃燒的爐子……”

  朱元璋侃侃而談,對于這些,他在后世是做過一些專門了解的。

  雖未上手實際操作過。

  但一些關鍵之所在,倒是記得。

  陶成道連連點頭,覺得皇帝說的很有道理。

  但又急得抓耳撓腮。

  因為皇帝說的話雖然怪,但仔細想想的話,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關鍵是怎么找一種,比木炭更好的燃料,又該用什么辦法,讓其燒的更旺。

  耐火材料是什么,爐子又該怎么做。

  這些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解決不了這些,陛下的這些話等于沒有說。

  “這燃料就是煤。

  今后可以用煤,全面取代木炭。

  和煤比起來,木炭還是不行,不耐燒,溫度也太低了。”

  朱元璋說出來的辦法,讓陶成道明亮的眼睛,都黯淡下去了很多。

  “陛下,這……煤沒有辦法來煉鋼。

  用煤冶鐵,弄出來的鐵都特別的脆,特別不好用。

  比不上木炭。

  煤也沒辦法把鋼給融化。”

  陶成道雖醉心于火器,但對于冶鐵這些,并非一竅不通。

  畢竟鑄槍炮這些,都是需要用到鐵,銅,鋼等金屬材料的。

  朱元璋點頭道:“尋常的煤確實不行,里面有很多的雜質。

  但咱們這里,可以通過如同燒炭那樣的手段,把煤給先燒制一下,把這些雜質都給燒沒了。

  再用剩下的煤來煉鋼嘛。”

  說起來,華夏這里礦產分布并不均勻。

  而且,一些礦的質量也不行。

  比如鐵礦,整體都不太行,不僅少,而且質量還低。

  煤也是一樣,分布不均勻。

  陜西,山西中北部,以及鄂爾多斯地區,煤炭資源很豐富,優質煤也不少。

  后世上高中時,地理老師就著重講述了鄂爾多斯地區的豐富資源。

  簡單概括為揚眉吐氣——羊絨,煤炭,稀土,和天然氣。

  只是,那些地方距離如今的京師著實太遠了。

  依照現在的交通運輸條件,把那些地方的煤炭往這邊運送,也不現實。

  也是因此,想要煉鋼,就需要多花費一些功夫。

  需要先煉焦,把低質煤炭,弄成高質量的焦炭才行。

  煉焦是一個污染很嚴重的過程。

  但沒有辦法,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是沒有太多資格考慮污染的事情的。

  這是工業發展初期,無法避免的事,朱元璋同樣沒有辦法解決。

  只能今后在選址煉焦時,盡量選在人煙稀少的地方。

  盡可能的采用一些辦法,減少危害。

  陶成道聞言,那黯淡下去的眸子,一下子就又亮了起來。

  對啊!

  木頭本身直接拿來冶鐵也不行,需要燒制成木炭才可以。

  既然木頭可以燒制成木炭,那為什么不能把煤也進行燒制呢?

  煤炭本身就比木頭耐燒,還比木頭產生的溫度高。

  那通過一番燒制之后,得到的東西,那肯定也比木炭溫度更高,更加的好用!

  這樣簡單的道理,自己在此之前咋就沒有想到呢?

  那么多人,咋都想不到?

  陛下當真是神了!

  “耐火磚這東西,可以用鋁礬土來制作。

  尤其是高鋁礬土,絕對抗燒。”

  如今的大明,耐火磚的材料,普遍都用粘土來制作。

  這東西用在一般的爐子上還行。

  但用來煉鋼,則有些不太夠用了。

  不過,這點倒是難不倒朱元璋。

  高鋁礬土乃是后世,普遍用到的耐火磚材料。

  這東西能承受的溫度,在一千七百度往上。

  鋼的熔點也就一千四百多度,用來建造煉鋼的爐子,足夠使用了。

  “至于如何讓焦炭燃燒的更充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往里面送風。

  比如,可以建造更大的風箱,往里面送入更多的風。

  咱通過一些琢磨發現,直接往送冷風,會讓溫度降低一些,打折扣。

  這點想想也好理解。

  冷風吹過去,肯定會消耗一定的熱量,才能變成熱的。

  那么,咱們這里是不是可以采用一些辦法,將送往爐子里的風給變成熱的?

  如此一來,進入爐子里的風既能讓爐子里的燃料,燃燒的更為充分。

  也能不降低爐子多少溫度。

  比如,在煉鋼的爐子邊上,再建造一個,或者是數個小爐子,中間以煙道相互連接。

  煉鋼時,小爐子這里也點上火,用大風箱,或者是鼓風機,對著小爐子吹風。

  風經過小爐子的加熱后,再通過煙道進入煉鋼的爐子……”

  朱元璋侃侃而談,關于煉鋼的一些辦法,信手拈來。

  陶成道聽的雙目之中異彩連連。

  陛下他說的沒毛病啊!

  還真就是這么回事!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以往時對于這些,他就有一定的認識,只不過遠沒有這樣清晰而已。

  此時聽陛下這么一說,只覺云開霧散,豁然開朗。

  哪怕他不是專門冶鐵煉鋼的,且陛下說的這些,還沒有真的動手去做,沒有見到效果。

  但陶成道已經確信,按照陛下所說的辦法來做,必然能成!

  因為陛下說的這些,都是言之有物。

  屬于只要一思索,就能讓人知道說的正確。

  道理淺顯易懂。

  遠非那些只會空談,說上一些云山霧罩,讓人聽不懂話之人可比擬的。

  “不過,接下來銅包鐵的炮管,也不能落下。

  需要立刻著手去做。

  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造出更多的,咱與你說的那種火炮。

  這東西接下來咱有大用。

  火器能不能打出它的威名,能不能被世人認可,并充分的認識到它的作用,這事情很關鍵。”

  直接上鋼炮自然是最好不過。

  但煉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哪怕自己對煉鋼知道的很多,此時說起來頭頭是道。

  但接下來,把這些東西落在實處,并成功的煉出鋼來,也并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從理論到實踐,再到把事情做成,這里面有著不少的路要走。

  哪怕嘴上說的頭頭是道,但真的落到實際,在實施的過程里,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

  這些一一解決,都需要諸多時間。

  按照朱元璋的估計,從現在開始著手做,到接下來把一切完成,煉出切實好用,且產量上也能說的過去的鋼,至少也得半年時間。

  再到鑄造出一批,數量可觀的紅衣大炮出來,至少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有些太久了,耽擱開海。

  所以,銅包鐵的紅衣大炮,還是很有必要做的。

  陶成道聞言,立刻出聲應下,說現在有了陛下給的銅包鐵這個辦法,那么他這里,就有信心在半個月之內,鑄造出一門成功的新式火炮。

  有了第一門火炮成功的經驗,那么接下來再鑄造,速度就會快上很多。

  “只是……陛下,如此以來,火器局的銅就不夠用了。”

  陶成道有些為難的說道。

  銅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可以和錢相等了。

  大明缺錢,鬧錢荒,那么自然而然的也就缺銅。

  哪怕只是銅包鐵的炮管,可只要造的多了,一樣需要很多的銅。

  “銅的事不用擔心,咱已經下令,讓鳳陽知府把中都城的洪武大銅鐘給融了。

  還有其余的一些銅器,包括中都圜丘上,祭天用的大銅鼎,也一并給融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送到京師。

  到時候都撥給你們火器營。”

  朱元璋的聲音淡淡,聽起來像是在說什么極為尋常不過的事。

  但這話,聽到陶成道和其徒弟耳朵中,卻像打了炸雷一樣。

  “陛下,這使不得啊!

  那洪武大銅鐘,可是集合了上萬家百姓自愿拿出來的銅錢,外加諸多淮西勛貴們,拿出來銅錢,融化鑄成的。

  中都祭天的大鼎,也是如此。

  預兆我大明春秋鼎盛,鐘鳴鼎食,意義非凡。

  為了鑄造大炮,就把這些都給融了,實在可惜。”

  之前有著架起大炮轟天狗氣勢的陶成道,此時聞聽皇帝的話,整個人都慌了。

  忙出聲勸阻。

  “什么意義非凡?不過是民脂民膏罷了!

  你道百姓們愿意出這個錢?

  不過是上面官府催逼,不得已而為之。

  就算是那些勛貴們拿出來的錢,一樣是民脂民膏。

  它們在中都那里,不過是腐朽之物,噱頭弄的再大,話說的再漂亮,也是無用。

  反倒不如融了鑄成大炮,這才是真正國之重器,才讓我大明春秋鼎盛!”

  陶成道為之動容,心中似憋了無數話想要說。

  卻最終一句都沒說出來。

  只是屈膝跪地,對著朱元璋跪了下來。

  極其認真的道:“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托,十五天內,必將新式火炮造出!”

  李百強,韓大炮兩人,也都紛紛隨著他們老師陶成道下跪。

  雖沒有說話,但亦能讓人看到眼中之堅決……

  “……提舉,莫要怪侯爺。

  侯爺也不想這般做,是事情出了差錯,皇帝不當人……”

  來人壓低聲音與常金書說著話。

  常金書黝黑的面皮,此時居然顯得蒼白。

  “我怎么會怪侯爺?沒有侯爺哪里有我的現在?

  跟著侯爺,該得到的,不該得到的,我都得到了,都享受了。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正該我報效侯爺的時候了。

  只是,我的家人,尤其是我那兒子,都要靠侯爺照看了。

  不求他大富大貴,只求盡量能把他救活。

  小兒子那里,也拜托侯爺了……”

  常金書雙目泛紅,談及兒子,滿是不舍。

  “放心,侯爺一向一諾千金,絕對不會虧欠你,也不會虧待了你的家人。”

  常金書聞言,跪在地上對著江防水師衙門衙門的方向,恭敬叩首:“常五叩謝侯爺的大恩大德了。”

  “事不宜遲,趕快動手吧,免得再出現什么亂子。

  一旦真如此,這點都保不住了。

  就連侯爺都將自身難保。”

  這人說了這話后,對著常金書鄭重的的行了一禮。

  事已至此,常金書本可理所當然承受他這一禮,不必理會。

  但念及家人,尤其是兒子,又忙立刻鄭重的回了一禮,并將此人送出門外。

  而后立刻召集心腹之人,點火燒船廠。

  冬季天干,著火很合理……

  請:m.llskw.org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